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房252000元,房產稅該多少錢
根據《關于房產稅若干具體問題的解釋和暫行規定》(財稅地字〔1986〕第8號)的相關規定:
1.自建的房屋,自建成之次月起繳納房產稅。這里“建成”的概念應理解為通過“在建工程”科目結轉為“固定資產”科目,或者實際投入使用。
2.委托施工企業建設的房屋,從辦理驗收手續之次月起繳納房產稅;在辦理驗收手續前已使用的,自使用次月起繳納房產稅。所謂“驗收手續”,應當是房屋質量監督部門出具的手續,也就是常說的“質檢站”。
3.凡是在基建工地為基建工地服務的各種臨時性房屋,如果在基建工程結束以后,施工企業將這種臨時性房屋交還或者估價轉讓給基建單位的,應當從基建單位接收的次月起繳納房產稅。
4.企業停產后對原有的房產閑置不用的,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稅務局確定征免。企業撤銷后,對原有的房產閑置不用的,可暫不征收房產稅。對撤銷后,如果這些房產轉給其他征稅單位使用的,應從使用次月起征收房產稅。
5.委托施工企業建設的房屋或者房地產開發企業自建的房屋,在辦理驗收手續前或未出售前出租的,自簽訂出租合同支付租金時間或實際取得租金之日起發生房產稅納稅義務;出借的,自出借之次月起由使用人代繳納房產稅。房地產開發企業自用的商品房,自房屋使用之次月起繳納房產稅。對此,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有關*策規定的通知》(國稅發〔2003〕89號),財*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128號)均有相關規定。
6.根據國稅發〔2003〕89號文件規定,納稅人購置新建商品房,自房屋交付使用之次月起計征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購置存量房,自辦理房屋權屬轉移、變更登記手續,房地產權屬登記機關簽發房屋權屬證書之次月起計征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在實際工作中,如何判定“交付使用”或者“權屬轉移”或者取得“權屬證書”,成為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焦點。如果在沒取得“權屬證書”前進行裝修的,或者房地產開發企業(以下簡稱“開發商”)已將房屋(鑰匙)交給購買人,購買人并未使用的,是否屬于“交付使用”呢?對此,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分析。
(1)從開發商的角度而言,簽訂了購買合同,將房屋的使用權(鑰匙)交給購買者時即為交付使用。無論購買人是否使用、是否裝修、是否辦理“權屬證書”,都應從開發商交付使用之次月起納稅。
(2)如果購買人與開發商簽訂合同中約定了交付使用時間,應以合同約定時間為準。但由于開發商原因未能如期履行的,應以實際交付使用權(鑰匙)的時間為準。
(3)如果購買人在確定購買房屋時委托開發商進行裝修,并統一結算價款,這時對購置人未發生納稅義務,待裝修完成交付使用時確定納稅義務發生。
2.129.9平方米的房產稅是多少錢左右
要知道房產總價及房產證出證日期才能算,稅費約為房產報稅價的8%(賣方:個人所得稅1%(房產證大于5年的唯一住宅免)、營業稅5.5%(房產證大于2年的免),買方:契稅1.5%,其它過戶稅費約數百,以上稅點均按小于144平方米的普通住宅計算)。
買賣過戶如房產證過五年也不用交個稅,只需交契稅1.5%,其它過戶稅費約數百。即總共1.8%左右。
報稅價是你們自己定的。房管局的電腦系統對當地每個區域有一個最低的評估價。你們報的報稅價高于那評估價就按你們的價計稅。低于的話就按系統的評估價計算。對這評估價最了解的是當地同區域的房產中介,因為他們經常去過戶,知道能最低報多少可以通過,所以建議你去中介那了解下。
3.房價遲遲不降 房產稅到底還要等多久
就在2017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一周之內風風火火上演了兩場大戲,很有點造氣氛的感覺,一場保監會主席、副主席上場,一場住建部部長、副部長出席,都是大家最關心的話題,毫不回避地回答,很是過癮。
但過癮之余,大家最關心的還是在這些主*官員的只言片語中嗅到最真實的*策走向,保險資金在市場翻云覆雨是件事,但是更多人還是在關心房價的事,關心房產稅的事。房價會怎么走?房產稅還會等多久?不一樣的人關注角度不一樣,有房的沒房的,房多的房少的,房大的房小的,心理都不同。
先問房價,這個問題大家最關心,上一輪暴漲后,一線和二線熱點城市房價躍升,很多人感覺這輩子都和這些城市里的房子沒啥關系了。那么,房價今年會怎樣?新聞發布會上,各路記者問了不少問題,唯獨房價問題被問兩次。
