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的地產發展史
-本報記者 曹盛潔 北京報道 談到*遠雄集團在北京這兩年的發展,趙文嘉用了“跌跌撞撞”這樣一個詞匯來形容。
趙是*遠雄旗下控股子公司遠中集團北京分公司副董事長。 作為*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之一,遠雄已在*連續5年占據年度銷售額榜首,但 更多的業內人士對和黃、新世界等香港開發商耳熟能詳,對*地產商卻知之甚少。
實際上,遠雄1995年即進入了內地,目前在上海、北京、昆山等地均有投資,并且積極地在重慶、大連等城市尋找機會。 去年年底,遠雄集團董事長趙藤雄曾公開表示,該集團將大步跨入內地房地產市場,2004年在京滬兩地銷售量爭取達到新臺幣100億元(約合25億人民幣),而預計2005年的年銷售量將逾200億新臺幣(約合50億人民幣),超過同時間在臺規模。
在具有高度地域性的房地產行業,遠道而來的遠雄是否能實現這一目標?其在內地將做怎樣的布局? 拿地之痛 成立于1969年的*遠雄集團,以建筑業起家,10年前出于分散投資風險的考慮開始走向多元化,目前擁有房地產、空運倉儲、人壽保險、休閑旅游業四大產業。1999年,該集團在*上市。
1995年,趙藤雄通過其在新加坡的控股子公司遠中集團,投資成立了遠中房地產發展(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拉開了進*內地房地產市場的序幕。由于長期以來*不開放房地產行業到大陸發展,趙只能采取這種迂回途徑,即通過遠中集團在大陸進行間接投資。
據記者了解,*當局相關法令直到去年才解禁。 目前,遠中以上海為基地,但趙藤雄表示,到2005年,則將發展重點移至北京。
“從*策面來看,將來總部設在北京的可能性很大,盡管我們剛剛起步。”趙文嘉說。
之所以說“剛剛起步”,是因為遠中進入北京比上海整整晚了六年,并且是上海公司的獲利轉投資到北京。 作為房地產開發首要的生產要素,土地資源是“三外”企業面對的第一瓶頸。
對于遠中,拿地同樣成為其在北京發展的最大梗阻。2002年8月,中關村核心區海淀欣苑1-3號土地掛牌交易,這也是北京市首塊公開掛牌交易的土地,標價2.7個億。
奇怪的是,當時只有北京遠中一家企業競標。結果沒有任何懸念,北京遠中在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取得這塊土地。
“我來北京之后,很多后來認識的朋友都對我說,中關村那塊地那么高的價錢是沒有人投標的,實際上,你可以用同樣的價錢拿到更好的土地。但我們當時不了解還有更好、更便宜的方式取得土地。
以成本的角度看,我們的確比較后悔,但從長遠來看,可以將‘遠中’這個品牌推出去。”趙文嘉告訴記者。
盡管中關村項目賺不了錢,但各項工作還是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目前,該項目正在申請開工證,預計今年3月正式開盤。
遠中準備將其建成名為“遠中悅萊”的酒店式公寓。 在此之前的2001年,北京遠中以協議出讓的方式拿下了原北京市第二電纜廠一塊占地面積僅為4.8萬平方米的土地。
這塊土地位于劉家窯環島東側,遠中在此獨資開發的“筑夢緣”住宅項目已于去年9月入市。對于趙文嘉來說,這個小項目只是“問路石”,是遠中在北京發展的一次“熱身”。
截至去年年底,按戶數計算,該項目銷售了約50%。 可能由于獲得土地不易,遠中對土地的關注遠遠超過了許多本土開發商。
據趙文嘉介紹,每個星期該公司的前期部都必須提交一份關于整個市場招投標狀況的報告。同時,通過收購項目公司獲得土地的方式遠中也在嘗試,與一些項目公司的談判即將塵埃落定。
