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么現在的房價這樣高,什么時候到工薪都能買的起,低收入高房價
這是兩個問題:(一)、土地問題:我們國家的土地是國家的,誰代表國家?只能是地方*府。
商品住房的土地使用權是70年;商業建筑的土地使用權是50年。因為開發商在獲取土地使用證之前,已經向地方*府交清了70年的土地使用費(即70年的土地租金),所以開發商把70年的土地使用費一次性的計算在房價中了。
國外的*府每年向房屋業主收取物業費,是因為土地是業主私人所有。我國的房屋業主,已經向*府提前交付了70年的土地租金,所以*府就不應該再收取物業稅了。
我國是個稅收比較高的國家:國外買賣不動產只繳納契稅,因為房屋是特殊商品,所以不再繳納商品營業稅了。我國的房屋買賣是兩個稅全收,屬于重復收稅。
(二)、房價問題:國際上的合理房價是:一套普通商品住房(可以理解為兩室兩廳一廚一衛一陽臺簡單裝修)建筑面積90-100平方米。其房價收入比應該在3.5-6之間。
這里的收入是指一對夫妻一年的總收入。衡量一個城市的房價是否合理?可以用這個城市的普通商品住房的平均銷售價格,與這個城市的平均年收入來進行比較即可。
比如,某個城市普通商品住房的平均售價是每平方米建筑面積3000元;這個城市的每人月平均收入是2500元,兩個人的年收入應該是:2500乘12乘2等于60000元。而買一套建筑面積為100平方米的住房總價為30萬。
那么房價收入比即為30萬比6萬等于5.0在合理區間(3.5-6)內。結論是:這個城市的房價合理。
我估計目前我國部分的三線城市可以做到。 控制一個城市的房價在合理空間內,有以下四個途徑:一是降低土地出讓價格;二是控制開發商的利潤;三是提高人均收入;四是降低稅費和清除腐敗。
2.中國房價太低,人民收入又那么高,得加點泡沫了
當然是在持續上漲嘍。
只賺不賠啊! 上海最貴的普通公寓房也才15萬每平方米。而且還一售而光,像搶一樣的。
看來是太便宜了。后面多加幾個零也不為過啊!房管局局長也說了。
跟國外比起來上海的房價實在太便宜。買不起房的人只能怪你們自己沒出息,沒前途。
干嘛自己不去努力賺錢?成天想著房價會下跌這種白日夢。要買便宜房的,統統滾到鄉下去,那里房子便宜。
既然沒錢干嘛還要死賴在上海不走啊?上海就是有錢人住的地方,現在它更是個國際化大都市,這么低的房價拿出去都嫌丟人,再翻個10背還差不多。
上海現在的最低工資標準是960元/月。去“搶”房肯定是綽綽有余的了。
3.為什么我們的收入這么低房價依然可以那么高
一、房地產價格為什么會超越收入 從經濟學最為基礎的邏輯出發,我們將房子作為一種最為特殊的商品來對待,既然是商品,那么它的價格就不無意外的通過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我們也就能夠明白為什么房價總是那么讓我們揪心了。
我們先來說說房地產的供給。任何一個研究房地產的人都知道,房地產作為最特殊的商品,其供給涉及到太多的主體,基本上的關鍵性主體有四個:開發商、土地提供者(*府),金融機構以及建筑商。
首先,我們談談土地的供給問題。瀚哥不止一次談到過中國土地的供給,我們這里卻還是需要老調重彈,在中國特殊的土地管理系統里面,土地的供給者只有一方,這就是地方*府。
由于我們的土地歸國家所有,所以只有*府的土地管理部門有將土地掛牌出售的資質。因此,各地的*府提供什么樣的土地,往往就會決定當地房地產的基礎價格,這個在土地拍賣中被稱之為樓板價。
由于地方*府的財*收入有相當大的部分需要依靠土地的拍賣收入來獲得,在經濟學上任何主體都具有趨利的本性,所以土地的價格不斷升值從而獲得更高的收入往往是土地供給者最好的選擇之一。 其次,我們來說金融機構。
在中國的現有環境中,銀行可謂是唯一有實力給土地及房地產開發提供資金支持的主體,這種極度單一的融資渠道,讓實際的房地產資金提供主體都是銀行,其實房地產開發商的自有資金一般只有20%左右,而大部分的房地產開發資金都來自于開發貸,這種本身就帶杠桿,有利息要求的資金驅使,讓房地產的價格具有了天然的漲價需求,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房地產價格上漲的起始階段至少是房子開發貸的利率水平,這是最為基礎的事情。 第三,我們來聊開發商。
房地產開發商可謂是中國最容易被背鍋的群體,誠然,在房地產的開發過程中不少的開發商借助房地產發展的紅利,登上了房地產發展的順風車,很多人賺的盆滿缽滿,但是,其行為受到前兩大群體的制約也是十分顯著的情況。在經濟學的規律當中,在房地產這種大規模資本密集型的產業中,中國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二八分化機制,實力雄厚的大型房產商所擁有的能力更為強悍,現階段的現象是中小型房產商賺錢的難度越來越大,大型房產商擁有的優勢日益明顯,這些此消彼長之下,就是很多城市都成了某幾家大型房產商的天下。
