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銀行運營管理或者操作風險方面的專題報告
商業銀行操作風險分析
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產生始于商業銀行的誕生。但商業銀行對操作風險的認識和管理卻與其年齡極不相稱。巴塞爾委員會在新資本協議中將操作風險定義為:由不完善或有問題的內部程序、人員及系統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損失的風險,包括法律風險,但不包括策略風險和聲譽風險。它和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并稱為商業銀行面臨的三大主要風險。我國目前采用的也是這一定義。
1、操作風險不容忽視
近年來,國內銀行業不斷有大案曝光,均給商業銀行造成了嚴重的損失。根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相比國際活躍銀行操作風險主要集中在外部欺詐方面,我國操作風險高發的是人員風險。違規操作、內外勾結導致的操作風險在國內更多。國內操作風險的另一個“多發地帶”是IT系統,由于銀行對信息技術的依存度已相當高,一旦IT系統出現問題,商業銀行可能面臨業務癱瘓的局面,國內很多銀行在過去的幾年中都曾出現過業務系統故障,在影響業務運行的同時,也損害了銀行聲譽。我們不得不承認,操作風險已成為直接威脅商業銀行生存與發展的重大風險。
2、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的現狀
對操作風險來說,盡管這一概念的提出已有很長的歷史,但把操作風險作為銀行三大風險之一進行風險管控的時間并不長。由于對操作風險的認知比較晚,因此,國際銀行業在操作風險方面的研究遠不及信用風險、市場風險那樣深入,各國對操作風險的概念定義也不統一,對于操作風險的管理實踐僅處于起步階段。國內商業銀行將操作風險作為獨立的風險進行專門管理僅短短幾年的時間。目前,盡管操作風險為銀行業普遍認知,但它仍然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對操作風險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如業界對于操作風險的定義、衡量標準、計量技術等尚未達成共識,沒有可以公開獲取的數據庫、缺乏成熟的控制技術和相應軟件。從操作風險的計量方法看,國際上主要有三種方法:基本指標法、標準法和高級計量法。不同于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的量化工作比較困難,如高級計量法非常復雜,對銀行的要求很高,其中最主要的是需要非常詳細的數據儲備,國際上采用的并不多。國內大多數銀行采用的是標準法,即按照銀行的產品線,分別計算出每個產品線上發生操作風險的概率。這些都導致操作風險管理實施起來較為困難。
3、加強操作風險研究,探索適合國情的操作風險管理模式
操作風險與生俱來的內生性、具體性、模糊性、多樣性和不對稱性等特征表明,操作風險與具體的環境密切相關,因此,研究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模式必須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發生頻率最高、損失程度最大的操作風險事件類型是內部欺詐,其根源在于我國銀行業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內部控制系統不健全及由此產生的權責不清晰。因此,根據目前的實際狀況,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的關鍵不是從技術層面上進行防范,而必須從體制和機制改革入手。為減少和杜絕內部欺詐事件的發生,有效規避和控制操作風險損失,除了要加快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外,更為現實的是建立一個能夠較好解決內部控制問題的操作風險管理系統。這一系統應該包括構建適宜的風險管理環境包括;對面臨的操作風險能夠準確認知并評估;設計并實施控制拍枝操作風險的措施,以化解評估確定的風險;對操作風險管理進行有效監督以及建立快速反應的空芹報告反饋制度等
銀行選用何種具體辦法管理操作風險,基于多種因素,包括自身的規模大小、組織復雜性、業務的性質和范圍。然而,盡管有這些不同,明晰的戰略、董事會及高管人員的監督、對操作風險和內部控制的認真程度,以及完備的內部報告制度和應變計劃,是任何規模和范圍的銀行有效管理操作風險的關鍵因素。從銀行整體范圍來看,從操作風險管理理念的認同、*策框架的具體實踐、組織結構的優化設計,到操作風險管理識別、評估、監測、報告、持續改進機制的建立,以及操作風險損失數據庫的構建和操作風險資本計量分配模型的研究開發,我國的商業銀行與國際活躍銀行操作風險管理實踐經驗還有不小的差距。
目前,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金融全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國家壁壘逐漸打破,金融資源跨國配置。因此,加強對三大風險之一的操作風險的研究,探索一套有效的操作風險管理模式對國內商業銀行在新形勢下的可持續發展無疑有著斗賀畢重大意義。
轉載請注明出處榮觀房產網 » 銀行安全運營通知范文,求一篇銀行運營管理或者操作風險方面的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