“從規模上,我們希望購買的地塊在20萬平方米以上。” 謀求合作 目前,遠中在北京的項目都采用獨資開發經營的模式,其在上海開發的項目也大多如此。
事實上,該集團在*一直比較偏向于獨資開發經營,其開發模式類似于萬通董事局主席馮侖所說的香港模式,即從土地資源的取得,到規劃設計、銷售、策劃、營造、客戶服務、維修管理一條龍做下來。這種模式與強化專業分工的美國模式有較大差別。
遠中進入上海房地產市場之后,將此模式也帶了過去,其在上海除成立開發公司之外,還成立了物業管理公司及房屋咨詢公司,以拓展房地產上下游產業鏈。 由于房地產行業地域性很強,異地擴張往往阻力重重。
與當地強勢地產商聯手開發項目,是不少外資發展商最為現實的選擇。比如美國漢斯與多家國內地產企業合作開發“公園大道”,香港置地與萬通合作開發“新城國際”,都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業績。
選擇與當地開發商合作,不僅可以獲得土地資源,還可以在整合營銷層面得到最低成本的反饋意見。 去年10月底,遠雄集團曾邀請內地最大的房地產公司中房集團到*交流。
據媒體報道,遠雄集團欲憑借中房集團在內地房地產界立足,雙方建立策略聯盟的計劃正在實施中。“中房兩個多月前去*是我們第一次接觸,我們上次邀請他們純粹是進行技術性的交流,關于合作方式等內容還沒有具體談。
目前我們在北京和中房的領導正在進行進一步溝通,盡管我們也在通過不同的方式尋找大家可以合作的點,但這需要一個過程。”趙文嘉說。
除了中房集團,遠中在兩年前進入北京市場之初就與首創謀求合作,由于雙方對一些問題的認知存在較大分歧,商談至今沒有實質結果。
2.*的地產發展史
-本報記者 曹盛潔 北京報道 談到*遠雄集團在北京這兩年的發展,趙文嘉用了“跌跌撞撞”這樣一個詞匯來形容。
趙是*遠雄旗下控股子公司遠中集團北京分公司副董事長。 作為*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之一,遠雄已在*連續5年占據年度銷售額榜首,但 更多的業內人士對和黃、新世界等香港開發商耳熟能詳,對*地產商卻知之甚少。
實際上,遠雄1995年即進入了內地,目前在上海、北京、昆山等地均有投資,并且積極地在重慶、大連等城市尋找機會。 去年年底,遠雄集團董事長趙藤雄曾公開表示,該集團將大步跨入內地房地產市場,2004年在京滬兩地銷售量爭取達到新臺幣100億元(約合25億人民幣),而預計2005年的年銷售量將逾200億新臺幣(約合50億人民幣),超過同時間在臺規模。
在具有高度地域性的房地產行業,遠道而來的遠雄是否能實現這一目標?其在內地將做怎樣的布局? 拿地之痛 成立于1969年的*遠雄集團,以建筑業起家,10年前出于分散投資風險的考慮開始走向多元化,目前擁有房地產、空運倉儲、人壽保險、休閑旅游業四大產業。1999年,該集團在*上市。
1995年,趙藤雄通過其在新加坡的控股子公司遠中集團,投資成立了遠中房地產發展(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拉開了進*內地房地產市場的序幕。由于長期以來*不開放房地產行業到大陸發展,趙只能采取這種迂回途徑,即通過遠中集團在大陸進行間接投資。
據記者了解,*當局相關法令直到去年才解禁。 目前,遠中以上海為基地,但趙藤雄表示,到2005年,則將發展重點移至北京。
“從*策面來看,將來總部設在北京的可能性很大,盡管我們剛剛起步。”趙文嘉說。
之所以說“剛剛起步”,是因為遠中進入北京比上海整整晚了六年,并且是上海公司的獲利轉投資到北京。 作為房地產開發首要的生產要素,土地資源是“三外”企業面對的第一瓶頸。
對于遠中,拿地同樣成為其在北京發展的最大梗阻。2002年8月,中關村核心區海淀欣苑1-3號土地掛牌交易,這也是北京市首塊公開掛牌交易的土地,標價2.7個億。
