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次貸危機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影響
在一個扁平化的世界里,混沌理論變得更加富有說服力。前幾年,中國股市投資者可能對格林斯潘的表情無需太多關注,而今,其繼任者伯南克的口吃都能讓大家心驚肉跳。這就是全球化的力量,也是資本的力量。但是,如果什么事都往大洋彼岸推,往往又會成為掩蓋自身矛盾的消極做法。
肇始于美國的次級房貸危機就是一例。把一分錢分成十份使,既是美國人的天性,也是嫻熟的資本技巧。不過,這種游戲玩出了軌,也容易被金融杠桿放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但其傳導工具依然是有跡可尋,并非空氣傳播。由于中國仍然沒有開放資本市場,因此,這場波及大半個世界的金融危機依然被隔離在彼岸,并不會對中國金融產生直接影響。雖然國有銀行損失了涉及次級貸的直接投資,但以國有銀行的“穩健”風格,損失也不會太大。因此,要說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沒有任何影響說不過去,但這種影響主要集中在貨幣*策、外貿等方面,要說到對產業,尤其是房地產業的實質影響,則非常微小。
大家之所以還在拿次貸危機說事,無非是警告中國的銀行體系。如果進行一下比較,很容易得出中國房貸市場與美國次級貸市場的相似性:對客戶真實收入情況缺乏分辨力和監控力;隨著人民幣進入加息通道,客戶還款壓力增大,“優質貸款”有變質的可能;房價已經漲了十多年,有可能出現“拐點”……這些情況,足以警示銀行未雨綢繆,加強風險管理,防止出現所謂“類次貸危機”。有沒有美國次貸危機,這些問題都存在,出了問題也別拿大洋彼岸的危機說事。
央行的征信系統弄了好幾年,其實并不像大家臆測的那么差。知情人士透露,貸款人哪怕一個月電話費沒交,征信系統上都可以顯示出來。但是,在辦理貸款的時候,往往卻發現,銀行對貸款人申報的個人資料往往并不認真核實鑒別。這并不能說明,銀行對貸款人的資信有超乎尋常的信任,恰恰暴露了我們的商業銀行在房地產的上行期對市場風險缺乏認識,我們對市場的變化缺乏敏感。
國有銀行的性質決定了我們的銀行對“*策”的重視遠遠超過市場。在*策壓力之下,國有銀行的舉動并不能以市場經濟的規律來衡量。一些壞賬的出現,并不一定是出自銀行的本意,一些看似很及時的*策,并不見得是出自對市場的反應。比如最近深圳等地出現了二手房貸款偏緊、房貸首付提高的情況,在筆者看來,這更像是為了控制CPI的升高而采取的緊縮*策,而不是所謂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一些地方的銀行重新下達存款指標,同樣是收縮流動性的需要而不是銀行真缺錢。
這些固有特點使得我們的貨幣*策能迅速貫徹,但是長期以來“聽話”的習慣使得商業銀行“商業化”不足,缺乏金融創新和市場應變能力。這一點,在這次美國次貸危機中也可以看得出來。今年3月,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次級債問題逐漸曝光,但中資機構對美國次級債市場潛藏的危機仍未察覺,更未意識到按揭抵押債券可能受到連帶影響。在3月22日中國銀行發布的2006年年報中,對其投資組合中包含的次級債券并無任何風險提示。這不僅是經驗問題,關鍵是我們的銀行系統仍然缺乏對投資的敏銳度和判斷力。
美國次貸危機是一面鏡子,我們看見的既是“鏡中花”,又是真實的自我。與其拿鏡中的魔鬼嚇唬自己,不如反躬自省,彌補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如果說,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有什么影響,這就是最好的影響。
2. 誰能告訴我次貸危機對中國房地產的影響大嗎,詳細點
中國有經濟學家說美國的次貸危機對中國來說是有機可乘,似乎根本不會構成中國的危機。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茍且的見識,或者說是給中國人灌迷魂湯,很難讓人不懷疑:說這種話的,是不是想恨不得中國也掉到金融風險中去才罷休的主兒?!
中國的房地產暴炒,曾被大牌經濟學家診斷是因為中國金融衍生品不夠多的緣故。故而,“轉按揭”、“氣球貸”在這種擴展金融衍生品的思路下出臺了。問題在于,美國的金融衍生品那么多,為什么放松投資的風險監控,也就出大問題了?中國的衍生品不多,就可以放任房地產暴炒嗎?
