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詩經中有很多愛情詩
《詩經》不僅不是每首詩都有所謂“美教化,移風俗”的作用,很多只是單純反映當時社會生活和人民思想情感的詩歌;其中還有一些詩并不符合“溫柔敦厚”,而是熱烈奔放的。這種熱烈奔放主要體現在《國風》的愛情詩中,這些詩毫不掩飾地歌唱了人們心中的愛情及渴望,甚至有男歡女愛的X描寫,《詩經》中的一些詩也因此被稱為“yin詩”。然而以今天的眼光客觀地看,這種未經禮教桎梏的、道學家口中的所謂“yin”,恰恰是自然的人性,是一種活潑生命的體現,是真正意義上的對天地精神的遵從。它標志著和諧、自由、平等,散發著愉快與天真的氣息。 《詩經》從文學的角度寫出了禮制完善之初時周代社會男女交往的清純本色,表現出對人生命本體的尊崇和對人的個體價值的強烈追求,為中國古代文化留下了情感的光輝。愛情是人類特有的感情,是一種自發的不由自主的情感沖動,同時也是個體的一種自我選擇。《詩經》中的愛情詩,熱烈而浪漫,清新而純凈,是心與心的交流,是情與情的碰撞。 《鄭風?溱洧》便是極具代表性的一篇。它是描寫鄭國三月上巳節青年男女在溱水、洧水兩旁游春的詩。詩中滲透著濃厚的抒情意味,正如方玉潤所說:“每值風日融和,良辰美景,競相出游;以至蘭勺互贈,播為美談,男女戲謔,恬不知羞。”所謂“恬不知羞”,實際是青年們天然純樸的感情流露。陽春三月,大地回暖,艷陽高照,鮮花遍地,眾多男女齊集溱水、洧水岸邊。一對情侶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著春天的氣息,享受著愛情的甜蜜。他們邊走邊相互調笑,并互贈芍藥以定情。這首詩如一首歡暢流動的樂曲,天真純樸,爛漫自由。 《詩經》愛情詩,依據生活的邏輯,突出了情竇初開的青年男女對生命內在本初結構恢復完整的焦渴,還原了生命與生活的意義。《周南?關雎》就是一首熾熱感人的情歌。一位男子愛上了一位美麗的姑娘,醒時夢中不能忘懷,而又無法追求到。面對悠悠的河水,目迎水流中浮動的荇菜,姑娘美麗的身影時時閃現在眼前,這更增添了他的痛苦,以致出現了幻覺,仿佛和那個姑娘結成了情侶,共同享受著和諧歡樂的婚后生活。詩中的相思之情是坦率的、大膽的:“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詩人毫不掩飾自己的感情,也毫不掩飾自己的愿望。這種濃烈的感情和大膽的表白,正是生命欲望和生性本能的自然顯露。 據《詩經注析》,《鄭風?褰裳》是一位女子責備情人變心的詩,詩中的女子性格爽朗而干脆,富于斗爭性。詩每章前四句干凈利落,毫不拖泥帶水,活脫一個潑辣女子的聲口,讀來如見其人。末句突然放慢聲調,以戲謔的口吻作結。寓反抗于嘲諷之中,完全是一種優勝者的姿態。“狂童之狂也且”中“也且”是語氣詞。還有一種說法,當代國學大家李敖認為“且”是男性xx器,這是“且” 在上古的最初意義,是典型的象形字。這句話根本是女孩子打情罵俏的粗話。《鄭風?褰裳》則是一首以X占有為目的的情詩,女主人公帶著滿足自己X欲的公開企圖,簡單而直接地要求心愛的男子和自己幽會。“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姑娘用激將法提醒對方,“子惠然而思我,則將褰裳而涉溱以從之。子不我思,則豈無他人之可以,而必於子哉?”朱熹也認為《褰裳》是情詩,而且是“yin女語其所私者”的“謔之之辭”。不過無論哪一種說法是正確的,都說明《詩經》并不是“溫柔敦厚”四個字可以概括的。 