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房價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嗎 知乎
調控樓市要立足長遠發展對于樓市調控如果只是要恫嚇一下,敲打敲打的話,力度已經夠了,如果目標是要解決房價合理的話,調控還有更復雜更艱巨的事情要做。
要搞清房價的合理問題,就必須理清房價背后的深層次矛盾。盤點高房價背后的深層次矛盾,房價不合理只是一個表面現象,背后隱藏的是發展結構的問題,背后隱藏的是發展觀念和經濟轉型的問題。
要讓房價在合理的軌道運行,必須反思我們發展經濟的觀念、結構和方式的問題。不然,即使房價合理也是暫時的,不合理卻是長期的。
毫無疑問,在房地產與城市化的進程中,已經和正在出現藏在背后的深層次問題,有些問題并不是房地產發展所固有的,但的確集中地體現在了房地產的發展上,高房價的表面上匯集了社會各層次的矛盾沖突。樓市調控,如果立足長遠,就需要解決如何發展的問題,別人和別國的經驗不能拿來簡單復制的。
盤點高房價背后的深層次矛盾房價的不合理是一個怪味包子,高房價就是一個包子皮,卻包含了酸甜苦辣咸的多種餡,必須承認不同的人品出的是不同的味道,試著撥開羅列一下吧。1、任何產業和策略都有一個長期的規劃和具體的實施方案,并經歷一個規劃、實施、重新反思、調整、再實施的螺旋式循環前進的過程,從*策的角度考慮,恐怕房地產也在所難免。
問題是,我們是不是需要一個長期的發展規劃和立足國情的發展原則呢。2、高房價充分表現了社會收入分配機制長期不合理,貧富懸殊造成了價格信號扭曲,很明顯的收入差距造成了房價由參與市場20%的少數人決定,貧富差距好比拳擊比賽中120公斤和60公斤級的人在同臺決斗。
有人說,趕快漲工資就好了,有點年齡的人都知道,漲工資永遠趕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工資翻番,房價就不會翻兩番嗎?何況你大量的資金漲工資,不是逼迫*府印鈔票嗎?印來的鈔票你敢說你拿到的肯定在平均數之上嗎?3、高房價是在搞活經濟過程中長期以投資為導向的的結果。從國家投資、外商投資、到民間投資、再到社會性群眾投資,當我們需要大力發展的時候,過分強調了招商引資的作用,忽視了資本的瘋狂性和劣根性,強化了資本追逐超額利潤,當資本與某種壟斷性資源結合的時候,價格就失去了合理性。
當這種觀念被傳播,民間或產業資本瘋狂炒作的氛圍就形成了。房價難道不是如此,又何止是房價呢,有色金屬、貴金屬、煤炭、鋼材、普洱茶不是這樣嗎?資產價格的炒作和投機比較盛行,行業性不平衡嚴重,能源、資源性價格增長較快,消費品價格、農產品、生活品漲價幅度過小,投資依賴嚴重。
從現實情況完全可以得到印證,汽油、能源、鋼鐵、煤炭、天然氣等幅度驚人,以投資拉動經濟的痕跡明顯。高房價是以投資帶動發展的必然產物。
因為房子本身就具有資產的性質。4、高房價是以壓制消費品價格為代價的,農產品價格的長期穩定,糧食執行保護價措施,豬肉價格的起伏、奶牛沒有回報被殺等等,只是說明某些生活消費品價格和勞務被低估,流通和資本的商業作用被放大。
由于基本生活成本被壓制,造成了產業工人的工資過低,企業主的收益放大,民間資本的投機活躍。勞務的報酬不合理,資本的利潤過大。
事實上,產業資本根本沒有社會平均利潤回報的概念。超額資本流到哪里,哪里就要出問題。
為什么血汗工廠壓制勞工報酬的行為長期得不到改觀。 5、高房價是土地收益實現貨幣化驅動的。
改革和發展的成果是制造了集約化、規模化的城市,因為城市的公共建設和功能建設都是全民勞動的積累,其收益是集中體現在城市以及周邊的土地價格上升,級差地租就是財富的積累,房地產的發展恰好是出賣或交易這種發展成果。單說房產的建安成本才能漲多少倍呢,房價的高企是因為它包含了城市財富的使用權,包含了在城市中大量國民財富的分享權。
事實上,是地方*府把土地的70年使用權集中批發給開發商,開發商再零售給買房人,目的是要實現城市財富的貨幣化。開發商就是一個土地使用權的銷售代理商,當然靠代理銷售賺取利潤了,批零差價有大小罷了。
當土地的級差地租大量實現,并產生巨大的乘數效應,倍增效應的時候,高房價還能避免嗎?為什么北上廣深能成為全國樓市的方向標呢,不是因為過去多少年來的投入問題嗎?為什么風景更好、生活費用較低、發展也并不慢的某些地方不能成為樓市的指標呢?高房價是地區發展嚴重不平衡的結果。綜合性快速發展必然造成加劇地區不平衡。
