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7年九月份樓市再度降溫了嗎
據報道, 10月23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9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統計數據顯示,9月份,一線城市房價環比持續下降,二三線城市環比漲幅繼續回落,九月樓市再度降溫。
報道稱,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到9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同比漲幅均連續12個月回落,二線城市分別連續10個月、8個月回落,三線城市均連續2個月回落。15個熱點城市中,從環比看,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全部下降或持平;從同比看,漲幅均繼續回落,回落幅度在1.8至8.8個百分點之間。
與此同時,商品房銷售增速平穩回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速從今年年初的25.1%回落到1-9月份的10.3%,其中商品住宅從23.7%回落到7.6%。商品房銷售額增速則從年初的26.0%回落至1-9月份的14.6%。
房地產人士表示,目前,房地產市場總體運行比較平穩,在*策調控、需求釋放的大背景下,樓市有所降溫,一系列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產調控*策效果逐步顯現,特別是在此前房價上漲過快的熱點城市體現比較明顯,投資投機性的需求得到了有力遏制。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負責人表示,預計,今年四季度全國房地產市場還將延續成交量增速回落、成交價格趨于穩定的走勢,全年房地產市場走勢,將保持目前平穩運行的態勢。
2. 9月份樓市為何沒有迎來銷售旺季
據報道,某地產公司監測的40個重點城市成交數據顯示,9月份成交為2118萬平方米,較去年同期下降42%,開發商期盼的“金九”并未到來,其中,二手房成交自3月份以來持續下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近50%。
報道稱,行業人士表示,在本輪調控*策最為嚴格的北京,9月份二手房住宅簽約8876套,連續4個月成交量低于萬套,為2014年來的同期最低點,目前,北京市二手房價格已經連續5個月領跌全國。 9月中介帶看量比8月有所上升,但市場觀望氣氛仍較難改變,某業內人士表示,金九落空進一步打擊了市場信心,加之臨近年底,銀行房地產信貸壓力逐步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成交,目前交易進入僵持階段,成交持續縮量的背后必然伴隨議價空間的進一步擴大。
相比一手房,當前二手房降溫更明顯,這也說明買賣雙方的心態在持續變化。后期二手房房東對市場的判斷亦將發生變化,將陸續降低報價,四季度樓市提前入冬的概率加大。
3. 2017年前9月全國商品房銷售情況如何
10月1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今年前9個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情況。
在銷售金額創下同期歷史新高的同時,增速比前8個月回落了2.4個百分點。 統計局數據顯示,前9個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80644億元,同比名義增長8.1%,增速較前8個月提高0.2個百分點。
其中,住宅投資55109億元,增長10.4%,增速提高0.3個百分點。住宅投資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為68.3%。
1月份—9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1600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0.3%,增速比前8個月回落2.4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7.6%,辦公樓銷售面積增長32.7%,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增長23.7%。
商品房銷售額91904億元,增長14.6%,增速回落2.6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11.4%,辦公樓銷售額增長25.2%,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額增長31.8%。