奇怪的是,當時只有北京遠中一家企業競標。結果沒有任何懸念,北京遠中在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取得這塊土地。
“我來北京之后,很多后來認識的朋友都對我說,中關村那塊地那么高的價錢是沒有人投標的,實際上,你可以用同樣的價錢拿到更好的土地。但我們當時不了解還有更好、更便宜的方式取得土地。
以成本的角度看,我們的確比較后悔,但從長遠來看,可以將‘遠中’這個品牌推出去。”趙文嘉告訴記者。
盡管中關村項目賺不了錢,但各項工作還是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目前,該項目正在申請開工證,預計今年3月正式開盤。
遠中準備將其建成名為“遠中悅萊”的酒店式公寓。 在此之前的2001年,北京遠中以協議出讓的方式拿下了原北京市第二電纜廠一塊占地面積僅為4.8萬平方米的土地。
這塊土地位于劉家窯環島東側,遠中在此獨資開發的“筑夢緣”住宅項目已于去年9月入市。對于趙文嘉來說,這個小項目只是“問路石”,是遠中在北京發展的一次“熱身”。
截至去年年底,按戶數計算,該項目銷售了約50%。 可能由于獲得土地不易,遠中對土地的關注遠遠超過了許多本土開發商。
據趙文嘉介紹,每個星期該公司的前期部都必須提交一份關于整個市場招投標狀況的報告。同時,通過收購項目公司獲得土地的方式遠中也在嘗試,與一些項目公司的談判即將塵埃落定。
“從規模上,我們希望購買的地塊在20萬平方米以上。” 謀求合作 目前,遠中在北京的項目都采用獨資開發經營的模式,其在上海開發的項目也大多如此。
事實上,該集團在*一直比較偏向于獨資開發經營,其開發模式類似于萬通董事局主席馮侖所說的香港模式,即從土地資源的取得,到規劃設計、銷售、策劃、營造、客戶服務、維修管理一條龍做下來。這種模式與強化專業分工的美國模式有較大差別。
遠中進入上海房地產市場之后,將此模式也帶了過去,其在上海除成立開發公司之外,還成立了物業管理公司及房屋咨詢公司,以拓展房地產上下游產業鏈。 由于房地產行業地域性很強,異地擴張往往阻力重重。
與當地強勢地產商聯手開發項目,是不少外資發展商最為現實的選擇。比如美國漢斯與多家國內地產企業合作開發“公園大道”,香港置地與萬通合作開發“新城國際”,都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業績。
選擇與當地開發商合作,不僅可以獲得土地資源,還可以在整合營銷層面得到最低成本的反饋意見。 去年10月底,遠雄集團曾邀請內地最大的房地產公司中房集團到*交流。
據媒體報道,遠雄集團欲憑借中房集團在內地房地產界立足,雙方建立策略聯盟的計劃正在實施中。“中房兩個多月前去*是我們第一次接觸,我們上次邀請他們純粹是進行技術性的交流,關于合作方式等內容還沒有具體談。
目前我們在北京和中房的領導正在進行進一步溝通,盡管我們也在通過不同的方式尋找大家可以合作的點,但這需要一個過程。”趙文嘉說。
除了中房集團,遠中在兩年前進入北京市場之初就與首創謀求合作,由于雙方對一些問題的認知存在較大分歧,商談至今沒有。
3.簡述我國港臺地區房地產經紀行業的發展
1.香港房地產經紀行業發展歷程的特點分析 上世紀50年代開始,是個人代理階段。
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開始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是房地產經紀行業從以個人活動為主的經營方式,向企業的轉變。 80年代形成了一個以地產代理企業為主導的房地產經紀行業。
1)傭金較低 2)行業與*府、法律界和金融機構關系密切 3)地產代理商與開發商既競爭又合作 4)企業適應性強,經營手法靈活多樣 2.*房地產經紀行業發展歷程的特點分析 70年代以后,出現了房地產介紹人行業。 從80年代開始,*地區經濟主管部門,才正式開放房屋介紹企業。