高房價就成了快速發展的必然產物。記得多年前常被提到的“超常規、高速度、跨越式發展”,需要知道超越常規、跨越階段不僅有收益,同樣有風險和代價啊。
超常規、跨越發展帶來的矛盾和問題也會多啊。有人說,你買不起房,趕緊回老家去,問題是哪個城市都是國家投入的結果,作為國民有選擇的自由,為什么我就不能到國家投入巨大財富的中心城市生存呢?誰生來就高人一等呢?我家要是30年前那個叫深圳的小漁村,現在我還需要到處跑什么??不是吵架,只是說明一個道理,發展也會造成不平等。
我們的發展方式——投資帶動的規模擴展和乘數效應。我們實際執行的是以適度通脹刺激的發展策略,。
2.我想寫高房價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的論文誰能給個提綱
高房價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但由于本人的認識有限就只談以下幾點了: 1.虛假購買力,透支未來中國經濟 中國住房問題的嚴重性在于:住房市場化一開始馬上就引進西方的按揭購房方式,使得住房需求和購買力在同一時間突然放大,供需矛盾惡化。
同時投機商和房地產商控制房源,捂盤惜售,煽風點火進一步加劇供需矛盾,使價格直線上升。住房的需求很大是肯定的,住本身就是生活必須品,那么多的人口進城,那么多的大學畢業生,那么多的婚齡青年需要成立家庭,需求量是很大,那么我們來談談購買力,按揭貸款購房方式一出現好像價格不在是問題,再貴的房子都有人買得起,這才是推動房價虛高的根源。
實際情況不要說全額現款購房,就是30%的首付很多人都是七借八借才拼湊到的,買完后20年每個月要拿一半以上的家庭收入來支付房貸,這樣形成的購買力是虛假的,而這卻是房地產商所看重的,有了虛假的購買力就可以定出虛高的價格,定價高點沒關系反正總有人會買,他要的并不只是你現在口袋里的錢,他要掏空的是你未來20的收入!!! 對于一個貸款買房按揭了20年,每月用差不多一半收入還貸的家庭,未來20年這個家庭的消費能力可想而知,這樣的家庭多了,那未來20年中國的消費靠什么來拉動?中國經濟將嚴重透支。 2.貧富差距拉大,財富過于集中,影響社會穩定 超高的利潤一方面使財富迅速向房地產商集中,另一方面使買房和買不起房的普通民眾付出高昂代價產生埋怨心理,兩個階層迅速對立。
最新一期的中國福布斯一公布相信很多人都會嚇了一跳,首富身家1300億從事房地產,我們假設每套房子給她賺13萬,那么就需要100萬個家庭以極高的代價為這100萬套房子買單,100萬個家庭平均以3口之家來計算那就是300萬人口,也就是說用300萬人的痛苦才能成就一個中國的1300億首富(當然這里只算買房的,那些買不起房子的人的痛苦在這里我們就不做計算了)。1300億的首富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的有多大的貢獻?實際的貢獻是有限,如果硬要說有最大的貢獻的話,那可能是這些新形成的經濟寡頭會用他們手中的巨額金錢來干涉國家的*治和經濟策略!那么這300萬人的不滿和其購房后其他物品消費能力的下降對國家經濟和社會的穩定卻會帶來極大的破壞。
3.拉高物價水平,提高了勞動力成本,降低了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 房地產市場過熱,導致鋼鐵建材等系列資源性基礎材料的價格上漲,進而拉動整個社會的生產成本,生產成本高了那生活用品的價格也就提高了;房價上漲了伴隨而來的就是房租的上漲,生活成本高了那工資也就得提高,1000塊的工資漲到1300塊,房租漲了200塊,生活用品漲了100塊,住的還是原來的房子,吃用還是原來的東西,生活沒有任何的改變,但企業的雇傭工人的工資漲了,購買生產材料的價格高了,生產成本高了,產品貴了,國際競爭力下降了。那有人會問錢都跑到哪里去了?跑房地產商那去了,財富重新分配了! 4.晚婚情況會更加嚴重,甚至出現多數婚齡群體結不起婚的問題 這一情況在大學擴招畢業后的婚齡群體中尤為嚴重,曾經的天之驕子,告別父母,告別農村,告別小縣城,只身到城市讀書,工作,奮斗,尋夢。
讀書時耗盡了父母的積蓄,甚至有很多背上了沉重的負債;找工作時面對很同期的畢業生的競爭,工作難找;工作后起薪低,城市的生活成本又高,一晃幾年過去了,到了結婚年齡,現在的社會觀念一提到結婚先講到房子,叫他們拿什么買房子?拿什么去結婚?隨著房價的持續上漲,這一問題將會進一步惡化。這一群受過高等教育的群體本是我們社會發展的基石,他們的夢想一旦破滅,我們社會經濟將面臨坍塌。
