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5中國房地產行業現狀是怎樣的
一線房地產開始降溫,二三線開始升溫的現狀,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我國當前房地產市場已經發生改變,由供給端走向需求端,房地產市場整體處于供大于求的局面,但房地產市場的區域差異較大。
面對庫存越來越嚴重的房地產市場,自2014底以來,房地產調控*策越來越寬松,除了幾個一線城市外,限購普遍放開,住房貸款利率也不斷下調,而且各地方*府為了進一步刺激房地產需求,出臺真金白銀的房地產補貼*策。2016年在去庫存成為五大任務之一的背景下,調控*策應該更加寬松。包括購房按揭貸款利息抵扣個稅;首套或二套普通住房首付比例繼續下調;鼓勵農民進城買房落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這個舉措與推進新型城鎮化結合起來);放寬戶籍限制,鼓勵購房入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鼓勵常住外地人購房與鼓勵租房、擴大公租房覆蓋范圍統籌起來,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回購商品房作為棚戶區改造保障安置房或保障房;打通房企上市融資發行債券渠道;推進公積金或房貸證券化;購房稅費減免等。另外,二胎生育*策的正式出臺,近期看導致家庭成員增加,需求更大的房子,將會產生對大戶型的改善型需求,遠期看由于人口總量的增加會加大對住房的需求。
隨著房地產行業的調整,房地產企業盈利空間越來越窄,一些根植于三四線城市的中小房地產企業越來越難生存,主動轉型或者多元化經營成為趨勢。而大型房地產企業也由于房地產市場的走弱帶來風險上升,拿地更為謹慎,很多企業已退出三四線城市。一線城市由于地價繼續攀升加劇企業流動性風險,大企業聯合拿地開發成為一種新趨勢。大企業間除了資金合作外,還有經驗的分享。另外,房地產企業也在嘗試利用“互聯網+”這一國家戰略來實現轉型,但目前房地產企業的互聯網應用主要是房產信息查詢、線上銷售和資金眾籌,更高效的互聯網應用模式還在探索之中。
2. 中國房地產發展現狀以及前景
2017年1-2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41億平米,同比增長25.1%,增速較2016年全年提高2.6個百分點。
分區域來看,東部地區銷售面積增速基本符合我們前期草根調研的感受,1-2月,東部地區商品房銷售面積6595萬平米,同比增長16%,較2016年全年下降7個百分點。超預期的主要是中部和西部地區,中部地區銷售面積同比增長33%(2016年全年增速28%),西部地區同比增長36%(2016年全年增速16%),特別是西部地區,大幅超出去年全年的增速。
年初以來中西部地區房地產銷售情況較好,主要有四個方面原因:第一是返鄉置業,特別是今年春節返鄉置業的時間點,恰好與熱點城市限購限e5a48de588b6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3386663貸*策的發酵落實前后銜接;第二是比價效應,中西部地區房價近年來漲幅較小、并且絕對值較低,與東部地區相比存在一定的落差,而且在東南沿海城市務工的人員收入增長較快,使他們具備在中西部家鄉置業的能力。第三是*策優惠,中西部大多數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定位還是去庫存,有較大力度的購房支持*策,包括稅收優惠和財*補貼等,同時在住房保障方面越來越多地貨幣化安置為主,進一步帶動了當地的住房消費。
第四是住房消費升級,特別是品牌開發商越來越多地拓展至中西部城市,給這些城市帶來了優質的住房產品,推動了當地的住房消費升級,典型的如碧桂園在三四線城市中推廣的“勞斯萊斯”項目。
3. 2015年中國的房地產趨勢怎么樣
您好。
經歷了2014年前三季度的不景氣,第四季度*策上有明顯的救市傾向,因此2014年底這段時間,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稍有好轉。
2015年,受GDP指標壓力及國內經濟下滑壓力,預計會延續2014年的*策放松,繼續降息降準,更多的城市放開限購和限貸。以支持房地產業和其它實體經濟,并重點進行擴大內需舉措。
因之前商品房開發過量,2015年新建項目會較前幾年少,主要以消化之前存量為主。
因此,2015年的樓市會是一個價格較為平穩,但成交量較上一年有較大提升的一年。
2015年主要買房客,為剛需人群和改善型客戶,而投資型客戶仍然會很少。
4. 2017中國房地產行業現狀是怎樣的
隨著*策逐步落地以及銷售增速進一步回落,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繼續沖高動能不足,且在一二線土地市場降溫以及三四線土地難維持火熱的狀態下,對未來房產投資回升可持續性保持謹慎樂觀,預計二季度開發投資增速仍保持平穩,三季度繼續小幅回落。