而越是大型的機構其對抗市場周期的能力就越強,所以其堅持推高房價的力度也就越明顯。 三者的通力合作之下,房地產價格的上漲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我們再來說一說需求。一直以來,大家分析房地產需求都在用什么剛需,什么改善型需求等等分類來形容,但是這種分類具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其實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分類方式。
直到最近,一種新的需求分析方式出現,讓瀚哥有了另一種視角。 這種分析方式,瀚哥總結為叫做代際遷徙遞進效應。
這個的分析起點來源于瀚哥最早研究農民工流動問題的時候,因為長期以來我們的人口是被束縛在土地和其所在的鄉土地區的,所以大家的需求也就是被固定在當地。 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出現,特別是1998年取消福利分房的開始,房地產的需求開始被釋放,這個的釋放是一種轉移性的遞進需求。
一方面,住在低水平房屋的人想要住進高水平的房屋,而他們的房子則會被新加入的家庭所接盤。另一方面,由于人口流動的放開,尤其是買房不再需要戶口之后,大量的遷徙人口則形成了越來越多的接盤族。
這種向走臺階一樣層層遞進的需求,讓中國的房地產需求呈現出了一種強悍的極致性剛需。 因此,只要是人口流入的城市,都會不斷地形成這種階梯型剛需,不斷地推高當地的房地產需求,再加上中國人的傳統婚戀觀念就是沒有房子,丈母娘根本不愿意女兒嫁過去,大多數想要成家的年輕人,尤其是男性青年往往會傾家蕩產去買房,買一套房子往往會掏空自己、父輩、祖父輩的幾乎三代人的積累,所以形成了積累性的購買力需求。
在這每一個臺階的過度當中,每提升一級臺階就會加上一級杠桿,隨著臺階的數量越來越多,杠桿的背書也就越來越大,只要后面接盤的人不斷進入,市場就能夠不斷的循環下去,從而不斷地加強房地產的價格增長趨勢。 而我們看自己收入那么低的時候,房地產開發商看的卻是你的整個家庭,從你到父輩、祖父輩的所有收入的合集,這種綜合收入水平,乃至于幾十年的所有家庭財富積累才是支撐房地產價格的最終力量。
在供給和需求的雙重作用的影響下,房地產的價格想要不高恐怕都挺困難的。
4.大家買不起房是因為房價太貴還是工資太低
前面我們一直有提到關于中國房價高居不下的情況,今天我們來說說導致我們買不起房子的原因,是因為房價太貴還是因為我們的工資太低?很多人說主要看一國或一地的平均房價收入比就行。
如果房價收入比不高你買不起房子,就是你工資太低,反之就是房價過高。房價收入比,是指住房價格與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
所謂房價收入比,是指住房價格與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以廣州為例:2016年一套南沙普通兩居室新房80平米,按瘋狂漲價后單價25000元計算,平均200萬左右;若以工作五年的中產階級家庭為單位買房,假設夫婦月工資為2000元,則家庭月收入達到4000元,年收入為4.8萬元。
這樣房價收入比則為40,嚴重偏離合理的房價收入比。一般認為,合理的房價收入比的取值范圍為4-6,若計算出的房價收入比高于這一范圍,則認為其房價偏高,房地產可能存在泡沫,高出越多,則存在泡沫的可能性越大,泡沫也就越大。
那么,為什么買不起房子?土地一級市場的壟斷催生高房價。“土地財*”是為一些經濟學家和業內人士最為詬病的詞匯,它被認為房價升高且居高不下而導致房地產泡沫的罪魁禍首,被看作是地方*府急功近利、*績導向甚至官員腐敗的代名詞。
地方*府依靠出讓土地的使用權的收入來維持地方財*支出,中國的“土地財*”主要是依靠增量土地創造財*收入,也就是說通過賣地的土地出讓金來滿足財*需求,因此,在經營土地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土地財*在地方*府的財*收入所占的比例過大,推高了地價并造出了一個個地王,同時又反作用房價,形成新的房地產泡沫。同時,土地財*使地方*府的收入過分依賴房地產開發商,開發商處于天然壟斷地位。
中國收入分配差距太大。一線城市中很多外來務工人員和中低收入者資產都偏低,因此很難買起城市的房產。
很多外來務工人員都涌入一線城市,由于大城市有極大的集聚效應,很多外來務工人員來到大城市之后可以獲得更高的收入。但在這種情況下,大量的人口涌入會導致城市產業結構的不合理,造成了就業難,難就業的困境,往往這種情況下,*府就會出臺相關*策限制人口流動,加上地方稅收大頭是增值和土地出讓金,再加上戶籍制度,所以,很多外來務工人員不會得到太多住房補貼。
由于地租也決定著房價的高低,種種原因導致了房價偏離了本來的地租,對于外來務工人員和中低收入者的購買力就大大的打擊了。貨幣超發、人民幣貶值中國的房價跟國內的經濟走勢是休戚相關的,和市場中貨幣的流通基本同方向,貨幣多,房價就漲,貨幣少,房價就跌。
全國經濟疲軟、貨幣超發、人民幣貶值……在資金避險的情況下,很多資本家紛紛躲到房地產,企圖在房產這塊保證資金的安全。資源過于集中資源集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盡管蓋房蓋樓盤沒有停止,但房價還是依然居高不下,地方*府也紛紛出臺相關*策,去庫存,但效果并不明顯,庫存問題依然突出,未來,還會有更多的人口和資源流入一線城市,甚至向周邊二線城市集中,房價依然居高不下。
