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統計數據表明,每年房地產大約對GDP增長貢獻率23%左右。房價的漲跌,和經濟增長是正反比例關系。
房價漲跌,一是意味著gdp組成部分的房地產業會造成gdp直接的漲跌;二是*府土地財*對房地產的依賴,房價漲跌影響著*府是否有財力去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進而影響相關產業。投資作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失去投資動力,會導致經濟極速下滑;三是房地產業關聯的產業,如鋼鐵、水泥、建筑業等, 房價漲跌會影響傳行業的發展,而且可能進一步影響人們對經濟心理預期。
房地產價格影響因素有那幾個方面
正好在背這方面的書,就直接從書上給你抄了下來,具體框架如下。
書名是:房地產經濟學1.影響房地產價格的一般因素有社會因素,經濟因素,*治因素,其他因素1)社會因素:人口狀況,社會穩定狀況,城市化,房地產投機;2)經濟因素:國民經濟水平和發展趨勢,財**策及金融環境,稅負;3)*治因素:土地制度及*策,房地產價格*策,土地出讓方式、出讓期限,行*級別及隸屬變更;4)其他因素:心理因素,國際因素,特殊因素。
2.影響房地產價格的區位因素1)城市不同功能分區因素2)城市不同功能區的環境因素: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3.影響房地產價格的個別因素1)影響土地價格的個別因素:位置;面積;地形地勢;地質;水文;形狀;氣候;臨街狀況;土地利用限制狀況;土地產權權屬狀況;建筑物與土地的組合是否得當。
2)影響建筑物價格的個別因素:建筑造價,房屋裝修,地段、層次、朝向;房屋的損耗和完好程度;規模及高度;用途。
希望對你有幫助咯!覺得好的就采納
國家中心城市的影響意義
一、城市化進程拉動房價上揚中國的城市水平只有百分之四十多此,而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是70%以上,中國離這個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這就意味著還有大量的農民要進城,這些進城的農民需要住房,住房需求空間非常龐大。
中國正處于經濟調整增長中,城市化進程正在加速,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必然伴隨大量非城市人口涌入城市。
要知道,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了大多數,光進城的農民,就是住房消費中一個非常誘人的數字,除非城市化進程停滯,農民才不會進城。
二、中國城市正處于大拆大建的高速發展期君不見中國的城市擴容簡直就是加速度前進,今天的一個城市,幾年前的城區范圍還很小,三五年后,城區范圍就成倍數擴大。
城市的快速擴張,必然導致大拆大建,擴張后,需要大量的居住、工作人口相匹配。
此外,大拆大建還導致大量的拆遷性需求,并且都是小房換大房,普通房換高檔房。
不可能城市擴張后,卻無人進駐,而成為一座空城,事實證明,城市擴張到哪里,人口就填滿哪里。
三、經濟發展離不開房地產,支柱產業地位仍無法動搖大城市在幾年前,都是以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來對待的,當下大城市的經濟發展走上正軌,房地產的支柱產業地位雖然不明顯,但仍然在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在二、三、四線城市,房地產仍然是當之無愧的支柱產業,這就是為什么中央進行調控,地方*府卻不配合的根源所在。
對于二、三、四線城市來說,尤其是三四線城市,產業薄弱,城市造血功能不足,只有依靠房地產來帶動經濟的發展。
房地產的開發,是城市方向的引領者,房地產開發到哪里,城市就延伸到哪里。
