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大漢樂府詩的敘事成就表現在哪些方面
以下
1、敘事性強,具有很強的故事性。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敘事詩。兩漢樂府詩歌中既有敘事詩又有抒情詩,但以敘事詩的成就更為突出,故事情節的描寫都很完整、細致,詩中故事性、戲劇性加強了,它的敘事詩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古代的敘事詩的成熟。例如:《孤兒行》通過行賈、行汲、收瓜、運瓜等諸多勞役,突出了孤兒苦難的命運;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的故事情節更是波瀾起伏,扣人心弦。通篇分三條線索進行講訴,情節跌宕起伏,讓讀者無形中去關注矛盾的發展和男女主人公的命運。
2、敘事詩詳略得當,繁簡有法。如:《十五從*行》對復員老兵家園荒蕪的景象渲染得非常充分,對老兵回家后的行動也有詳細的敘述,老兵內心的感受病沒有進行詳細的描寫,全詩以敘事為主;《孔雀東南飛》首尾略寫,中間太守家迎親的場面詳寫,鋪張揚厲,大肆宣揚。
3、敘事時注意場面描寫。例如:《戰城南》描寫了將士戰死后的景象:“水深激激,蒲葦冥冥。梟騎戰斗死,駕馬徘徊鳴??”作者極力渲染戰場變成牧場之后死寂、悲涼的戰場畫面,
勾畫出一幅近乎死寂的陰森畫面,寄托對陣亡戰士的哀悼之情。
4、敘事過程中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結合。
“感于哀樂,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精神,漢樂府民歌大多表現現實的人們生活,表現人們內心真實的情感愿望,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既有詩經的風范,又有騷婦的風格,如《陌上桑》,既揭露了統治者任意霸占民間婦女的黑暗社會,又塑造了羅敷這一人民理想的化身,作者采用浪漫主義手法,調動想象、夸張、鋪敘、烘托等藝術手段,給這一形象投射下色彩繽紛的理想光芒。
5、敘事語言質樸自然,感情強烈真摯,人物形象刻畫鮮明。
漢樂府民歌通過人物的語言和行動來表現人物,使人物形象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塑造了一個又一個鮮明的人物。其中有慘死戰場的將士;有迫于生計、鋌而走險的反抗者;有孤苦伶仃、痛不欲生的孤兒;有苦于兵役、無家可歸的征夫;有美麗機智、不畏權勢的農家女子;有愁腸百結、渴望愛情的思婦;有不屈禮教、勇敢殉情的青年男女;也有清身苦體、勸善鋤惡的官員等等。
語言特色方面。
人物形象刻畫方面,如《孔雀東南飛》一詩正是通過富有個性的人物對話和行動塑造了鮮明的人物形象。
6、寓言詩的創作。
植物和人的對話,詩中出現兩個角色。如宋子侯的《董妖嬈》虛擬桃子李樹和洛陽女子的對話,訴說枝折花落的不平,責備人為的力量使春天早夭。
漢樂府民歌的藝術成就?
漢樂府民歌繼承了《詩經》的現實主義藝術傳統,發展了《詩經》敘事成分;突破四言格式,以雜言為主,趨向五言;漢代樂府民歌產生于辭賦和散文興盛,而文人詩相對消沉的時代,數量雖然不多,但卻具有多方面的藝術成就。漢樂府民歌繼承了《詩經》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和賦比興的手法,而敘事藝術前所未有,開啟了后世樂府敘事詩的先河,影響到魏晉建安文人詩、南北朝樂府詩和唐代文人樂府詩,具有開創性的意義,是中國詩歌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5。漢樂府在敘述詩的寫作上達到了很高的成就,試就《十五從*征》分析之》,急需 啊,最好短點精煉點
這首古詩極其高明,"十五從*征,八十始得歸."從十五歲到八十歲,65年的時間維面,又是從*中到家的空間維面.僅此兩句而已,道出了時間和空間的情感積淀.一個80歲的老人,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就是一種思鄉團圓的歸根意識.“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期待著家里的美好,可是家里什么也沒有.就這樣從思鄉到回到家鄉,從期望到失望,再到期望再到失望,再期望,最后絕望.80歲的人,還在以一個15歲少年的心來等待.
復調藝術。
論述漢樂府民歌的藝術性。
一.敘事成分相對增多。
1.在敘述和抒情中插入情節,如《東門行》寫貧民男子與妻子的爭論過程,《婦病行》寫鰥夫向親友求乞。再如《陌上桑》寫秦羅敷與太守的一段對話,就是理想化的情節。
2.漢樂府民歌寫人物作為成功的,當屬《陌上桑》。它寫秦羅敷的美貌,先是描寫其梳妝打扮、接著寫路人見到羅敷的反應從側面烘托,寫羅敷之美,始終沒有直接、正面的描寫,而羅敷之美呼之欲出。
二.漢樂府民歌抒情真摯濃郁,有直述胸臆的作品,如《東門行》;同時也善于以比興、描寫的手法抒情。如《上邪》羅列五種不可能發生的自然現象。
三.形式和語言方面的特點。漢樂府以雜言和五言為主,是從雜言漸趨五言,對五言詩的最后定型,產生了重要作用。
漢樂府民歌的語言質樸淺白,往往使用口語,雖淺平直白,但富于表現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榮觀房產網 » 漢樂府詩的藝術成就論文,電大漢樂府詩的敘事成就表現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