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車鎮的現況
隨著紫鵲界梯田申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成功后,紫鵲界下的水車鎮旅游業發展迅速,農家樂、賓館、酒店等發展很快。許多老百姓開始把舊房子翻新或建成別墅式; 還有的開始在家辦小廠或開公司。該鎮扶竹村奉有華前幾年在廣州打工,2011年回家,看到家鄉建房的越來越多,于是利用家鄉豐富的竹林資源,辦起了倒置板、竹夾板出租公司。
據初步統計,2012年該鎮已有600余名能工巧匠在家門口“淘金”,既盤活了地方經濟,又為家鄉新農村建設作出了貢獻。
新化縣水車鎮開展集中整治非法采砂行動
會議就非法采集煤黑土、瓷土、石料、沙石等集中整治專項行動進行了前期動員和部署,并成立由**負責人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要求各相關部門和單位各組織人員廣泛宣傳,開展自查自糾活動,對轄區內各非法采砂點進行摸底排查,登記造冊,對在自查自糾階段沒有按要求到位、必須取締的非法采砂點的設備、設施、沙石等予以拆遷、沒收,對在集中整治期間涉嫌違紀違法的工作人員,將按相關規定予以追責,縣直相關部門就集中整治非法采砂行動進行了表態發言。
2. 水車鎮的經濟
2002年,全鎮農村社會總產值1.52億元,比增3.4%;其中工業產值3735萬元,農業產值7128萬元,分別比增4.5%和2.2%;鎮級機動財力34.6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66萬元,其中年收入8-10萬元以上的1個,5-8萬元的1個,3-5萬元的9個。農村人均純收入4001元,比上年增加53元。
農業:水車鎮繼續調整農業結構,在抓好糧食生產的同時,大力發展經濟作物和畜牧業生產,以增加農民收入。全年全鎮糧食種植面積2.10萬畝,糧食總產7415噸,畝產475公斤;水果種植面積1.53萬畝;其中梅州金柚8175畝,水果總產1.26萬噸,產值1246萬只;水產養殖面積3421畝,水產品產量1704噸。全鎮有種養相結合的小莊園2370戶,占總農戶53%。初步建立起水果、水產、禽畜、蔬菜四大商品生產基地,蔬菜種植面積8831畝,產量達8231噸,比上年增加257噸,增長3.2%,農村人均蔬菜收入490元。 全鎮社會生產總值從20800萬元,提高到33000萬元,增長了58.65%;工業總產值由7250萬元提高到14200萬元,增長了95.86%;農業生產總值由8350萬元提高到11900萬元,增長了42.5%;勞務收入由978萬元提高到6900萬元;增長了605%;農民人均收入由4335元提高到5646元,增加了1311元。社會各項事業得到較好較快的發展,經濟發展后勁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2010年廣借外力,廣籌資金,投入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2005-2010年共投入建設資金達2195.5萬元,深入推進十項民心工程建設。一是抓好水泥硬底化村道建設,全鎮各村公路水泥硬化46.4公里,重點是籌資對縣道荷水畬公路(X023線水車段3.7公里)全面實施硬底化。全鎮實現“村村通水泥路”,全鎮農村道路建設翻天覆地改觀,解決了群眾行路難的問題;二是完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主要抓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和三面光圳道建設,主要工程有:安和村、小桑村、梧塘村、燈塔村、水聲村、先鋒村、水車村、礤下村等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三面光水圳共33.9千米,病險水庫除險加固12座;三是重新修建礤下橋和泮坑、小桑、石嶺、鵝峰等村的水毀鄉村公路;四是修繕鎮府辦公場所和鎮干部住房,籌資裝修水管所辦公樓、改建計劃生育服務所,較好地改善了鎮機關辦公條件和生活環境;五是抓好圩鎮建設,主要是抓好市場橋頭引橋工程維修和圩鎮環境改造整治;六是抓好大窩水庫移民安居工程;七是抓好圩鎮及白沙、梧塘、小立村飲水改造工程,讓廣大群眾喝上了干凈自來水;八是抓好薄弱學校改造和改善衛生院條件,新建翔儀紀念堂、翔儀廣場,新建衛生院住院大樓;九是抓好農網改造工程;十是抓好敬老院等公益福利性事業建設。
2006年至2010年,招商引資總額4839萬元,新引進工藝制品、天然礦泉水、畜牧水產生態養殖、無公害蔬菜種植等企業11家。積極抓好傳統工藝編織業的發展,引導、扶持和鼓勵現有工藝企業加強管理、技術改造、增資擴產、滾動發展,全力支持工藝企業做強做大。2010年實現工藝產值8900萬元,對比2005年增長97 %。其次,我鎮在大力發展糧食生產的同時,緊緊抓住區委、區*府把水車鎮列入“南部園區經濟板塊”建設的有利契機,科學規劃特色農業基地建設,積極引導群眾發展特色農業,促進農民增產增收。一是突出抓好專業村建設。至2010年全鎮共發展蔬菜、紫膠、養雞、養豬、養魚等特色種養專業村9個、農業龍頭企業5家、農產品流通服務隊4家。二是突出抓好水產養殖項目建設。切實以我鎮被評為“省無公害水產品產地”和“廣東省水產專業鎮”為動力,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梅州市區域水產試驗場、白沙魚苗孵化場和水聲正佳生態水產養殖場已成為我鎮水產龍頭企業。此外,切實抓好茶山村旅游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打好“旅游旺鎮”牌。不斷完善茶山村周邊環境和道路建設,引進茶山村保護開發有限公司,制訂鄉規民約,制止茶山村周邊亂搭亂建行為。積極向上級申報文化建設項目,目前茶山村獲得了“梅州市十大最美鄉村”和國家和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和省文化局(廳)、中國文聯、國家民協等部門評定的“廣東省古村落”、“廣東省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古村落”和“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等榮譽。 該鎮共有工藝編織專業村、水產養殖專業村、蔬菜種植專業村和山地養雞專業村等7個專業村。其中小立村是生葛種植專業村,種植面積200多畝,預計產值可達80多萬元,可增加農民收入近千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