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改革開放后至今,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變化大致可以劃分為哪幾個時
第一節 我國房地產制度改革與市場發展的歷程
回顧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變化,大致可分為以下5個時期:一是初步形成時期(1978~1991年),二是房地產過熱時期(1992~1993年),三是市場調整時期(1994~1997年),四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時期(1998~2002年),五是宏觀調控時期(2003~2007年)。
一、初步形成時期(1978~1991年)
二、房地產過熱時期(1992~1993年)
三、市場調整時期(1994~1997年)
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時期(1998~2002年)
五、宏觀調控時期(2003~2007年)
摘自《發展和改革藍皮書》
你可以打開這個鏈接看一下
2. 改革開放的三個階段
1.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改革前,我國是計劃經濟體制,生產什么,生產多少、如何生產都由計劃決定,是指令性計劃在維系著國民經濟運轉。在所有制方面,追求的是“一大二公”。在分配領域,強調要實行按勞分配,推行的卻是平均主義“大鍋飯”
2.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
30年來,我國工業化、城市化快速推進,產業結構變動活躍,經濟持續高速增長。自1978年到200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扣除物價因素)增長了近14倍。我國已提前完成現代化“三步走”戰略部署的前兩步,正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成為世界經濟體系的重要成員
經濟體制改革與對外開放密不可分。在改革不斷深入的同時,對外開放也在向深度和廣度推進。我國已形成了多層次、全方位開放的發展格局。從1978年到2007年,對外貿易額從109億美元增加到21738億美元,增長約200倍。對外貿易額在世界各國中的排名,也由第27位逐步攀升到第3位(2006年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我們不僅可以利用國際貿易組織規則來協調、解決貿易爭端,還可以通過參與制訂世界貿易規則,更好地維護我國的經濟利益,推動建立公平、公正的世界經濟新秩序。
3. 中國改革開放 階段劃分
在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在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府投資在社會總投資中占有較高的比重,公共部門為經濟發展提供社會基礎設施,如道路、運輸系統、環境衛生系統、法律與秩序、健康與教育以及其他用于人力資本的投資等等。
在發展的中期階段,*府投資還應繼續進行,但這是*府投資只是對私人投資的補充。一旦經濟達到成熟階段,公共支出將從基礎設施支出轉向不斷增加的教育、保健與福利服務的指出,且這方面的支出增長將大大超過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長,也會快于GDP的增長速度,導致財*支出規模膨脹。
轉載請注明出處榮觀房產網 » 房地產市場發展子改革開放以來分為幾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