值得注意是的,隨著庫存規模的大幅縮減,房地產企業也有了加大投資的動力。最新的數據顯示,前9個月,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673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2.2%,增速比前8個月提高2.1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8149億元,增長46.3%,增速提高3.6個百分點。
據悉,在部分熱點三線城市,土地市場異常火熱。包括揚州、金華、漳州、常州、嘉興、鹽城等城市溢價率在熱點城市中排名前十。
而與往年相比,包括佛山、溫州、無錫、寧波、嘉興、滄州、金華、阜陽、鹽城、漳州、揚州等三線城市,賣地收入均超過百億元。
4. 2017樓市下半年會如何變化
房地產市場年中觀察 又到一年年中時,與往年不一樣,今年上半年的房地產市場經歷了全面的不斷加壓的調控。
房地產市場整體上降溫明顯,但又有分化。從銷售上看,一二線明顯降溫,但三四線仍表現積極。
土地市場方面,因為去年銷售火爆,房企資金較為充足,因此拿地積極性仍不低。房企融資*策的收緊使得房企海外發債增多,整體上融資額同比仍有所下降。
對房企和整個房地產市場而言,下半年是關鍵時期,在房企資金流趨緊的情況下,價格松動或可期。 導讀 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的數位開發商人士預期,當前嚴厲的限制性調控*策短期內不會取消,甚至有人認為,限售將成為長期的*策。
在這樣的預判下,加快出貨成為開發商共同的選擇。下半年,不排除部分城市部分區域出現降價。
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調控,從未像今年這樣嚴厲。 不僅前幾輪調控常用的限購限價升級,限售也成為新的手段。
截至目前,已有超過38個城市出臺了限售*策。 而在一線、環一線城市和熱點二線城市,限價得到了史無前例的嚴厲執行。
“一線城市新房越來越難賣了,按照之前的定價計劃,根本拿不到預售證。”不止一位開發商銷售總監這么說。
北京3·17新*之后,三個月多過去,樓市成交發生了明顯分化。二季度和6月份的銷售數據顯示,一二線城市樓市成交明顯下滑,與三四線形成反差。
而隨著三四線庫存的消化,其成交也在放緩,拖累整體成交下行。 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的數位開發商人士預期,當前嚴厲的限制性調控*策短期內不會取消,甚至有人認為,限售將成為長期的*策。
在這樣的預判下,加快出貨成為開發商共同的選擇。下半年,不排除部分城市部分區域出現降價。
一二線降溫 今年3月份之后,在絕大部分開發商布局集中的一二線城市及環一線城市,調控*策都已收緊且步步進逼,一旦市場有漲價苗頭,*策立刻“打補丁”。 進入5、6月,開發商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
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6月各線代表城市成交量普遍回落。一線城市成交量同比均下降,北京下降最明顯,除深圳外其余三個城市環比均下降;二三線代表城市月度周均成交量環比降幅收窄,同比降幅擴大,降幅均超過15%。
其中,南京、武漢、成都、惠州等熱點城市在調控*策影響下,降幅較為明顯。 整個上半年,樓市出現先揚后抑的趨勢。
大部分熱點城市成交面積明顯下調,比如南京、福州、上海、深圳分別下調61%、60%、40%、57%。 以風向標北京為例,中原地產數據顯示,上半年新建商品房住宅簽約套數為13469套,同比下降43.7%。
全國范圍內,雖然上半年整體市場銷售面積依然上漲了15%左右,但從成交結構看,一二線占比明顯減少,三四線貢獻了更大的份額;進入二季度以來,三四線城市繼續高位運行,但一二線城市已經出現了環比下行,樓市整體成交漲幅放緩。 市場的分化和整體降溫趨勢,也導致企業之間分化非常明顯。
比如5、6月份,深耕三四線的碧桂園和恒大地產持續跑贏大市,根據克而瑞數據,碧桂園上半年銷售逾2800億,超過了萬科的2772億;恒大6月份創下了611億的房企月度銷售第三高,僅次于今年3月份萬科的636億、碧桂園的634億。 而多家立足核心城市的上市房企營業收入及利潤率出現了雙下調,如泰禾集團、陽光城等,對于這些房企來說,預計2017年全年市場很難樂觀。
*策不會放松 2017年上半年,是中國樓市調控發布最密集的時間,調控開啟了“5限”時代:限購、限貸、限價、限售、限商。相比往年調控,本次調控周期最明顯的是增加了“限售+限商”,這對房地產市場的投資投機造成了打擊,成交頻次和流動性進一步降低。
其中,目前對開發商影響最大的*策是限價,尤其是在一線、熱點二線和環一線城市。 在北京,嚴格執行限價*策大大抑制了市場成交,使開發商的現金流更為緊張。
多位業內人士證實,今年北京新獲得預售證的項目很難超過8萬元/平方米,即使如定位高端的龍湖景粼原著等均未超過8萬元。 上海近期也對項目預售許可進行了嚴格控制,市中心單價 10 萬元以上的項目預售證很難放行,甚至價格報批都不予受理。
而在深圳,近期開盤的幾個豪宅均未漲價,最低價甚至低于去年。如華僑城天鵝堡均價12萬元/平方米,最低價8.4萬元/平方米,因此受到市場熱捧。