家庭是構建社會的細胞,一旦細胞的生長遲緩,整個社會將面臨缺血衰老。 5.境外資本炒做房產掏空國民財富 外資投資房地產炒做房價是對中國經濟的最大破壞,隨著人民幣的看漲很多境外游資熱錢,紛紛通過正當或非法的渠道進入中國,但不建廠也不投資,只投機股市和房地產市場。
我們以房地產為例子:外資并沒有住房需求,他也不會搬到中國來住,炒做房產只是為了讓國內真正需要住房的人來接手,來為他們的利潤買單,一套5000塊/平米的房子被外資炒到10000塊,價格漲了5000塊而房子還是原來的房子并沒有任何實質上的價值創造,對社會經濟沒用任何貢獻,而老百姓多掏的5000塊卻成為外資的利潤流向國外,誰賺誰賠一清二楚!其實這一點套用在國內也適用,為什么溫州人那么有錢?那是因為全國各地老百姓的錢跑到他們口袋里去了,之前還有看到有些地方市*府大張旗鼓的歡迎外地炒房團就覺得好笑,那簡直就是在謀害本地老百姓。 6.增加公務員腐敗的情況 雖然近幾年公務員工資不斷上漲,但也趕不上房價的上漲速度。
以廈門為例,公務員的工資在四五千左右,而新建房子的價格在1.2萬/平米以上,買個80平米那就是100來萬,一般人根本承受不起,特別是大學畢業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婚齡青年,在現實壓力之下立場就不一定還會那么堅定。 7.嚴重影響民間創業 結婚買房占了購房者中的很大一部分,這些人一般是25-35歲的年齡,這群人本來處在人生事業的發。
3.本屆*府對飛漲的物價.狂跌的股市.奇高的房價是怎樣反思的,我們想
你問得真不錯,也說明你在思考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不談*治和腐敗,以及改革開放造就的那5%人的問題,以及97金融危機后,出臺的
三項改革所釀的后果,因為這些問題太大,我們管不了,也不能管,更不要說,因為合諧。
單說經濟方面,第一,我們沒有中國創造,再加上物流的不先進,各地方保護主義的嚴重化
使得產品沒出產地就加上了一個地方性標準,這是硬傷。
第二,面對這種市場,中國制造達不到中國創造,而且還沒有質量與信譽,這樣會被國外品
牌商爭先收購,而地方又支持外國企業來華投資,這就造成了造假成風,商人無德,其后果
就是,人人都買外貨,而不買國貨,這樣,無型中13億人推手,價格自然會高,而國內實休
經濟無人可做,因為你再怎么努力,都會受到各方面牽致,至使國貨無門的尷尬境地。
說白了就是沒有自主的知識產權,盜版層出不窮,造假屢見不先,而就算有相應法律,在執
行起來也是情大于法,所以產品自然不被消費者接受,實體經濟落后,自然企業利益不在。
企業無利益,上市公司不盈利,只能依靠市場融資,但市場的融資行為就使得股票價格下降,
說白了就是,本來值十元錢的50股,變成了五元錢的100股,這只能說最簡單的解釋了,因
為真正到你手的不可能是內部發行股,你在股市的二級市場,所以成本可能會更高。
第三,房價的問題,2012年末要完成一千萬套保障房建設,但這中間保障性住房誰來監管,
質量誰來監督,中國與美國不同,中國是攢了大半輩子錢,買套房,而美國是貸款買房,先
享受,后繳費,雖然繳得不比中國少,所以消費模式決定了經濟形態,我們是以投資拉動經
濟,而美國是以消費拉動經濟,而相比下,投資拉動的經濟容易造成炒買炒賣,而消費拉動
經濟的模式是容易造成產品的竟爭與產品的過剩,那么你說為什么房價會高呢。
至說你說*府的問題,這個在社會主義國家又或是一*執*中是很正常的,因為所有的行為
多指責于監管與監督措施不利,再就是相關法律法規執行不到位而已,但說老實話,你要是
在那位置,你兒子或是你親屬想謀利,你難道不給開門嘛。。。這在中國有,在外國也同理
不要埋怨社會與*府,我們活著還得依靠自己奮斗,這是我的勸告。
一切全是手打的,無轉,希望答復能另你滿意
4.怎么看待現在網上所說的高房價使年輕人失去理想的問
花費有可能三代人才有的積蓄,耗盡也許三十年的時間才能償還的房屋貸款,換回來也就是最高七十年的土地使用權限,可是房子建筑質量也就不到五十年的壽命。
