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迅雷:貨幣泛濫下 房價與物價為什么背道而馳
首先,就物價的走勢而言,我覺得,既然普通商品價格在下跌,標志著傳統產業正在走向衰落,投資要慎重,但并購重組的機會較大。
同時,服務價格在上漲,說明中國經濟的亮點在服務消費,文化教育、娛樂體育、醫療衛生、養老保健等服務業的發展空間很大。其次,目前房產投資是否還是一個好時機?我認為不是。
如前所述,2000-2010年這十年間閉著眼睛買房子,收益率都能跑贏M2(增加4.6倍),過去五年中國房價總體沒有跑贏M2(增加100%),而且,據我們的房地產首席研究員說,唯一跑贏的只有深圳,勉強跑贏的只有廈門。當然,小區塊結構性跑贏的總是很多,如蘇州的高新園區,保定白洋淀等的漲幅遠遠超過100%等。
但即便是這么差勁的股市,過去五年漲幅超過10倍的股票也為數不少,所以,不管是今天的股市還是今天的樓市,都需要考驗你的眼力。良好的投資時機,應該是選擇在房價還在徘徊或剛剛啟動的時候,目前投資房地產,這就叫跟風了。
對于這樣一個流動性起伏極大的市場,對于一個90后購房需求將大幅回落的市場,對于一個要對多套房征收房產稅的市場,面對一個老年人紙尿褲的消費量將超過嬰兒的人口結構,我們應該關注的不是房地產投資者過去的輝煌業績,而是未來5-10年的房價潰敗模擬圖。第三,在這個貨幣不斷超發、長期超發的時代,通縮也只是階段性的,不可能神話般地延續下去。
即便是今年,黃金、鋁、白銀、焦煤、棉花、豆粕等不少大宗商品的價格也出現了大小不等的漲幅。未來金融風險的爆發可能性在增加而不是在縮減,全球的債務規模在繼續膨脹,迄今沒有一個主要經濟體已經擺脫了危機。
因此,投資應該從避險的角度去考慮,尋找危機發生時可以保值的實物資產。
2. 為什么購房門檻提高了,房貸利率上浮
2018年開年以來,包括廣州、深圳、北京、南京、濟南等多個城市曝出房貸收緊、首套房購房貸款利率上浮的消息。金融“去杠桿”的效應正在房地產行業逐漸顯現。
房貸是影響房價走勢的最關鍵指標之一,收緊的房貸疊加房地產調控*策,對約束房價上漲、抑制“炒房”的作用更為明顯。但在此過程中,一些剛需和改善性購房者的買房門檻其實不降反升。
在北京工作11年的白領陳磊最近一直在糾結是否換房。“去年3月份之后北京的二手房價確實降了不少,我想把現在自住的小房子賣掉,換一套學區住房”,陳磊說,但是現在換房算二套,北京大多數房子又屬于非普通住宅,首付比例至少要80%,加上今年房貸*策也收緊了,不少銀行二套房貸款利率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20%,這樣算起來即便賣掉婚房,把貸款還上,也很難換到價格昂貴的學區住房。
“房價降了,但是買房更難了”,陳磊所感受到的這種情況在其它城市同樣存在。融360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月全國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為5.43%,相當于基準利率1.11倍,同比上升21.75%。
專家提醒說,2018年全國金融監管總體更加趨嚴,這種“錢緊”的情況可能會持續發酵。官方對此已釋放明確的信號。1月份,中國銀監會表示,2018年將努力抑制居民杠桿率,繼續遏制房地產泡沫化,嚴肅查處各類違規房地產融資行為。
中泰證券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調控*策持續之下,2018年樓市將整體疲弱,銷量將出現負增長。但他仍看好粵港澳灣區和杭州灣灣區。
春節期間的成交數據似乎也說明二三線樓市熱度仍存。據業內研究機構研究中心統計,今年春節期間,重點監測城市房地產市場慣例陷入“冰封期”,成交量環比跌幅多達90%。不過,受返鄉置業等因素推動,29個二三線城市春節期間樓市成交量同比增加46%。蘇州、福州等地房地產市場持續高溫。不少標桿房企都在非一線城市開啟“春節搶收”銷售。
某地產分析師指出,2018年春節期間,大部分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成交比往年活躍,這傳遞出一個信號,即:今年全國樓市的主要支撐仍然來源于三四線城市。
2017年三四線樓市的超預期繁榮推動中國商品房銷售數據出現新高,當年,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銷售份額提升至64.3%。報告認為,高規模的貨幣化棚改是去年三四線樓市復蘇的重要推動力,未來三年內,棚改的高規模效應仍將延續,有棚改計劃的城市可能會獲的大房企和購房者的重點關注。
