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小孩的口才和語言組織能力?
一、 為孩子提供鍛煉口才的環境
孩子的表達能力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比較注意營造“說話”的環境。
1、 餐桌前的時間要珍惜
餐桌前是全家交流的好機會,全家人可以邊吃邊聊,每個人都可以說說一天的見聞、感觸、報紙上的新聞、遇到的開心有趣的事等等,都可以作為“談資”。在交談中,既增進了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交流,也開拓了孩子的視野,很輕松的鍛煉了孩子的表達能力。
2、 放學后的溝通時間很重要
孩子上的午托,下午放學后,我經常問的一句話是:“今天開心嗎?學校里有什么有趣的事?講給媽媽聽聽!”從幼兒園開始到現在,孩子已經養成了習慣,不論是是開心的事還是煩心的事她都會拿來和我“分享”。我也會給她講講我今天遇到的開心或煩惱的事情,聽聽她的建議和看法。我們像平等的朋友在聊天,這是一天中最開心的時刻。我想,這個習慣讓她學會了觀察生活、整理思路,總結思想,自然,對她的語言表達也是很好的鍛煉。
3、 讓孩子學會表達愛與感激
在生活中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家庭成員之間也要注意禮貌用語。這樣既可使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體會愛的溫暖,也可以讓她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心意。比如在聚會上會讓孩子說出自己的祝福,收到禮物要及時道謝,若她不在場,晚上會讓她打電話表示感謝。等等。
二、 多做“語言游戲”,玩出語言的趣味。
1、 熱鬧的“家庭辯論會”
成語接龍、繞口令比賽是經常玩的游戲。另外,我們有時會在周末開一個“家庭辯論會”。定一個命題,分“反方”和“正方”,兩人一組,第三個人當裁判,大家唇槍舌劍展開辯論,要做到有理有據,能說服對方算贏。這個活動鍛煉了孩子的反應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對家長也是很好的鍛煉。
2、 有趣的“我來當老師”
一塊小黑板,一盒粉筆,就可以“開課”了!我們輪流當老師,自己選一門課來上。一般情況是啟繁當老師,我們當學生。這個小老師一點也不含糊,板書、講解、提問,學生要搶答,回答正確可以得星星和小花。這個游戲既讓她體驗了當老師的感覺,也復習了以前學習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鍛煉了的口頭表達能力。
三、 多為孩子提供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機會
孩子們在一起玩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對增進孩子的友誼,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和語言能力很有益處。啟繁放學有時會到同學家寫作業玩耍,我一般比較支持。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缺乏和同齡人相處的時間。孩子們在一起會相互學習、相互感染,在“玩”中共同進步。啟繁的同學過生日,只要邀請她,一般都會讓她去參加。她過生日也會邀請同學好友來家里玩。孩子們最愛玩的游戲是“有獎問答”,是啟繁最先“發明”的。我們事先找來許多小知識問答題或腦筋急轉彎、謎語,孩子們輪流來當“主持人”,抽到題目不會的人還可以“場外求助”,回答正確就可以“抽獎” 獎品是一些小文具小零食。孩子們玩得開心踴躍。這個活動既活躍了聚會氣氛,又充實了課外知識,同時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充分鍛煉,可謂是“一舉三得”!
四、 親子共讀,積累豐富的語言。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寫作是這樣的,語言方面的能力也是同樣的道理。閱讀可以豐富孩子的詞匯量,豐富的閱讀可讓孩子不斷積淀,從而提高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
對于小學生,親子共讀是一個好辦法。我和啟繁常常一起讀一篇文章,進行交流、討論。啟繁也常常會主動給我講一個故事,是她看的或聽別人講的,我會很認真的去聽,給予她高度贊賞。確實,孩子印象深刻的故事會讓成人也感悟頗深。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往往會有你想不到的見解和感悟,同時語言表達能力會得到一定的提高。
我的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剛開始家長一直認為自己的孩子內向,不愿和家長多說話。通過親子共讀,才發現原來自己的孩子懂的也很多,只是平時自己很少和孩子交流,孩子就算有想法也不會和家長說,久而久之,家長就把孩子定性為是內向。進行親子共讀以后,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明顯的提高了,性格也明顯變得開朗了。
建議:學校班級和家庭之間也可以不定期開一些讀書交流會,以這種活潑有趣的形式來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同時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最后,我想說,會說、能說不是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唯一指標,語言表達還包括一個人的傾聽能力,語言的清晰度,在講話過程中不打斷他人的禮貌,與人交談時是否積極、有自信,是否善于運用自己的肢體語言,等等。
讓我們一起努力吧,希望我們的孩子取得更大的進步!
孩子們該如何正確打開繞口令的方式
繞口令,可以說是民族的語言瑰寶,說話藝術的基本功,它對孩子的語言及思維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它不僅能有效地鍛煉孩子的口才,增強孩子的記憶力,還能培養孩子的反應能力。孩子們學說繞口令時,應該把握一慢、二準、三勤。
1、把握一個"慢"字??? ????
