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房價為什么那么高,會有人買嗎
北京房價高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北京市是中國的首都,*治經濟文化中心。在京的中央各部委及所屬企、事業單位,各金融、商業機構、外埠駐京辦事處較多,這些單位不僅購房數量大、價格承受力強,而且還注重好區位,成為抬升北京市商品住宅價格上揚的主要力量。
二、北京擁有全國大、平均層次高的以公務員為主體的官員階層。官員房產的主力購買群體。
三、北京擁有全國規模大、平均層次高的科研、教育、衛生隊伍;擁有數量多的文化藝術機構和從業人員,整體購買力強。
四、北京擁有全中國高等院校聚集了全國數量多的著名高校。從幼兒園起,師資力量超強大。同時也衍生出來陪讀大*和學區房的產生加速了房價上漲。
五、北京作為各行業精英的聚集地,吸引了許多的優秀人才和外來人員在此定居。
六、北京濃厚的歷史文化帶動了旅游業的發展。吸引了國內外大量在此游玩的游客在此短住
七、北京擁有多、購買力強大的外來退休人員(地方退休的中高層人士和在京子女優秀者).
擴展資料:
北京,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全國*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
是中國**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人民*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事委員會所在地,也是中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北京名字由來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于《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后,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后,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后,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并準備遷都城于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歷史。
京師,明成祖于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京兆,民國二年(1913年)廢順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北京
2.也說北京房價為什么高
“即便在不成熟的市場,無形的手也在發揮著作用”,供需關系成為左右房價的第一要素,因而對房價的討論和認識也都是小痛大叫甚至是無病呻吟了。
然而,供需關系不僅僅由供需本身所決定,而更依賴于后面的成本和市場的成熟程度。北京房價高是不爭的事實,但這高價也應有它的來源和去向。
集團購買時代,購房者可以不管價格,如此失衡的供求關系當然讓這只無形的手抬高了房價,“有形的腿”——各種各樣的管得著的部門自然不會坐視不管,就有了各種各樣的收費,于是有了高成本。無論這些收費是修橋補路還是辦學校開工廠,花公家的錢辦公家的事,倒也說得過去,然而個人成為購房主體時其不合理性就顯現出來了。
高價格源于高成本,高成本源于高價格,高價格源于集團購買,集團購買源于計劃經濟。都是計劃惹的禍,但問題并沒有真正解決,在市場化的進程中是先理順機制降低過高的房價,還是先讓個人掏錢買房再讓無形的手發揮作用,這的確值得商榷。
總之,胳膊擰不過大腿,房子推向了個人市場,而且在2000年創紀錄地賣了900萬平方米,誰說購買力不足?這難倒不是市場化的成功? 然而,購得廣廈千萬間的并非是天下寒士,市場的火爆是多年積累的高收入者的需求的迅速釋放所致。是的,房子比從前更好了,發展商又在周周漲價(至少他們這樣說),專家也說購房的最佳時機到了,成交額也在不斷放大,一直渴望著改善居住條件的高收入者積攢了多時積蓄怎能禁得住如此的誘惑,更何況,價格明升暗降,促銷手段花樣翻新?當年一支郁金香在荷蘭相當于一套馬車的價錢,八十年代一盆君子蘭也會賣到上千元,比起這些“一朝春盡紅顏老”的花卉來,炒作看得見、摸得著、跑不了的房地產顯然要更容易一些。