二線和環一線城市也嚴格執行限價。6月29日,長沙發文強調,長沙市商品住房項目申請預售許可證,價格比照2016年10月的均價來確定。
6月2日廊坊限購新*,要求“把房價穩定在2016年10月的水平上,確保環比不增長”。 由于大部分開發商在過去兩三年都拿了一二線城市的高價地,在目前的限價*策下,這些高價地無法獲得預期的預售價格。
而一些開發商存在幻想,認為當前的嚴厲調控*策在年底會放松。持這種觀點的人目前仍然不少。
“如果說調控*策的出發點是‘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炒的’,要達到這個目標,*策就不會放松,同時會加快長效機制的制定,以時間換空間。”深圳一位大型房企董事長說。
另一位上海的大型開發商人士則認為,如果長效機制短期內無法達到,當前的限制性調控*策將可能是長期的。 “影響。
5. 2017年樓市的金九銀十將落空嗎
據報道,“金九銀十”是樓市傳統銷售旺季,但是國家統計局公布的9月1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近三年來首現房價全面停漲,金九銀十將落空。
報道稱,業內人士表示在上海,新房市場也出現降溫現象,9月開盤的某個項目,只有不足六分之一的房源成交,同時新房市場的低迷也間接影響了二手房存量市場,部分二手房價格相比最高點已有近20%的下調空間,不少剛需群體觀望情緒依然濃厚。 與此同時今年不少開發商將集中推盤時間定于四季度,但是發商的財務成本熬不過時間成本,由于今年央行收緊房地產融資,因此不少開發商融資成本較高。
當前不少開發商的心態是,晚推盤不如早推,盡早回籠資金。 金九銀十落空對于老百姓未嘗不是好事情,希望房價不會再一路高歌猛進了。
6. 2017年房市限售城市多達47個嗎
去年年底,國家確定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之后全國各大城市都推出了一系列房地產調控措施。
據悉未來房地產調控*策會繼續發揮效果,特別是將會逐步建立房地產調控的長效機制。 從調控*策來看,中原地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9月份樓市*策發布密集,單月合計多達45個城市(含央行等部門)發布了有關房地產內容*策52次。
*策密集程度超過了2016年10月份。2017年以來截至昨日,有關房地產內容*策已經接近180次。
據悉,“9·20”以來,全國有超過多個城市發布升級版調控*策,包括:西安、重慶、南昌、南寧、長沙、貴陽、石家莊、武漢、桂林、無錫、東莞、寧波、海南、三亞等,其中有9個城市提及了一定程度的限售,也將全國限售城市擴大到了47個。
7. 剛剛樓市傳來哪三個大消息
一、各地開啟第三輪樓市調控從今年“十一”前后,到11月底的兩個月時間里,中國24個城市進行了50余次房地產市場調控,如今,這輪調控尚沒有結束。
12月26日,濟南市*府出臺房地產新*,規定濟南本市戶籍家庭限購2套住房;非本市戶籍家庭在濟南限購1套住房,并需提供連續24個月以上在市區繳納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證明。 這次措施是今年下半年以來濟南第三次出臺房地產調控*策。
此前,9月28日濟南曾發布“房八條”打擊惡意炒房,10月2日,濟南又發布了限購三套房和限貸*策,抑制過熱的房地產市場。此外,鄭州、武漢兩地房管局在12月21日連夜發文,讓樓市限購“寒流”再度升級。
濟南、鄭州、武漢第三次加碼調控力度,也意味著國內樓市開啟了第三輪密集調控。“鄭州、武漢此輪出臺的*策都是對原有調控*策的一次升級,體現了近期熱點二線城市積極管控房地產市場的決心。”
某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認為,后續還會有城市繼續加入到限購限貸的行列,或者繼續加碼。 目前,石家莊、青島、長沙、重慶等城市總體上炒房需求較大,如果此類城市房價上漲節奏比較快,不排除后續出臺相應的收緊*策的可能。
二、一周內中央三次表態一周內的三次中央表態,事實上已經為2017年樓市定了調。12月26日,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住房城鄉建設部*組書記、部長陳*高強調,2017年要千方百計抓好房地產調控,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支持居民自住購房需求,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切實抓好熱點城市防泡沫、防風險工作。
繼續堅定不移抓好三四線城市和縣城房地產去庫存。 加強住房市場監管和整頓,規范開發、銷售、中介等行為。
此前,12月21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明確提出要“抑制房地產泡沫”。這是繼1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后再次強調這一問題,也是今年以來中央第四次提及資產泡沫相關問題。
