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五經的作者叫什么名
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指的是:《易經》、《詩經》、《書經》、《禮記》、《春秋》
《大學》原是《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傳說為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的儒家作品,這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
《中庸》是儒家經典的《四書》之一。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內文的寫成約在戰國末期至西漢之間,作者是誰尚無定論,一說是孔伋所作(子思著《中庸》),載于另一說是秦代或漢代的學者所作。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共二十篇,成書時間大約在春秋戰國時期。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孟子》是戰國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為孟子、孟子弟子、再傳弟子的記錄,書中記載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治活動。
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取《禮記》中的《中庸》《大學》兩篇文章單獨成書,與紀錄孔子言行的《論語》、紀錄孟軻言行的《孟子》合為“四書”。
《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漢初劉向校書時《三易》仍存,漢后下落不明),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是周文王被囚安陽(羑里)時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詩經》作者佚名,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是產生于中國奴隸社會末期的一部詩集。它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的古代詩歌305首,除此之外還有6篇有題目無內容,即有目無辭,稱為笙詩六篇。沒有內容的是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和由儀。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尚書》,又稱《書》或《書經》,是中國民族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歷史文獻,它以記言為主。自堯舜到夏商周,跨越兩千余年歷史文獻。是《三墳五典》的可考記錄。
《禮記》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情況、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闡述的思想,包括社會、*治、倫理、哲學、*等各個方面,其中《大學》、《中庸》、《禮運》等篇有較豐富的哲學思想。《禮記》,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禮儀著作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十三經之一。是戰國以后及西漢時期社會的變動,包括社會制度、禮儀制度和人們觀念的繼承和變化,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 之一。第一部華夏民族編年史兼歷史散文集。作為魯國的編年史,由孔子修訂而成。
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的合稱。這六部經典著作的全名依次為《詩經》《書經(即《尚書》)》《禮經》《易經(即《周易》)》《樂經》《春秋》。
其中《樂經》已失傳,所以通常稱“五經”。
轉載請注明出處榮觀房產網 » 周易是詩經的作者嗎,四書五經的作者叫什么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