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塞詩寫景特色有什么特色?
景物的特點一般和它的特定含義有關,要看具體的景物。一般在古代詩詞的范疇來講,寫景的作用多是為抒情或言志服務的。具體的作用有渲染,烘托,還有鋪墊。當然也有景情一起的,比如借景抒情、移情入境、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等。
邊塞詩的藝術特點有哪些?
一是濃郁的漢代情結。邊塞詩有一種典型的文化現象:以漢代唐,出征的*隊稱為漢兵,將領稱為漢將,邊塞稱為漢塞,就連天上的月亮也稱為漢月。不僅如此,一般的邊塞詩在提及周邊少數民族時,也往往沿襲漢代的稱謂,把交戰對方稱為匈奴,把其首領稱為單于、左賢。在稱頌戰地英雄時,常常提到的也是漢代的霍去病、李廣、衛青、班超、馬援等,以呼喚英雄精神的回歸。這種漢代情結既是對歷史的繼承,又是對歷史的超越。
二是鮮明的邊地風貌。自然景觀多是黃沙白云、冰川雪山,地理區域多是塞外、雁門、漠北、玉關、黃河,異域風物多是羌笛、胡笳、琵琶、戰馬,人物多是戍卒、將帥、胡人,用典多是投筆、長城(南朝宋的大臣檀道濟)、樓蘭,樂曲多是與邊塞*旅生活有關的《梅花落》《折楊柳》《關山月》《行路難》等。
邊塞征戰詩的特點
豪放,心系家國,思鄉、 有的豪放曠達,有的雄壯悲慨,有的委婉清麗……只有通過對詩歌字句的細細體會,才能準確地領會到由于不同時代、不同內容、不同詩人的不同藝術素養、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邊塞征戰詩這個大主題下異彩紛呈的藝術風格。邊塞征戰詩最能體現國運的興衰。盛唐時期的邊塞詩其基調是豪邁、爽朗、一往無前。到了中、晚唐,國勢漸衰,雖然詩人也保持著昂揚向上的基調,但悲壯惋傷的成分多了起來。在邊塞征戰的大題材下,邊塞征戰詩的思想內容異彩紛呈:有對建功立業的渴望;有報效祖國的激情;有抒寫征士的鄉愁和家中妻子的離恨;有表現塞外生活的艱辛和連年征戰的殘酷;有反映對帝王開邊的不滿和驚異于塞外絕域那種迥異于中原的風光……因此,我們在鑒賞要注意區別。
轉載請注明出處榮觀房產網 » 邊塞詩詩題有什么特征,邊塞詩寫景特色有什么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