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常用歇后語
日本鐘:大聲夾無準。
燒豬肉:免炒。
吃凈云:無面俾。
皇帝女:唔愁嫁。
墻頭草:隨風倒。
棺材凳:頂死人。
崩哥吹笛:白費力。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德媽巡更:熬青(靜酒)。
黃牛過河:各顧各。
濕水棉花:冇得彈(即沒有什么缺點可以挑剔)。
死人燈籠:報大數。
李伯賣蟹:蒙一下。
高腳燈籠:照遠吾照近。
水瓜打狗:唔見一碌。
老鼠咬鬼:冇法埋手。
竹籃打水:一場空。
大海撈針:冇希望。
關門打狗:跑不了。
丈二和尚:摸唔著頭腦。
牛皮燈籠:點極唔明。
屁股:摸不得。
烏里單刀:一塌糊涂。
神閣貓屎:人憎鬼厭。
玻璃荷包:一眼睇到曬。
三寸衫領:包頂頸。
脫褲放屁:多此一舉。
冇掩雞籠:直出直入。
竽仔煲糖:心淡。
巢(皺)皮茨菇:難刮。
拉牛上樹:難辦。
旱天水斗:冇用場。
賣魚佬洗身:冇曬聲(醒)氣。
姜太公封神:忘記自己。
銅板閘豆腐:兩面靚。
尚志坊燈籠:何府(何苦)。
披蓑衣救火:惹火燒身。
單眼仔睇老婆:一目了然。
食豬紅疴黑尿:立刻見功。
太歲頭上動土:尋死。
牛頭唔對馬嘴:文不對題。
豆腐里揾骨頭:故意挑剔。
年州晚借磚板:冇得借。
學人放屁疴出屎:學藝不精。
冇耳尿壺:得把口
撳地游水:穩陣。
鼓油撈飯:整色水。
凈肉排骨:難揾(找)。
阿駝行路:中等。
德伯整鐘:行返轉頭(即走回頭路)。
盲眼佬死仔:冇眼睇。
半夜吃黃瓜:不知頭共尾。
床下底劈柴:撞大板。
壽星公吊頸:嫌命長。
疴屎落褲浪:一時松。
外甥拿燈籠:照舊(舅)。
八字冇一撇:冇成數。
泥菩薩過海:自身難保。
澎蜞倒舍:各有各走。
山高皇帝遠:管不著。
切菜刀剃頭:危險。
腳踏兩條船:猶豫不決。
快刀斬亂麻:干脆利落。
熱鍋上螞蟻:走投無路。
磚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細佬仔刮頭:很快就完成任務。
滾水綠豬腸:兩頭縮。
水浸老鼠窟:吱吱喳喳。
啞仔吃黃連:有苦難言。
豬籠跌落水:四圍來。
矮仔上樓梯:步步高升。
斷鏈留聲機:攞黎搞。
黃鱔上沙灘:唔死甩身潺。
閻羅王嫁女:鬼攞。
陸云亭睇相:冇衰攞來衰。
寡母婆死仔:冇希望。
肥佬買笠衫:越大越好。
雷公搭豆腐:冇得頂。
三十晚上睇月光:冇希望。
又做巫婆又做鬼:兩面派。
睇脈先生唔知死—冇自知之明。
雙眼生在頭殼頂:目空一切。
跌倒也要抓把沙:就算碰到挫折也要想辦法完成任務。
石地堂遇著鐵掃把:硬打硬。
頭頂生瘡腳底流膿:壞透。
有牙鷹唔抓抓雞仔:抓不住關鍵
望采納,謝謝。。。。。
歇后語 什么粗中有細
張飛穿針-粗中有細
意思是一般說處事粗疏,而有時卻也細致。
提起張飛,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粗魯、莽撞”幾個字。特別是當年,他在當陽長坂橋上的那聲怒吼,竟嚇退了曹操的百萬大軍,還使大將夏侯杰當場被驚得肝膽碎裂,倒撞于馬下。
“連橋下的河水也為之倒流”,可說是駭人聽聞、刻骨銘記,千百年來不知震撼了多少代人的心,張飛自然就成為“粗魯、莽撞”的代名詞了。
例句:
1.五大三粗的體育老師對受傷的隊員關懷細致,沒想到他可真是粗中有細啊。
2.他一向都是大大咧咧的,可做起題來卻粗中有細非常認真。
擴展資料
背景:
三國,是一個亂世,同時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在這個時期涌現了許多廣為人知的人物,同時也衍生出了許多歇后語,被后世廣為流傳津津樂道,如曹操用人-唯才是舉,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相關歇后語:
1、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
2、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3、張飛賣針-人強貨扎手
4、張飛吃稱陀-鐵了心了
5、張飛繡花-不對勁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張飛穿針
轉載請注明出處榮觀房產網 » 完成任務的歇后語,五邑常用歇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