1.誰知道常州房地產行業這些年有哪些大事發生啊
三家房企破產,部分樓盤停工 在2015年房地產市場全面回暖的背景下,常州卻集中性的出現了樓盤停工、房企破產現象。 2015年8月12日,常州市天寧區人民法院發布公告,正式受理華光地產及泰和置業破產清算不久,12月初,常州市武進人民法院受理常州龍德置業破產清算一案的通知書公之于眾,龍德置業也宣布破產。
短短數月三家房企接連破產,“房企破產”也成為了2015年常州樓市的關鍵詞。 此外,凱悅中心、金橋美林湖、上書房、長興諾廷山等樓盤也被曝長期停工。
2。公積金新*首套房首付兩成,二套房首付三成 從2015年4月20日起,常州住房公積金貸款新*實施:其中首套房首付比例統一調整為20%,二套房首付比例由60%降低為30%。
兩人及以上申請貸款的最高額度由50萬元提高至60萬元。 從2015年5月1日起,職工在常州購買住房時,不僅本人和配偶能提取公積金,同一戶口簿上的直系親屬,即購房者的父母和子女,也能申請提取公積金。
2015年可謂是樓市“*策年”,常州樓市經過五次降準和降息,購房成本降至歷史最低點,而公積金新*的出臺毫無疑問再次降低樓盤購買門檻,降低購房者的購房條件,提振了購房者的購房信心,但對購房者的還貸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3。
*府嚴控土地出讓,2015年常州土地0成交 2013年開始,常州住宅用地成交大幅銳減,2014年上半年*府明確表態控制土地出讓,停止商品住宅用地出讓,將“三年不出地”進行到底。 2015年截至目前住宅用地0成交,而今年銷售的商品住宅面積超過516萬方。
*府通過控制土地出讓,使得市場上“只有出,沒有進”,加快常州樓市去庫存的速度。 4。
常州樓市連續12個月供小于求 今年常州樓市連續12個月新增供應量小于成交量,形成供小于求的局面。據克而瑞常州房價點評網數據統計,2015年前11個月,常州市區商品住宅成交483萬方,而商品住宅新增供應面積僅281萬方,即將結束的12月將延續新增供應小于需求的態勢,這種每月供小于求的狀況預計在2016年上半年將持續存在。
5。 庫存去化周期降到12個月以內 自2014年10月份以來,常州市區商品住宅庫存逐月減少,“去庫存”已經成為常州樓市的常態。
數據統計,截止到2015年11月底,常州市區商品住宅庫存為587萬方,較歷史最高值的824萬方減少了237萬方,去化周期也從最高的21。 4個月下降至13。
5個月,下降了近8個月。 而代表常州樓市成交主力的普通住宅,庫存也降到了478萬方,去化周期不到12個月,回歸健康水平,常州樓市走出最差行情。
6。改善房成交熱,別墅成交創近四年高峰 2015年可謂常州樓市的改善年。
樓市經歷五次降準和降息,尤其是3月30日,三部委宣布二套房商業貸款首付降為4成、首套房公積金貸款首付降為2成,二手房營業稅滿2年免征*策,刺激了房地產需求加速釋放,促進了樓市的成交,常州樓市高端改善需求明顯釋放。 無論是別墅、洋房還是大平層,都同比去年成交量提升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常州市區別墅成交過千套,而過去2012、2013、2014年的別墅成交量均在800套內,別墅成交量創近四年來高峰。 7。
區劃調整 金壇撤市設區戚區被撤試點自貿區經驗 2015年5月金壇區舉行揭牌儀式,正式撤市劃區。 同時,戚墅堰區被撤消,改掛常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牌子。
新成立的常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試點推廣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復制改革試點經驗。從此常州市形成天寧區、鐘樓區、武進區、新北區、金壇區、溧陽市的“五區一市”格局,戚墅堰區成為歷史。
2.瑞安房地產有限公司的大事記
2014;李進港先生離任瑞安房地產行*總裁,高層管理架構重組
2013;超甲級寫字樓企業天地二期啟動,瑞安房地產全資附屬公司—中國新天地有限公司成立,中國新天地宣布委任黃勤道先生為行*總裁,瑞安房地產在武漢天地舉行第二屆可持續發展論壇,瑞安房地產及中國新天地與Brookfield訂立投資商業物業及合作協議。瑞虹新城3號地塊正式動工
