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房地產的外部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及預測
宏觀經濟學是以國民經濟總過程的活動為研究對象,著重考察和說明國民收入、就業水平、價格水平等經濟總量是如何決定的、如何波動的,故又被稱為總量分析或總量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之間的聯系:首先,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是互為補充的其次,微觀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基礎。再次,宏觀經濟學并不是微觀經濟學的簡單加總或重復最后,兩者共同構成了西方經濟學的整體。
二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1)研究對象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如家庭、廠商等。
正如美國經濟學家J??亨德遜(J??Henderson)所說“居民戶和廠商這種單個單位的最優化行為奠定了微觀經濟學的基礎”。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則是整個經濟,研究整個經濟的運行方式與規律,從總量上分析經濟問題。
正如薩繆爾遜所說,宏觀經濟學是“根據產量、收入、價格水平和失業來分析整個經濟行為。”美國經濟學家E??夏皮羅(E??Shapiro)則強調了“宏觀經濟學考察國民經濟作為一個整體的功能。”
(2)解決的問題不同。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是資源配置問題,即生產什么、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以實現個體效益的最大化。
宏觀經濟學則把資源配置作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會范圍內的資源利用問題,以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3)研究方法不同。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個量分析,即研究經濟變量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則是總量分析,即對能夠反映整個經濟運行情況的經濟變量的決定、變動及其相互關系進行分析。
這些總量包括兩類,一類是個量的總和,另一類是平均量。因此,宏觀經濟學又稱為“總量經濟學”。
(4)基本假設不同。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市場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認為“看不見的手”能自由調節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
宏觀經濟學則假定市場機制是不完善的,*府有能力調節經濟,通過“看得見的手”糾正市場機制的缺陷。(5)中心理論和基本內容當然也不同。
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還包括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市場理論、產權理論、福利經濟學、管理理論等。宏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則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還包括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等。
2. 宏觀經濟學試題:分析1999
我國宏觀經濟運行正處于關鍵時期,調控的成效明顯,相信后續的效應將更有助于我國經濟順利實現“軟著陸”,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穩定增長。
回顧這段時間的宏觀調控進程對于總結宏觀調控經驗,進一步完善宏觀調控的機理和把握宏觀調控的重點非常有益。 一、宏觀經濟調控三大*策 此輪調控中,我國宏觀調控突出了三個調控對象,即信貸、土地和產業項目,從而相應產生三個*策組合,即信貸*策、土地*策和產業項目*策組合。
這三項*策組成了一個強有力的“調控三角”,有效地框定土地供應和項目投資的規范,從而抑制了新增投資和與之相關聯的信貸規模。 無論房地產市場趨熱表現或投資過快增長趨勢,都是因占用土地資源而起。
先是消費結構快速升級,百姓購房需求的拉動,后是城市化迅速推進,使房地產開發商投資熱情高漲;地方*府可以通過支持房地產開發市場推進城鎮建設和各種“形象工程”,體現業績價值、獲取財*收入;商業銀行對土地和房地產的貸款熱情也有基礎,為了增加利息收入,降低不良資產比例,不斷擴張房地產信貸規模。這就必然導致“圈地熱”、“信貸熱”的連鎖反應。
中央銀行作為*府的宏觀金融調控部門,首先從控制對房地產行業的信貸風險入手,發布了2003年“121號”文件,規范房地產信貸業務;**“18號”文件出臺,更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在防范風險中健康發展。中央銀行運用市場手段提高商業銀行應繳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也在緊縮信號的意義上對房地產投資熱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土地還是某些地方*府推動熱點行業在當地發展的基礎要素。中央對土地資源的宏觀調控是從調整省以下土地管理體制,實行垂直管理入手,規范土地供應和占用,以釜底抽薪的策略從基礎要素制止“熱源”,抑制某些地方土地上的項目熱。