最后,我們來說說工資的問題,假設一個人每個月工資八千,一年不吃不喝有九萬六千,九萬六千并不多,在廣州也湊合能買個三四平方。八千塊一個月的工資并不算低,也不算高,但在一線城市很難買得起一套房子。
在房價居高不下的今天,我們的工資卻沒有和房價成正比,這也是我們買不起房的一個原因。
5.中國的高房價,高物價,低工資是什么造成這個局面的
這是在技術以及資本運營方面我們的學習范例。麥當勞、沃爾瑪這類商業管理巨頭則是憑借品牌以及管理做到了我們現在也為之驚嘆的商業業績,也就是沒有對錯,同樣的產品蘋果的電子以及軟件產品基于其低附加值產業轉移生產以及完善的知識產權壁壘輕松的占領市場。
中國的低工資和高物價與相對來說美國的高工資和低物價。所以,不能大量的產生高薪職位進爾促進消費,是教育體制沒有服務于經濟建設的不足之處。老百姓兜里沒錢或者說相對沒錢怎么會有幸福感。
再說物價層面,在國家決策層面都有可取之處,獎勵技術進步為中小企業提供賴以成長的*府服務平臺。重點扶持中國特色的西方思維不可復制的中國式高級服務業,中國的教育有浪費資源的嫌疑,只有合適與不合適之分。
先從工資形成的基礎人才說起,中國的中醫必須學習英語才可以獲得晉職 中國“高房價”“高物價”“低工資”的兩高一低的局面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中國中央*府就房地產等經濟敏感行業的引導協調行為因為局部或暫時的利益支配問題在地方得不到徹底的貫徹和執行是體制以及社會層面的暫時性偶然因素。
美國金融市場技術創新能力不斷花樣翻新是這種局面的暫時性必然因素。
在我們自己的高服務業人才與現代的科學的經濟運行體制完善之前,我們只能旁觀代表美國基本利益的華爾街金融大鱷們對全球父老鄉親們兜售他們的自由市場入場券---美國上市,所學非所用是大多數人的必須選擇,試問假如著名的山東東阿的某民營阿膠企業花費近千萬元在美國運營上市失敗,只有默默的轉身回來削減工資維持生活,這里只是企業決策的錯誤嗎。
最后再看看國產中藥的低廉價格以及進口中藥的高額利潤。
賈近道先生自己的淺顯看法,中國的“高房價”“高物價”“低工資”是一個暫時的也是必然的技術學習過程,同時也是一種被動的人才養成過程,至于責任只能說我們不夠強大或者沒有形成合力。
解決的方向其實簡單;改善教育體制為農民轉化為職業經理人服務。創新金融工具服務中小企業
6.哪個城市收入高房價低
沒這么好的事。
不過總體比較接近的根據我的查找,統計: 2006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0668元 2005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8645元 2004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6683 元 2003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4867元 2002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3250元 2006年全年上海商品住宅平均銷售價格為每平方米8500元左右 2005年全年上海商品住宅平均銷售價格為每平方米6698元 2004年全年上海商品住宅平均銷售價格為每平方米6385元 2003年全年上海商品住宅平均銷售價格為每平方米5118元 2005年全年上海商品住宅平均銷售價格為每平方米4121元。
7.房價那么高,工資那么低怎么買房
商品房的價格可謂是一路飆升,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現在一套房子幾乎接近百萬。在買房的時候,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一套房子至少要住幾十年。因此在買房的時候,首先是了解有關房產的知識;其次自己要有主見,否則很容易被售樓人員忽悠。下面是一位資深的售樓小姐透露的買房注意細節。
買房除了要考慮價格、地段、公共設施以外,房子的樓層也是很重要的,買錯以后,就只能后悔了。下面是售樓小姐透露的買房細節,低層的房子建議還是不要選,看看給出的理由。
1、隱私性差
低層的房子,即使在白天也要拉上窗簾,否則會泄露自己的隱私,久而久之,會讓人感到很壓抑,很不方便的。
2、噪音污染嚴重
低層的房子噪音污染是很嚴重的,不管在白天還是晚上都是一樣,在這樣的環境下面,還指望能休息好嗎?
3、潮濕
低層的房子由于離地面很近,尤其是在陰雨天的時候,房子里面很潮濕,時間久了,家里的墻面會脫落。
4、蚊蟲多
低層的房子離得小區的綠化帶很近,夏天的時候又避免不了蚊蟲的侵襲。
綜上所述:在買房子的時候,這些因素都要考慮周全,否則只會讓自己后悔莫及!
免責聲明:文章部分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系作者處理并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