房地產的帶動作用,是誰也不可低估的,幾乎帶動所有行業的發展,比如服裝、化妝品等看起來與房地產無關,實際上服裝和化妝品業的發展也有房地產的功勞,開發的大量服裝和化妝品主題商城及專業市場,無不在推動其發展的車輪。
離開了房地產,各行各業都將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四、房地產成了地方財*的主要收入來源房地產成了地方*府財*收入的主要來源,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們不說房地產對地方經濟的拉動,單是房地產開發所需的土地供應,就是地方財*的支撐點,如果缺了土地收入,地方*府的腰包就會囊中羞澀,減少了財*收入,就會影響到地方*府的行*力量、職權力量。
所以,無論中央怎么調控,地方*府自有算盤,撥打著自己的小九九,不能公開支持房地產,便在暗中支持,這也是中央調控成為“空調”的一個重要因素。
比如國家規定拿到預售證前不允許采用排號、放籌、登記、預訂等,除了一線城市基本做到外,象二、三、四線城市,基本沒有實行,*府睜只眼閉只眼,實際在暗中支持房地產發展.五、奢侈消費風起云涌,助長房價飚升前些時間,盛傳中國富豪在美國大把大把燒錢消費,“哥什么都沒有,就是有錢”,這與剛改革開放那陳,靠著幾份膽量而一夜暴富的洗腳上田的農民在夜總會“燒錢”比闊如出一轍。
中國剛富起來,由于長期以來的貧窮落后,加上文化底子薄,一旦手里有了幾全錢,就“小農意識”高漲,擺闊比富,此為其一;其二,由于不少國人手里有錢了,生活好了,生活方式便發生了質變,由以前的吃得飽穿得暖上升為享受人生,當前國人的享受意識日益增強。
而寬大豪華的住房是享受生活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所以許多人開始換房,面積越換越大,檔次越換越高。
六、注意,是控制房價過快上漲,不是打壓我每次去演講,都會被問到一個同樣的問題:周老師,未來的房地產到底會是什么樣的?將走向何方,國家為什么老和房地產過不去?問這些問題的人,我想,有一點他們完全沒有弄明白,那就是國家究竟為什么要調控房地產?調控房地產的真正用意是什么?許多開發商總認為國家在打壓房地產,為此,一旦有了調控*策,便坐臥不安,感到迷茫。
國家為什么要調控房地產呢?因為房地產發展過快,長期占用“超車道”行駛,嚴重影響其他車輛通行;因為房價上漲太快,幾乎是翻著跟斗上漲的,不利于改善民生。
中央*府調控的目的非常明確,只不過大家沒有解讀明白。
注意,中央調控房地產,是控制房價過快上漲,是“控制過快”,控制暴利,真正意圖是不要讓房價漲得太快了,但可以合理上漲,是將房價控制在一起合理的上漲幅度,而不是要打壓房地產,中央*府對房地產對經濟的影響和拉動作用,是非常清楚的,不可能打壓房地產。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房地產仍然會一路凱歌,在五年內指望房價下降,無異于癡人說夢。
當然,房價的波動是有的,短期下調后很快又會上升,主線上上升的。
七、通脹預期加大,帶動房價上揚CPI在不斷上升,農產品價格屢創新高,從經濟學角度來看,食品價格指數將直接反射到房價上。
看看油價這幾年攀升有多快,像滾雪球似膨脹。
物價指數的走高,必然帶動房價上揚,連白菜蘿卜的價格都在上漲,房價沒有不漲的理由。
不可能其他物價上漲,而獨讓房價下跌吧?要控制房價,就必須先穩定CPI,否則控制房價只是一廂情愿罷了八、地價猛漲,催高房價大家只看到房價在飛漲,實際上地價比房價漲得更快,有報道說,十年前買下的...
從供給與需求心理,投資與消費心理的角度,談談對城市房價持續攀高...
現在社會拜金女很多,要有房有車無貸款,想傍個大款過好下半輩子。
導致很多剩男都在把買房作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失去了生活的真正意義,成為了房奴。
而就算是富有的人,也希望靠買房來絢富,我買的房子多么的好啊,有多少多少錢啊,朋友來家里做客時會覺得很自豪。
還有一些人把房子當成家的港灣,也會考慮買房子,投資商正是看到了這一暴利,所以房價爆增
地鐵對發展中城市的重要意義是什么?
