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國所有省*府市*府縣*府等等*府附近房價是多少
房價之所以會高,主要是因為我們大多數的人~不會計算房產商的利潤所在,導致不理智買房
土地成本,財務成本,容積率,管理成本,稅金,配套設施成本,投資風險及疏通成本
1、土地200W*50畝+管理成本100W/年+配套500W=1000W+100W+500=1600W*0.0015元=28.8W=1628.8W
50畝*666=33300/33300=容積率1%(換句話50畝土地建筑面積只有33300平方米)
2、33300平方米*0.1W(建筑成本)=3330W*0.0015元=59.94+3330=3389.94
1+2=1628.7+3389.94=5018.64W
3、稅金5018.64*0.07=351W(實際不夠的,只是估算)
1+2+3=5369.64W
得出5369.64W是造33300平米的成本費~每平米=5369.64W /33300=1612.5/平方米
房地風險投資利潤1612.5元*100%=3225元/平方米
在要把最終利潤控制在100%以內都應該算合理房價
2.為什么房價如此高,地方*府機關人員還買
. 地方*府機關人員響應中央*府號召積極參與炒房。
目前國家也出*策公開參與炒房,房產稅轉嫁到租金,看來國家是要打擊沒房住的人多掏租金去租房,目前是想逼老百姓都掏錢去買房。 最終轉嫁到租房人,租金增高,加劇新一輪搶房潮投資出現,房價繼續高漲,稅收增加,國家目的達到。
*府轉嫁房產稅可暫時影響供求及保障矛盾,征收房產稅會使國家會更加強大,國富民弱會更加突出,但為了國家利益,老百姓犧牲一下個人利益吧。 一但房產稅改革后,*府最怕有房的老百姓較真,都去找國家要土地增值那部份錢,或老百姓都去找國家要回自己的土地所有權,那國家麻煩就大了,呵呵。
重點:落實解決供求及廉租保障房的矛盾關系,很簡單的事情,不清楚為何國家要故意搞得特別復雜。 房產稅*策短期影響房價很難說,因國家未實質解決保障房的供求矛盾,國家每出臺一個*策調控,就變相抬高一次成本,越抬越高,最后還是老百姓去買單。
所以長期來說是看漲的。 國家新*是“遏制房價過快上漲”。
國家是要求房價繼續上漲,但不要漲得太快。房價下跌不符合國家新的*策,新*本來就是不需房價下跌,但需和諧的溫和上漲。
有人去市場花100大洋買了一只小豬認養10年,1年后長成可以賣1000大洋的大豬,有一社團組織告訴你這豬的增值部份你1文錢不能拿,每年還要再征收你把豬養大了的養豬增值稅100大洋。就是這種稅,請問你認為應采用何種形式征收?呵呵。
社團組織對豬的打壓的*策就是明白告訴要搶劫,有本事你就別去買豬,看豬價會不會下跌。但豬涉及民生問題,有很多人需要買來吃或養,社團組織如果從源頭上解決有大量的小豬、大豬的供求才是問題所在!!問題是社團組織是否愿這么干?而不是單一去研究下一步如何搶劫的辦法。
否則搶劫一次,豬價的成本被抬高一次。 漲價不是房漲價,房是每年都要折舊,增值的原因是*府的土地而持續增值的。
在國外因土地增值要收地產稅(房產稅、物業稅,什么名稱不重要),國外土地是私有化的業主擁有所有權,業主自己的土地增值了,國外的業主非常高興,當然愿意交地產稅。中國也準備征稅,但問題是房是每年都在折舊跌價,中國的土地全部都是國家所有的,老百姓僅僅只有使用權而已。
但土地又是持續增值,增值部份也是國家的土地增值,問題是增值部份的物業稅應該向誰征稅?地方*府找中央*府征收?不可能。去找老百姓征收,但老百姓的房在折舊貶值,轉而只有轉嫁去抬高房的價格,造成房價爆漲。
3.為什么地方*府不控制房價,反而希望房價越高越好
中央*府出臺了很多的措施抑制房價,可恰得其反。房價還是一路走高。這是為什么?道理一說就很簡單了。各地得*府官員沒人真的愿意房價下跌,現在的土地轉讓一般通過拍賣的形式進行,就是說賣的越高,地方*府獲利越大;房地產對地方的GDP貢獻有目共睹,這是直接關系到“*績”的大事;另外房價高地產商納稅也多。至少從這三點來說,地方*府和中央的思維差異很大,就自然形成了上有*策下有對策的局面。越抑制越漲價。浙江寧波的某些官員不是對當地去年房地產僅上漲百分之二點幾“深表痛心”嗎?這官員很誠實,沒裝假體恤弱勢群體我以為還是好的。
中國的市場經濟還是初級階段,競爭也是不完全的,也只有壟斷行業的利潤還屬于暴利,比如:教育、醫療、金融、通訊、燃料、也包括地產。地產決不是有錢就能進入的領域,個中緣由不想細說。現在凡開放的競爭的領域都是通過提高質量降低價格來贏得市場,也早已進入了微利時代。如:商業零售、家用電器,通訊器材、汽車等。壟斷領域呢?增加利潤的唯一途徑就是漲價。
4.地方*府在控制房價中的角色與作用有哪些
房地產業既與百姓的基本生活息息相關,又關系到整個國民經濟的景氣狀況。
為了促進其健康發展,各國*府均會制定一系列的調控性*策。本文在借鑒外國*府控制房價的有效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提出了一些控制房價上漲的思路和對策,以供商榷和參考。
一、我國房價走高的深層次原因分析 住房是關系到每個人“安居樂業”的特殊商品,房價則成為一個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問題。中央更是把控制房價的增長作為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國八條”、“國六條”的公布及相關調控杠桿的推出,顯示了中央*府控制房價的決心。
