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有哪些特點
1、字數相等:字數多少無規定,但要求上下聯字數相同。上下聯的字數同時可長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長可達數百字。
2、詞性相同:詞性相同,位置相對。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3、 結構相應:上下聯結構要相當:即組成上聯的各個詞組分別是幾個字,下聯的對應詞組也必須分別是幾個字。而且結構類型要基本保持一致。
4、平仄相對:平仄要和諧、相對,尤其是上下聯的尾字,平仄要交錯,傳統習慣是“仄起平收”,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對聯有許多特點,詞性相對的有嗎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做舟
1,字數相等:上下聯都是七個字.
2,同一位置詞性相同,意義相同,或相反,相對:
書---學,名詞,意義相對;
山----海,名詞,意義相對
有---無,動詞.意義相反.
路---涯,名詞,意義相對;
勤---苦,形容詞,意義相對;
為---做,動詞,意義相同;
徑---舟,名詞,意義相對.
3,平仄相對:
上聯: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聯:仄仄平平仄仄平
對聯具備什么特點?
一是字數要相等:
上聯字數等于下聯字數。長聯中上下聯各分句字數分別相等。有一種特殊情況,即上下聯故意字數不等,如民國時某人諷袁世凱一聯: “袁世凱千古;中國人民萬歲。”上聯‘袁世凱’三個字和下聯‘中國人民’四個字是“對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
對聯中允許出現疊字或重字,疊字與重字是對聯中常用的修辭手法,只是在重疊時要注意上下聯相一致但對聯中應盡量避免“異位重字”和“同位重字”。所謂異位重字,就是同一個字出現在上下聯不同的位置。所謂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個字在上下聯同一個位置相對。不過,有些虛詞的同位重字是允許的,如杭州西湖葛嶺聯:
桃花流水之曲;
綠蔭芳草之間。
上下聯“之”字同位重復,但因為是虛字,是可以的。不過,有一種比較特殊的“異位互重”格式是允許的(稱為“換位格”),如林森挽孫中山先生聯:
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二是詞性相當:
在現代漢語中,有兩大詞類,即實詞和虛詞。前者包括:名詞(含方位詞)、動詞、形容詞(含顏色詞)、數詞、量詞、代詞六類。后者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象聲詞六類。詞性相當指上下聯同一位置的詞或詞組應具有相同或相近詞性。首先是“實對實,虛對虛”規則,這是一個最為基本,含義也最寬泛的規則。某些情況下只需遵循這一點即可。其次詞類對應規則,即上述12類詞各自對應。大多數情況下應遵循此規則。再次是義類對應規則,義類對應,指將漢字中所表達的同一類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對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這一修辭方法。特別是將名詞部分分為許多小類,如:天文(日月風雨等)、 時令(年節朝夕等)、 地理(山風江河等)、官室(樓臺門戶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飛禽(雞鳥鳳鶴等)等等。最后是鄰類對應規則,即門類相臨近的字詞可以互相通對。如天文對時令、天文對地理、地理對宮室等等。
三是結構相稱:
所謂結構相稱,指上下聯語句的語法結構(或者說其詞組和句式之結構)應當盡可能相同,也即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并列結構對并列結構,等等。但在詞性相當的情況下,有些較為近似或較為特殊的句式結構,其要求可以適當放寬。
四是節奏相應:
就是上下聯停頓的地方必需一致。
五是平仄相諧:
平仄相諧包括兩個方面:
(一)上下聯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應注意:上下聯尾字(聯腳)平仄應相反,并且上聯為仄,下聯為平; 詞組末字或者節奏點上的字應平仄相反;長聯中上下聯每個分句的尾字(句腳)應平仄相反。
(二)上下聯各自句內平仄交替。
六是內容相關:
什么是對聯?就是既“對”又“聯”。上面說到的字數相等、詞性相當、結構相同、節奏相應和平仄相諧都是“對”,還差一個“聯”。“聯”就是要內容相關。一副對聯的上下聯之間,內容應當相關,如果上下聯各寫一個不相關的事物,兩者不能照映、貫通、呼應,則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對聯,甚至不能算作對聯。
對聯五忌:
一忌:三平,三仄尾!對聯不允許出現三平或者三仄尾!這樣必然因為語調的不和諧影響格律!如,天連海岸線!這樣的句子!11222!就是三仄
馬到人成功22111!這個就的三平
二忌:孤平孤仄;無論是上聯還是下聯都不允許除了第一字和尾字外只有一個平音或者仄音!這個就叫作孤平或者孤仄
三忌:同聲落腳 ;就上聯或下聯各分句句腳之間的關系而言。由多個分句組成的對聯,各分句句腳的安排,嚴格說,可以馬蹄韻為規則。從對聯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出發,考慮到對聯"聯無定句,句無定字"的特點,其格律要求亦可以"忌同聲落腳"為規則。準確一點說,此規則有兩點要求:每邊二至三個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全是同聲落腳。 每邊四個以上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連續三句(上下聯起句及中間分語段時可以例外)或三句以上同聲落腳。
四:忌同聲收尾 ;這是就上聯聯腳與下聯聯腳之間的關系而言。準確一點說,此規則也有兩點要求:(1)一副對聯不管長短如何、分句多少,都要求上聯仄聲收尾,即上聯最后一個字(聯腳)應當是仄聲;下聯則要求平聲收尾。一般不能上聯平聲收尾,下聯仄聲收尾。(2)上下聯不能同聲收尾。 這個是初學者的禁忌!
