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例說明,管理過程就是溝通過程。 寫一篇論文,求指導
管理的實質是溝通
□ 李勇
從理論到具體實踐上來講,管理科學從一開始就離不開溝通,管理的實質和核心就是溝通。
從管理的對象來看,管理對象按照現代劃分方法,可分為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物質資源又包括有形物質和無形物質。有形物質最典型的就是生產資料、機器設備等等。無形物質包括知識和信息技術等等;更廣義地,也可以包括企業的品牌、商譽等等無形資產。人力資源則包括了人所帶來的一切資源,包括其知識、技能、才華、性格與思想等等。管理的實質是對各種對象資源的一種整合,但由于各種資源(人力資源與物質資源)在客觀上是各自獨立隔絕的,他們自己無法直接互相發生組合和聯系,因此就需要第三者(企業各種管理者)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對他們施加有效地處置和影響,從而在他們之間建立起有效和牢固的聯系。這中間需要各種聯系的橋梁。而溝通就是這些聯系的橋梁,溝通即信息與情感的有效傳達。一項工作指令是溝通,一個規章制度也是溝通。任何管理者想要做任何一件事,如了解一些簡單的情況,均是溝通,即獲取信息的過程。
從管理的主體上來看,管理必然是溝通。管理的主體是活生生的人,管理者不向被管理對象輸出指令,并從被管理對象方面獲取信息,事實上就無法有效實施管理。管理是組織、指揮、領導、控制別的人去正確完成工作和按計劃實現工作目標。組織、指揮、領導、控制無一不是信息交流,即溝通。就是人與機器之間也需要溝通,即人機溝通:工作者需要不斷關注機器輸出的結果是否合乎計劃目標,以此來確認和校正機器有效地工作。
從管理的過程來看,也是一刻也離不開溝通:管理的過程是資源組合的過程,組合的過程必須借助于各種資源信息和組合方式信息的大量復雜的交流、反饋。沒有這些大量的信息交流、反饋,即溝通的發生、實現,管理的過程就要中斷或殘缺,甚至失去控制。
從管理的功能上來講,溝通更是管理的主要方法和途徑。現代管理理論公認的管理四大管理職能是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哪一項功能的實現也離不開溝通。計劃的過程需要以大量的市場調研和內部資源分析討論為前提,市場調研和分析討論就是溝通的重要形式。計劃的形成又是良好溝通的結果。另外,計劃的下達和正確執行又需要溝通來進行。至于組織、領導與控制,它們本身的過程,就是溝通的過程。沒有溝通,怎么組織?沒有溝通,又談何領導?沒有溝通,沒有信息的掌握和及時反饋,又談何控制?因此,管理的過程其實質就是溝通的過程,在現代信息經濟時代背景下,可以說,管理即是溝通。
上管理與溝通課后的感悟和總結的論文
在學習這門課程以前,我把它想得太簡單和膚淺。當時的我看來,這門課就是掌握一些溝通的理論和技巧,課程枯燥乏味,又逼著我們給中國移動貢獻上網流量。期末之前老師劃重點,我們背一背就去考試,考完就什么都忘記了。但是上完全部課程之后,我有說不出的感動和欣喜。不僅是掌握了與人溝通的實用技巧,而且在學習中,拉近我和其他同學的距離,
記得在第一節課的時候,老師就讓我們在課本上記下一句話:溝通,是意義的傳遞和理解。其實就是這么平淡的一句話,讓我突然間明白:溝通不是說話那么簡單,而是把你想傳遞給別人的想法表達出來,更要讓對方能夠理解。所以當你想達到比較理想的溝通效果,一定要站在對方的角度來說話,比如說對方的性格、文化水平、理解能力等。
還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溝通游戲是把兩個班的同學隨機組成幾個小組,從各自身邊的同學開始,通過聊天,訪談等方式,讓大家對彼此有一個新的認識。在和班里一位男同學聊了十幾分鐘之后,他對我的認識有很大的改觀,在這之前,他認為我是個低調,務實,嚴謹的人,現在他又覺得我會適當表露自己的想法,說話詼諧幽默。還向全部的同學介紹一個“新”的我。其實,我很愿意和班級里的每一位同學接觸,但是靠考慮到每個人的生活背景、生活習慣、人生閱歷等都不同,所以不知道從哪里入手,拉近跟同學間的距離。上完這節課,我明白了:實際上我們生下來,都非常善于和人溝通的。小時候,我們可以和陌生的小朋友一起玩,不到五分鐘就變得很熟絡,把開心的事情,甚至是心愛的玩具拿出來與朋友分享。長大了倒變得不那么善于溝通了。這是因為我們逐漸設了很多的界限,不允許自己隨便說話。另外也包括了一些學習、經驗方面的影響因素。比如說從小就接受老師、父母的一些指令,應該好好學習,學習成績可以代表一切。所以我們就一門心思就去學習課本的知識,不再重視和身邊的人溝通和交往。 其實我們應該打破自己設定的界限,拿出誠意與別人溝通,可以從日常生活的小事出發,咨詢一下對方對這些事情的看法。這樣既可以拉近與陌生人之間的距離,又能從細節慢慢去了解對方的性格特點。主動溝通與被動溝通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你邁出主動溝通的第一步,就非常容易與別人建立廣泛的人際關系,在與他人的交流溝通中更能夠處于主導地位。當你處于主導地位時,就會集中注意力,主動去了解對方的心理狀態,并調節自己的溝通方式,以便更好地完成溝通過程。