慢,就是要循序漸進。具體來說,就是指說的時候節奏適度,學的時候步步深入,學說繞口令無外乎練唇舌,練語言,練記憶,練思維,只要能將整個段子說得清楚、流利、連貫、完整即可。不必像曲藝演員那樣舌如飛簧,快捷如飛。過于求快。?一來容易造成幼兒吐字發音含混不清,令人不知所云的情況;二來也會加重他們的心理負擔,使之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幼兒初學繞口令,務必講究一個"慢字"。
2、把握一個"準"字
初教幼兒學說繞口令,家長千萬不要性急,一定要教得慢一些,讓孩子把每一個字的字音都念得準確無誤,把每一句話都說得清楚連貫,然??后再逐漸加快。為了更好地做到這一點,家長不妨采取分解的辦法使幼兒讀??出節奏感。
3、把握一個"勤"字
練習繞口令的訣竅,就是先練短的,再練長的,這種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初學者逐漸掌握說繞口令的技巧。家長若急于求成,一開始就讓幼兒練習長長的繞口令,便會使孩子感到有些吃力。
最后,要讓幼兒的頭腦中產生一種畫面感。一篇小說如果要想情節完整,往往需要成千上萬字,而繞口令則言簡意駭,短短幾句話幾十個字就能勾勒出一個完整的故事,且在聲、韻、調方面獨具特色,體現出漢字的獨特魅力。家長在教孩子學說繞口令時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努力強化幼兒的形象思維,使其頭腦中產生正確的聯想,進而產生一種畫面感,這有利于提高幼兒的興趣,增進其感悟力,強化其記憶力,促使他們盡快地學會。
兒童繞口令
適合幼兒說的繞口令
1.十和四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莫把四字說成十,
休將十字說成四。若要分清四十和十四,經常練說和四。
2.捉兔
一位爺爺她姓顧,上街打醋又買布。
買了布,打了醋,回頭看見鷹抓兔。
放下布,擱下兔,上前去追鷹和兔,
飛了鷹,跑了兔。打翻醋,醋濕布。
3.小毛與花貓
小毛抱著花貓 ,花貓用爪抓小毛,小毛用手拍花貓,花貓抓破了小毛,
小毛打疼了花貓,小毛哭,花貓叫,小毛松開了花貓 ,花貓跑離了小毛。
4.小花貓
小花貓愛畫畫,先畫一朵臘梅花,又畫一個小喇叭,
帶著臘梅花,吹著小喇叭,回家去見媽媽,媽媽見了笑哈哈。
5.鳥和貓
樹上一只鳥,地上一只貓。地上的貓想咬樹上的鳥,樹上的鳥想啄貓的毛。
6.貓鼻子
白貓黑鼻子,黑貓白鼻子;黑貓的白鼻子,碰破了白貓的黑鼻子,
白貓的黑鼻子破了,剝了秕谷殼兒補鼻子;黑貓的白鼻子不破,不剝秕谷殼兒補鼻子。
7.狗與猴
樹上臥只猴,樹下蹲條狗。猴跳下來撞了狗,狗翻起來咬住猴,不知是猴咬狗,還是狗咬猴。
8.鵝過河
哥哥弟弟坡前坐,坡上臥著一只鵝,坡下流著一條河,哥哥說:“寬寬的河,
弟弟說:白白的鵝。鵝要過河,河要渡鵝,不知是鵝過河,還是河渡鵝。
9.小豬
小豬找鋤頭,吭哧吭哧走。小鳥唱枝頭,小豬扭頭瞅,
鋤頭撞石頭,石頭砸豬頭。小豬怨鋤頭,鋤頭怨豬頭。
10.畫獅子
有個好孩子,拿張畫圖紙,來到石院子,學畫石獅子。一天來畫一次石獅子,
十天來畫十次石獅子。次次畫石獅子,天天畫石獅子,死獅子畫成了“活獅子”。
11.羊和狼
東邊來了一只小山羊,西邊來了一只大灰狼,一起走到小橋上,小山羊不讓大灰狼,
大灰狼不讓小山羊,小山羊叫大灰狼讓小山羊,大灰狼叫小山羊讓大灰狼,羊不讓,狼不讓羊,撲通一起掉到河中央。
12.分果果
多多和哥哥,坐下分果果。哥哥讓多多,多多讓哥哥。說要小果果,外婆樂呵呵。
13.南南有個籃
南南有個籃籃,籃籃裝著盤盤,盤盤放著碗碗,碗碗盛著飯飯。
南南翻了籃籃,籃籃扣了盤盤,盤盤打了碗碗,碗碗撒了飯飯。
14.瘸子
北邊來了一個瘸子,背著一捆橛子,南邊來了一個瘸子,背著一筐茄子。
背橛子的瘸子打了背茄子的瘸子一橛子。背茄子的瘸子打了背橛子的瘸子一茄子。
繞口令怎樣引出
一、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你們是不是去過很多地方?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圖,看一看這是什么地方?出示圖片,幼兒觀察指認。
二、依次出示圖片,請幼兒觀察,引出繞口令內容
師:這里有許多的小動物,你們來看看都有誰?如:出示老虎圖片,讓幼兒觀察動物的動態,教師強調動詞,先說出地點再說動詞最后說動物。
三、教師示范朗誦繞口令
1、慢說一遍,強調幼兒說清字音(動物字音)
師:這幅圖可以編成一首好聽的繞口令,先聽老師說一遍(帶動作)。這首繞口令好聽嗎?小朋友們在說繞口令的時候要把每個字的字音說的清清楚楚,老師再說一遍,你聽一聽這邊和剛才那遍有什么不同。
2、快說一遍。
轉載請注明出處榮觀房產網 » 怎么組織幼兒與家長繞口令,怎樣培養小孩的口才和語言組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