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是*地區中介行業全面發展時期。 起步較晚,但是成熟度較高。
4.*的泡沫房價是怎么一回事
4月初,記者到*采訪,當地導游露露40多歲,依然和家人住在一起,原因是“房價太高”。
露露舉例,*的師范類大學畢業生,如果找到工作,月收入可以有人民幣8000元左右。這樣的收入,想在二手房價也要人民幣3萬元/平方米的臺北置業非常困難。
所以在2010年,*10大民怨票選,高房價成為民怨之首。 在高房價導致的民怨以及房價飆升過快帶來房地產泡沫的壓力下,*“奢侈稅”初審順利通過,期望大幅增加炒樓者的炒樓成本,打擊樓市短期投機行為。
初審通過的草案規定,商品房持有1年以內即轉讓需征稅交易額的15%,一年至兩年轉讓的稅率為10%。 早在2月份,“奢侈稅”將過關的傳聞很多,對*樓市造成了較大沖擊,*樓市量價齊跌,受影響最深的一些城市,3月房價下跌超過8%。
房價一年漲20% 露露告訴記者,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的房價漲得并不算太快,但近兩年房價升了好多。房價快速上漲的原因,一方面是住房供應比較少,另一方面是買房的人太多。
而買房的人增多,則是因為銀行的利率很低。據了解,*經濟受2008年金融風暴影響出現下滑,2009年為拉動消費,各大銀行的房貸利率急降,從原來的平均利率2.6%下調至1.6%,這誘使眾多買家涌入房地產市場。
露露的感覺得到相關數據的支撐,過去10年,*房價僅漲了16.6%,即使是臺北市,十年的房價也僅漲37%。但在去年,全*房價上漲16.8%,臺北房價漲幅達20%,是近十年來漲幅最大的一年。
記者從臺北一些房產中介了解到,二手房業主的放盤價比較參差,不過一些相對較好單位的成交價多在人民幣3萬多元-4萬元/平方米之間。至于非常少的預售房屋,平均售價則達到人民幣5萬多元/平方米。
其中,眾多明星、名人所購買的仁愛路上的帝寶豪宅,賣出了平均11萬元人民幣/平方米的天價,以至于*民眾將該樓盤買家統稱為“豪門”。房產中介介紹,*知名度非常高的節目主持人小S,雖然本身收入就很高,但也是嫁入有錢的夫家之后才入住帝寶。
房價的高升,買房的困難自然越來越大。調查數據顯示,在出臺奢侈稅*策打壓房市前,臺北市、新北市、桃竹縣市、臺中市、臺南市與高雄市這六大都會區,去年第四季度的房價收入比高達8.9倍,臺北市更高達14.3倍,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按照臺北市的房價收入比,想在臺北市購房的民眾必須不吃不喝14.3年才買得起,而臺北市貸款負擔率為56%,也就是說民眾56%的收入必須作為房貸支出。到去年第四季度,臺北市住宅每平方米單價從人民幣2.89萬元攀升至3.38萬元,創下歷史新高。
臺北一些市民說,由于臺北市樓價過高,許多居民紛紛外移,一年多來該市人口減少了3萬多。 房價高,不僅普通民眾望房興嘆,連一些高收入者也大叫“買不起房子”。
據媒體報道,月薪達到4萬元人民幣的某知名總裁,從市區找到郊區,發現好一點的房子動輒就要幾千萬元,也只能慨嘆買不起房。 打壓讓*樓市降溫 面對高漲的房價,*方面開始出手打壓。
一方面,收緊銀根,對房地產企業進行限貸;另一方面,則是準備出臺“奢侈稅”,打擊投機。而在4月初,通過“奢侈稅”初審,由于初審順利,奢侈稅甚至可能提前至6月就正式頒布實施。
其實,在“奢侈稅”順利通過初審前的一個多月,*樓市已開始受到沖擊,人們對樓市預期發生根本性轉變。今年1月,永慶房仲集團公布的網絡調查顯示,76.4%的民眾看好今年房價繼續上漲;到了4月初,*房屋中介業者網絡調查發現,在奢侈稅影響下,86%的網友看跌房價,41%的買方認為房價將下跌一到二成。