前一次是《人民日報》、人民網記者問陳部長的,“百姓最關心的還是今年的房價到底會不會漲,請問陳部長是如何看待今年房價的走勢?您如何評判未來中國房價的發展趨勢?”后一次是《新京報》記者問的,“去年一些熱點城市的房價上升比較快,引起了輿論和社會的高度關注,想跟您請教一下,您怎么看待熱點城市今年房地產的形勢?”其實,兩個問題有細微區別,前者是全局,后者是熱點,但陳部長的回答前后一致,用國家統計局剛公布的數據說話,這些數據我們在統計局網站上都看得到,一張表是全國70個重點城市的,一張表是15個熱點城市的。情況也基本一致,1月份環比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房住宅價格繼續持平,二線城市新建商品房住宅價格微漲0.1%,三線城市新建商品房住宅價格環比上漲0.4%。
而1月份15個一線城市和熱點二線城市情況,11個城市新建商品房住宅價格環比下降,降幅在0.1-0.5個百分點之間,3個城市持平。所以答案是,無論看70個城市還是看15個熱點城市,無論看環比還是看同比,“估計一季度還會繼續趨穩。”
用新建商品房住宅價格走勢說話,統計局在其網站上發布的數據解讀稿也是這個思路,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解讀房價數據,也得出1月份一二線城市房價進一步趨穩,引用的也是新建房數據。但是,其實在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中,還有另一張表,2017年1月70個大中城市二手房價格指數的變化表,在這張表中,我們可以找到15個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的二手房價格情況。
如上,在新房價格上,15個城市有11個城市環比下降,降幅在0.1-0.5個百分點之間,3個城市持平,1個城市上漲,持平的是北京、杭州、成都,上漲的是廣州只有0.6%。如果我們看二手房呢?15個城市,上漲的就有9個城市了,下降的6個城市,其中下降0.1%的有南京、合肥、無錫、深圳,濟南下滑0.2%,上海最多,下滑0.4%。
以北京為例,我們能夠了解的是新建住房大多數都在郊區,所以二手房交易價格和成交量往往更能代表這些城市的整體房價走勢,如此看來,1月份房價的趨穩還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當然,即使是這樣的數據也已經是一個趨穩的態勢了,只不過,看二手房數據并沒有比看新建住宅數據那么輕松。這樣一來,趨穩態勢沒有問題,但其實可以預期的是,就陳*高部長所說的“針對熱點城市限購、限貸、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面積,整頓規范房地產市場,打擊違規違法,同時正確引導輿論”的這些措施還會繼續,甚至會更加緊,而最新的一些城市有銀行提高房貸利率的辦法,也有可能在熱點城市中繼續鋪開甚至更緊,穩定熱點城市房價的任務,其實并沒有看起來那么輕松。
至于大家都關心的房產稅,陳部長是請陸克華副部長回答的,具體如下:“這個問題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的改革任務,要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并適時推進改革。有關部門正在按照中央要求開展工作。”
這樣的回答還是很明白的,房產稅來得應該不會那么快!防止全國房價大起大落,才是被反復強調的關鍵所在。
4.南陽2017年新房144.81平米怎樣收取房產稅
房產稅交稅標準是:
(1)契稅。符合住宅小區建筑容積率在1.0(含)以上、單套建筑面積在140(含)平方米以下(在120平方米基礎上上浮16.7%)、實際成交價低于同級別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價格1.2倍以下等三個條件的,視為普通住宅,征收房屋成交價的1.5%的契稅。反之則按3%。
(2)印花稅。買賣雙方各繳納房價款的0.05%。
(3)營業稅。購買時間在兩年內的房屋需繳納的營業稅為:成交價*5%;兩年后普通住宅不征收營業稅,高檔住宅征收買賣差價5%的營業稅。
(4)城建稅。營業稅的7%
(5)教育費附加稅。營業稅的3%
(6)個人所得稅。普通住宅2年之內:{售房收入-購房總額-( 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稅+印花稅)}*20%;2年以上(含)5年以下的普通住宅:(售房收入-購房總額-印花稅)*20%。出售公房:5年之內,(售房收入-經濟房價款-土地出讓金-合理費用)*20%,其中經濟房價款=建筑面積*4000元/平方米,土地出讓金=1560元/平方米*1%*建筑面積。5年以上普通住宅免交。
5.馬光遠:房產稅究竟能不能降房價
