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證: 第一個是《國有土地使用證》(國土局),第二個是《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規劃局), 第三個是《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規劃局), 第四個是《建設工程施工證》(建設局), 第五個是《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房管局)。
2,預售證是五證里最后一個辦理的證件,是房管局負責審批辦理的,你可以直接電話咨詢當地房管局的工作人員,如果預售證已經辦理出來了,說明該小區的五證是齊全的,可以放心購買的!
誰能告訴我2019年,辛集市的房價是否有降?
剛需的話,能買得起就買吧。
因為剛需不管多少錢都要買,降價漲價跟你沒有任何關系,你又不打算賣。
投資的話,就要考慮風險了。
因為很有可能漲到一個天價,然后賣不掉。
國家現在正經歷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在這種大背景下,房子這種保質期比較長的商品,是很緊俏的。
不建議買房主要是因為這個時期,大家都在搶房子,很容易就花貴的錢買房了。
因為錢不值錢了,物價整個都在漲,手里現金越多,虧越多。
都想著盡快把錢花出去,房子就是很好的消費產品。
房子不只是投資品,也是消費品。
在通貨膨脹的背景下,消費是一種明智的選擇,當然你買車也算消費,但是再好的車也不如房子花錢多。
一般來說,越便宜的房子,升值空間越小。
所以買房如果你考慮升值,要考慮買貴的沒錯。
而越貴的房子,風險也越大,所以如果你考慮保值,你應該購買那些便宜的房子,因為沒有多少下降空間。
然而在通貨膨脹背景下,極有可能漲崩,從通貨膨脹轉向滯漲,滯漲的時候便宜的房子升值空間小,反而不劃算。
2019年和18年基本上差不多,房價該漲還是要漲的,關鍵要看2020年。
中國現在的家庭負債率都很高,企業負債率也很高,所以極有可能爆發經濟危機。
一旦經濟危機,很多人會沒工作,失業,零收入,還要維持生活,所以如果你貸款很可能會遇到還不上錢的尷尬局面。
所以買房可以,但是應該量力而行,不要負債太多。
要保持抵抗風險的能力。
還是那句話,剛需不怕。
因為你早晚要買,早買早享受,買房不只是投資品,還是消費品。
投資的話,要做好準備被套牢的心態。
即便房價降了,你提前買到了心儀的房子,也不虧。
房價大概率是不會降的。
房子是經濟危機下最保值的商品,但是要警惕經濟危機的爆發引發的債務問題,不要負債太多。
不然你還不上錢,最后房子丟了,你拿什么保值?...
古代的濟南叫什么?
古代的濟南叫濟南府、濟州。
2100多年前的漢代改稱濟南,因地處古四瀆之一“濟水”(故道為今黃河所據)之南而得名。
設立濟南郡,此為“濟南”一名出現之始。
東漢,為濟南國。
隋朝開皇三年廢郡,改濟南郡為齊州,轄歷城等10縣,治所仍在歷城。
徽宋*和六年(公元1116年),齊州升為濟南府。
金仍置濟南府,屬山東東路,領歷城、臨邑、齊河、章丘、禹城、長清、濟陽7縣。
元初改為濟南路,屬元王朝的“腹里”地區,直隸于中書省。
明清仍為濟南府,屬山東布*使司(簡稱行省)。
擴展資料 濟南,因為泉群眾多、水量豐沛,被稱為的天然巖溶泉水博物館,所以又被稱為“泉城。
” 濟南城內百泉爭涌,分布著久負盛名的趵突泉泉群、黑虎泉泉群、五龍潭泉群、珍珠泉泉群、白泉泉群、百脈泉泉群、玉河泉泉群、涌泉泉群、袈裟泉泉群以及平陰的洪范池泉群十大泉群。
以上十大泉群均屬“濟南泉群”。
濟南城內百泉爭涌,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說,流傳甚廣。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濟南...