而記者在一些房屋中介及預售房屋接待中心,基本沒有看到看房客。臺北一家房產中介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自從2月份以來,客戶的數量就減少了很多。
“詳細少了多少不太清楚,不過應該有一兩成吧”。記者在路邊看到一些放盤的資料,上面寫著大降價的字樣。
從該資料上看到,一套50平方米左右的單位,“大降價”后單價約為人民幣3.95萬元/平方米。 面對目前的樓市狀況,有房產中介公司大聲叫苦。
因為2月25日擬推奢侈稅條例的消息見報以來,全臺房屋中介機構委托量下滑四成,新北市、臺北市和高雄市萎縮幅度分別高達61.6%、56.8%和50%。這表明市場買賣雙方都進入了觀望期。
據統計,*3月房屋交易量銳減三成,新北市、臺中市受創最重,房價跌幅逾8%,預售房屋的接待中心門可羅雀,有業者開始放無薪假。 來看看*的房價,就知道大陸的泡沫有多大上海有*人買房,數量不少。
臺北有大陸人買房子嗎 因為*人的平均收入相對上海高,好比雖然我知道盧旺達安哥拉或者基里巴斯首都的房價相對當地人的收入水平也許不合理,但要是我一年工資就能買一套,那也可以買來玩玩。 但如果盧旺達人非要貸款100年買一套,大概就是傻冒了。
我認識的一個*人跟我說他們家保姆的工資,比大陸公務員高多了。香港佐丹奴店貼在門口招聘店員廣告上說薪水是9000港元一個月。
臺北人也許可以來大陸買房子,大陸人又怎么大批去臺北買房子。
5.*的歷史
一、文字記載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
當時三國吳王孫權派1萬官兵到達“夷洲”(*),吳人沈沈瑩的《臨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對*最早的記述。隋唐時期(公元589—618年)稱*為“流求”。
隋王朝曾三次出師*。據史籍記載,610年(隋大業六年)漢族人民開始移居澎湖地區。
二、*人的起源: *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從中國大陸直接或間接移居而來的。1971年和1974年,兩次在臺南縣左鎮鄉發現了迄今為止*最早的人類化石,被命名為“左鎮人”。
考古學家認為,“左鎮人”是在3萬年前從大陸到*的,與福建考古發現的“清流人”、“東山人”同屬中國舊石器時代南部地區的晚期智人,有著共同的起源,都繼承了中國直立人的一些特性。*早期住民中,還有少部屬于尼格利陀人種的矮黑人和屬于疏球人種的瑯嶠人。
上述*早期住民是現今*少數民族的祖先。 三、*的統治勢力之變化:16世紀,西班牙、荷蘭等西方殖民勢力迅速發展、開始把觸角伸向東方。
17世紀初,荷蘭殖民者乘明末農民起義和東北滿族勢力日益強大、明*府處境艱難之時,侵入*。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北部和東部的一些地區,后于l642年被荷蘭人趕走,*淪為荷蘭的殖民地。
荷蘭殖民者實行強制統治,把土地據為已有,強迫人民繳納各種租稅,掠奪*的米、糖,把其收購到的中國生絲、糖和瓷器經*轉口運往各國,牟取高額利潤。荷蘭殖民者的統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1652年9月,農民領袖郭懷一領導了一次較大規模的武裝起義。這次武裝起義雖然被鎮壓下去,但它表明荷蘭的殖民統治已經出現危機。
1644年,清*入關,在北京建立清朝*權。1661年4月,鄭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討大將*的名義,率2.5萬將士及數百艘戰艦,由金門進**。