地鐵對房價的拉動是顯然的,可以明顯的看出中國有地鐵的城市,地鐵沿線的房地產價格遠遠高于同等位置沒有地鐵的房價。
現在很多樓盤都打出地鐵的概念,來賣未來的價格了。
對市區內,二環、或者三環內的房價拉動不大。
主要是三環以外,外環外的區域,郊區。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可能也看不到華陽這邊的房價會漲很多的。
原因是整個南延線的房價已經很高了,比市區低不了多少。
存量購房群體有限,增量群體還不是很多,沿線供應量又很大,國家宏觀調控又對房價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對郫縣和新都的房價現實影響很大的,很多要素綜合影響,包括地鐵以后的到達,都拉動這兩個區域房價的上漲。
國家目前對投資買房的大力打擊,地鐵本身不能在這一階段刺激大量的房地產投資者,特別是短期投資者,幾乎要到了無利可圖的境地。
另外,市場對*策的迷惑大于對投資地鐵物業贏利的信心。
從長期投資來看,地鐵使周邊物業保值、升值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只是在普遍看漲的成都房地產市場,這個要素不會凸現出來成為重要的支撐。
畢竟股市又活躍起來了,很多的投資者有可能在房地產宏觀調控中轉向股票市場。
抓好地鐵項目建設,要認真做到“七個要”:一要安全。
最重要的是施工安全。
目前地鐵施工保持了零輕傷、零死亡、零質量工程事故、工程驗收合格率100%的好成績,要研究保持好這個成績。
要了解并吸取外地地鐵施工安全事故的教訓,深入研究,加強教育,避免類似安全事故;相關部門要履行好對地鐵項目安全監管的職責。
快捷舒適、占用土地資源少、客運量大、能耗量小、污染度低、安全性能高等,這一新興交通方式在我國大中城市的建設過程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并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地鐵通過自身的建設運營改善了沿線物業的區位條件,將房屋購買者和房地供給者的眼光吸引到地鐵沿線甚至是站點周邊。
城市地鐵對沿線住宅價格的影響效應長期以來就受到國內外學者和*府的高度重視。
現如今,地鐵交通建設正在全國各大城市如火如茶的進行,因此探討城市地鐵對沿線住宅市場價格的影響程度在理論研究和現實指導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線城市房價為什么高
目前一線城市房價上漲的比較快,房價上漲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幾點: 1、流動性相對寬裕,一線城市的樓市成為游資主要的流向。
去年房地產市場通過信貸、股市資金轉移,資金流入到一線城市的比較多,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來。
2、信貸稅收*策對交易量的推動。
去年“3·30”新*,以及今年2月20日新的稅收*策,對房價的上漲也有一定作用。
3、供求關系存在矛盾。
一方面是上海本地的剛性需求集中釋放,帶動了一些購房者本來沒有預期買的,看房價漲了以后也提前入市了。
同時,投資投機性需求也回潮了。
但相對需求,商品住房的供應面積和商品住房可售面積相對來說有所下降,也造成了一部分的供需矛盾。
4、部分企業違規操作,一些開發商、中介機構,通過P2P的平臺推出了首付貸等場外配資的業務,使本來一些沒有條件購買二套房的人,通過首付貸、過橋貸變成可以入市或者提前入市了。
2016房價面臨暴跌
您好!中國樓市崩盤時間表 2016年20城市房價面臨暴跌8月底,央行再次降息降準,至此,本輪央行累計已有五次降息四次降準,對于樓市來講,業內人士普遍看好此次降準降息之后的房地產市場,大多數業內人士認為,在央行降準降息等*策刺激之下馬上會出現一波入市的行情,短期內來看,樓市接下來幾個月尤其是下半年金九銀十的成交量勢必會短期反彈,金九銀十已經沒有什么太多的懸念,今年甚至一線城市及部分二線城市再次成為樓市“大年”。
從未來市場價格預期來看,一線城市及部分二線城市的價格在“金九十銀”有可能會逐漸堅挺,尤其是對于一線城市及市場基本面良好的城市(庫存去化周期在15個月以下的城市,比如合肥、南京、蘇州、南昌等城市)來講,接下來幾個月勢必會出現漲價的現象。