成本高不僅僅是因為行*收費的不合理,地價高是更為重要的因素。土地資源的有限性、北京是*治文化中心、千年古都、完備的市*設施和發達的經濟這些因素的確是地價高的原因,這些成本也確實是剛性的,但是,有沒有非剛性的因素呢?這些因素又占了多大的比重呢?炒地皮、項目轉讓(當然不會無利潤)現象是人所共知的。
北京房屋土地管理局曾作過測算,土地出讓金加上市*配套費也不到房價的10%,如果再加上拆遷費用,地價在房價中的比重,充其量也到不了30%。而炒家一炒,地價比重就高達50%左右,房價怎么可能不高。
不談那些以炒項目炒地皮的發展商,就是老老實實做開發的發展商地皮的取得方式也有待考究,解決了*府財力不足為社會辦了好事——比如修路筑橋,比如大型公建的興建,往往是以發展商獲得一塊或多塊土地開發權為條件的,在此前提下開發的項目當然較其他項目具備更強的競爭力了。結果自然是雙贏,問題是開發權是否應該以這樣的方式劃撥給這個開發商,這對于其他開發商是否公平,對于普通百姓是否公平?既然土地公有,老百姓是否可以通過合理的(法律的)方式來決定是否開發和開發權的歸屬問題呢?這也許是炒地皮炒項目轉讓屢禁不止的原因吧。
新近興起的圈地熱同樣讓人憂慮,圈了地長期不開發當然是違規的,但似乎每一個發展商都不以為意,真的是財大氣粗嗎?不見得,發展商有恃無恐自有它的道理。 無形的手是把雙刃劍,在公開、公正、自由的市場體系下可以令全社會的利潤最大化,在其他情形下則很可能起到不好的作用。
無論在何種情況下侃侃房價也是必要的,無形的手自有它的規律和條件。(中原物業 關延彤)。
3.北京房價怎么這么高
具體理由一:北京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和中國首都,外地人士、境外人士與本地人形成了強大的購房主力*,越來越多的人會看好北京的房地產市場,到北京進行投資和滿足自住需求。
具體理由二:土地成本與剛性住房需求同樣拉動房價上漲,北京四環內已沒有可供開發的房地產土地。 具體理由三:國家針對房地產市場出臺的一系列宏觀調控*策,并未使北京的房價下降。
北京市建委房地產交易管理網2007年全年的數據結果顯示:2007年北京共有14.8萬套房子成交,商品房銷售面積為1889萬平米,比2006年下降了12%,而商品房銷售金額達2349億元,比2006年增加了24%。 具體理由四:北京限制別墅的開發,增加經濟適用房和限價房的供量,有可能會拉低北京的平均房價,但對一般的商品房而言,價格依然會持續上漲。
具體理由五:1000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1000萬平方米限價房,畢竟具有*策性,且只有極少數的北京人能夠享受到,對持續不斷的外地人或外籍人進京投資購房不會產生影響,而且他們的購買力是推動北京房價上漲的重要原因之一。歷史顯示:歷屆奧運舉辦城市中,在奧運后只有悉尼(其場館主要設在類似于北京的郊區)的房價發生了下跌,變動比較激烈。
其余各城市奧運帶來的均是房價的上漲。
4.北京房價那么高,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選擇在北京生存
第六次人口普查,北京全市常住人口為1961.2萬人,其中外省市來京人員為704.5萬人,占常住人口的35.9%,這到底是為什么? 依孫玉良分析,原因有三: 其一,北京等一線城市的發展空間大,只要你愿意學習,只要你愿意交往,只要你肯努力,你可以結識許多二三線城市不可能結識到的官員、專家、學者,學到在基層學不到的知識,遇到意料不到的商機。
其二,北京等一線城市雖然消費相對高,但工資水平也比地方相對高。只要省吃儉用,還是能攢下不少錢,在地方上買到中意的房子的。
其三,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北京等一線城市或是中國的*治中心,或是經濟中心,或是文化中心,這樣的地方,藏龍臥虎,英雄輩出,在這樣的氛圍中,不經意間,你就會受其熏陶,增加了學識與修養,素質高了起來。 其四,其實進京創業的人,每一個人都懷著雄心和夢想,每個人都懷揣著一本成功學,他們不甘心一輩子打工,他們不甘心一輩子月薪幾千元。
所以你會看到,在這個地方,人才的流動性非常大,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良機,他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跳槽”,奔向自己的夢想。北京房貴,但高房價在另一方面給了創業者一種前進的動力,當費盡千辛萬苦終于住上許多人一生都買不起的房子時,那份自豪與驕。