鄭成功在進**時,向荷蘭殖民者表示*“一向屬于中國”,*和澎湖這兩個“島嶼的居民都是中國人,他們自古以來占有和耕種這一土地”,荷蘭“自應把它歸還原主。”經過激烈戰斗和圍困,1662年2月,鄭成功迫使荷蘭總督揆一簽字投降。
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了中國領土*,成為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廣大人民的敬仰。 四、近代之*: l894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翌年清*府戰敗,于4月17日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把*割讓給日本。
消息傳出后,舉國同憤,反對割臺;*全省“哭聲震天”,鳴鑼罷市。協理**務的清*將領劉永福等率*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堅持了5個多月的戰斗,歷經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終遭失敗。
從此,*淪為日本的殖民地達50年之久。 五、現代之*: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府成為中國的唯一合法*府。
國民*集團的一部分**人員退據*。他們在當時美國*府的支持下,造成了*海峽兩岸隔絕的狀態。
6.*的泡沫房價是怎么一回事
4月初,記者到*采訪,當地導游露露40多歲,依然和家人住在一起,原因是“房價太高”。
露露舉例,*的師范類大學畢業生,如果找到工作,月收入可以有人民幣8000元左右。這樣的收入,想在二手房價也要人民幣3萬元/平方米的臺北置業非常困難。
所以在2010年,*10大民怨票選,高房價成為民怨之首。 在高房價導致的民怨以及房價飆升過快帶來房地產泡沫的壓力下,*“奢侈稅”初審順利通過,期望大幅增加炒樓者的炒樓成本,打擊樓市短期投機行為。
初審通過的草案規定,商品房持有1年以內即轉讓需征稅交易額的15%,一年至兩年轉讓的稅率為10%。 早在2月份,“奢侈稅”將過關的傳聞很多,對*樓市造成了較大沖擊,*樓市量價齊跌,受影響最深的一些城市,3月房價下跌超過8%。
房價一年漲20% 露露告訴記者,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的房價漲得并不算太快,但近兩年房價升了好多。房價快速上漲的原因,一方面是住房供應比較少,另一方面是買房的人太多。
而買房的人增多,則是因為銀行的利率很低。據了解,*經濟受2008年金融風暴影響出現下滑,2009年為拉動消費,各大銀行的房貸利率急降,從原來的平均利率2.6%下調至1.6%,這誘使眾多買家涌入房地產市場。
露露的感覺得到相關數據的支撐,過去10年,*房價僅漲了16.6%,即使是臺北市,十年的房價也僅漲37%。但在去年,全*房價上漲16.8%,臺北房價漲幅達20%,是近十年來漲幅最大的一年。
記者從臺北一些房產中介了解到,二手房業主的放盤價比較參差,不過一些相對較好單位的成交價多在人民幣3萬多元-4萬元/平方米之間。至于非常少的預售房屋,平均售價則達到人民幣5萬多元/平方米。
其中,眾多明星、名人所購買的仁愛路上的帝寶豪宅,賣出了平均11萬元人民幣/平方米的天價,以至于*民眾將該樓盤買家統稱為“豪門”。房產中介介紹,*知名度非常高的節目主持人小S,雖然本身收入就很高,但也是嫁入有錢的夫家之后才入住帝寶。