倘次貸危機導致美國經濟衰退,有一種頗為中國得計的說法是,中國將從美國經濟衰退中得到趁機崛起的機會,更吹脹肚皮的說法是,中國經濟能成為世界經濟的定海神針。
這些“妙計”都是不要成本的。中國另一句半新不老的話是:吹牛不上稅。這句話估計也是從西方民諺中翻譯過來的,因為中國人沒那么在乎稅制。問題在于,倘中國經濟是足夠封閉的,那么它不夠國際化,國際經濟會要一個封閉的中國經濟來作定海神針?倘中國經濟是足夠開放并融入了國際金融體系的,那么,有什么理由認為能感染美國和歐洲的次貸病毒,就一定不會感染中國?有人會說,恰恰是因為中國處于半封閉半開放狀態,所以中國經濟可以由其特定角色而成為世界經濟定海神針,這么說起來,好象美國的次貸危機倒成了中國紅色資本家的一次貨幣陰謀——沒必要把屎盆子往中國人身上扣罷,或者說,沒必要如此阿Q罷。
其實,從美國次貸危機可以直接啟示中國人的,就是由金融系統支撐的房地產泡沫,是具有極大風險的。中國經濟之所以不害怕這種巨大風險,是因為我們的社會經濟結構目前還具有這種抗風險功能:以農民和農民工作為風險的轉移、緩沖帶。低工資、低成本的“加工場”功能亦是支撐少數人吹泡泡的一種有效機制。但是,當低工資低成本機制面臨轉型的壓力愈來愈大,則泡沫破滅的風險愈大。何況,這種所謂的抗風險的功能,可能還是由*府的威權控制的,在強化抗風險功能的同時,可能還在起掩飾著愈來愈高端腐敗的作用。也就是說,猶如一個人得了肺病,而僅僅治療其感冒癥狀,當感冒癥狀暫時消失時,并不是真的治好了病,而是掩飾了肺病的惡化。
過大的經濟泡沫而能夠被掩飾、消化,不能自豪地認為中國經濟抗風險能力強。而應該從認識到,中國社會可能在為此付出更嚴重的代價。
3. 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房地產的影響
美國經濟,自從次貸危機爆發兩年來,雖然*府和美聯儲多次出手救市,卻反倒越救火越大,雷曼兄弟倒掉、美林被賣……美國由金融市場帶領的輝煌時代將告終結。
“華爾街”風暴會給中國經濟乃至房地產行業帶來什么影響? 美國的次級貸款業務本身是一件挺好的事,其出發點是為那些信用等級較低或收入不高的人提供貸款,讓他們可以實現擁有自己住房的夢想。在1994年~2006年間,超過900萬戶美國家庭購買了新住房,其中大約20%的家庭借助于次級貸款。
但是,就在這個過e69da5e6ba90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236393761程中,一些負面因素逐漸浮現,最終導致危機爆發。 我們能從美國次級貸款危機中得到什么啟示呢?可能有人會說,根本學不到什么,因為中國根本就沒有次級貸款市場。
但是,仔細看看,我們會發現,中國經濟中也有類似于美國次級貸款的成分,如果我們不加以注意,中國經濟也有被拖入惡性循環的可能性。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國房地產的金融創新項目。
許多中國人希望通過投資房地產去獲得財富,所以,銀行幫助人們去實現這個愿望是一件好事。全國各地的銀行都想出各種吸引人們借貸款買房的“高招”。
比如,深圳的銀行在2006年就推出了“雙周供”業務,它允許以“雙周”而不是以“月”為單位進行還款。這樣,借貸人不僅能縮短還款期,而且還能少交利息,所以特別受“炒房戶”歡迎。
再比如,“循環貸”業務,它允許人們將商品住房抵押給銀行而獲得一定的貸款額度。這樣,借貸人買越多的房產,就能獲得越多的貸款額度,所以更受“炒房戶”的追捧。
在這些金融創新項目的幫助下,深圳的房地產價格在去年以驚人的速度不斷攀升。據國家發改委統計,深圳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月均漲幅高達13.5%,其中60%以上的借貸買房人的目的不是自住需求,而是投資需求。
到去年年底,深圳銀行房貸規模已達到700億元。雖說目前還未出現大規模的貸款違約現象,但是,不斷上揚的通貨膨脹率就有可能迫使央行提高利率;不斷提高利率,又會導致許多“炒房戶”因交不起利息而違約。
