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房地產開發商的利潤空間到底有多大
享受暴利的同時,開發商也有苦處:領導公關費用要占樓盤總成本2%—3% ( 2005-05-29 14:18:10 )稿件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6-7版 10%、15%、30%、50%……房地產利潤究竟有多大、房地產的“水”究竟有多深?*府部門、購房者、炒房者、媒體各方莫衷一是。
除了開發商,誰也說不清楚、道不明。 記者追蹤多日,幾經周折,終于聽到房地產開發商如是說…… ■“難以置信,做房地產這么容易發財!” 1997年,成都一位小老板懷揣著一百萬元殺進房地產界。
四年之后,公司資產已逾6億元,成為成都一家著名房產公司。這家公司的發家史被當地媒體披露后,不少市民驚嘆:“難以置信,做房地產這么容易發財!” 接受記者采訪的一位資深房地產開發商說:“一般來說,房地產商對外公開講的利潤是8%—15%,實際上真正的利潤都在25%以上。”
他拿起自己抽了半包的軟中華香煙說:“不是暴利,我抽得起這種煙嗎?” 25%的利潤,意味著房價的1/4被開發商揣進腰包。一項權威調查表明,房地產業稅后凈利潤在各行各業中為第一位,比平均水平高出5倍,比處于第二位的電力煤氣行業利潤高出1倍。
“做不到這么高的利潤,根本就別想活下來。開發一個項目,前前后后要蓋二三十個公章,每蓋一個公章都要打點一番,還有那么多不明不白的稅外費。”
■“對干部要舍得,對老百姓要哭窮” 據他介紹,開發商做一個樓盤,需要經過國土局、規劃局、城建局、稅務局等諸多主管部門,逢年過節,每一關的大小菩薩都要去拜。春節、中秋、國慶等傳統節日,更是開發商與官員聯絡感情的最佳時機。
各地經濟發展情況不同,官員所處位置與幫助開發商的程度不同,打點關系的好處費也就有所差別。以西部某中等城市為例,從科級干部到處級干部再到局級干部,可以拿到數千元至數萬元不等的過節費。
用來疏通關系的好處費幾年算下來,大概占到樓盤總成本的2%或3%左右,有的甚至更高。 據這位開發商透露,出手大方的開發商辦事一般都特別順利,和主管部門經常往來、私交熟的開發商,上午送去的報批件下午就能批下來。
而關系不硬的開發商就得按規矩到窗口排隊,要7個工作日或15個工作日才能批下來。在房地產界,時間往往就意味著金錢和利潤。
主管部門越早批下來,銀行的按揭款和相關貸款就回籠得快,才有資金做下一步的投入。報批得慢,資金就相當于被套住了,要承擔相當大的融資風險。
開發商圈子里常說的一句話是,“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對干部要舍得,對老百姓要哭窮”。
■“國八條”需加大執行力度 為平抑房價,國家今年相繼出臺了被媒體稱之為“平抑房價組合拳”的新舊“國八條”共16條指導性措施。然而,許多房地產開發商認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32623263為,“國八條”要取得預計實效將取決于能否得到有力的執行和實施。
而作為執行、實施的主要力量——地方*府根本就不愿看到自己轄區內的房價下跌。 一位開發商告訴記者,不少地方都在搞“經營城市”,城市怎么經營?說白了,就是征地、拆遷、炒熱房地產。
地方*府然后從炒熱的地價中賺取大量資金。沒有幾個地方*府希望自己轄區內的房市冷清,而是越火爆越好。
要維持房市的火爆,就要不斷地制造對住房的大量需求,不斷地以改善城市環境為由進行大量拆遷,以產生對房產的被動需求。 房地產是重要產業部門,它的發展對經濟發展有巨大的帶動作用又受制于經濟發展水平,所以房市和股市往往都被看作是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晴雨表”。
這種情況下,地方*府會希望房價下跌嗎? 一位開發商對記者說,近兩年來,成都房價上漲10%左右,而成都市房管局仍然覺得成都市的房價不高,房價上漲較快只是因為前幾年起點很低。就在國家連續出臺兩個平抑房價的“國八條”之后不久,成都市房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稱,“成都房價水平基本合理”。
記者打電話到成都房管局預約采訪,負責新聞宣傳的工作人員說:“成都房價不高,談不上抑制。對于調控房市來說,我們正在研究相關*策。”
一位內業人士告訴記者,世界銀行的一項調查表明,一套住房的價格如果是一個家庭年收入的3倍至6倍時是合適的。依照這個比例,按2004年成都住宅五城區均價3241元/平方米、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94元的數據計算,三口之家購買一套70平方米住宅需要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