房價的高升,買房的困難自然越來越大。調查數據顯示,在出臺奢侈稅*策打壓房市前,臺北市、新北市、桃竹縣市、臺中市、臺南市與高雄市這六大都會區,去年第四季度的房價收入比高達8.9倍,臺北市更高達14.3倍,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按照臺北市的房價收入比,想在臺北市購房的民眾必須不吃不喝14.3年才買得起,而臺北市貸款負擔率為56%,也就是說民眾56%的收入必須作為房貸支出。到去年第四季度,臺北市住宅每平方米單價從人民幣2.89萬元攀升至3.38萬元,創下歷史新高。
臺北一些市民說,由于臺北市樓價過高,許多居民紛紛外移,一年多來該市人口減少了3萬多。 房價高,不僅普通民眾望房興嘆,連一些高收入者也大叫“買不起房子”。
據媒體報道,月薪達到4萬元人民幣的某知名總裁,從市區找到郊區,發現好一點的房子動輒就要幾千萬元,也只能慨嘆買不起房。 打壓讓*樓市降溫 面對高漲的房價,*方面開始出手打壓。
一方面,收緊銀根,對房地產企業進行限貸;另一方面,則是準備出臺“奢侈稅”,打擊投機。而在4月初,通過“奢侈稅”初審,由于初審順利,奢侈稅甚至可能提前至6月就正式頒布實施。
其實,在“奢侈稅”順利通過初審前的一個多月,*樓市已開始受到沖擊,人們對樓市預期發生根本性轉變。今年1月,永慶房仲集團公布的網絡調查顯示,76.4%的民眾看好今年房價繼續上漲;到了4月初,*房屋中介業者網絡調查發現,在奢侈稅影響下,86%的網友看跌房價,41%的買方認為房價將下跌一到二成。
而記者在一些房屋中介及預售房屋接待中心,基本沒有看到看房客。臺北一家房產中介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自從2月份以來,客戶的數量就減少了很多。
“詳細少了多少不太清楚,不過應該有一兩成吧”。記者在路邊看到一些放盤的資料,上面寫著大降價的字樣。
從該資料上看到,一套50平方米左右的單位,“大降價”后單價約為人民幣3.95萬元/平方米。 面對目前的樓市狀況,有房產中介公司大聲叫苦。
因為2月25日擬推奢侈稅條例的消息見報以來,全臺房屋中介機構委托量下滑四成,新北市、臺北市和高雄市萎縮幅度分別高達61.6%、56.8%和50%。這表明市場買賣雙方都進入了觀望期。
據統計,*3月房屋交易量銳減三成,新北市、臺中市受創最重,房價跌幅逾8%,預售房屋的接待中心門可羅雀,有業者開始放無薪假。 來看看*的房價,就知道大陸的泡沫有多大上海有*人買房,數量不少。
臺北有大陸人買房子嗎 因為*人的平均收入相對上海高,好比雖然我知道盧旺達安哥拉或者基里巴斯首都的房價相對當地人的收入水平也許不合理,但要是我一年工資就能買一套,那也可以買來玩玩。 但如果盧旺達人非要貸款100年買一套,大概就是傻冒了。
我認識的一個*人跟我說他們家保姆的工資,比大陸公務員高多了。香港佐丹奴店貼在門口招聘店員廣告上說薪水是9000港元一個月。
臺北人也許可以來大陸買房子,大陸人又怎么大批去臺北買房子。
7.看一年銷售1000億新臺幣的*房產中介天后,如何譜寫中介傳奇
誰是今年*商業不動產的銷售天王?要想贏得這個頭銜,門坎是,單筆成交傭金得達新臺幣約一千五百萬元。
一般房仲業務員的平均單筆傭金不到五十萬元,這個門坎,足足是業界水平的三十倍,甚至,已經能在臺北市買下一間房子。創造這個紀錄的人,是全球排名前三大的商業不動產中介公司第一太平戴維斯(Savills)*區總經理朱幸兒。
事實上,朱幸兒今年拿下的,還不只明基內湖大樓一案,年初,成交金額達十六億元的壽德大樓商場出售案,也是朱幸兒的得意之作。房仲業務員不下百人 她今年包辦*一成市場 朱幸兒表示,加計明基內湖大樓與壽德商場在內,今年她個人可望結案的案子,總成交金額可達一百億元,若以今年*商業不動產市場預估可達一千億元成交金額推算,朱幸兒一個人就包辦了約十分之一。
