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赴會歇后語的下一句是什么?
單刀直入
“關公赴會”出自《三國志·吳書·魯肅傳》,魯肅為了要回荊洲請關羽過江赴宴,關羽明知其中有詐,還是義無反顧去單刀赴宴,不畏兇險,勇猛精進。因此關公赴會的歇后語為單刀直入,比喻直截了當,不繞彎子。
歇后語是中國勞動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歇后語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后一部分起“后襯”的作用,像謎底。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
“關公赴會”這個故事發生在三國赤壁之戰結束后,諸葛亮用計氣死了周瑜,協助劉備完成三足鼎立之勢。為了奪取西川,故派大將關羽鎮守要地荊洲。吳國為了奪回荊洲,設鴻門宴招待關羽,打算在關羽過江到赴筵席時埋伏刀斧手殺掉他。關羽熟讀兵書,久戰沙場,便將計就計。帶領十幾個隨從人員,單刀赴會。席間關羽借與魯子敬多年未見敘舊為由, 拽著魯肅互相敬酒,實則以魯肅為人質。埋伏刀斧手見魯肅被困,不敢輕易下手。關羽就這樣赴了宴嚴重挫傷吳國銳氣。打消了孫權收回荊洲的念頭。
關云長認定目標,不畏兇險,勇猛精進。因此,“關公赴會”的歇后語為單刀直入,比喻說話直截了當,不繞彎子。
更多關公相關歇后語:
關公流鼻血 -- 紅上加紅
關公打噴嚏 -- 自我吹噓(須)
關公的兄弟 -- 也是個紅臉漢
關公賣石料 -- 人貨兩硬
關公賣涼粉 -- 人硬貨不硬
東吳殺關公 -- 害人反害己
關公的臉 -- 紅到頭了
關公面前要大刀 -- 不自量
關公放屁 -- 不知臉紅
關公不殺嚴顏 -- 講義氣
關公脖子掛葫蘆 -- 臉紅脖子粗
畫上的關公 -- 臉紅耳赤
扮關公的不卸裝 -- 誰沒見過你這個紅臉大漢;誰沒見過你個紅臉大漢
關公脖子里長肉瘤 -- 臉紅脖子粗
關公吃酒 -- 看不出來;面勿改色
關公門前耍大刀 -- 顯能;獻丑
張飛戰關公 -- 忘了舊情;不念舊情
黃忠射關公 -- 手下留情
關公進曹營 -- 單刀直人(比喻直截了當,不繞彎子。)
關公走麥城 -- 驕必敗
關公降曹操 -- 身在曹營心在漢
關公開鳳眼 -- 要殺人
關公赴會 -- 單刀直入
關公喝酒 -- 不怕臉紅
關公照鏡子 -- 自覺臉紅
關公面前耍大刀 -- 自不量力
關公戰李逵 -- 大刀闊斧
關公進皇宮 -- 單刀直入
關公舞大刀 -- 拿手好戲
孫權殺關公 -- 嫁禍于人
關公斗李逵 -- 大刀闊斧
關公放曹操 -- 念舊情
關公保劉備 -- 赤膽忠心
關公的眼睛 -- 睜不開
關公吃尺 -- 肚里有分寸
關公的赤兔馬 -- 一日千里
關公吃尺子 -- 肚里有分寸
關公開刀鋪 -- 貨真價實
關公斬蔡陽 -- 快得很
鄉下人不識關公 -- 噱頭;血頭
關公戰秦瓊 -- 亂了朝代;挨不上;七錯八搭;胡扯八謅
關公面前舞大刀,魯班面前弄大斧 -- 獻丑
關公面前舞大刀 -- 獻丑
關公亮相 -- 大紅臉
關公不殺張遼 -- 念舊情
關公當木匠 -- 大刀闊斧
關于開封傳統文化的歇后語
挨金似金,挨玉似玉。 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丟。 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穩當。 白米飯好吃,五谷田難種。 百日連陰雨,總有一朝晴 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 敗家子揮金如糞,興家人惜糞如金。 幫人要幫到底,救人要救到頭。 幫助別人要忘掉,別人幫己要記牢。 飽帶饑糧,晴帶雨傘。 爆飲爆食易生病,定時定量保康寧。 背后不商量,當面無主張。 笨人先起身,笨鳥早出林。 鞭打的快馬,事找的忙人。 邊學邊問,才有學問。 病從口入,寒從腳起。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病好不謝醫,下次無人醫。 病急亂投醫,逢廟就燒香。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 病人心多,忙人事多。 補漏趁天晴,讀書趁年輕。 不擔三分險,難練一身膽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父母恩 不到江邊不脫鞋,不到火候不揭鍋。 不懂裝懂,永世飯桶。 不給規矩,不成方圓。 不會燒香得罪神,不會講話得罪人。 不會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來。 不見兔子不撒鷹。 不經冬寒,不知春暖 不可不算,不可全算。 不磨不煉,不成好汗。 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喪氣 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 不怕穿得遲,就怕脫得早。
轉載請注明出處榮觀房產網 » 關于南開的歇后語,關公赴會歇后語的下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