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塞古詩王昌齡意思
譯文:
從秦漢時,明月就照臨著邊境上的古老關塞,至今,這里仍然還有無數離家萬里的戰士,在這關塞上戍守,不能返還家鄉。只要能有像李廣那樣的將領在這邊界上把守,外來的敵人就不敢來侵犯了。
原詩:
《出塞》 作者: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擴展資料:
《出塞》是樂府詩歌的舊題,唐代詩人常用這個題目描寫邊塞生活。這首詩即借此題寫了唐代戍邊將士的生活情景,表達了對長期戍邊戰士的同情,希望能有像漢朝李廣那樣的大將戍守,使邊境得以安寧。
唐代,邊境上的戰爭常常失利。人們懷念有漢代李廣那樣的將領守邊,含蓄地批評了朝廷用人不當。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詩。
王昌齡 (698—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
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秘書省校書郎,而后又擔任博學宏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所殺。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又被后人譽為“七絕圣手”。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
代表作有《從*行七首》《出塞》《閨怨》等。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出塞
轉載請注明出處榮觀房產網 » 邊塞詩王昌齡的意思,山塞古詩王昌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