國家土地資源部和建設部等聯手控制土地供應的不規范性,并重點清理整頓撤消許多所謂的“開發區”,還地于民,還地于耕,取得顯著成績。2004年上半年全國發現土地違法案件42297件,已經立案32575件,涉及土地面積2萬多公頃,并大量收回土地和耕地;國土資源部與監察部先后對10起重大土地違規案件進行了處理、曝光。
總之,土地市場的專項整頓對國家宏觀調控取得顯著成效發揮了較大的作用,土地*策已成為宏觀調控*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還提高了過熱行業項目建設的資本金要求,提高了項目投資的門檻。
這兩項措施的有效結合,使土地開發過熱和違規現象得到抑制,有力配合了國家宏觀調控整體戰略部署的實施。 二、宏觀經濟調控的三種手段 此輪宏觀經濟調控的三種手段是指市場經濟手段、體制調整手段和行*管理手段三個方面。
市場經濟手段很好理解,例如中央銀行的準備金手段、公開市場操作都屬于調節市場資金的經濟手段。體制調整手段包括調整土地管理體制,**決定實行省以下垂直管理土地的體制;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設立是對商業銀行監督管理的重大制度變動;人民銀行也調整了分支行的信貸管理職能,各商業銀行也相應調整了信貸業務的經營管理規則,加強了信貸風險管理;**還通過對重大違規項目的處理,組織固定資產項目和銀行信貸的大檢查,暴露了有關商業銀行和一些企業違反國家相關規定以及市場原則的粗放發展弊病。
在新經濟和全球化加快速度的當今,隨著我國經濟轉軌進程中市場經濟程度的提升,此輪宏觀經濟調控在手段的運用上具有了綜合性的特色。人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此次宏觀調控中對于三種調控手段的組合運用,即市場經濟手段與行*管理手段結合運用、體制規范與法規執行結合運用、*策目標引導與解剖典型項目結合運用。
如在各方面的支持下,中央銀行動用提升法定準備金和開展調整金融機構流動性的公開市場操作,與有關部委加強對各地建設項目的檢查和商業銀行信貸投向的檢查,就是市場經濟手段和行*管理手段的結合運用。如實行土地垂直管理體制、調整人民銀行分支機構信貸管理職能、健全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體制與處理“鐵本事件”就是體制制度規范與執行法律規章相結合。
各地針對個別產業、行業、企業、項目違反經濟*策和市場準入原則,盲目粗放發展,及時檢查果斷糾正,有利于抑制苗頭問題、局部性問題轉化為全局性問題,也有利于實現宏觀經濟調控的目標。 三種手段的綜合運用提高了宏觀調控的效率、增強了宏觀調控的彈性,軟化了宏觀調控的剛性,使宏觀經濟調控形成對失衡經濟結構的制度性規范,支持和保障了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
三、宏觀經濟調控*策的三個特色 此輪宏觀經濟調控*策具有鮮明的結構調整意向和靈活務實的風格,展現了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戰略眼光。具體表現為三個突出*策特色:有保有壓、有緊有松,有動有靜。
對于地區、行業、項目的經濟實體,是有保有壓,有限制有鼓勵;行業調控突出重點,順勢延展,促進發展,突出短缺,目標明確。特別是中小企業信貸*策與產業*策建立了更緊密的聯系。
今年5月份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和銀監會三部門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產業*策和信貸*策協調配合、控制信貸風險有。
3. 誰有宏觀經濟學往年的卷子,求分享
宏觀經濟學是研究國民收入、通貨膨脹與失業以及經濟增長和經濟周期問題的。
宏觀經濟學分為以下幾個部分:IS-LM模型(這個模型是基于凱恩斯的需求決定論的假設以及價格剛性的假設):主要講述了產品市場和貨幣同時均衡時的國民收入和利率之間的關系。IS曲線表示的是產品市場達到均衡也就是說在產品市場上供給等于需求。
LM曲線表示的是貨幣市場達到均衡也就是說在貨幣市場上實際貨幣供給等于實際貨幣需求余額。放松價格剛性的假設后就會產生AS-AD的模型,AS-AD模型講的是總供給和總需求。
總需求是由IS-LM模型導出,是加入價格因素后總需求(包括貨幣需求和產品需求)的變化。總供給(AS)是通過勞動力市場的來推出的但是就其本身來講還存在較大的爭議。
以上主要研究的就是國民收入變化的問題。在AD-AS曲線中,引入了勞動力和價格的問題。
勞動力和價格構成了失業和通貨膨脹的問題。先從通貨膨脹來講。
通貨膨脹的類型按成因分主要有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動型、結構型以及輸入型。按照程度分主要分為溫和的、奔騰的。
再從失業角度來看。關于失業問題有一個很重的定律就是奧肯定律:GDP每增加2%,失業率大約下降一個百分點,這種關系并不是十分嚴格,它只是說明了,產量增加1%時,就業人數上升達不到1%。
原因可能是產量的增加是通過工人加班加點來達到的,而非由于增加就業人數;也可能是社會增加了第二職業人數,從而使就業量小于產量增加的百分比。失業的分類有很多種,其中自然失業率這個概念很重要,即在沒有貨幣因素干擾下,勞動力市場和商品市場供求力量自發發揮作用情況下應有的并處于均衡狀態的失業率。
研究失業與通貨膨脹關系的是菲利普斯曲線:簡單來講就是高失業率與高通脹率成反比關系。菲利普斯曲線除了傳統的以外還有長期的以及附加預期的。
作為了解即可。最后是經濟增長與經濟周期問題:經濟增長主要有幾個概念:索羅剩余、新古典增長理論、內生增長理論。
索羅剩余是一個基本概念,主要是講經濟增長中除了人口和資本的增長以外剩下的那部分的貢獻。用公式表示就是:ΔA/A=ΔY/Y-Δk/k-ΔN/N.而新古典和內生增長理論的差別在于是否將技術作為一個內生變量的問題。
關于經濟周期問題高鴻業版的西方經濟學講的不多,主要是將一個螺旋上升的態勢。還有幾個比較有名的經濟周期的研究。
PS:以上有不全的地方望見諒。
轉載請注明出處榮觀房產網 » 宏觀經濟學試卷房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