筆者不否認接下來樓市的上述變化趨勢,但是,我們不能僅僅著眼于眼下的樓市樂觀行情,“金九十銀”之后的樓市怎么樣?2016年以后的房地產市場怎么樣?這才是今年樓市“金九十銀”之后應該關心的話題。
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中國房地產市場環境今非昔比,如今,樓市供求基本面已經基本平衡,短期內來看,樓市仍然面臨去庫存的問題,即使有限購取消、降準降息等“救市”*策,也改變不了中國樓市“去庫存”的基本現實。
今年8月底“雙降”之后,雖然市場成交量價會在“金九十銀”有所表現,會促使樓市起碼一部分城市樓市出現繁榮景象,但是,這繁榮的背后是“救市”*策不斷刺激不斷透支樓市需求的結果,這繁榮景象的背后潛伏者樓市危機。
而這場危機極有可能在2016年年初爆發,屆時,樓市將陷入新一輪的大蕭條周期。
具體來講,有以下六大理由:理由之一: 樓市供求基本面已基本平衡,今年樓市基本面復蘇好轉的“大年”不可持續同策咨詢研究部結果顯示,2010年左右中國城鎮居民家庭住房戶均套數已經達到1.0套,按照國際標準,城鎮家庭戶均套數達到1.0,也就意味著中國房地產市場供求已基本平衡,樓市開始進入下半場,未來樓市增量房增速將遞減,房地產市場將逐步進入存量房時代。
這對于未來房地產市場需求特征來講,就會體現出增速較為平穩、需求更加差異化的市場特征。
從樓市大趨勢來看,當前樓市已經進入下半場,供求基本面來看已基本平衡,市場需求已基本得到滿足,今年由于多輪“救市”*策導致樓市基本面復蘇好轉的“大年”不可持續理由之二:央行“雙降“之后,樓市需求將大量透支,樓市在下半年瘋狂后將陷入大蕭條今年 “330新*”以來,大中城市房地產市場成交量價的回升主要是過去積壓需求的集中釋放,以及由于需求的集中釋放而帶來的市場需求的透支,如果房企據此以為未來樓市一直會保持這樣的量價走勢,那其實就是對于市場的誤判,就極有可能在未來市場出現變化之時陷入被動局面。
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從本輪央行“雙降”之后的市場發展趨勢來看,待本輪市場需求在第四季度集中釋放完畢之時,下一輪市場的階段性調整也就來臨了。
筆者認為,央行“雙降”之后,本輪樓市量價齊升最多持續到今年第四季度末,也就是說,央行“雙降“之后,樓市需求將大量透支,樓市在下半年瘋狂后將陷入大蕭條,從時間的角度來看,2016年初開始新一輪的房地產市場調整極有可能會來臨。
屆時,如果企業沒有在今年下半年做到“未雨綢繆”,那么,房企就有可能會因此陷入被動推盤的局面,企業的資金面也會因此遇到問題。
因此,在央行降準降息的*策利好“窗口期”,對于房企來講,首先應積極調整推盤節奏,把控好五次降息四次降準之后的跑量去庫存的“窗口期”,增加“金九銀十”甚至年底最后幾個月銷售業績在全年的比例,防止市場環境在第四季度末甚至2016年初出現變化而導致企業被動推盤的局面。
理由之三:美元加息預期強烈,全球資產配置方向轉向美元資產或房產,中國取消限外對國內樓市的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美元加息預期強烈,從全球投資客或財富階層的資產配置方向來看,購置美元資產或增加美元資產成為他們的最優選擇,美國房地產市場更加具有投資價值。
在此市場背景下,中國放開了外國人在國內購房的限制。
筆者認為,放開外國人在國內購房的限制對國內樓市,對國內樓市去庫存不會起到太大作用,中國取消限外對國內樓市的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原因很簡單,全球投資客或財富階層對比中美樓市的投資價值,還是會選擇投資價值較高的美國房產,不會選擇中國樓市。
即使選擇中國樓市進行投資,也只是關注一線城市及極少數二線城市當中的中高端物業,難以改變樓市大趨勢。
理由之四:“地王”頻出是樓市瘋狂的體現,樓市瘋狂之后必然出現調整期,樓市將現大蕭條的周期今年以來,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合肥、南京、武漢等城市“地王”頻現。
筆者認為,今年以來土地市場高溢價、“地王”現象確實在商品住宅市場成交量回暖的市場背景下出現,如果今年市場成交量剛剛反彈就導致開發商在土地市場瘋狂拿地,如果這樣的“地王”的拿地成為常態,那么,市場可能很快將走向另外一個方向:瘋狂之后的市場調整期。
無論何種形...