那時候,在沒有次級貸款市場的深圳市,會不會重蹈美國式的次級貸款危機——銀行不敢再做房地產貸款;也沒有留下多少錢借貸給其它的產業;一切經濟活動因為缺少現金而停滯了。令人欣慰的是,去年下半年,中央*府果斷實施“房貸新*”,其目的就在于打壓房地產投機需求,遏制房價上升勢頭,保障中國的金融安全。
然而,“新*”剛推行不久,各種反對的聲音便開始出現,這些人的目的不外乎就是希望“房貸新*”再次成為“空調”,以便自己能在最后的房地產瘋狂中再大撈一把。實際上,中國經濟穩步發展,才是每個中國人最大的福祉,為什么要反其道而行之呢? 就在樓市即將迎來金九銀十的傳統銷售旺季時,央行、銀監會卻聯合下發了《關于金融促進節約用地的通知》,要求銀行在商業性房地產、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等領域加強信貸合法合規審查,其中對規范房地產企業貸款更是提出了五項具體的要求,著名經濟學家曹鳳岐認為,監管部門此時下發的“限貸令”,再一次體現了監管方收縮銀根、防范風險的意愿。
曹鳳岐告訴記者,央行和銀監會此輪“限貸令”的出發點是貫徹落實《**關于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充分利用和發揮金融在促進節約集約用地方面的積極作用,這也表明監管部門對于房地產項目發放貸款將采取“有保有壓”的區別對待,符合節約集約用地的項目,加大支持力度;違反相關規劃、規定,包括閑置土地等,將禁止或限制發放貸款,這樣的做法有利于房地產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進而穩定整體經濟健康運行。 緊接著中國金九銀十的傳統銷售旺季時,美國周末發生的金融動蕩,國內房地產市場也沒有達到預期中的銷售旺勢,房地產銷售較為平淡,中國央行于9月15日宣布降低貸款利率0.27個百分點,降低中小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
我們認為,降息的影響不可高估,美聯儲在過去一年中多次大幅降息也未改變其房價下跌的趨勢,而中國房價泡沫程度較美國更大,銀行面對房價下跌已加強了風險控制,對于房地產相關貸款趨于謹慎,因此利率的下調對房地產市場推動有限。 國家利好*策的出臺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對促進房地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但是對于廣大的老百姓而言,房價的合理理性下調,住房貸款的機制合理才是真正的福音。
目前價格調整仍不充分,市場仍在等待房價和地價的公開下跌,而不是遮遮掩掩的變相下跌方式。我們期待房地產市場盡快步入調整階段,給老百姓一個合理的房價。
4. 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房地產的影響
中國房地產市場風險將更加突出。
美國次債危機對中國房地產信貸風險是一個很好的預警。由于投機炒作成風,我國房價不斷上揚,通脹壓力迫使央行持續升息,這一情況類似于次債危機爆發前的美國市場。
但是,我國房地產信貸沒有信用分級和風險定價,假按揭和假收入資產證明并不少,信貸資產沒有證券化,房地產信貸風險情況不明且風險相對集中在銀行體系內。在央行近年來連續多次加息,我國住房按揭貸款正步入違約高風險期。
為此,商業銀行必須及早采取措施控制按揭貸款和房地產項目商業貸款風險,并要做出資金安排,提足風險撥備。
5. 次貸危機對中國樓市的影響
美國次級債風波卻給中國房地產市場敲響了警鐘。盡管找不到確切的數據,但是,中國房貸市場上也存在類似美國次級抵押貸款的現象也是不庸置疑的,快速攀升的房貸違約率就是這一問題的真實反映。次級債的真實含義是高風險貸款,這種情況在中國并不罕見,許多原本沒有經濟實力的人也買了房子,一旦這些人還貸出現困難,銀行就會遇到麻煩。
自今年初以來,中國央行已經連續多次上提存貸款利率,目前住房抵押貸款的平均利率已經達到7%左右,對許多貸款買房的人來說,還貸壓力已經非同小可。從而減弱了貸款買房者的熱情!