但這些措施實施后房價并沒有明顯回落,個別城市房價的小幅回落也是因這些地方房價虛高過度。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國房價的走高呢?其深層次原因有三個: 1.供求關系的表現。
我國人口多,而適宜居住的人均土地面積有限,與百姓收入水平相適應的住房供應量更是嚴重不足。改革開放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屋需求的膨脹就一發而不可收。
一方面是有限的土地資源,另一方面是城市規模的擴大和城市人口的膨脹造成我國房地產價格持續走高。 2.利益的驅動。
許多地方*府把房地產業當作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財*收入的支柱,甚至是*府業績的表現。所以,“國八條”、“國六條”在一些地方推行時打了折扣。
如有些地方*府針對百姓要求公布商品房開發成本時,推說這是企業的商業秘密,*府不能公開等。 3.住房保障機制不健全。
住房保障機制是國家社會保障機制的一部分;我國由于起步較晚,尚未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機制。我國許多地方雖相繼推出了照顧中低收人家庭購房的舉措,如經濟適用房、解困房等等,但由于保障機制不完善,操作中漏洞太多,致使許多房源落到了炒房者甚至回流到開發商的手中,這樣老百姓意見更大。
二、外國*府控制房價的主要經驗 許多國家都經歷過我國近年來住房市場所出現的問題和矛盾,也采取了許多調控房價的措施和手段。雖然國情不同,有些方法在我國不一定能行得通,但有不少措施對我們是極具借鑒意義的。
概括來說,其有效方法主要有: 1.用稅收杠桿控制房價。稅收措施主要是為了抑制住宅投機現象,許多國家對居民擁有的第二套以上住宅征收重稅。
此法源于英國等西方國家,稱房產空置稅或空房稅。房產以實名登記,每個公民只允許在全國范圍內有一個主居住房產(此房享受免稅或最大可能性的稅收優惠),其它房產在買賣時均需繳納高昂的資本利得稅。
同時,為抑制土地倒賣,*府將對非土地所有者自住的土地交易征收交易稅。 另外,高額地皮稅的征收也有效的抑制了房地產投機行為。
在法國,購房者除繳納高額地皮稅外,還需支付住房稅或空房稅,這導致了長期以來法國人不把房地產市場視為投資或財產保值的重要領域。 韓國*府為了抑制房價過快增長,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策。
首先,加大房地產稅收力度。為抑制住宅投機現象,*府對居民擁有的第二套以上住宅征收重稅。
2006年11月將轉讓第二套以上住宅的交易稅從9%至36%提高到50%。同時,為抑制土地倒賣,*府對非土地所有者自住的土地交易征收60%的交易稅。
新*策出臺后,韓國的土地價格漲幅開始放緩,當月土地成交量減少了36.3%。 2.用利率杠桿調控房價。
英國房價自2001年初以來進入了新的上漲周期,到2005年3年多時間里每年增速都超過20%。為此,英國*府和中央銀行從供需兩方面入手,抑制房地產市場的過分火爆。
2005年8月以來,房地產市場已逐漸呈現降溫跡象。一方面,英格蘭銀行從2003年11月到2004年8月連續5次上調利率,利率從3.5%提高至4.75%,導致抵押貸款成本增加,遏制了房地產消費信貸過熱。
另一方面,英國*府于2004年底通過了《住房法2004》,就如何確保建造足夠的低收人群體買得起的“社會性”住房、創建更加公平和良好的住房市場以及加快實現*府關于2010年“體面”住房目標等作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規定,此舉有效保障了社會中低收入階層的住房權益。 再如韓國,2006年11月15日*府宣布,今后5年內將在房價漲幅最大的首爾江南區建造10萬套住宅,并計劃提高銀行貸款利率。
這些措施出臺后,韓國房地產熱明顯降溫,市場出現濃厚的觀望氣氛。 3.用廉租房來抑制房價。
法國自1999年以來,平均房價已上漲45%。為抑制房地產市場可能出現的泡沫,2006年9月法國*府規定,各大城市必須建設一定數量的廉租房,其比例約為總住房面積的15%至20%。
廉租房的存在使得房屋買賣市場需求減少,房價因此處于穩定狀態。此外,*府還長期推行租房補貼等福利制度,使得社會各階層的無房戶都可在租房時享受*府補貼。
在法國,建造廉租房的房地產企業也可獲得中央*府補貼,建成后由各地方*府下屬的“廉租房管理辦公室”管理。一方面嚴格控制房源,大部分廉租房只租不賣;另一方面向社會公開廉租房出租情況,接受大眾監督。
4.向低收入階層傾斜。墨西哥*府向低收人階層傾斜的措施實施效果是最為明顯的。
在墨西哥城市化進程中,大量農村人口涌人城市,中低收人人口的住房問題已經成為。
5.為什么地方*府力挺房價
直面的 回答這個問題 。
用反向思維去考慮這個問題 受益者是誰 ! 房地產公司 ? 銀行 ?*府有關部門? 其實是一樣的 ! 地方*府現在就是靠 賣地賺錢 ,受到各個部門的 甜頭之后 腐朽不堪了 ,而銀行呢 沒有了房地產公司的 業績之后 也將近癱瘓 ,這就是 一個 惡性 循環 。受益者就是那些 貪官 無限的 貪 只會讓 中國的房 價越來越高 ,中國 的房地產已然面臨了 供大于求的 局面 ,在這樣下去 會影響 中國的全棉經濟 ,最終導致 像美國的次貸危機 經濟全面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