2012;瑞安房地產在佛山嶺南天地舉行首屆可持續發展論壇
2011:虹橋天地項目啟動;李進港先生接任行*總裁職位,羅康瑞先生繼續出任公司董事會主席;瑞安房地產發行人民幣35億元優先票據
2010:創智天地項目收購位于上海市楊浦區五角場的土地;瑞安房地產對外公布與歐洲零售地產巨頭領德高共同發展武漢天地購物中心;委任李進港先生為公司執行董事及董事總經理;瑞安薈正式啟動;瑞安房地產收購位于中國上海市虹橋區的土地;瑞安房地產發行人民幣27.2億元可換股債券;瑞安房地產發行人民幣30億元優先票據
2009:瑞安房地產與歐洲零售地產巨頭Redevco(領德高)簽署策略合作協議,共同發展武漢天地商務商業群的購物中心部分
2008:佛山“嶺南天地”項目正式啟動;“大連天地o軟件園”取得位于旅順口區龍王塘鎮黃泥川村的兩塊土地使用權;“重慶天地”超高層項目“嘉陵帆影o國際經貿中心”動工;“武漢天地”商務群工程啟動; 佛山“嶺南天地”第一期正式動土
2007: 瑞安房地產與瑞安建業攜手合作,共同發展大連軟件園第二期;“大連天地軟件園”工程正式動工;瑞安房地產競得佛山項目土地開發權
2006:“武漢天地”第一期工程正式動工;瑞安房地產于10月4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號0272),集資總額達68億港元,成為該年最大型的中國房地產企業上市項目
2005:獲得武漢市61.2公頃永清地區重建項目的發展權,項目名為“武漢天地”;瑞安房地產完成3.75億美元債券配售;“重慶天地”第一期工程正式動工
2004:瑞安集團成立瑞安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瑞安房地產)為地產旗艦公司,鞏固并加速集團在中國內地的房地產發展;與上海楊浦大學城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簽訂協議,合作開發楊浦大學城的中央社區項目,即“創智天地“;瑞虹新城“瑞虹生活廣場”正式開業,是該區首個最具規模的社區商業中心
2003: 杭州“西湖天地”園林篇(第一期)開業;與重慶市渝中區*府簽署協定,開發化龍橋地區重建項目,即“重慶天地”
2002 :“上海新天地”正式全面開業
2001 :“上海新天地”北里與太平橋人工湖綠地竣工
1999 :上海新天地項目正式動工
1997 :上海瑞安廣場落成啟用;瑞安集團獲上海市*府批準盧灣區太平橋地區重建項目的整體規劃
1996:瑞安集團獲上海市虹口區“瑞虹新城”發展權;瑞安集團與上海市盧灣區*府簽訂開發意向書,獲得太平橋地區重建項目的發展權,第一期工程為“上海新天地”
3.樂居控股有限公司的大事記
2008年2月,新浪分拆房產及家居頻道,樂居誕生;6月,首發網上售樓處,成為中國房地產電子商務的雛形;7月,新浪房產正式改版為新浪樂居,開始獨立的品牌運營。
2009年6月,新浪樂居推出樂居會,聚集高端購房人群,提供VIP全程置業安家服務;8月,與東亞銀行發布中國首張居住類聯名信用卡;10月,易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將旗下克而瑞信息咨詢業務與新浪樂居合并,成立中國房產信息集團并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
2010年4月,新浪樂居房商通產品正式上線;5月,與領先的中文搜索服務提供商百度達成戰略合作,推出百度樂居,通過強大的搜索引擎工具和專業的房地產行業數據庫,為中國互聯網用戶提供全面、及時的房地產信息服務和全新的網絡體驗。同年,百度房地產和家居頻道正式上線;8月,配合百度樂居開拓房地產CPA模式,同時推出房地產家居行業首個服務熱線“房產百事通”。
2011年4月,新浪樂居攜手SOHO中國完成電商房產第一拍,在線拍賣兩套商鋪一舉成功,房地產營銷自此進入新紀元;6月,樂居二手房推出“認證房”產品,以真實房源為基礎,通過真實房源限量超值的認證發布,以規范、誠信的服務為前提,全面促成二手房市場的高效成交;8月,中國首家房地產在線交易平臺樂居房產電商(*)上線,引領房產電商行業進入規范運營時代,開啟房產電商1.0時代。同時,推出針對房產電商的服號碼呼叫中心;11月,樂居房產電商舉行“房價可以重來”大型促銷活動,攜手百家房企成立中國房產電商競價聯盟,以將定價權交換購房者的營銷方式引爆樓市。