自去年美國次級債風波以來,美國股票市場出現了大幅下跌,從而影響到全球性熊市,包括我們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美國次級債風波帶來的危害可見一斑!!!
6. 目前中國房地產有受到次貸危機的影響嗎
直接影響:比較有限
1.國內金融機構損失有限
國內一些金融機構購買了部分涉及次貸的金融產品。由于我國國內監管部門對金融機構從事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管制仍然比較嚴格,這些銀行的投資規模并不大。雖然還沒有明確的虧損數據,但這些銀行的管理層普遍表示,由于涉及次貸的資金金額比重較小,帶來的損失對公司整體運營而言,影響輕微,少量的損失也在銀行可承受的范圍內。
2.國內金融市場動蕩加劇
一方面,會直接加劇國內金融市場的動蕩;另一方面,外部市場的持續動蕩會從心理層面影響經濟主體對中國市場的長期預期。以2008年年初為例,部分國際知名大型金融機構不斷暴露的次貸巨虧引發了一輪全球性的股災。1月份,全球股市有5.2萬億美元市值被蒸發,中國A股以21.4%的跌幅位居全球跌幅的前列。
7. 金融危機對中國房地產開發的影響
近期歐美金融危機愈演愈烈,并且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并已經影響到“新興國家”的金融行業的穩定和投資者的信心。
本次金融危機雖說是金融行業“百年一遇”的內在危機爆發,但是卻源自于房地產行業。由于歐美連年的房地產泡沫的爆裂,導致“次貸危機”爆發,進而影響到投資人的信心,并反過來進一步影響房價,最終導致的金融危機不斷深化。
因此可以說房地產泡沫的爆裂是這次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和推手”。房地產行業雖說是屬于第三產業,但是卻是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和金融行業密不可分共生共榮。
從2005年-2007年的“流動性過剩”可以看出,信貸在房地產行業的過度發放、外行業及股市融資大量進入房地產行業、外資過多資本介入房地產行業、銀行給買房人的過度放貸,都是對整個房地產行業的過度發展起到主要的“推波助瀾”的作用。而這恰恰是中國房地產市場化以來從來沒有經歷過的。
本次外部的金融危機還沒有見底,還沒有人知道到底對全球乃至我國的房地產行業影響的程度有多深,房地產行業還有部分人對*府的救市存在盲目樂觀。但是第一*府已經加大了住房保障的投入,相信這也是“救市”的重要舉措,這個投入可以極大地拉動房地產投資的增長,進而保持GDP的增長,但是對商品房房價的回調會“袖手旁觀”;其次房地產市場化多年的發展表明,*府的*策影響持續下降,在巨大的市場面前,*策越來越顯示出力不從心。
因此更多的是要知道整個金融危機影響到的投資人的信心,進而影響到的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從中國來看,房地產中長期的發展是持續健康穩定的,但是眼下短期的調整已經在所難免,如何堅持到“春天”就是整個行業企業需要認真面對的了。
可以說外部金融危機對整個行業的價值觀、風險意識等影響深遠。
8. 中國房地產與美國次貸危機的聯系
現在的經濟是全球性經濟,美國的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雖然是間接影響,老百姓可能感覺不大。但對中國的房地產來說,影響最大的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融資、信貸等,中國國內現行的緊縮銀根、打壓、限制房地產投資、國10條等*策都是對次貸危機的應對措施之一,一個國家的金融*策的改變,一定會對中國房地產產生影響,今年,國家金融*策的各種舉措已經影響房地產市場了,全國大范圍的房價降價就是顯著效果,不過,基于全球經濟狀況和以美國為典型的次貸危機的我國的金融*策是仍處于不斷的調整中的,今年看似房價下來了,并不能預言明年或一段時間內的房價繼續下降,從總體趨勢上看,國家的調控力度加大了,手腕更強了,房價降了,對老百姓來說是件好事,帶來的實際好處目前還不能量化和評估,不過,至少給我們傳遞了一個信心,那就是國家已經在真正的為老百姓做點實事了,而不是以往的停留在以往的吆喝吶喊上。
以上不知是不是你需要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榮觀房產網 » 次貸危機對中國房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