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慘敗,大勢已去.是什么成語
一敗涂地
yī bài tú dì
【解釋】形容失敗2113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天下方擾,諸侯并起,今置將不善,壹敗涂地。”
【結構】緊縮式。
【用法】用作貶義。形容徹底失敗;不可收拾。一般作謂語、定語、補語。
【正音】一;不能讀作“yì”。
【辨5261形】涂;不能寫作“圖”。
【近義詞】一蹶不振、望風4102披靡、落花流水
【反義詞】旗開得勝、不敗之地、東山再起
【辨析】~和“一蹶不振”;都形容“失敗慘重”。不同在于:①~偏重在失敗的慘重程1653度;是就一時的情況來看;并能東山再起;“一蹶不振”偏重在失敗后的嚴重后專果;就長遠的發展情況來看;是就此衰落;完蛋。②~只指失屬敗;并可引申為“糟得一塌糊涂;壞得不可收拾”;“一蹶不振”不僅指失敗;還可指挫折;指人在精神上;身體及健康上所受的打擊及嚴重后果。
【例句】一支思想渙散、紀律松弛的隊伍參加比賽能不~嗎?
宦官(打一成語)大勢已去
謎語:宦官 (打一成語)
謎底: 大勢已去
【成語】: 大勢已去
【拼音】: dà shì yǐ qù
【解釋】: 大勢:事情發展的趨勢。有利的形勢已經喪失,前途已經沒有希望。
【出處】: 宋·朱熹《朱子諫類》卷五十一:“程子說天命之改,莫是大勢已去。”
【舉例造句】: 紂王看見,不覺大驚,知大勢已去,非人力可挽。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十七回
【近義詞】: 強弩之末、落花流水、每況愈下
【反義詞】: 方興未艾、如火如荼、欣欣向榮
【歇后語】: 失馬丟車
【燈謎】: 落花
【用法】: 作謂語、賓語;指前途已經沒有希望
轉載請注明出處榮觀房產網 » 大勢已去的歇后語,比喻慘敗,大勢已去.是什么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