2012年4月,樂居母公司易居中國完成與旗下中國房產信息集團的合并,樂居成為易居中國全資子公司;5月,樂居房產電商推出了第二代房地產電商O2O服務模式,以“超級E金券”、“易居網盟”等劃時代產品,開啟房產電商2.0時代。
2013年4月,推出房產類APP“口袋樂居”,并與“口袋經紀人”、”裝修錢管家”、“口袋樓書”、“樂居觸屏版”構成樂居房產移動解決方案,深度打造多維度、全方位的地產服務方陣;6月,首創電商平臺與服務分離的運營理念,樂居房產電商正式推出新一代陽光電商平臺E信通,開啟房產電商3.0時代;11月,樂居房產電商4.0推出,聯手中信銀行,打造中國首個房產金融消費產品“樂居貸”,并推出易居聯名借記卡和信用卡。
2014年1月,樂居二手房面向二手房經紀人,推出創新移動互聯網應用產品“房牛加”。該產品致力于提升房地產經紀行業的業務效果,成為手機移動端的一款特色房地產垂直應用產品;2月,樂居房產電商*更換域名為*,正式啟用“樂居購房網”。房牛加在全國50城進行“話費客源送不停”活動,僅4天內認證用戶攀升至12萬人,占活動城市60萬經紀人總數的20%。同月,樂居房產電商推出“樂居移動電商1.0平臺”,將電商營銷發展至移動端,將電商優勢與移動互聯網特點做巧妙結合,為房地產電商營銷再辟藍海;3月,樂居與騰訊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合作開發微信房地產資訊與O2O電商平臺“微信樂居”,為移動端房地產電商開辟新天地。4月17日晚,中國知名的房地產O2O整合服務平臺樂居控股有限公司完成首次公開募股(IPO),正式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代碼為“LEJU”。
4.誰知道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歷史啊
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的歷史
第一階段: 理論突破與試點起步階段(1978至1991年)
1978年理論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產權等觀點。1980年9月北京市住房統建辦公室率先掛牌,成立了北京市城市開發總公司,拉開了房地產綜合開發的序幕。1982年**在四個城市進行售房試點。1984年廣東、重慶開始征收土地使用費。1987至1991年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起步階段。1987年11月26日,深圳市*府首次公開招標出讓住房用地。1990年上海市房改方案出臺,開始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1991年開始,**先后批復了24個省市的房改總體方案。
第二階段:非理性炒作與調整推進階段(1992至1995年)
1992年房改全面啟動,住房公積金制度全面推行。1993年“安居工程”開始啟動。1992年后,房地產業急劇快速增長,月投資最高增幅曾高達146.9%。房地產市場在局部地區一度呈現混亂局面,在個別地區出現較為明顯的房地產泡沫。1993年底宏觀經濟調控后,房地產業投資增長率普遍大幅回落。房地產市場在經歷一段時間的低迷之后開始復蘇。
第三階段:相對穩定協調發展階段(1995至2002年)
隨著住房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住房成為新的消費熱點。1998以后,隨著住房實物分配制度的取消和按揭*策的實施,房地產投資進入平穩快速發展時期,房地產業成為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第四階段:價格持續上揚,多項調控措施出臺的新階段(2003年以來)
2003年以來,房屋價格持續上揚,大部分城市房屋銷售價格上漲明顯。隨之而來出臺了多項針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策。
5.中國房產的發展史是怎樣的
中國房產的發展史:第一階段:理論突破與試點起步階段(1978至1991年)1978年理論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產權等觀點。
