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5年房地產企業貢獻的gdp占比多少
您好!
中國經濟網3月25日訊 (記者 周琳) **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和中國指數研究院日前聯合對外發布2015年度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榜單顯示,僅7家中央企業上榜。
2010年以來,數十家央企退出房地產、僅批準16家央企保留地產業務。6年后的今天,涉足房地產的中央企業,正在呈現“數量少但實力強、業務精”的發展勢頭。在公布的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榜單顯示,僅7家中央企業入圍百強,分別是保利地產、中海地產、華潤置地、中冶置業、招商局、中糧置地、葛洲壩集團。
盡管入圍數量不多,但此番入圍的地產央企實力了得。以新進入榜的中冶置業為例,作為中冶集團旗下唯一一家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子公司,中冶置業在全國投資開發面積達到1000多萬平方米。
“分析入圍中央企業業務發展情況,不難發現,相比其它房地產企業,涉足地產業務的中央企業呈現更加強調民生保障、科技創新以及站在區域性發展高度進行戰略布局的特點。”中國指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瑜分析說。
同樣以中冶置業為例:近幾年來,這家企業圍繞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在企業經營重心上不斷做“加減法”,一方面積極退出基礎設施等投資領域,另一方面明確提出“3+6”區域布局戰略,圍繞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經濟圈,深耕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深圳、珠海六個核心城市,集中資源發展一二線城市。
據悉,隨著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壓力的逐漸顯現,為數不少的房地產百強企業呈現圍繞市場需求的變化調整城市與產品結構。入榜企業中冶置業有關負責人表示,2015年,中冶置業的土地儲備幾乎都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的中心城區,全年新增土地儲備121萬平方米,一二線城市項目超過土地儲備總量的80%。
榜單編制方之一的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研究報告稱,當前市場“二元分化”現象持續加劇,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需求旺盛,呈現量價齊升局面,而部分二線和多數三四線城市市場需求表現乏力。報告顯示,“一二線主流城市仍為百強企業布局重心,業績貢獻高達82.8%,其中一線城市占比29.2%,二線城市占比53.6%。”
另一方面,諸多百強企業在土地和資源布局方面,也呈現出更多關注改善性需求的傾向。統計顯示,百強前50企業在一線城市140平方米至200平米及200平米以上的中高端改善型產品銷售額占比顯著上升,分別達15.9%和28.8%,較上年分別上升1.3個和0.7個百分點,二線城市90-140平米產品銷售額占比上升4.8個百分點至46.9%。
“在去庫存的一系列*策催化下,二線城市或將迎來發展良機。百強企業憑借在二線城市充足的可售貨值和區域深耕背景,將為其短期及中長期增長添油加碼。”中國指數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蔣云鋒分析說。
盤點各大上榜企業住宅發展戰略,綠色環保和智慧化正在成為未來住宅的發展方向。在位于北京南四環、由中冶置業打造的名為德賢公館的住宅項目,記者看到,獨立新風系統、PM2.5過濾網已經得到大面積應用;不僅如此,樓內還采用同層排水、太陽能“云集熱”系統、循環中水處理系統、節能遮陽系統等新設備,滿足客戶健康環保的居住需求。
中冶置業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推動環保、科技、節能等新成果得到全面系統地應用,中冶置業正在加快“科技建筑除霾專項課題”研究,與相關研究機構建立技術合作關系,在京津冀地區全面推廣PM2.5新風過濾系統。