五忌:同位重字和異位重字 ;對聯中允許出現疊字或重字,疊字與重字是對聯中常用的修辭手法,只是在重疊時要注意上下聯相一致。如"世事紛紛"對"紅塵滾滾",其中,"紛紛"對"滾滾",就是疊字相對;五忌同位重字和異位重字
花開花謝花自得 這樣的出現在單句(出句)中是允許的! 但是對句中出現卻不可以 另外還允許特殊的虛字同位!如,
竹之節,非傲氣,乃傲骨。
梅之艷,能凌雪,更凌寒!
這里的之字是不需忌諱的!它就是虛詞同位!
對聯具有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應,意義
對聯具有字數相豎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應、意義相關等基本特征。請按要求完成下面題目。
①請運用下列詞語組合對聯,以慶賀杭州灣跨海大橋建成通車。
彩虹跨海 一體運作 兩岸連接 巨龍數答臥波 ______________,杭州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長三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余畢首
②請試著修改某些字詞,使這副對聯更有氣勢,更見風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巨龍臥波兩岸連接;彩虹跨海一體運作。(其中“巨龍臥波”和“彩虹跨海”可以互換位置)
②可將“彩虹”改為“飛虹”,“連接”改為“貫通”(改出一處即可)
對聯的形式特點和內容特點?
對聯起源桃符,是一種對偶文學,大致可分詩對聯,以及散對聯,嚴格區分大小詞類相對,可見對聯起源律詩,是根本的錯誤。傳統的對聯小類相對,對仗比所謂詩對聯工整。隨著唐朝詩對聯興起,散文對聯,排斥在外,稱非主流對聯。(對聯又稱作楹聯)
非主流對聯指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過分強調詞性相當,又不失對仗的對聯。
[編輯本段]【對聯之格律】
對聯源遠流長,相傳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寢門桃符板上的題詞“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謂文“題桃符”(見《蜀梼杌》)。這要算我國最早的對聯,也是第一副春聯。(見《應用寫作》1987年第1期《漫話對聯》)
對聯的正規名稱叫楹聯,俗稱對子,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漢語言文學藝術形式,為社會各階層人士所喜聞樂見。對聯格律,概括起來,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敘如下:
一是字數要相等。上聯字數等于下聯字數。長聯中上下聯各分句字數分別相等。有一種特殊情況,即上下聯故意字數不等,如民國時某人諷袁世凱一聯: “袁世凱千古;中國人民萬歲。”上聯‘袁世凱’三個字和下聯‘中國人民’四個字是"對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
對聯中允許出現疊字或重字,疊字與重字是對聯中常用的修辭手法,只是在重疊時要注意上下聯相一致。如明代顧憲成題無錫東林書院聯:
但對聯中應盡量碰茄避免“同位重字”和“異位重字”。所謂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個字在上下聯同一個位置相對。:所謂異位重字,就是同一個字出現在上下聯不同的位置。不過,有些虛詞的同位重字是允許的,如杭州西湖葛嶺聯:
桃花流水之曲;
綠蔭芳草之間。
上下聯“之”字同位重復,但因為是虛字,是可以的。不過,有一種比較特殊的“異位互重”格式是允許的(稱為“換位格”),如林森挽孫中山先生聯::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