盡管買房不易,但可喜的是,隨著租賃市場的壯大和越來越多的*策支持,買房并不是解決上學、落戶等難題的唯 一途徑。目前包括長租公 寓等產品的大量涌現,房地產租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完善,租賃相關配套*策也正在快速落地。如:廣州市2018年度立法工作部署動員會透露,擬對“購租同權”做出法律層面的明確和保障。
伴隨租房人群的增長,特別是在超大城市買房需求可能會被明顯分流。結束4年的海外派遣,返回深圳工作的劉洋對中新社記者表示,今年暫時不打算買房。他住在距離公司很近的長租公 寓,每月租金2000元人民幣,租約穩定,生活也相對便利。他和女朋友打算今年結婚,暫時還沒有買房計劃。
3. 樓市去杠桿有哪些要注意的
在目前的監管框架下,房地產市場的名義杠桿率,實際上即是銀行按揭貸款利率。首付貸是針對購房者在首付的階段發放貸款,這部分貸款的利率高于按揭貸款。由于這部分放貸的資金來源復雜,監管層很難準確掌握房地產市場中的實際杠桿率。
經濟學家李迅雷撰文稱,同時做到去庫存、去產能和去杠桿理論上是可以實現的,但是現實中概率很小。目前看到的,至少在房地產領域,還是為了去庫存而加杠桿,但加杠桿的結果,卻是一二線城市房價的大漲,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去庫存的效果尚不明顯。
4. 李迅雷十五年前文章:中國股市泡沫還將持續多久
注:本文發表于2001年的《證券市場導報》上,由于年代已久,重貼既是為了便于保存,也是為了將歷史與現狀做比照,即當前的股市泡沫,其實在十五年前就長期存在了。當初認為泡沫還將延續,依據有三。第一,宏觀面支持,即利率不會上調,通脹不會起來,匯率不會貶值;第二,市場分割、開放度過低、投資者非理性;第三,股市規模過小、股票發行管制導致股票供不應求,進而讓資產注入游戲可以延續,高股價隱含權證價。
反觀今天,宏觀面似乎不支持股市上漲:利率上行、通脹抬升、本幣貶值;開放度也大大提升了,但股市泡沫為何還能延續,是因為管制依然存在,殼仍然很值錢,貨幣膨脹使得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等各個領域都存在泡沫,即步入泛泡沫化時代。
值得探究的問題是,股市、樓市及其他領域的泡沫還將持續多久?真正會導致泡沫破滅的導火索會是什么?
我國股市的泡沫效應及持續性研究
李迅雷(2001年)
從長遠看,股市泡沫終究會破滅;但從短期來看,支持股市泡沫持續的因素很多,目前還難以預料股市泡沫破滅的時間。研究表明,股市泡沫對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是不利的,而目前的各種客觀因素給股市泡沫的維持提供了條件。為此,監管部門要對股市泡沫破滅的負面效應有一個客觀的評估,不能單純為了市場的平穩、為了社會穩定而犧牲效率。
A股市場泡沫長期存在
所謂“泡沫”,通俗的理解應該是在一定時期內某交易對象的價格高出其內在價值部分的一種經濟現象。在《新帕爾格雷夫貨幣與金融大辭典》(1992)中,泡沫指在一個連續金融運作過程中,一種或一系列資產價格的突然上升,隨著最初的價格上升產生對遠期價格繼續上升的預期,從而吸引新的買者。總的來看,在這個過程中,投機者感興趣的是買賣資產獲得的收益,而不是資產本身的用途及其盈利能力。
完整版:/weyt/201612/t20161211_*
有什么問題可以私我,我有個平臺每日做股股評的
5. 哪些城市房價最有上漲潛力
房市2015年危險信號:購房適齡人口達峰值 根據2010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2010年我國購房適齡人口約為5.47億人。
據此推算,2015年達到5.68億人口峰值,但從2018年開始加速下滑,到2020年、2025年分別下降到約為5.43億人、5億人。從城鎮人口看,2012年我國城鎮購房適齡人口為3.28億人,2016年約為3.35億峰值,之后加速下滑,到2020年、2030年分別下降到約為3.14億、2.5億。
再來看農村的城鎮化人口,按照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等人的測算,2012年起農村只有總量4000萬~6000萬農業勞動力可轉移。而按湖南省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許子枋的估算模型,在2017年前,農村每年可以轉移2000萬以上人口進城。