未來的房價到底是漲還是跌
2018年房價是漲還是跌中國人民對房子有著無與倫比的熱愛,甚至可以說是“癡迷”。
有錢了的第一反應很多人就是買房,沒錢的借錢買房,有了房子連婚事都會不變輕松很多。
現在我國已經出現房價過熱的情況,各地也紛紛出了一些*策來防止房價過熱,不過上有*策,下有對策,為了買房,我們的人民的“智商”都變高了,假離婚、假證明各種方法層出不窮。
昨天,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到上個月,今年我國商品房11個月的銷售額就已經達到了102503億元(14859億美元),增長了37.5%。
11個月就超過了10萬億元,這個數字是什么概念?就拿我們熟悉的歐巴和歐尼的國家韓國來說,去年韓國的GDP是13778.7億美元,而我們賣房子的錢就比韓國一整年的GDP還多,而且還是在沒算上這個月銷售額的情況下。
可見我們的人民是多么的熱衷買房,這絕對是真愛。
我們對房子的“迷戀”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從甲骨文的“家”字就可以看出來,“宀”(mián)就是和房室有關,所以家就是有房子,而房子再養些豬等家畜。
在古代房子還是你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階層不同,房子的高度、顏色、大小等都是有差別的。
從古代開始就已經有賺錢了就建房的情況,直到現在房子依然占據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說已經是必須品了,在相親、結婚時,房子的重要性更是無與倫比。
除了以上說的幾點外,另一部分人是把房子用于投資,房子如果升值了,那可比自己每天辛苦工作什么的賺得多了多,甚至可以抵上你之前一切的努力。
很多公司忙活了一整年,還沒有賣一套房子的利潤來的多。
有數據顯示,上個月我國70個重點城市中二手房價格上漲的有49個,價格出現下降的城市只有21個。
雖然去年開始一二錢城市的房價漲得很厲害,各地也紛紛出臺了一些調控*策,但有專家表示,我國房地產的庫存在15個月之后也就是2018年春夏之后,就差不多會被“消化”了,而且土地供應的限制,再加上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房價到時可能還會大幅上漲,甚至連泡沫大的一線城市也還有翻一番的空間。
可以說除了工資外,其他該漲的,不該漲的都漲了,這樣“喪心病狂”的房價,大家還是洗洗睡吧。
2018年房價預測GDP算法改革從前,買房人猜測房價不會跌的重要理由是:因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特別是每年的GDP增速是硬性要求,而房地產是GDP的支柱,房價一旦下降整個房地產行業將陷入動蕩,所以*府不會允許房價下降。
7月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關于改革研發支出核算方法、修訂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數據的公告。
改革后,GDP的核算方法將由生產核算法改為支出核算法。
在支出核算法下,過去未曾被納入統計范圍,但在經濟生產中的比重越來越大的一些行業,將被納入統計。
新被納入統計范圍的行業,將帶來大量的GDP,未來很可能成為GDP最重要的支柱之一。
所以,有了更粗的大腿,地方*府何必還抱著老胳膊老腿呢?國家的貨幣和信貸*策中國房價跟市場中流通的貨幣數量基本保持同方向變化:貨幣多,房價漲;貨幣少,房價跌。
一旦*府控制住貨幣和信貸,房價必將受到影響。
曾有專家梳理過中國1990年到2012年數據,得出的結論是房價的漲幅與M2增長率的相關性高達71%。
房價上漲的最大驅動力并不是需求,而是貨幣。
收緊貨幣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加息。
現在5年以上銀行貸款基準利率僅為4.9%,達到近30年歷史最低點。
2002年是個歷史低點,5年以上貸款基準利率為5.76%。
為使經濟良性發展,央行現在有充足的加息空間。
加息后,沒有房的買房更難了。
利率提高,收入不提高,還貸能力降低,自然更難貸款買房。
有多套房的還貸更難了。
他們會賣出富余的房子。
這樣,在房地產庫存量巨大的情況下,又增加了這些存量房,供給將大大多過需求。
房產稅不動產登記完成后,如果房產稅在全國各地鋪開,購房人群的心理會發生變化。
首先,原來沒有房子正在猶豫要不要買房的“騎墻派”會考慮到買房后房產稅對自己的影響;其次,如果貸款買了一套房,月供壓力不小,還要多了房產稅,有可能趁高點賣掉;再次,此前有多套房產的投資客,會考慮把一些房子出售。
如果房產稅支出真的超過房價上漲的收益,那么大家的購房投資理念會發生變化。
從原來認為“房子多就是好”,將變成房子要“少、精、好”。
多套房產,不如一套精品。
最后,個體會受到群體的影響而產生對房價風險的恐懼。
當試點在一個城市內,其他城市購房人群只是旁觀者的態度。
跟社交網絡的信息傳播類似,當全國都實行房產稅,一個城市的房價下降,這個行情會有傳染性,其他城市房價也撐不住。
購房剛需人口我們發現,近四年中在房地產市場最熱、房價漲幅迅猛的2013年,剛需族增長率也是最大的。
2017年,剛需族增長速度就將接近0。
而從2018年開始,剛需族將每年都在減少,這預示著潛在買房人口的下降,全國房價增速必然下滑。
剛需人口減少是必然的。
嗅覺靈敏的投資客看到買房人少了,而且是一年比一年少。
投資客會趕在房價高點把房子掛在中介平臺抓緊時機賣出去。
買房的少了,賣房的多了,短時間內,房產中介的“客源/房源比”將大幅降低,買房者話...
轉載請注明出處榮觀房產網 » 一座城市房價的漲跌,對其GDP有什么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