但簡單地認為《詩經》中的這些詩是yin詩也是不妥當的。人是從動物進化來的,X在動物是自然的,美麗的,動物唯一的目的是*的延續。人從動物來,人不但賦予X自然、美麗的品質,人再賦予X精神層次的追求,將本能的X與進化的思想結合產生新的性美學要求。我們的先人剛剛從動物X要求轉化為與思想結合的X要求的最初表現形式就是《詩經》,《詩經》是人類最初剛剛從動物X要求轉化為與思想結合的X要求,最初的以詩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一種原始的質樸。人類發展到今天,如果我們今人刻意地去模仿古人對性的直白,我們沒有了古人的自然和質樸,卻多了古人沒有的不懷好意和下流。 古人非常強調婚姻、家庭的重要意義,用各種手段來干預婚姻和家庭,因此那時的青年男女是沒有愛情自由的,相反往往會受到各種壓抑和阻撓。而受壓抑的又是女性占多數,也是女性的反抗最堅決。 《鄘風?柏舟》是一位少女要求婚姻自由,向家庭表示違抗的詩,表現了愛情專一,堅決反抗封建禮教的精神。此詩作于熱戀之時,詩中突出了憤怒的抗爭。此詩作者,其身正遭壓迫,其情如沖天之火那樣熱烈。此詩用“奔迸的表情法”,是情感突變,一燒燒到白熱度,用極簡單的語句,把極真的感情盡量表出。此詩語言一瀉無余,如大河奔流。“之死矢靡它”的堅貞誓言,“母也天只!不諒人只!”的大膽抗議,表現了當時女性對真愛與自由的渴望,感情真摯強烈。 《詩經》中描寫的愛情,絕無半點禮教和貞潔觀念的束縛,沒有摻雜任何世俗功利的考慮,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純真的人類美好情感的謳歌。《詩經》是中國唯一一部脫去了脂粉與俗氣的情愛文學圣典。作為民族青春時代的自由生活經歷的真實記錄,《詩經》愛情詩昭示后人,要擺脫“非人”的鐐銬,回到人之所以為人的真實境界,就必須贏得主體精神的自由,而這也正是《詩經》這部古老經典具有不朽文化價值的根源所在。
詩經第一篇《關雎》 為什么是一篇關于愛情的課文?
這是起源問題,發展問題。生育是過去的發展。科技是現在的發展。你可以倒念一遍。涉及的多,站位重要,所以生育有關利于首,這首詩很含蓄
詩經為什么會有那么多愛情詩
詩經主要描寫的就是當時的社會風氣,很貼近人們的生活,而且詩經也不是全是描寫愛情的啊,像描寫出嫁的,思婦詩,描寫將士戍邊的,贊頌君王的也有很多,而且,有些像蒹葭之類的詩篇,看起來像是在描寫愛情,仔細品品還是有深意的。
為什么詩經的第一首詩是寫愛情的
《關雎》是《詩經》的第一首,這首詩應當是人們所熟悉、所了解的。為什么把《關雎》放在《詩經》的第一首?必然有很多人討論這個問題,我想之所以把《關雎》放在《詩經》的第一篇,表示了中國的先人對男女婚姻乃至于家庭的重視。因為在中國人看來,男女婚姻、家庭乃是一個社會的基礎,也是一個社會的開始。《關雎》表現了人們對于美好的婚姻、幸福家庭的祝福。所以《關雎》這首詩的第一章,“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四句就成為人們在祝賀新人的時候對美滿婚姻的贊頌,對幸福家庭的贊頌,這已經是我們生活中常常能夠聽到的。 查看原帖>>
詩經為什么大多是愛情詩?
愛情是人類最美好,最甜蜜的感情!
轉載請注明出處榮觀房產網 » 詩經愛情詩的由來,為何詩經中有很多愛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