二是詞性相當。在現代漢語中,有兩大詞類,即實詞和虛詞。前者包括:名詞(含方位詞)、動詞、形容詞(含顏色詞)、數詞、量詞、代詞六類。后者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象聲詞六類。詞性相當指上下聯同一位置的詞或詞組應具有相同或相近詞性。首先是"實對實,虛對虛"規則,這是一個最為基本,含義也最寬泛的規則。某些情況下只需遵循這一點即可。其次詞類對應規則,即上述12類詞各自對應。大多數情況下應遵循此規則。再次是義類對應規則,義類對應,指將漢字中所表達的同一類笑唯察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對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這一修辭方法。特別是將名詞部分分為許多小類,如.天文(日月風雨等)、 時令(年節朝夕等)、 地理(山風江河等)、官室(樓臺門戶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飛禽(雞鳥鳳鶴等)等等。最后是鄰類對應規則,即門類相臨近的字詞可以互相通對。如天文對時令、 天文對地理 、地理對宮室等等。
三是結構相稱。所謂結構相稱,指上下聯語句的語法結構(或者說其詞組和句式之結構)應當盡可能相同,也即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并列結構對并列結構,等等。如李白題題湖南岳陽樓聯:
水天一色;
風月無邊。
此聯上下聯皆為主謂結構。其中,“水天”對“風月”皆為并列結構,“一色”對“無邊”皆為偏正結構。
但在詞性相當的情況下,有些較為近似或較為特殊的句式結構,其要求可以適當放寬。
四是節奏相應。就是上下聯停頓的地方必需一致。山段:如:
莫放 春秋 佳日過;最難 風雨 故人來。
這是一副七字短聯,上下聯節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較長的對聯,節奏也必須相應。
五是平仄相諧。什么是平仄?普通話的平仄歸類,簡言之,陰平、陽平為平,上聲、去聲為仄。古四聲中,平聲為平,上、去、入聲為仄。平仄相諧包括兩個方面:
(一)上下聯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應注意:上下聯尾字(聯腳)平仄應相反,并且上聯為仄,下聯為平; 詞組末字或者節奏點上的字應平仄相反;長聯中上下聯每個分句的尾字(句腳)應平仄相反。
(二)上下聯各自句內平仄交替。當代聯家余德泉等總結了一套“馬蹄韻"規則。簡單說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這樣一直下去,猶如馬蹄的節奏,如:
書山有路勤為徑。
○○●●○○●
學海無涯苦作舟。
●●○○●●○
(○為平,●為仄。"學"字按《平水韻部》為入聲)
對聯平仄問題不是絕對的,在許多情況下可以變通。如對聯中出現疊字、復字、回文、諧趣、音韻等等,可以視具體情況而定。有的因聯意需要時也可以例外。
六是內容相關。什么是對聯?就是既“對”又“聯”。上面說到的字數相等、詞性相當、結構相同、節奏相應和平仄相諧都是“對”,還差一個“聯”。“聯”就是要內容相關。一副對聯的上下聯之間,內容應當相關,如果上下聯各寫一個不相關的事物,兩者不能照映、貫通、呼應,則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對聯,甚至不能算作對聯。
但對聯的任何規則都有例外,“內容相關”也是如此。對聯中有兩類極特殊的對聯。一是"無情對",上下聯逐字逐詞對仗工整,但內容毫不相關(或有似是而非的聯系),上下聯聯意對比能造成意想不到趣味性。如:
樹已半尋休縱斧;
果然一點不相干。
上下聯中,"樹""果"皆草木類;"已""然"皆虛字;"半""一"皆數字;"尋""點"皆轉義為動詞;"休""不"皆虛字;"縱""相"皆虛字;"斧""干"則為古代兵器。全聯以口語對詩句,更顯出乎意料之趣味。
二是分詠格詩鐘。上下聯分別詠出不相干的兩個事物;逐字逐詞對仗工整;通過聯意從某一點上把兩件事物關連起來。分詠格詩鐘有些類似無情對,還類似謎語,但不同點也很多,有興趣的聯友可作進一步研習。
楹聯強調內容相關,但又禁忌同義相對,稱為“合掌”。所謂忌同義相對,指上下聯相對的語句,其意思應盡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對“朝陽”、“史冊”對“汗青”、“神州千古秀”對“赤縣萬年春”、“生意興隆通四海”對“財源茂盛達三江”等,就屬合掌。當然,個別非中心詞語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聯中比重很小,無傷大雅。
轉載請注明出處榮觀房產網 » 對聯有詞性相對的特點嗎,對聯有哪些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