傾聽和反饋,是我最迫切想要學到的一章節。在日常生活,我經常有這樣的尷尬:朋友向我傾訴生活中的煩惱,對方說了一大堆,我基本上能了解大概意思,也理解對方的苦惱,但是往往言不由衷,或不著邊際、拐彎抹角,繞一大圈而終究無法切入重點不能夠給她很好的安慰,更加無法解決他的煩惱。既然別人那么信任我,一碰到問題就來找我傾訴,那證明我在對方的心目中是很重要的,那我更要學會傾聽和反饋,即使不能出主意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最起碼能通過傾聽,讓他們把煩心事說出來,分擔內心的焦慮,減少無助感。上了這結課后,我深刻地體會到所謂的聆聽,應該是用我們的眼、耳和心去聽對方的聲音,不急著立刻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把自己代入對方現在的處境,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考慮。在聆聽的同時,在腦海中不自覺進行的對話,包括動腦筋想著該說什么、如何響應對方的話,或盤算著接下來的話題。聽完對方的傾訴之后,一昧地安慰是起不到明顯效果的。應該通過反問的方式,讓對方找出自身的原因,并提供一些意見讓對方參考。這些意見不一定有用,但是最起碼對方傾訴完之后,心態會轉好一些,加上你提供的意見會讓他們感覺心里踏實了不少,處理問題的態度也會變得樂觀,積極。
最后說一點我認為老師應該在以后的課堂加強和深化的內容。現在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將來出到社會,很多的時候都是和一個團隊一起學習,一起工作,難免會出現成員間意見不合的情況。這時候,團隊的溝通顯得尤為重要!當我們作為一個團隊的領導時,要如何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整個團隊,合理分配任務,解決團隊成員間的矛盾,激勵每個成員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完成一個任務,都是要通過溝通來實現的。而當我們作為一個成員時,如果與其他成員意見不合,應該怎么解決。當領導決策失誤或者分配任務不合理的時候,又應該怎么向他提出來,才能得體大方。我覺得這些溝通技巧都是同學們需要的,而且對將來的工作會有很大的幫助。
這是我大學以來唯一一篇一氣呵成的論文,因為有太多話可以說,盡管思路有些亂。感謝老師把溝通管理這門課上得如此生動、實用。希望我提出的建議能被老師采納,讓以后上這門課的同學也和我一樣,受益匪淺。
底層員工怎樣寫員工溝通工作總結報告
交流、責任心、檢查與管理的重要。
沒有范文。
以下供參考,
主要寫一下主要的工作內容,如何努力工作,取得的成績,最后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工作總結就是讓上級知道你有什么貢獻,體現你的工作價值所在。
所以應該寫好幾點:
1、你對崗位和工作上的認識2、具體你做了什么事
3、你如何用心工作,哪些事情是你動腦子去解決的。就算沒什么,也要寫一些有難度的問題,你如何通過努力解決了
4、以后工作中你還需提高哪些能力或充實哪些知識
5、上級喜歡主動工作的人。你分內的事情都要有所準備,即事前準備工作以下供你參考: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的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評價、總分析,分析成績、不足、經驗等。總結是應用寫作的一種,是對已經做過的工作進行理性的思考。
總結的基本要求
1.總結必須有情況的概述和敘述,有的比較簡單,有的比較詳細。
2.成績和缺點。這是總結的主要內容。總結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績,找出缺點。成績有哪些,有多大,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取得的;缺點有多少,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產生的,都應寫清楚。
3.經驗和教訓。為了便于今后工作,必須對以前的工作經驗和教訓進行分析、研究、概括,并形成理論知識。
總結的注意事項:
1.一定要實事求是,成績基本不夸大,缺點基本不縮小。這是分析、得出教訓的基礎。
2.條理要清楚。語句通順,容易理解。
3.要詳略適宜。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寫作時要突出重點。總結中的問題要有主次、詳略之分。
總結的基本格式:
1、標題
2、正文
開頭:概述情況,總體評價;提綱挈領,總括全文。
主體:分析成績缺憾,總結經驗教訓。
結尾:分析問題,明確方向。
3、落款
署名與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