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濟危機過后房價會不會下落
08年在金融危機影響下,雖然*府出臺了很多救市*策,但樓市“行業景氣回落、市場冷清、庫存激增、價跌量縮”已經成為事實。09年估計宏觀經濟見底,*府各種救市*策還會相繼出臺。樓市總體應該還是下降趨勢,但降幅不會很大。
個人認為目前房價回暖應該是開發商自己在運作、搞鬼。一是開發商目前開工不足,存在資金鏈條問題,目前情況不敢增加投入,只能人為漲價,增加收入;二是去年過低的房價,利潤減少,借目前的形式,彌補損失。另外*府對開發商的扶持肯定也有很大關系呀,目前制造業不景氣,導致大量人員失業,如果房地產出現問題,將引起鋼材、水泥等很多相關行業出問題呀,尤其是銀行的大量貸款如何回收呀。況且房地產行業是*府的主要資金來源呀!
所以目前應該是小幅下降,逐漸穩定。
2.房價下跌,為什么會出現斷供
1、從還款的角度來說,斷供是很不劃算的。
但是有時候不斷供不行,比如說找不到工作了。只能斷供。
你連吃飯的錢都沒有了,還有錢交貸款?2、房價是不會下降得,當前的大環境是制造通貨膨脹,*府在不停的印鈔票,買房是穩賺不賠的買賣。通貨膨脹就像一針大補藥一樣支撐著經濟的繁榮,也支撐著房價的飛漲。
這種情況下房價還跌?如果房價真的降了則說明了,經濟已經差到買不起房了,補藥已經不起作用了。經濟惡化到收入都沒了,拿什么還貸?3、美國和我國的*策不一樣。
美國的的樓市有炒漲的力量也有炒跌的力量,兩種力量相互制約,所以階段性的漲漲跌跌。而中國只有炒漲的一股力量,而且一家獨大,沒有對沖。
所有有錢人都在炒漲。一句話叫國情不同。
4、房價是不會下跌的。我國的炒漲實力一家獨大。
房價高漲的始作俑者就是*府,而*府肯定卯足勁頂住房價不跌,充分的外匯儲備保樓市。所以房價不會暴跌,即便跌,也是個別泡沫的地區跌。
不會全面跌。也許有人會斷供,有人買房的錢會打水漂,但是那是個別現象,不會大面積的打水漂。
5、兩百萬的房子不會跌倒一百萬,最多跌十萬,然后又漲到三百萬。房子在不值錢,也是房子。
房子本身的價值是不變的,變得其實是我們手里的鈔票的購買力。6、以上指的房子是那些人口流入城市的房子(可以流動的房子),不包括人口流出地區,以及個別經濟崩盤地區的房子,和那些交易被禁止了的房子都不在此列。
因為那些房子賣都賣不掉,就不存在漲和跌得問題了。
3.由于金融危機房價會跌會漲
聽你的語氣,其實明顯能感覺到你希望能得到一個房價不會跌甚至會漲的答案,但即便因此會讓你不開心,我也得談些我個人的看法.在這里就不引用房產商,經濟學家,*府官員的各類觀點了,那些觀點看漲看跌都有,所以列出來也沒太大借鑒意義.
我本人是做金融的,我對你的問題講四點吧
1.引用一個業內均知的事實,全世界任何一次規模性的房地產衰退都是有周期的,這個周期至少也有兩年,在這個周期內房價縱然偶爾會有反彈,但總體上將不可避免的持續下跌,目前為止無一例外.從2008年我國房地產價格下跌開始,到目前尚不滿一年.而此次房地產衰退,又伴隨或者說是由金融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正逐步演變為經濟危機,這次危機的規模為一個世紀以來最大的,超過29年的大蕭條.所以在這個背景下,房地產衰退的周期會不會只有兩年,要畫個大大的問號,更不用說即便按最短的衰退周期看,2009年房價整體下跌依舊是不可避免的.
2.你所說的地區存在特殊性,房價確實不高,按你所說剛性需求也有保證.但要明確的是,整體趨勢對你所在地區的影響是必然存在,就象股市一樣,從6000點到2000點,在這個大趨勢下當初再便宜的股票或者再優秀的公司,其價格還是無可避免的會下跌,只是多少不同而已.所以,即便在你所說的地區,其房產價格依舊會不可避免的受到負面影響.要知道即便你們縣城的人口飽和,但他們依然活的很好,也沒誰露宿街頭,而露宿街頭的也買不起房,大家在目前情況下都會想保守一些,維持現狀.該租的繼續租,沒人買房,房價怎么會漲.至于開發商,在三線城市開發商的成本是非常低的,你并不清楚他的成本是多少,他現在賣1400能賺到錢,就完全有繼續降價的空間.同時,開發商幾乎全部依靠銀行貸款,資金壓力很大,一旦買房人減少,銷售下降,降息的那點錢和到期貸款歸還的壓力比起來根本就是九牛一毛.面對資金壓力,開發商即便是虧本,也會賣房,因為企業要活下去.到時降價拋售的壓力,包括銀行處置抵押物的拋售壓力,會直接導致大家都爭相出貨,就象股票一樣,很多人家里有急事,虧了也要賣掉.而且賣掉是為了避免更大損失.誰走的遲,誰就虧的多,虧得少就是勝利.所以開發商不會低于成本賣房這條其實不太說得通.