1980年9月北京市住房統建辦公室率先掛牌,成立了北京市城市開發總公司,拉開了房地產綜合開發的序幕。1982年**在四個城市進行售房試點。
1984年廣東、重慶開始征收土地使用費。1987至1991年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起步階段。
1987年11月26日,深圳市*府首次公開招標出讓住房用地。1990年上海市房改方案出臺,開始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
1991年開始,**先后批復了24個省市的房改總體方案。 第二階段:非理性炒作與調整推進階段(1992至1995年)1992年房改全面啟動,住房公積金制度全面推行。
1993年“安居工程”開始啟動。1992年后,房地產業急劇快速增長,月投資最高增幅曾高達146.9%。
房地產市場在局部地區一度呈現混亂局面,在個別地區出現較為明顯的房地產泡沫。1993年底宏觀經濟調控后,房地產業投資增長率普遍大幅回落。
房地產市場在經歷一段時間的低迷之后開始復蘇。 第三階段:相對穩定協調發展階段(1995至2002年)隨著住房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住房成為新的消費熱點。
1998以后,隨著住房實物分配制度的取消和按揭*策的實施,房地產投資進入平穩快速發展時期,房地產業成為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第四階段:價格持續上揚,多項調控措施出臺的新階段(2003年以來)2003年以來,房屋價格持續上揚,大部分城市房屋銷售價格上漲明顯。
隨之而來出臺了多項針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策。 詳細: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發展歷史大致這樣:首先從1981年開始,在深圳和廣州開始搞商品房開發的試點,在這以前,國內只有房地產開發,沒有商品房開發,事業單位或者企業單位造房子主要是用于內部職工福利分配的,包括*府造房子也是用于福利分配,沒有房地產市場。
由于當時搞試點比較成功,后來就小范圍的開始試點開發。1992年**同志南巡深圳視察后發現特區搞市場經濟建設之后城市的面貌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房地產開發非常成功,認為開發區的經驗值得向全國推廣,于是他就吹響了中國房地產開發的號角,由沿海城市一帶開始展開,特別是在海南、北海、廣州、深圳等這些大城市,但時間不長,由于海南的房地產市場形成了嚴重的泡沫。
1993年**總理到海南視察,發現海南的房地產市場已經失控,主要是土地市場迅速形成了非常嚴重的泡沫。于是**總理一聲令下:停止銀行貸款。
銀根收緊后使剛剛起來的房地產市場立馬遭到重創,造成的結果是從1993年下半年到1998年上半年,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始終波瀾不興。1998年對中國房地產業來說是關鍵之年,分水嶺就是上半年和下半年,很多開發商在1998年上半年都熬不下去了,把土地紛紛賣掉退出市場。
但是到了1998年下半年,在6月份左右,*策面開始發生變化,出臺了一系列的刺激房地產發展的*策,主要一個是取消福利分房,也就是意味著所人們要取得住房,都要到市場上去買房,通過市場來解決住房問題,這種*策使得有效需求在短期內爆發,并大幅快速上升。這*策的第一效應就是“趕末班車”——凡是有錢的單位紛紛購買現房,把當時市場上所有當時賣不掉的現房一掃而空。
這時的房改*策提供了巨大的有效需求,而金融*策和稅收*策又創造出巨大的有效需求。不斷地降低利率,還有按揭門檻降低,當時首付只要30%、20%,有的銀行甚至提出零首付。
還有價格*策,在這之前商品房的價格受到物價局的管制,不能隨便漲價,是限價的。但是在這時候取消了這些管制,為后來開發商漲價提供可能,這以后開發商自己喜歡怎么定就怎么定,開始亂漲價。