第六次人口普查,北京全市常住人口為1961.2萬人,其中外省市來京人員為704.5萬人,占常住人口的35.9%,這到底是為什么? 依孫玉良分析,原因有三: 其一,北京等一線城市的發展空間大,只要你愿意學習,只要你愿意交往,只要你肯努力,你可以結識許多二三線城市不可能結識到的官員、專家、學者,學到在基層學不到的知識,遇到意料不到的商機。 其二,北京等一線城市雖然消費相對高,但工資水平也比地方相對高。
只要省吃儉用,還是能攢下不少錢,在地方上買到中意的房子的。 其三,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北京等一線城市或是中國的*治中心,或是經濟中心,或是文化中心,這樣的地方,藏龍臥虎,英雄輩出,在這樣的氛圍中,不經意間,你就會受其熏陶,增加了學識與修養,素質高了起來。
其四,其實進京創業的人,每一個人都懷著雄心和夢想,每個人都懷揣著一本成功學,他們不甘心一輩子打工,他們不甘心一輩子月薪幾千元。所以你會看到,在這個地方,人才的流動性非常大,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良機,他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跳槽”,奔向自己的夢想。
北京房貴,但高房價在另一方面給了創業者一種前進的動力,當費盡千辛萬苦終于住上許多人一生都買不起的房子時,那份自豪與驕傲,是望洋興嘆者一輩子體會不到的。 其五,很多逃離北上廣的人,為什么又紛紛跑了回來?因為他們發現,跟官二代、富二代比起來,在地方上拼的是老子,即得利益占有者們占有了太多的資源,連發展的機會也幾乎沒有給他們留下。
而在北上廣雖然在夾縫中生存,但畢竟可以憑借個人的能力與努力為自己的將來打拼出一片藍天。 基于以上原因,我們就看到了一種奇怪的現象,不管一線城市多么的人滿為患,不管一線城市的即得利益者設置了多么堅固的進城壁壘,也擋不住胸懷夢想者們的前進腳步。
5.為什么北京的房價那么高
首先,目前國內的高房價是*府*策的誤導結果。因為在*府看來,房地產的宏觀調控就等于穩定房價,就是讓房價不往下跌。這就是向房地產市場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既有的房地產市場形勢、市場秩序與規則,既有的房地產市場利益關系、運作方式等等,都得維持。但是,在任何一個市場經濟中,*府能夠做的只是通過調控市場供求關系,讓市場價格達到其均衡水平。
也正是在這種觀念或*策下,國內的房地產市場盡管經歷了兩年來的宏觀調控卻沒有效果。不僅房地產的投資在飛速增長、房價快速上漲,民眾與房地產商的對立情緒越來越嚴重。當然,房地產開發商可以鶯歌燕舞,地方*府可以業績高照,銀行利潤可以在短期內上升到歷史最好的水平,但是國內絕大多數民眾離房地產市場則越來越遠。這個市場不僅社會公平性蕩然無存,而且也是一個低效率的市場,其經濟風險也就無所不在、無時不有。
其次,房價的高位運行必然會導致整個國內經濟產業結構逆選擇,各城市競爭力嚴重削弱。目前,一些高科技企業、制造業企業甚至出口企業也紛紛進入房地產業。這勢必影響到中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而且,房價的高企必然影響所在城市的競爭力。因為,房價高企不僅增加的企業的營運成本,也增加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新的企業不敢進入,原有的企業也紛紛退出。新的勞動力人口無法源源不斷流入城市。那些潛力較高、競爭力較強的勞動力人口也會流出該城市。
再次,房價高企也必然強化地方*府進一步所謂的經營城市。近幾年來,中國打造城市競爭力一直陷入在一個誤區中,即中國的不少官員一談到城市競爭力就是如何來經營城市。其實,對一個城市來說,*府職責是什么?無非是通過*府權力來保護企業與民眾的產權,來保護合約的有效履行,來保證民眾的財富不受到侵犯與掠奪,并以此來為企業創造好的經營環境,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便利的條件。
而*府要經營城市,就得通過權力的方式來與企業、民眾爭奪資源。如果這種權力監管不嚴,就會演變成對企業、民眾財富的掠奪。這不僅惡化了整個企業經營的環境,也惡化城市居民的生存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