“這樣的案例并不鮮見。通過采用先進技術,提升居住者生活質量,同時增加住宅附加值,為開發商帶來新的利潤空間,這也符合國家住宅發展趨勢。” 蔣云鋒說,目前逐步進入應用階段的健康科技大致包括置換新風系統、負氧離子系統、生態空調系統、外窗系統、排水系統及新型建材等。
中國指數研究院的研究顯示,為了保持長期驅動力,不少地產百強企業基于主業溢出優勢,縱向挖掘產業鏈上下游發展潛力,橫向進行細分行業延伸。
望采納,謝謝
2. 2015年北京房地產資質年檢流程是什么
房地產資質年檢第一步:提出申請
申請人持相關材料向北京市*務服務中心市建委窗口提出申請,由窗口工作人員進行查驗合格后受理。
房地產資質年檢第二步:審核和公示
申請人資料齊全,符合法定條件、標準的,在承諾期限內依法進行審核,并將審核結果在北京房地產開發管理信息網上進行公示(公示期為7天)。
房地產資質年檢第三步:發證
對公示期滿無異議的企業依法作出書面決定,并報送市建設廳備案發證。年檢合格的企業在《資質年檢申報表》和資質證書副本上加蓋房地產開發企業年檢合格專用章;資質降級的企業報送北京市建設廳備案并重新發證;注銷資質的企業報送市建設廳備案。
房地產資質年檢第四步:領證
資質管家可以代辦資質
3. 2018房地產市場半年報何時發布
6月29日,貝殼研究院(原鏈家研究院)發布《2018年下半年房地產市場展望》,對上半年調控*策進行全面梳理,分析解讀調控下的市場表現并預測下一步市場走勢。
報告指出,從*策端看,本輪調控力度空前。此外本輪調控對需求端抑制初見成果的同時也抑制了市場供給。
從市場端看,2017年3月密集調控以來市場經歷了大幅降溫―低位企穩―向上修復三個階段,當前階段市場熱度和調控前仍然處于低位,市場整體處在平穩復蘇狀態。從成交數據來看,2018年前5月成交量環比2017年后5月增加21.8%,前五個月月均成交量是2017年3月的一半。
報告預測行*性管制*策短期內難以退出,下半年全國二手房市場將進一步分化,上行動力弱于下行壓力。 自“3?17”調控始,全國范圍的調控再次拉開序幕。
據貝殼研究院統計,截止目前全國已經有73個城市出臺了135條相關*策。本輪不僅范圍大、頻率高且不斷加碼。
以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為導向的調控從一線、強二線城市向弱二線及部分三四線城市蔓延,且各城各地均采取了“因城施策”,與以往的調控相比呈現不同的手段和特點。 嚴控一年有余,報告分析指出,市場經歷調整下行之后,效果已逐步趨弱。
以北京為例,本輪調控中北京的*策力度最強,房價累計跌幅達14%,之后逐步修復趨穩,調整周期較2008年、2011年兩次下行周期更短。 此外,本輪周期中市場供給明顯減少。
由于調控期間市場行情瞬息萬變,各地開發商拿地態度更加謹慎,重點城市房地產開發活躍度及新房供應量明顯下降,住宅新開工面積、住宅竣工面積雙雙下跌。據統計2018年前5月全國住宅竣工面積同比下降12.8%,相較去年已經出現累計持續下降。
此種情況導致房地產市場需求不斷向二手房市場轉移,新房項目發展動力不足。 來源:中國新聞網。
4. 2015房地產行業平均值是多少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在價格水平方面,各類城市價格水平差異明顯:一線城市套總價中位數普遍高于200萬;二線城市廈門、杭州等5個城市突破百萬,長沙、成都等低于60萬;三線城市處在55-90萬之間。從套總價中位數變化來看,上漲城市個數多于下跌城市,一線城市漲幅尤為突出,部分二三線城市跌幅明顯。16個上漲的城市中,一線城市上海、深圳漲幅最高,分別高達24.7%和23.2%。二線城市南京、天津、武漢、青島和沈陽漲幅在6%-11%之間。9個下降的城市中,中山、廣州、南通、成都跌幅在5%-10%之間,跌幅較為明顯,長沙、重慶、泉州、大連等地跌幅在5%以內。
與2014年相比,一線城市低端產品空間受擠壓,中低價位樓盤銷售金額占比均縮小,而中高端需求集中釋放,中高、高價位樓盤占比出現不同程度提升,其中深圳、北京高價位樓盤占比提升幅度相對明顯。多數二三線城市中低價位樓盤占比提高、高價位樓盤占比縮小。另外,上海、北京、深圳1000萬以上樓盤銷售金額占比分別達25.6%、23.7%和17.4%,較2014年均提升,其中上海提升6.3個百分點,幅度最為明顯。
轉載請注明出處榮觀房產網 » 北京2015年房地產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