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的社會實踐報告。誰有內容啊、
(好幾年前寫的,*策至今基本未變)
作為一個普通企業的普通會計人員,就國家現行的稅務*策有些個人的簡略看法。
我現在所在公司資產約150萬,年營業額約1000多萬,一般納稅人,當屬于現存企業中較為普遍的規模。所以就與本公司類似企業的財務與稅務相關問題簡單闡述一下,以反映某種普遍現象。
首先要說的是,我公司有兩套賬,一套對公賬(對稅務),一套對內賬(真實賬)。這種做法沒有什么奇怪,連稅務部門也知道,這幾乎已是所有中小型企業通用的做法。
為便于闡述,以本公司的情況為例加以說明。
從對公賬上反映,年營業額約500萬(不含稅,下同),即實際營業額的一半左右。該數字基本上就是需開發票金額。如果能夠更少的開發票,那么入賬金額將會更少。
年繳各項稅款約2.7萬元,其中增值稅2萬,地稅0.7萬(本地區地稅主要有:城建稅及教育附加費:增值稅×10%=0.2萬;副調基金:營業額×1‰=0.5萬)。
增值稅的稅負為2/500=0.4%,這個稅負相當于進價為100元的貨物售價僅為102.4元。我曾向老板提出這樣的稅負太低,他說還有別的公司規模更大賺錢更多,但人家交稅更少。實際情況也是確實如此。看來想讓他再多交點稅不大可能。
所得稅則隨便上點,或者是一點不交,因為他們覺得那個三七開的利潤分成有些可笑。要做到這很簡單,因為實際營業額不止如此,能取得的合法費用票據也是用不完的。何況并不需要太多的費用,從如此低的增值稅稅負可以看出毛利率已經相當低了。
對公賬的稅負見表格計算如下:
(為計算方便,電子表格已設定公式,可改動決定稅額的三項主要因素:單位進、售價,營業額進行自動計算)
這是對公賬反映的情況,然后是企業的實際情況。
實際營業額約1000萬元,凈利潤約30萬。利潤率3%,當屬正常。
然而這是在有偷漏稅的情況下完成的。若按實際營業情況進行繳稅應計算如下:
(因為是工業企業(加工型),進銷差價較前大,而利潤不高。若為純制造型工業企業,進銷差價應更高,稅負也更高)
實際繳稅額和按實應繳稅額為2.7萬和23萬,近10倍之差。
這說明什么?說明商人何其貪婪,國家損失多么慘重?
不然。理論上是天文差異,現實中卻合情合理。
現在試試遵紀守法,按章納稅。那么這家企業將補交稅金22.8-2.7=20.1萬元,利潤從30萬變成了9.9萬,利潤率由3%變成了1% 。
在交與不交只有少量風險差別的情況下,在其它企業都沒有交的情況下,這筆到手的利潤交與不交應該不難抉擇。
假如別人未交而自己一人按章納稅,失去的不僅是大部分利潤,并且將會使自己處于競爭的不利境地而被淘汰。
也知道個別做真賬的企業(其實也只能是跟現在的這種情況相比真實一些)。利潤率也在3%左右。然而其規模較大,對當地經濟有相當影響,于是有了包稅、減免稅、及其它種種特殊優惠*策,否則我想它也不敢昂起頭來做真賬。
提一下我所知道的一個企業因稅務問題被查封的事件。這是因為一個與該企業有過結的人到稅務局舉報,稅務局不得不去對其進行檢查。因事件重大,該企業也是有些影響力,以至檢查機關遲遲不敢對其下結論。但最終,這個對財*乃至民生有著影響力的企業,也將不死也是重傷。
而小企業則是時常被檢查出問題。那些問題可能顯而易見,可能可有可無。于是被動輒幾倍的罰款,或是“私了”。“私了”自然比罰款便宜得多,于是成為大多數人的選擇。一有稅務的人來檢查,人們的說法就是稅務局的人“想找點過年錢了”之類。由于是普遍說法,我想未必是因為人們素質太低才這么說的吧。
這里就不說自己見識膚淺,可能以偏概全之類的客套話了。
我的結論就是現行的稅務*策(稅率)不切實際,是*策造成了假賬成風。
于是企業間要比的不僅是產品質量和銷售手段,還多了個財務做假能力。后果便是,國家*策名存實亡,財*收入嚴重損失;財務報表不實,國家無法統計企業的真實經營情況;稅務人員利用沒人敢做真賬的空子,中飽私囊;影響經濟,許多本來可以做成的業務,常常因為發票、稅務方面的原因不能去做;等等。
解決的辦法,不是加強稅務檢查,不是加強執法力度,不是加重違法處罰。而是改變現行納稅*策,制定出適用的稅率。
如果比現在的實繳再多交一半左右的稅,就可以只做一套賬,就可以沒有了稅務風險,就可以不用給會計人員雙份工資,就可以不用再私下里給稅務人員塞腰包的話,我想企業主們還是愿意按實繳稅的。這樣難道有何不妥嗎?
不妥!這當中顯然有人不會答應!
我不想再做會計了,因為我必須做假賬。不會做假賬是找不到會計工作的。現在評價一個財務人員的能力就是憑其做假賬的水平來衡量。
如果還要做會計,我希望能只做真賬。這樣我就不用一面擔心失業餓肚,一面又擔心違法坐牢。
這個小小愿望,只有國家出面才能實現了。
財務方面的實習案例分析,怎么寫啊,有沒有模板之類的
案例寫作要求:
1.標題。標題應體現一個鮮明的主題。
2.情景描述。簡要敘述事例或現象發生的背景和經過。案例中的事例必須具備真實性、典型性和問題性。
3.反思和分析。對事例或現象進行解析,說理清楚,令人信服,得出正確的研究結論。
4. 正規案例描述(1000字左右)——案例分析(2000字左右)
初始階段:案例描述(600字左右)——案例分析(1200字左右)
格式要求:
1. 文章統一用A4紙張大小;
2.文章正文統一小4號字;1.5倍間距
轉載請注明出處榮觀房產網 » 會計實習典型事例總結(通用23篇),會計的社會實踐報告。誰有內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