在房產稅問題上,中國老百姓最天真的認識是,房產稅可以降房價。這是為什么一談及房地產長效機制時,很多人將房產稅列為長效機制的核心的重要原因。這樣的認識導致的結果是,一般情況下,老百姓對于加稅的行為一般都是反對的,但唯獨在房產稅問題上,支持征收房產稅的民眾比例之高,令人驚嘆。誰說中國老百姓沒有覺悟,這么無私地支持*府對自己最重要的財產征不菲的稅,這是一種什么精神?前段時間寧夏出臺了房產稅條例的執行細則,再次引發了房產稅加快立法的猜測。
究竟為什么要征收房產稅,先從中國房產稅出臺的前世今生說起。眾所周知,中國的房產稅,最早源于2003年的物業稅。2003年進行“物業稅”改革的時候,并非為了抑制房價,而是規范不動產領域的各種繁雜的稅費。眾所周知,中國房地產領域稅費多達60多種,包括房地產稅、城市房地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耕地占用稅、印花稅、營業稅和所得稅,繁雜程度在全球獨一無二,而夾雜在其中的各種收費更是舉不勝舉,飽受公眾的詬病。
基于此,為了完善國內房地產開發和交易環節稅費,2003年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實施城鎮建設稅費改革,條件具備時對不動產開征統一規范的物業稅,相應取消有關收費。”當時推動物業稅改革時,是通過物業稅整合其他稅費,而并非一個簡單的加稅方案。后來,物業稅的討論逐漸變成了房產稅,而到了十八屆三中時,則變成了房地產稅,“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并適時推進改革”。
民眾對房產稅之所以熱衷,根本原因在于把降房價的希望寄托在房產稅上。特別是,每一次房價暴漲的周期,總能聽到民間對房產稅加快立法的期待和呼吁,專家們也不時的站出來預測房產稅什么時候落地。對于房產稅能否降房價,過去我一直給大家潑冷水。從過去房地產的價格規律看,影響房價最大的因素是房地產*策,包括貨幣*策和土地*策,而不是稅費。為了抑制價格,房地產領域的稅費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一旦房地產*策變化,價格該暴漲,還得暴漲。區區1%、2%的房產稅不能抑制房價,這是基本常識。特別是,這點微不足道的房產稅,對于高凈值人士和炒房者,以及相對于房價上漲的收益,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而且,如果考慮征收對象,無論是按照面積征收,還是按照套數征收,對房產稅真正有感受的只有一類人,那就是中產階層。因為低收入者有可能免稅,這在征收房產稅的國家基本是一個通例,而那些真正富有的階層而言,房產稅的支出對他們而言并不構成真正的負擔。最后,房產稅的真正承擔者將是擁有一套以上住房,生活相對優越的中產階層。對于中產階層而言,即使1%的稅率,每年的支出也在萬元以上,絕非一個可以忽略不計的數字。房產稅殺房價無力,但對付中產階層,卻可以成為剪羊毛的利器。
6.如何化解房地產市場焦慮情緒
當下的房地產市場愈發敏感和微妙。
一方面,買房買漲的預期仍很堅挺,不管泡沫說的風險教育如何苦口,人們只會依據過去的經驗來做出決定,這是由人的認知心理決定的。另一方面,房價確實已經高高在上,稍有風吹草動,難免惶惶。
深圳的這兩位主人公,現在正承受著財務上的壓力,冷暖自知。 而且,無論你愿意與否,房地產稅最終還是要來的。
基本上每隔一段時間,房地產稅就要出來占領一下頭條。同時出席發布會的住建部副部長陸克華就再次表態,房地產稅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的改革任務,要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并適時推進改革。
有關部門正按中央要求開展房地產稅的立法工作。 房地產稅與降房價有無必然聯系,官產學媒一直在研究討論,但至少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那就是持房成本上升,那些多房的中產家庭面臨著一筆不菲的財務支出。
中央早已一錘定音,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短期內房地產市場還將收緊,樓市調控不會放松,這既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部分,也是著眼于維護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大局。
這個大局裹挾了太多的利益攸關方,包括地方*府、商業銀行、產業鏈條,以及城市中產。 所以說,加快建立房地產市場的長效機制,對于穩定市場預期非常重要。
行*手段只是權宜之計,因為它既不市場,也不改革。這個長效機制一定是與財稅改革、土地改革、產權保護以及新型城鎮化捆綁在一起的,后者如果發力不夠,房地產市場就仍是一個*策市場,離不開限購限貸的*策半徑。
房子和房價的問題仍將一直熱下去,但人們期望夾雜其中的焦慮情緒,能夠慢慢舒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