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房價上漲
2008中國經濟大勢穩中略降 中國房價研究論壇 捕捉房市萬象,論證08房價必降(溫降)。
中國房價下跌是一定的,可參考《中國房價必然下跌的40個理由》: 不管發生了什么事情,不管會發生什么事情,不管有沒有宏觀調控,不管地方*府是否嚴格執行,不管人民幣是否繼續升值,不管股市是漲是跌.本文講的是下跌的幅度問題. 個人判斷,中國大陸地區的平均房價都有望下跌一半左右。理由如下: 1、房價遠超正常收入水平。
最近一美國顧問公司根據房價收入比,就國際房價購買力做了個調查,看看哪些城市的房價讓居民“最難以承受”。結果澳洲悉尼超過倫敦(6.9)、紐約(7.9)和首爾(7.7),以8.5名列前茅。
并由此被斷言“澳洲存在世界上最大的地產危機”。 據日本官方的數據,東京新建的面積75—80平方米(相當于中國90—100平方米的建筑面積)、精裝修的3室1廳1廚1衛的單元公寓,送20平方米的陽臺和走廊以及包括液晶電視等基本電器,加停車位售價也才3000萬日元左右。
而當地普通工薪階層家庭平均月收入為56萬日元。在這個 號稱世界上物價水平最高、人口密度也最大、房價同樣也是最高的城市,工薪族的房價收入比計算在4.5-5左右。
對于房價與家庭收入比,聯合國人居中心的上限是3:1,世界銀行的上限是5:1。而我國許多熱點城市遠高于這個比例。
上海200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668元,一家三口合計為6萬元左右。上海的外環以內地區,也已達到1萬元/平方米以上。
考慮到小戶型的稀少,則靠近外環的地方,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要100萬元,16倍于的家庭收入。北京200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978元。
而據新華社7月25日報道,北京五環以內房價同樣超過1萬元,房價收入比與上海相當。 據《小康》雜志2006年引用的數據,美國房價收入比是3:1。
美國平均房價只有1100美元/平米左右,差不多只有8000多元/平米左右。可是美國卻爆發了次級貸危機。
北京上海16倍的房價收入比是美國的5倍,是聯合國人居中心和世界銀行所認為的房價泡沫水平的5倍和3倍多。應當下跌多少? 全國來看,據新華社的報道,04年上半年全國平均房價是2701元/平方米,到06年末,假如房價漲了30%,則06年末全國平均房價為3511元/平方米。
2006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1759元。考慮到中小城市的住房面積更大及家庭平均人口較多,假設平均是130平方米/套,家庭平均人口按3.5人來算,則房價與收入比為130*3511/11759*3.5=11.12倍。
同樣遠超過聯合國和世界銀行房價泡沫的水平。 有人說中國國情不同,房價不能簡單地以房價收入比來衡量。
但中國人和其他國家的人一樣,都要用自己的收入來買房,而不是用白條,如果對開發商說:“我用白條來買房行不行?”開發商未必會放狗咬這樣講的買房人,因為其幽默效果比趙本山的小品還要強。所以衡量房價高低,主要指標就是房價與收入比。
那是不是上海、北京的房價要跌80%呢?不能完全排除這個可能,不過本身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的標準就不一樣,世界各國也有較大差異。而且中國確實有些中國特色:在美國,一般人們是在畢業后第十年,結婚后第五年買第一套房子,德國人平均在45歲買第一套房子。
而中國很多年青人剛畢業就愿意壓縮其他消費購房,年青人購買欲望強烈。加上部分父母對子女買房的資助,使得中國的房價收入比有理由比外國高一些。
2、中國人的累積財富不多。 2007年1月末中國的所有儲蓄存款是16.2萬億,大陸人口按13億算,則人均存款12500不到。
有人會強調中國人的收入不透明,有不少人能取得大量灰色收入。也許這樣的人絕對數量不小,但占總人口的比例是非常小的。
九成以上的中國人是不可能取得這種收入。更何況灰色收入其實就是弱勢群體的灰色支出。
另灰色收入也會存入銀行。顯然以上數據已經反映了人均積蓄水平。
同時大量的存款其實只屬于少數富人,而這些富人除非是為了投資,否則并無為解決居住而買房的需求。 《科學與財富》的雜志2005年第2期提到: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銀發中國》的報告指出,在中國55歲以上的老人家庭中,不足1/4的家庭擁有的金融資產超過其年收入,僅有5.4%的家庭擁有金融資產超過其年收入的2倍。
就是說,55歲以上的老人家庭中,只有近1/20的金融資產(股票、債券、存款、基金、保險等)超過年收入2倍(2005年中國城鎮居民年收入不超過10493元),那就是2萬元左右。 世界銀行在第60屆聯合國首腦峰會期間公布了一份報告,根據國內生產總值、產出資本、自然資源、人的技術和能力等條件綜合而提出了計算世界各國貧富差異的新標準。
根據該報告,中國人均財富9387美元,而美國為512612美元,不到美國的2%。 所以不光中國平均的存款狀況無法支持目前的高房價,中國的父母對下一代的買房支持力量也是微不足道的,最根本的,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不支付高房價。
3、社會對高房價的支撐力已近極限。 金融債務比率是衡量家庭債務負擔的指標,等于家庭債務余額與家庭可支配收入之比。
2004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的劉建昌撰文指出,根據各地統計局公布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中國的高房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中國的房價三四年一個小周期,10年一個大周期。而往往在小周期中會出現波動。2016年,一線城市房價或延續2015年的上行趨勢,平穩上漲。而二三四線城市整體房價或出現穩中下降。從10年長周期來看,中國房價將穩中上行,但各城市間分化現象依然存在。
中國的房價三四年一個小周期,10年一個大周期。而往往在小周期中會出現波動。2016年,一線城市房價或延續2015年的上行趨勢,平穩上漲。而二三四線城市整體房價或出現穩中下降。從10年長周期來看,中國房價將穩中上行,但各城市間分化現象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