如果,拿下《商業周刊》第一屆「超級業務員大獎」房仲業金獎的信義房屋業務員陳明玉,是一般住宅的「王者之王」,那朱幸兒,則無庸置疑是商業不動產的「王者之王」。若真要拿兩人做個比較,曾經賣出*最高價豪宅達五億元的住邦房屋總經理劉陳傳指出,「商業不動產的成交金額,常常是一般住宅的數十倍,面對的客戶又全是精打細算的企業老板,難度更高,許多業務員一年可能都無法完成一筆交易。
換句話說,同樣是投身于房仲業,朱幸兒玩的是重量級比賽,而且,還是一場考驗耐力的競賽。也由于難度超高,目前*的商業不動產市場,超過七成是第一太平戴維斯、戴德梁行與仲量聯行等外商的天下,放眼*「敢」投入商業不動產的業務員也僅有一百人出頭,究竟,不到四十歲的朱幸兒如何脫穎而出? 攤開朱幸兒的學、經歷,早在十六年前她即接觸商業不動產中介領域,當時,*工業區土地仍處供過于求,企業蓋大樓或廠房多半自建,少有買賣情事,因此,朱幸兒堪稱*商業不動產中介市場的先驅。
自*有商辦開始,朱幸兒幾乎已跑遍全省工業區。投入房仲業的前五年,她固定每周拜訪十家客戶,經常厚著臉皮詢問各企業主是否有土地與廠房要出售或出租,而內湖科學園區第一家廠商進駐時,朱幸兒就已耕耘,也因此,業界人士封她為「內科女王。
朱幸兒到底有多厲害?今年六月,她成功將明基電通位于內湖科學園區的明湖與基湖兩棟大樓,以五十億三千七百萬元的總成交金額賣給新光人壽,這個案子,不僅為朱幸兒贏得踏入房仲業十四年來的單筆最高傭金收入,還締造了兩項紀錄。 第一,五十億三千七百萬元這個數字,是*商業不動產市場今年以來,透過房仲業務員銷售的最高成交金額(編按:屋主自售與公開標售除外)。
戴德梁行*分公司總經理顏炳立說,在商業不動產領域,一年能成交一筆超過十億元的案子,已經算是非常頂尖。第二,更讓第一太平戴維斯*分公司,成為這家已有一百五十二年歷史的公司,首家成立不到三個月就能宣告獲利的分公司。
這筆交易讓房仲業人士驚訝的,還不只是這個天價,更在于成交此案的困難度。朱幸兒賣出明基內湖大樓的時間點,正好是明基公司財務狀況最慘淡的時期,且明基董事長李焜耀還訴訟纏身,因此,有意出價的買家無不壓低價碼,以求能「討個便宜」,當時市場行情預估只有四十億元出頭,未料,朱幸兒在簽下合約的兩個星期內,竟破了這個紀錄。
自掀底牌:贏得客戶信任 提供潛在買主名單,詳盡推演分析 選在市場萌芽期投入,加上因留學澳洲而擁有流利的外語能力,是讓朱幸兒能夠在買家不乏外商的商業不動產中介領域中立足。但真正讓朱幸兒脫穎而出的關鍵則是,她懂得抓住大老板的心理,朱幸兒說,「從事商業不動產中介最困難的,是取得企業主的信任。
取得客戶信任,是成功業務員的基本功。雖然沒有一個業務員不是將信任兩字掛在嘴邊,然而,多數業務員能夠做到的,最多也只是說到做到,守口如瓶。
朱幸兒難得之處則在于,她敢在未取得合約之前,就先向客戶提供潛在客戶名單,她說,「當你能夠做到一絲一毫都不保留時,客戶自然就會相信你。這并不簡單,因為,動輒數十億元成交金額的中介案,傭金往往是數百萬元起跳,甚至可達上千萬元,對于賣家來說,這絕對不是一筆小數目。
因此,一般而言,有意出售大樓或廠房的企業家,多半先選擇自售,非不得已尋求中介時,也多會找個幾家中介業者提案比較。「我從來沒碰過有sales(業務員)敢將買主名單攤在桌子上的,明基副總王淡如指出,他曾經遇過其他業務員,遇上買、賣雙方碰面時,還會阻止他們互相交換名片,因為,對于業務員來說,買主名單相當于手中的底牌,「將底牌掀給對方看,那豈不是玩完了?朱幸兒的想法卻不同,她認為,商業不動產的買主有限,在賣家先行尋求自售時多半都已接觸過,最終仍會找上房仲業者,八成原因在于雙方對價格的認知有差距。
翻開朱幸兒對賣家提供的買主分析表,不只是名單,她連買主財務狀況、購買后可能用途、不同買主對賣家影響等全詳盡列表。 這是朱幸兒第一個不同處。
然而,取得賣家信任,不過是朱幸兒的第一步,接著得面對的困難是,如何讓買主愿意接受賣家開出的價碼。以朱幸兒與明基簽訂的合約為例,明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