戴氏家譜能統一嗎
一、姓氏源流 戴(Dài)姓源出有四: 1、出自子姓,為商湯的后裔,以謚好為氏。
據《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書辯證》所載,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亂”后,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紂之庶兄子啟(子姓)于商的舊都(今河南省商丘南),建立宋國。
宋國第11位君主(公元前799年-公元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后被謚為戴公。
戴公傳子宋武公司空(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48年)其子孫遂以謚號“戴”為氏,是為河南戴氏。
《左傳》宋有戴惡,戴溢之問*孟子。
2、出自姬姓,以國為氏。
據《通志·氏族略》及《左傳》所載,春秋時有戴國,為姬姓諸侯國,在今河南民權縣東,一說在河南蘭考縣。
隱公十年(公元前713年)亡于鄭國,一說亡于宋國。
其族人遂以國名“戴”為氏。
3、衛有戴公,衛康叔10世孫,姬姓。
曹有戴伯,姬姓。
魯桓公生僖叔牙牙生戴伯茲,姬姓。
宣公十五年,有召戴公,周卿士,姬姓。
4、殷氏改戴姓而來。
據《鼠璞》所載,殷氏有改為戴姓的。
武王滅商后,有不少殷遺族以國為氏(因商首都在殷,又叫殷國),稱殷氏,其后就有改姓戴的。
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
5、其他民族改姓而來。
如滿洲達爾充阿氏、戴佳氏,鄂溫克族涂克冬氏改戴姓,另蒙、回、瑤、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戴撝。
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亂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紂)之庶兄微子啟于商的舊都,建立宋國,定都商丘。
宋國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后謚號曰戴公,其庶子撝以王父謚號為氏,稱戴撝。
后世亦沿用戴姓,并尊戴撝為戴姓得姓始祖。
[編輯本段]二、遷徙分布 戴姓人口的播遷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先秦至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宋元明清時期。
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先秦時期,戴姓人口主要是在其發祥地即今天的豫東一帶生息繁衍。
春秋時代的宋國大夫戴惡即為一時名流。
到西漢時,梁國(治今河南商丘南)有戴德、戴圣叔侄,同為禮學大家。
西漢時戴姓還有二支徙居豫南:一支遷往汝南的慎陽(治今河南正陽縣北江口集),一支遷往汝南的平輿(今河南省平輿縣北)。
如:西漢平帝時任侍御史、時稱“關東大豪”的戴遵(字子高),為汝南慎陽人。
《后漢書·逸民傳》中說他家資巨富,樂善好施,行俠仗義,家中所養的食客經常有三四百人之多,當時的人稱他為“關東大豪戴子高”。
其子戴良以至孝、高才、尚氣節而名聞于世。
由此可見,戴遵這一支定居慎陽已不止一代,而且在當地屬于家大、業大、勢力大的名門望族。
西漢末東漢初以解經聞名京師、官任侍中的戴憑,為平輿人。
這就證明,至遲在西漢后期,戴憑這一支已經遷到平輿。
戴姓在向豫南遷徙的同時,也向今江蘇、山東、河北等地遷徙,如西漢時官至九卿的戴崇,為沛(今江蘇沛縣)人,曾向張禹學習《周易》;東漢時官至禮泉太守、“世稱儒宗,知名東夏”的戴宏及西華令戴封,均為濟北郡剛縣(今山東寧陽縣東北)人。
三國至南北朝時期,戴氏又有徙居于今安徽、湖北的。
如東漢末年,曹操的謀士戴乾為丹陽(治今安徽當涂縣東北小丹陽鎮)人。
在魏晉時,戴姓在譙國(今安徽亳州一帶)、廣陵(治今江蘇揚州)、清灑(治今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東)三地成為望族,形成三處繁衍中心。
所以,戴姓以譙國、廣陵、清河為堂號。
戴姓向江南地區遷徙,最晚在西漢時期已經開始。
如:西漢時有越(今浙江省)人戴和;東漢時官至光祿主事的戴就,為會稽郡上虞縣(治今浙江上虞縣百官鎮)人。
大約在東漢末年,廣陵戴氏有一支遷徙到江南。
《晉書》記載:戴烈為三國時東吳的左將*,其子戴昌為東吳太尉、晉會稽太守、武陵太守,戴昌的兒子戴淵,是瑯琊王司馬睿(即后來的晉元帝)的心腹大將,并隨司馬睿南下建康(今江蘇南京市)。
因為西晉后期,中原地區戰火連綿,八王之亂前后延續了16年之久,再加上北方少數民族紛紛南下,黃河中下游一帶動蕩不安,大量的人口被迫南遷,流向相對比較安定的江南地區,其中有許多人都是舉家或舉族南遷,戴姓也在此時跟隨眾人來到江南。
2.隋唐時期 此期戴姓人口進入福建,并流向*以外的全國各地。
據《漳州府志》記載:唐初,中原戴姓的一支遷居福建。
唐高宗總章二年(669年),光州固始縣(今屬河南)人陳*、陳元光父子奉命率領將官123名、府兵3600名入閩,去平定泉州、潮州之間的“蠻獠”嘯亂。
這些將士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中原人。
據《*省通志·人民志·氏族篇》統計,唐初隨陳*、陳元光父子入閩的共有45姓,其中就有戴姓。
當時,隨陳氏父子入閩的戴姓將佐主要有陳元光的女婿戴君胄以及戴仁等人,他們都是光州固始人,在開辟漳州之后,便在福建落籍定居。
研究姓氏的學者普遍認為,戴君胄父子自河南固始隨陳*、陳元光父子入閩,是戴姓人入閩之始。
此外,唐代戴休顏為夏州(治今陜西靖邊縣東北白城子)人,戴簡為長沙(今屬湖南)人,戴護為婺源(今屬江西)人。
《元和姓纂》所列的戴氏聚居點有:濟北(今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西南)、譙國(今安徽亳州)、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魏郡斥丘(今河北成安)、河東...
樓面價7000元,房價應該多少
通俗易懂:建筑物(房屋)做好后成本價格按3000元/㎡計,樓面價7000元/㎡+建筑物3000元/㎡+5%交易稅費=10500元/㎡(開發商賣商品房售價10500元/㎡才能保成本 )。
樓面價:其實就是把土地租金分在每棟樓的每層!按平方米計算。
百度問友提問的問題有點呵呵!我只能回答保本價。
其中5%交易稅費包含了其他什么房屋契稅,工本費等等雜費了,一手房稅費很低的1.5%左右,二手房房屋契稅翻倍。
點踩的,麻煩去眼科看看,謝謝!...
轉載請注明出處榮觀房產網 » 齊河濟北郡房五證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