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無法溝通的歇后語是什么
風里搖擺的葫蘆——亂點頭 指胡亂表示贊成。 鴨子過河——隨大流 指沒有主見,跟著多數人說話或行事。 上了籠頭的嗎——哼也不哼 指依照別人的意思做,不反抗。 瞎子看戲——人云亦云
“指不容許別人插嘴說話”的成語是什么?
不容置喙:指不容許別人插嘴說話
描寫人語言胡言亂語的歇后語
1、半天里抹粗子—糊云
【注釋】粗子:掇糊。半天空中抹拐糊,指去糊住云彩。“糊云”與“胡云”諧音,指人胡說。
【例句】我說那是半天里抹粗子,糊云哩!這兩年的法子就不錯,何必脫了褲子放屁,自找麻煩,去受那個洋罪!(聶海《靠山堡》)
2、閉著眼睛放屁—瞎嗤
【注釋】嗤:放屁的聲音。瞎嗤:指胡說八道。形容信口開河。
【野陵斗例句】他心里亂糟糟地想:“這是什么人下的‘死命令’呢?真他媽的‘閉著眼睛放屁—瞎嗤’!”(劉亞舟《男婚女嫁》)
3、不長眼的狗—瞎汪汪
【注釋】形容不分情勢,亂喊亂叫。
【例句】“老大,官府來了兩位馬快,找你問話!”窗外的人,壓低嗓子。“不長眼的狗瞎汪汪!”權兒怒罵,“等老娘抽完一袋煙,放你們老大回去。”(劉紹棠《鍋伙》)
4、吃了屎了—滿嘴放屁
【注釋】斥責某人滿口胡言亂語。
【例句】“爹這是……莫非要咽氣了,心中還有啥割舍不下的?”保文疑惑地問道。“你是吃了屎了嗎?滿嘴放屁!家里沒個啥事,咒都能讓你咒出事來。”保英黑著臉喝唬了保文兩句,心中卻也禁不住“撲騰撲騰”亂跳起來。(亦夫《婿疫》)
5、吃上豆芽喝涼水—放的兩半兒屁
【注釋】豆芽是由豆子的兩片瓣兒中生出來的。斥責某人滿嘴胡言亂語。
【例句】我前天不光親眼看見一只黑老鴿落在他房后榆樹上,還連叫了好幾聲。為什么你李敬懷還沒死?盡是他媽吃上豆芽喝涼水,放的兩半兒屁。(劉江《太行風云》)
6、高山滾鼓—撲通撲通又撲通
【注釋】撲通:形容鼓從高山上滾下時發出的汪運響聲,與“不通”諧音。形容說話或寫文章非常不合情理或不通順。
【例句】蘿花答道:“你的話好比高山滾鼓…”“什么意思?”陳尚仁忙問。“不通不通又不通!”葬花說。(羅旋《南國烽煙》)
7、狗吃煎餅—胡扯
【注釋】扯:指狗撕、扯煎餅,轉指漫無邊際地閑談。責罵人胡說八道。
【例句】碗碗花以為他誤會了水水,因為水水回答得并不干脆,便說:“生啥氣呢,水水是拍娃睡覺呢!”“你就愛狗吃煎餅,胡扯!”鄂心仁又翻了她個白眼,“我說城門樓子,你說你屁子上的痕子!”(硝石《丑鎮》)
8、狗戴嚼子—胡勒
【注釋】嚼子:用馴服牲畜的工具。用小鐵鏈制成,勒在騾馬嘴里,一緊一松可使其奔走或停住。嚼子是給馬戴的,戴在狗嘴上不是地方,故為“胡勒”。比喻胡言亂語。
【例句】這是什么地方?叫被敵人懸賞整一萬塊錢買他的腦袋的劉隊長到清河來,那不是“狗戴嚼子—胡勒”嘛!(李春方《風雨京華錄》)
9、狗急跳墻—亂咬一下子
【注釋】狗急起來亂咬人。比喻某人被逼急了胡編亂造,攻擊或誣陷他人。
【例句】“老劉,你別狗急跳墻,亂咬一下子,說話得清楚些。”任國忠裝出氣勢洶洶的樣子。(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
10、狗咬石頭—一頓胡嚼亂啃
【注釋】形容胡說八道。
【例句】“二戲法有天被遭殃軍看穿,那時再耍吉大膽的招牌也鎮不住人了,哪怕是狗咬石頭一頓胡嚼亂啃,咱們也吃不了得兜著走!再不能這樣大海里漂舟了。”(周驥良《吉鴻昌》)
擴展資料:
歇后語分類:
1、諧音類。如: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無人;
孔夫子搬家——凈是輸(書)
這類歇后語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諧,由原來的意義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種意義。看到這類歇后語,往往要轉幾個彎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饒有興味。有的書把它列入“雙關語”一類,也是有道理的。
2、喻事類。如:
弄堂里搬木頭——直來直去;
冷水發面——沒多大長進;
這類歇后語是用客觀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對設比事情的特點、情狀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領悟后半段的“謎底”。
3、喻物類。如:
黃牛肩腳——不負責任;
老鼠上街——人人喊打;
這類歇后語則是用某種或某些物件、動物作比方。了解卜設比物的性質,也就能領悟它的意思。
4、故事類。如:
劉備借荊州——只借不還;
林沖棒打洪教頭頌磨——專看你的破綻下手;
這類歇后語一般是引用常見的典故、寓言和神話傳說等作比方。上述兩例,只要知道劉備、林沖故事的,自能了然于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歇后語
轉載請注明出處榮觀房產網 » 別人說話插嘴的諺語,形容人無法溝通的歇后語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