3.房產新*主要集中在降低利息和降低第一套甚至二套房首付比例,這確實是鼓勵*策.但這個*策的出臺本身就說明了大部分人現在不愿意投資買房.降息的幅度有限,而首付比例的降低實際意味著你欠銀行更多錢,今后要付更多利息擔更大風險.*策出臺所帶來的那么點小利和普通人對經濟衰退的擔心,孰大贖小,一目了然.事實上,這些*策的出臺,其實更大程度上影響的是投機資金,因為他們的杠桿可以更大,同時利息壓力會更小.但問題是,房產炒作資金基本都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和個別三線城市(比如去年的北海市),基本不會去關注你所在的縣城,因為他們進去后,完全沒什么人可以接手,甚至連炒作都缺乏題材.所以房價既沒有剛性資金,也沒有投機資金來推動,哪怕只是短時間炒作一把走的可能性都不會太大.
4.說這么多,我想給的建議就是,盡量還是從大環境來考慮問題.我看你還提到了離學校近,現在離天安門的房子都有下跌,更何況還是靠個縣城的學校.這些細節問題不是不值得考慮,但并不是決定性因素.我個人認為,如果你確實有住房需要可以現在買房,因為你那的房價從你介紹的情況看即便下跌,幅度也不會太大了,況且你買的新房是自住,幾年內都不用去考慮賣不賣的問題,漲跌也就不會太計較.等到你準備賣時,估計這輪衰退也結束了.但如果你是出于投資考慮,建議你再等幾個月,等09年的相關數據,至少半年數據出來后,再去考慮.那時如果行情還是不好那就不買(很大可能),如果行情好轉了,那時再去買也肯定不會比你現在貴出多少,但買得卻放心很多.遠比你現在買到手上整天提心吊膽來的穩健.
老百姓買房真得太不容易了,還是謹慎一些,衷心希望你能有一個溫暖安心的家.
4.經濟危機房價會暴跌嗎
百姓的購房剛性需求不會使房價產生暴跌的。
首先,中國處在城市化進程的爆發期,剛性需求旺盛。我們甚至不必拿中國的人口基數來計算,只需要看看我們周邊的親戚朋友有多少被城市化了;看看我們的城市近十年擴大了多少;想想同樣的錢可購買的面積縮小了多少。不難看出,市場并非完全建立在泡沫之上。而且,可以肯定地說,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仍將繼續,不可逆轉。
其次,中國人的居住消費文化不會瞬間改變。其一,安居樂業是中國人的基本生活要求。對我們而言,沒有屬于自己的房子,就等于沒有家。說句玩笑話,現在的年輕人如果沒有房子,成家都可能很困難。其二,房子對中國人而言絕不僅僅是遮風避雨的功能需求,更是身份的象征。喬家大院、康百萬莊園等,可以多多少少反映出中國人對房子的心理需求,升級換代式的第二套、第三套房子的購買絕不僅僅是為了轉手的投資或投機。
最后,投資需求雖暫時被壓抑,但暗流涌動。在市場經濟下,資本的逐利性是與生俱來的,除非有廣泛的投資渠道和市場,再加上房子本身就具有保值增值的特性,特別是在通脹壓力比較大的時候。在投資機會有限的情況下,想完全堵住流向房地產的投資都是徒勞的。
同時,從供應層面看,其一,由于前兩年市場過熱發展的慣性,短期內供應是會有所放大,但由于房地產產品的開發周期較長,供應量將會緩慢釋放;其二,拿地成本、原料成本、人工成本等大幅提高,整體開發成本提高很多,并形成一定的剛性。
綜上,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住宅產業仍會健康發展,長期來看,住宅價格仍是向上的,但增幅與去年相比將大幅下降。整體房價不會大幅下跌。由于資金壓力,股權轉讓將成為一些企業的選擇,行業的集中度會有所增強。在此市場環境下,企業應從追求行業空間轉向尋求企業空間。差異化競爭和價值鏈創新將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那些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將會爭取到更大的企業空間,提高市場占有率。
5.經濟危機房價會暴跌嗎
百姓的購房剛性需求不會使房價產生暴跌的。
首先,中國處在城市化進程的爆發期,剛性需求旺盛。我們甚至不必拿中國的人口基數來計算,只需要看看我們周邊的親戚朋友有多少被城市化了;看看我們的城市近十年擴大了多少;想想同樣的錢可購買的面積縮小了多少。
不難看出,市場并非完全建立在泡沫之上。而且,可以肯定地說,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仍將繼續,不可逆轉。
其次,中國人的居住消費文化不會瞬間改變。其一,安居樂業是中國人的基本生活要求。
對我們而言,沒有屬于自己的房子,就等于沒有家。說句玩笑話,現在的年輕人如果沒有房子,成家都可能很困難。
其二,房子對中國人而言絕不僅僅是遮風避雨的功能需求,更是身份的象征。喬家大院、康百萬莊園等,可以多多少少反映出中國人對房子的心理需求,升級換代式的第二套、第三套房子的購買絕不僅僅是為了轉手的投資或投機。
最后,投資需求雖暫時被壓抑,但暗流涌動。在市場經濟下,資本的逐利性是與生俱來的,除非有廣泛的投資渠道和市場,再加上房子本身就具有保值增值的特性,特別是在通脹壓力比較大的時候。
在投資機會有限的情況下,想完全堵住流向房地產的投資都是徒勞的。同時,從供應層面看,其一,由于前兩年市場過熱發展的慣性,短期內供應是會有所放大,但由于房地產產品的開發周期較長,供應量將會緩慢釋放;其二,拿地成本、原料成本、人工成本等大幅提高,整體開發成本提高很多,并形成一定的剛性。
綜上,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住宅產業仍會健康發展,長期來看,住宅價格仍是向上的,但增幅與去年相比將大幅下降。整體房價不會大幅下跌。
由于資金壓力,股權轉讓將成為一些企業的選擇,行業的集中度會有所增強。在此市場環境下,企業應從追求行業空間轉向尋求企業空間。
差異化競爭和價值鏈創新將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那些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將會爭取到更大的企業空間,提高市場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