于是1999年至2003年為中國房地產業高速增長期。2003年到達高峰,暴露出房價過高、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導致嚴重的社會矛盾,房地產業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2004年開始實施宏觀調控,主要特征是收緊土地與信貸兩個閘門,以調控供給為主。2005年中央進一步加大宏觀調控力度,主要特征是供給與需求雙向調控,以調控需求為主。
從2005年下半年開始2006年,成交量開始上升,但是好景不長,因為當長三角地區的房地產市場在下雪的時候,北京、深圳、廣州這些城市卻是一片艷陽天,房價漲得很快,就像以前的長三角,結果導致3月份調控的*策又進一步加強。2006年的宏觀調控主要特征是以調整房地產產品結構為主。
目前的房地產正在發生一系列的轉變: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由以投資主導向以消費主導轉變、由短期投資向中長期投資轉變、由以土地為中心向以產品為中心轉變、由以增量市場為主向以存量市場為主轉變、由普漲普跌現象向有漲有跌現象轉變、由籠統市場向細分市場轉變。中國房地產價格的走勢,1998年開始起到的房地產市場到2003年,這一輪的上揚達到高峰,然后從2003年到2007年都在頭部橫盤整理,2004年調控供給、2005年調控需求、2006年調控結構、2007年繼續調整,估計到2007年底差不多調整完畢,然后,隨著2008年奧運會這個東風的作用,中國新的一輪房地產,在把頭部轉化。
6.我國房地產經紀行業的發展歷程是什么
復蘇與形成階段( 1978-1992年) 90年代中期,房地產行業中一個相對獨立的產業,也就是今天的房地產經紀行業,就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從歷史上來看,它的產生比較早。
從近代史來看,在我國進入近現代社會以后,才產生的。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前,特別是在十九世紀中葉,隨著五口通商,隨著資本主義經濟迅速地成長,在我國很多地區,特別是沿海,經濟貿易活動很活躍的地區,房地產經紀活動,不僅逐漸產生,而且比較活躍。
房地產經紀行業已經有了初步的規模。 今天探討的房地產經紀行業是改革開放以后的產物,是中國房地產業作為現代產業,登上歷史舞臺的產物。
也是90年代以后房地產業迅速發展,形成相當規模,并且產銷分離之后的產物。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進行改革開放。
關于房地產(包括住房)是不是商品,曾進行過比較大范圍的討論。上世紀八十年代討論其中一個重要的成果就是到1988年我國第一塊土地批租,土地批租制度的實行,意味著我國房地產業真正登上歷史舞臺。
建國以后我國房地產開始形成第一次發展高潮;90年代,92年到95年是我國第二次房地產業高潮。 2。
起步、成長階段( 1992-1999年) 1992年以后,上海等城市逐漸開放房地產市場,開始取消對房地產經紀活動的限制,在1992年以上海為例,房地產經紀企業開始出現,上海有數家房地產經紀企業批準成立。到1994年9月,上海市人民*府批準發布了《上海市房地產經紀人管理暫定規定》,實行了市場準入制度,對房地產經紀人開始實行資格認定。
1993年上海的房地產經紀企業擴展到138家,95年擴展到758家。 90年代中期,對房地產行業影響很大的是:在*府的主導下,各區縣房地產交易市場,交易所紛紛成立。
90年代中期以后,房地產業的兩岸三地市場聯動,對于房地產業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的事件。 90年代中后期,房地產經紀行業成長起來。
3。快速發展階段( 2000-2004年 ) 在我國的第四個五年計劃中,第一次明確把大力發展以住宅為主的房地產業寫入我國的五年計劃。
房地產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 從上海的情況來看,經紀企業從1993年的百余家發展到2004年的4000家,下屬分支結構6000多家,房地產經紀機構的總數超過一萬家。
從交易量上看,房地產的經紀行業整個市場的交易量達到了2000多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