2020年下降到1000萬人,2030年下降到只有400萬人的水平。另外,申銀萬國研究報告指出,20~30歲適婚年齡女性的人數將在2015年以后逐漸下降,而目前增長速度已經明顯放慢。
結婚對數上升最快的時間是2005~2009年,年均增速達到10%,而此后3年年均增速降至4.4%。與之對應的是,2005~2009年,全國住宅銷售面積的平均增速是17%,而此后3年的平均增速降至4.6%。
也就是說,從2015年左右起,中國購房適齡人口數量開始下降,房地產購買需求結構發生了重大改變,甚至出現結構性的購買力不足。總而言之,無論是從勞動年齡人口看人口結構的惡化,還是購房適齡人口的趨勢,對于房地產需求而言,都不容樂觀。
更不用說還有諸多其他不利因素。
6. 未來有哪些城市房價上漲個
房市2015年危險信號:購房適齡人口達峰值根據2010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2010年我國購房適齡人口約為5.47億人。
據此推算,2015年達到5.68億人口峰值,但從2018年開始加速下滑,到2020年、2025年分別下降到約為5.43億人、5億人。從城鎮人口看,2012年我國城鎮購房適齡人口為3.28億人,2016年約為3.35億峰值,之后加速下滑,到2020年、2030年分別下降到約為3.14億、2.5億。
再來看農村的城鎮化人口,按照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等人的測算,2012年起農村只有總量4000萬~6000萬農業勞動力可轉移。而按湖南省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許子枋的估算模型,在2017年前,農村每年可以轉移2000萬以上人口進城。
2020年下降到1000萬人,2030年下降到只有400萬人的水平。另外,申銀萬國研究報告指出,20~30歲適婚年齡女性的人數將在2015年以后逐漸下降,而目前增長速度已經明顯放慢。
結婚對數上升最快的時間是2005~2009年,年均增速達到10%,而此后3年年均增速降至4.4%。與之對應的是,2005~2009年,全國住宅銷售面積的平均增速是17%,而此后3年的平均增速降至4.6%。
也就是說,從2015年左右起,中國購房適齡人口數量開始下降,房地產購買需求結構發生了重大改變,甚至出現結構性的購買力不足。總而言之,無論是從勞動年齡人口看人口結構的惡化,還是購房適齡人口的趨勢,對于房地產需求而言,都不容樂觀。
更不用說還有諸多其他不利因素。
7. 2015中國房地產品牌價值研究成果發布會什么時候召開
5月16日,由**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和中國指數研究院三家研究機構共同舉辦的“2015中國房e68a84e8a2ade799bee5baa631333337396333地產上市公司研究成果發布會暨第十三屆中國房地產投融資大會”(簡稱:2015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研究成果發布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舉行。
會議發布了最新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研究報告及最新中國優秀房地產上市公司名單,莫天全、劉洪玉、張永偉、黃瑜、李迅雷等嘉賓發表主題演講,全國多家房企代表及媒體精英參會。2014年9月19日-20日,由**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和中國指數研究院三家研究機構共同組成的“中國房地產TOP10研究組”,自2004年開展中國房地產品牌價值研究以來,已持續進行了十一年。
十一年來,研究組深入挖掘優秀房地產企業品牌成功要素,積極探索中國房地產品牌可持續發展之路,研究成果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對品牌企業提升品牌形象、沉淀品牌資產、強化行業地位發揮了重要作用。2015中國房地產品牌價值研究成果發布會媒體宣傳為了記錄和再現“2014中國房地產品牌價值研究成果發布會暨第十屆中國房地產品牌發展高峰論壇”的盛況,我們收集了近200篇有代表性的電視臺、電臺、通訊社、報紙、雜志和網絡報道,編輯成這本《2014中國房地產品牌價值研究成果發布會媒體匯編》。
2015中國房地產品牌價值研究成果發布會具體時間目前暫未公布。望采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