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業管理一般工資是多少
物業管理公司實習期是沒有固定工資的,但發補貼的,交通補貼和餐費補貼一個月能拿到1600元,是發現金的。實習期不上社保的。
要大學畢業后拿到畢業證留下來簽三方協議成為正式員工簽合同后才有保險,辦公行*人員大部分工資在5000左右,是有社保和公積金的。但吃飯和住宿都是要自己承擔的。
物業公司從業人員強調的行業經驗和溝通能力!你那個《物業管理員上崗證》沒用的,不要考,評優驗資也用不著,花幾百元,你以為用人單位就覺得你這個證有用嗎?
如果你真的想做,你目前有大專畢竟已經符合初步入行的條件,你只要大膽和用人單位溝通,“求”個機會入行就行了。如果你說有用的證件,容易的就是《物業經理上崗證》或《物業企業經理上崗證》,這兩個證由建設部發證,評優驗資用得著,“勞動部”發的證,建設部是不承認的!這個問題你要記住了。如果好些的證就是《物業管理師》,這個代表目前物業管理專業證書里面的最高水平!
2. 青島人的工資水平為什么很低
一個地方的工資,最大的因素在于其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這是經濟學的常識。青島人的工資低也不例外。
百忍分析一下青島本地的情況。
青島雖然號稱沿海發達城市,但其經濟水平不能只看GDP,那是*府吹出來的。其實很弱。
如果連產業結構一起分析,那就更差了。深圳有個華為,本科生入門基本上就是五六千吧,碩士博士幾千人,一個企業發的工資就是驚人的,盡管最近出了個辭職事件。這樣的企業多了,深圳的工資自然就水漲船高了。
青島只是靠外貿起來一批人,近兩年靠房地產也有一批。其他的不是很多,分析其企業類別,就可以看出,確實是很虛的。比如國企普遍虧損,就是改制之后也沒見咋樣。老杜要說干點事就是把幾個壟斷巨頭給引進來了。或許對黃島的影響會大一些。結果污造成了官場和生態環境的雙污染。
外企盡是些韓國人高的小企業,真正的大企業如三星、LG、現代等或南下蘇錫,或北上京津,青島是很少被考慮的。來得那些小老板都是在本國混不下去的,利用中國成本低廉的優勢,來搞點利潤。而且目前出現了大量不告而別的現象,搞城陽一帶的人都防賊一樣防外商!臺資企業也沒有成規模和技術含量的。英派斯據說就很大了,但是跟蘇南的一比,就很寒磣了,而且技術含量很少。至于歐美日的大企業更是少得可憐,只有朗訊、龐巴迪那么屈指可數的幾個,這樣對整個市場的影響極小。
本地民營企業更是一般,不要跟江浙比,就是比臨沂都有差距,近期幾家民企上市就好一通吹,其實人家臨沂只在新加坡就已經有7家上市公司。關鍵是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利潤自然也低。管理水平更是差到驚人的地步。號稱老大的廣什么發,已經被收購了,其老板原來每天揣著一大堆印章——對其他人不放心阿,結果還是出了員工串通將油變水的嚴重事故,損失幾千萬。所謂的民企老板們大多目光短淺,百忍見過很多,有了錢先奔馳寶馬一通,在制度建設和人才引進上就吝嗇的要命,企業怎么可能做大做強?
就說最火的房地產吧,本地*府為開發商們創造了太好太好的環境,他們不需要市場競爭,他們不需要尊重顧客,他們不需要研究未來,他們不需要抓好質量,他們不需要搞好服務,他們只需要跟某某搞好關系,然后坐在家里數錢就可以了。世界上的事,真是奇妙阿。以后在競爭面前的結果不言而喻。
這里流傳著一個笑話:南方某地產大鱷派一個經理先期來青島探路,其回報南方總部的報告極簡單:“
此處人傻、地多、利高,速來
”還用了三個比喻來說明問題:
買房子像買大白菜,炒房者如過江之鯽,房價像火箭
這個報告不小心被泄漏了,于是大家都來了。青島本地的開發商或被收購、或消失。
外來的人才很難留住,青島的外來人口兩大部分,一是東北人,以黑龍江最多;一是魯西人,以荷澤最多。他們從事比較低端的工作為主。真正的名牌大學和海歸等高端人才很少到這里來,因為沒有施展本事的市場和平臺。就是*府的表現也差強人意,我們知道首富施正榮就是無錫市*府提供風險基金把他引入的,就是這樣一個人才,可以給一個城市帶來一個新興的產業。
轉載請注明出處榮觀房產網 » 城陽房地產管理處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