這就是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地球人知道的真實現狀! 不管你相信不相信,這種事要是擱在任何一個年輕人身上,就算你是高級白領,只要沒有官的背景,你能夠放下身段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嗎?你只有汗流夾背的追逐金錢,就算是昧著良心也在所不惜!同時還是一個啃老的不求上進的金錢至上的子孫! 因為生存是最大的問題! 如此之大的生活成本,讓年輕人在理想與生存之間抉擇,你說,不能生存,何談理想追求? 作為游戲規則的制定者,如果地方*府只熱衷于賣土地、收稅,開發商熱衷于囤地囤房拉升房價追求高額利潤,銀行降低門檻放開二手房*策讓投機者長驅直入,這個市場能長久嗎?不亞于飲鴆止渴,消滅一百萬個中產階級,就為了造就一二個超級富翁,就算你具有國際競爭能力,這也不是我們無產階級的科學發展觀吧。 還是龍永圖先生說得好: 現在房價之所以高,主要是在土地供應上,在建設一般老百姓的廉租房方面,*府做得不夠。
應該三分之二房子由*府提供;三分之一開發商去做。這部分房價越高越好,讓富人去買,稅收給*府。
如果有一天真的是這樣,年輕人就不用在住房上啃老,做一個知孝的子孫,不用因為住房而耗盡青春不求上進,做一個為理想而奮斗的炎黃子孫。
5.高房價還能撐多久
2014年,對于房地產行業來說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房價走勢最新消息2014房價面臨暴跌,房地產走勢關乎國家的經濟大局,也關乎許多平凡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高房價還能撐多久? 房價走勢2015年預測最新消息,絕對可以預見的是,今年中國的房價肯定下跌,這是中國房價未來走勢,但也不全然,因為會跌的,但也有僵持的,與城市發展力有關系。
住建部官員稱,今年下半年要千方百計“去庫存”,這意味著房企要千方百計以價換量,地方*府要千方百計刺激需求,而不合時宜的限購*策也要適時退出,但對需求方和供給方兩端刺激的同時,缺了對最關鍵的中間環節——商業銀行的激勵。
2015年房價會跌嗎 2015年房價走勢最新消息
宏觀經濟的周期性波動中,庫存指標變化很重要。同理,房地產市場具有周期性波動的規律,尤其是在短周期當中,庫存變化決定著房價變化。分析庫存現狀,并預測庫存未來變化,可以大體上把握房價演變趨勢。
從邏輯上分析,房價長期變化主要取決于地價、建安、人工、通脹、人口等因素,而房價短期變化則主要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當市場持續供大于求時,房屋庫存就會增長,反之則會下降。因此,要想把握房價短期動態,必須緊盯庫存,以及與之相關的去化周期的變化。
從全國來看,有一個指標可以關注:新建商品房待售面積。這一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基本能代表全國新房的庫存變化。短期看,截至今年8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56160萬平方米,比7月末增加930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增加590萬平方米,辦公樓待售面積增加54萬平方米,商業營業用房待售面積增加227萬平方米。8月末,全國商品住宅待售面積同比增長27%,而今年前8個月全國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同比則下降10%。銷售放慢,存貨快增,二者的差距進一步擴大,說明庫存壓力繼續增加。
最新公布的7月貨幣信貸數據不盡人意。據統計,7月新增貸款3852億元,同比少增3145億元。社會融資規模2731億元,分別比上月和去年同期減少1.69萬億元和5460億元。廣義貨幣M2余額同比增長13.5%,比上月下降1.2個百分點。
7 月金融數據的回落,雖然超出市場預期,但并不令人意外,這再次驗證,定向調控*策效果有限,貨幣*策操控方式需檢討。當然,表面看,6月信貸沖高過快,7 月回落也屬正常,再加上商業銀行年中沖時點考核,也使得信貸和存款均受季節性因素影響。
不過,這樣的數據更反映出真實的金融狀況。
其一,實體經濟對貸款需求下降,包括房地產融資需求主動減少;其二,銀行風險偏好降低,沒有*治動員,銀行不會任意擴大風險敞口;其三,宏觀調控信號扭曲,市場預期延續宏觀下滑軌跡。
宏觀管理當局企圖分解總量工具的做法并不恰當,不僅難以獲得定向輸血效果,更是擾亂了市場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