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健在,兒女死了治喪對聯是否字筆畫缺失?
一、逝者安葬的禁忌
1、逝者的服裝忌諱用緞子面料
老人們習慣把去世后穿的衣服稱為“壽衣”,過了六十歲后就有老人開始準備壽衣了。
壽衣的件數、質地都是很有講究的。件數一般是五、七、九等單數,而不會是雙數;材質上則多用綢子,因為“綢子”和“稠子”諧音,寓意后世兒孫多子,而忌諱用緞子,因為“緞子”與“斷子”諧音。
2、棺木忌諱用柳木
棺木忌諱用柳木,相傳是因為柳樹不結籽,擔心會絕后。
二、葬禮的日期忌諱選在重喪日
重喪(音CHONG SANG)重,重復,雙重之意,意思是不止一起喪事,指的是一個人去世后近則百日內,遠則一年左右,家人或者親戚中又有人相繼去世的情形。
習俗講究,舉行葬禮的日子一定要避開重喪日,以免家中再發生親人去世的情形。
三、熱孝期間忌諱走親訪友,尤其是參加喜事
直系親屬去世一百天內,最好在家守孝,除非必須,不要外出旅游、探親訪友等,以免將自身的悲傷氣息帶給他人。
尤其是婚禮、開業、慶賀小寶寶出生等喜事,最好不要參加。
四、守孝期間,子女忌穿紅帶綠
守孝期間,古代的子女講究披麻戴孝,百日內穿白色的孝服;百日之后,穿黑色、藍色等暗色的衣服來守孝,忌諱穿紅戴綠,濃妝艷抹。
現代社會,雖然因為工作生活等原因,很多朋友不穿那么長時間的孝服,而用佩戴“孝”字以代替;但是,還是不可穿紅帶綠。
五、守孝期間,子女忌參加娛樂活動
古時候父母去世,子女要一般要守孝三年,在這三年守孝期間,不可以舉行婚嫁之事,也不得舉行吉慶之事。
古代講究“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論官做得多大,父母去世后,都要請假回祖籍守孝,稱為“丁憂”。如果官員不回鄉守孝,就可能受到御史彈劾,受到處分,嚴重者甚至會永不錄用。
如果官員在丁憂期間,有嫁娶、生子、分家、作樂等行為,都被視為不孝,也是會受到彈劾的。
現代社會,很多人們將守孝時間縮短,為一年甚至更短,但是都忌諱子女尋歡作樂。
親人去世了為什么不能貼對聯,什么原因呢
放鞭炮,貼對聯是對喜事的表現. 死了親人心中悲痛當然不能放鞭炮和貼對聯了. 但是如果家里的高壽老人去世了就是所謂的”喜喪”是要放鞭炮和貼對聯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榮觀房產網 » 老人死后家屬把對聯寫錯,父母健在,兒女死了治喪對聯是否字筆畫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