據《中國房地產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設計與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1-5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37595億元,同比名義增長8.8%,增速比1-4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25423億元,增長10.0%,增速回落0.6個百分點。住宅投資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為67.6%。
5. 我國房地產業現狀
房地產市場新常態 2015年1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 房地產市場新常態特征明顯過去的近10年中,房地產市場經歷了飛速發展的階段,商品房建設量增長迅速,樓市價格不斷攀升。
盡管這期間也有短期調整,但下行不久后又會再次進入上行通道。進入2014年至今,樓市出現整體下行態勢。
盡管對樓市未來走勢依然眾說紛紜,“黃金時代”已經基本結束的認識贏得了絕大多數人的認可,房地產市場步入新常態。樓市新常態的第一個表現即是樓市降溫,價格企穩。
國家統計局17日發布了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與去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 城市中,新建商品房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9個,上漲的城市僅有廈門1個。
同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廈門上漲0.8%,最低為杭州下降10.5%。通過梳理發現,沈陽、青島、長沙、包頭、丹東、泉州、韶關、桂林是過去一年中房價下降較多的城市。
供求是決定價格的根本因素,由于供不應求,過去幾年樓市“一天一價”的火爆場面時有出現。經歷過去幾年快速發展后,我國住房供需總體趨于平衡,因此,樓市進入調整期并逐步趨于平穩。
不過,房地產市場在“黃金時代”過后還有“白銀時代”。我國城鎮化進程仍在加快推進,對商品住房的需求仍然很大。
房地產產業鏈條長,對經濟的帶動作用明顯,因此,仍需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樓市新常態的第二個表現是分化,一線城市、熱門城市與三四線城市分化將更加明顯。
當前,一線城市房 價初步呈現止跌回穩態勢,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綜合平均連續兩個月微漲,二手住宅價格環比綜合平均連續4個月微漲;二線城市房價環比綜合平均仍然下降,但降幅已緩慢收窄;三線城市房價繼續下降,且降幅略有擴大。具體而言,1月份,在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房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4個,上漲的城市有深圳和贛州2個,持平的城市有上海、南京、南昌及廣州4個。
在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深圳0.3%,最低為泉州下降1.7%。新房價格環比下降較多的集中在三線城市,如包頭下降1.3%,丹東下降 1.6%。
包括4個一線城市在內的一些熱點城市公共資源豐富,土地相對稀缺,每年仍有大量人口涌入,因而樓市供應總體偏緊,未來將呈現平穩微漲態勢。而在一些三四線城市,由于人口相對較少,目前庫存高企,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去庫存”將是主要目標,房價整體將現下行態勢。
樓市新常態的另一個表現是保障房與房地產市場的銜接。當前,一些城市庫存高企,同時,保障性住房特別是棚戶區改造仍需要大量房源。
應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的貨幣化安置,組織居民自住購買,或者由*府購買安置住房進行安置。同時,指導督促商品住房較多的城市出臺支持措施,將商品房轉化為安置房,促進棚改與利用存量房的有效銜接,也可以推進通過長期租賃購買中小戶型商品房等方式籌集公租房房源。
樓市新常態還有一個表現,即企業面臨變化和整合。隨著房地產市場的變化,房地產企業經營難度加大,中小型房企有可能面臨難以為繼甚至關門倒閉的狀況。
大型房企將采取多元化轉型措施,除了將眼光瞄準海外,有的還關注養老地產,或謀劃向“服務商”轉型,或涉足互聯網等。
轉載請注明出處榮觀房產網 » 中國房地產現狀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