“抑制房地產泡沫”與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共同構成了2017年房地產調控的主基調。 知名經濟學家馬光遠判斷,除了精準打擊投資行為之外,接下來,重新梳理和設計中國房地產的基本制度將成為“重中之重”。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也認為,決策層“抑泡沫、控房價、防風險”的態度堅決。考慮已出*策的后續效力邊際會衰減,預計*策有深化、加碼的可能,且這種“緊”格局不大可能在2017年上半年發生改變。
三、本輪房價將調整到何時?國慶前后新一輪房地產調控*策出臺,銷量大幅回調,房價漲幅放緩。本輪房價將調整到何時?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表示,本輪房價調整可能持續到2017年底-2018年上半年,2017年房地產投資增速可能回落至1%-3%左右,二次探底。
1)近幾輪房價周期上漲時間長、調整時間短,平均36個月左右為一輪房價周期,其中平均上漲24個月,調整12個月。2)當前房價漲幅放緩,按照12個月左右的調整周期,預計房價將調整到2017年底-2018年上半年。
2017年房地產調控將保持高壓姿態。 3)量在價先,銷售面積是判斷房價變化的先行指標。
10月調控以來,房地產銷量大幅回落,預計價格調整也將隨后展開。4)由于當前調控主要是通過限購限貸控制需求,如果土地供給跟不上和長效機制建立不理想,2017年底-2018年上半年房價面臨新一輪上漲壓力。
如果長效機制能夠建立,尚有轉機。
8. 樓市還有金九銀十嗎
房價走勢如下: 2017年或今后幾年,一線城市、計劃單列、省會城市、直轄市會漲價,其他城市不會漲太多,原因如下: 1、中國城市化進程,就是一個人口由農村向縣城、縣城向二線城市,二線向一線城市流動的過程。
而一線城市總是有限的,北上廣這些房價只能上漲。 2、一個學生,大學畢業,一般都是留在本地,很少有回家鄉的,而大學所在地,一般都是一線二線城市,而留在小縣城的人很少,這就導致人口不斷向大城市流動,自然房價也就更高了。
3、一二線城市,教育水平,生活質量更高,相對來說房價也有增值空間,而小縣城的線房子,自己住還是可以的,如果增值,增值力度不大,除非類似于雄安、通州之類,被天上餡餅砸中的幸福地區。 4、現在的中國城鎮化大約為50%,而城鎮化按照每年1%的增長速度,至少中國的城鎮化應該達到70%。
所以至少還要20年時間。所以房價少看也得漲20年。
20年以后,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房價可能還會慣性往上漲,中等城市的房價原地踏步,小城市的房價將出現下跌。 小鎮和鄉村(尤其是偏遠的鄉村,地處繁華地區的鄉村成為城市的一部分)甚至就消亡了。
所以,房子是否投資,關鍵看城市,如果一線可以買,小縣城如果不是自己住就算了吧。
9. 中國樓市長效機制腳步已經漸近了嗎
報道稱,不少熱點城市房地產市場剛剛度過多年來最冷的“十一黃金周”,節后首周,密集房地產調控措施又繼續來襲,疊加9月末加入限售陣營的重慶、南昌、長沙等城市,目前,全國執行房地產限售*策的城市已擴大到50個。
2017年9月份,中國樓市*策密集發布,當月有多達45個城市發布了有關房地產內容的*策52次(含央行等部門)。*策密集程度超過了2016年10月份,形成歷史上最密集的調控*策潮。
2017年迄今,各地出臺的房地產相關*策已經接近180次。 在此趨勢之下,專家認為調控不會放松。
鏈家研究院院長楊現領指出,從2017年3月到10月一直有城市出臺調控*策或在原有*策基礎上加碼,從一線城市到核心二線城市到熱點三四線城市,可見調控是個持續的過程,未來只會針對性地加強,不會放松。 專家表示,今年以來的幾輪調控中,租售并舉、加大共有產權房供應等房地產長效機制正在逐漸落地,中國反對房地產投機的取向不會變,房地產調控*策會繼續發揮效應,將會逐步建立房地產調控的長效機制。
10. 2018樓市從嚴調控將持續進行嗎
據報道,從2016年“9·30樓市調控”開始,2017年3月、7月、9月,中國樓市的調控措施不斷加碼,市場買房熱情已經大幅消退,住建部負責人日前表示,今年從嚴調控仍將持續。
報道稱,去年北京發布了超過30次調控措施,且效果已經有所顯現:今年一季度,由于疊加春節因素影響,整體市場新建商品房住宅成交量刷新歷史最低記錄。而二手房成交量也繼續維持在2017年二季度以來的低迷狀態。
從房價來看,北京整體二手房價格調整非常明顯。 分析人士表示,對于一二線城市以及熱點三四線城市來說都存在庫存不足,潛在購房需求很強烈,這個時候如果*策層面不關注,有限的房源會繼續被搶購,進而形成市場價格上漲的市場印象,所以*策必須管控,尤其是限購限售和搖號等*策。
對于今年的樓市形勢,業內人士表示,調控*策力度會持續,但調控會從過去的限購限售為代表的短效機制向長效機制轉變,調控*策內容主要是繼續建立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并將加大人才吸引與租賃鼓勵*策。
轉載請注明出處榮觀房產網 » 2017年9月房地產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