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為什么一輩子都賺不到4000萬呢
作者簡介:汪華斌 湖北省武漢市 53歲水瓶座 自我介紹:風中的自言自語! whbsuwc@* 能與我對話近期心愿: 我希望公平離我是越來越近而不是越來越遠原來不是我不努力,而是因為沒有及時混進權力者的隊伍;因為我們社會的貧富與知識沒有關系,而是直接與權力掛鉤的;由于我在老百姓的隊伍里,所以一輩子都賺不到4000萬!文/汪華斌今天一個學生問我:“汪老師,你有4000萬嗎”?我說你嚇我,我連四十萬都沒有;又如何能有4000萬呢。
他說你這連MBA都能教導的人,為什么自己就不會賺錢呢;因為北師大董藩教授在微博中聲稱,“高學歷者的貧窮意味著恥辱和失敗”。我說我們社會并不是知識致富呀,高學歷的貧窮者比比皆是。
倒是我們社會是權力致富,當官的貧窮倒還真的是稀少。當我上網搜索時才知道,還真的有這樣的論點;“當你40歲時,沒有4000萬身價(家)不要來見我,也別說是我學生”。
這是北師大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在微博中的聲明,他說“高學歷者的貧窮意味著恥辱和失敗”。對此鳳凰網做出調查顯示,竟然有七成網友不贊同董藩教授“4000萬”的言論。
是啊!也可能董藩教授是我們這個畸形社會的幸運兒,他成為了億萬富翁;然而他既然是教管理的,他就應該知道我們社會的知識沾上了銅臭嗎;雖然我們的老師也有不少單位請去講課,但那充其量只是既得利益者的點綴。如果說我們社會真有一條致富的規律,那就是權利進行了全方位的掛鉤;所以知識倒沒有沾上銅臭,而權力則是實實在在的銅臭。
所以我們社會的知識分子并沒有富起來,而是權力者倒全部富起來了。如果說有知識分子暴富,那也是掛著知識分子頭銜的權力者。
首先我們應該看到今天的中國人(大陸公民),他們絕大多數人只有勞動報酬的收入;也就是我們通常的工資性收入。如果進行調查,我們社會有多少人一輩子的工資性收入能夠達到4000萬;那恐怕是萬分之一吧。
因為我們社會目前絕大多數自謀出路的人,他們的工資待遇始終在最低工資水平線上徘徊;試想這樣的人是不是一輩子都沒有4000萬。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知識分子們靠工資性收入,實際上也是難達到4000萬的。
再加上我們今天的社會并不是高學歷就高收入,所以學歷與貧富沒有任何關系。想當初我單位寧愿將電大生頂替我的崗位,而把我這帶MBA的人強制性下崗。
結果電大生富裕了,而我卻貧窮了;這難道是學歷的作用嗎,這難道是高學歷的恥辱嗎。如果說董藩教授因房地產而暴富,他就更應該知道這里面的奧秘;房地產與學歷沒有關系,倒是直接與權力掛鉤。
也正因為如此,我國房地產老板中還有文盲呢;結果文盲成為了億萬富翁,而高學歷的人還在貧窮。這難道是高學歷的人不努力嗎,難道是高學歷的人不勤奮嗎。
如果這些人不努力,他們如何又能獲得高這么多知識的呢;如果他們不勤奮,他們又是如何獲得高學歷的呢。要知道我們社會高學歷的貧窮者是誰,全部是有真才實學的知識分子;而不是用公款買來的文憑。
而用公款買文憑的人,估計個個早就是億萬富翁。這不是信心不信心的問題,而是社會體制的問題。
看今天的中國人(大陸),全世界跑賺錢的是老百姓;是那些自謀出路的老百姓。而我們社會的富翁都不是賺外國人錢的主,全部是國內壟斷市場的產物;如房地產,如*府項目;它們都是一個項目就能培養出多個億萬富翁。
由于我們社會還是計劃經濟的管理體制,所以權力者肯定不會“肥水落入外人田”;因而除了權力者帶頭致富外,剩下的富者也都是這些權力者關系網上的人。也正因為如此,所以中國人(大陸)都知道關系第一,而且還成為我們MBA教科書中的中國特色理論。
我們不仇富,但董藩教授的言論侮辱了我們社會的真正知識分子;因為真正的知識分子是難富裕的。為什么,因為真正的知識分子追求公平;追求真理,而這剛好與我們社會的官場“潛規則”抵觸;結果真正的知識分子提拔成官的微乎其微,而帶知識分子面具的*客提拔成官的比比皆是。
最后是什么,是提拔成官的知識分子暴富了;這也是我們社會的實際人生價值觀。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社會永遠是少數人富裕的社會,而多數人是沒有辦法富裕的;比如說我們的壟斷產業,比如說我們的房地產。
而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我們社會高學歷的人越來越多;難道每個人都能在40歲前賺到4000萬嗎。如果賺不到就是失敗的人生,中國人(大陸)應該是失敗人生者越來越多;而且永遠是絕大多數。
這是我們社會殘酷的現實,我們這些高學歷者必須接受這樣的現實。
2.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北京大學教授張傳璽認為,
試題答案:(1 )觀點:中央集權制度符合古代中國國情。
依據:以農耕經濟為主;中國地域廣闊;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需要。(2 ) 基本特征: 選舉和議會立法。
類型: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作用:它體現了資產階級的意志,從法律上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的成果。
它是對封建君主專制*體的否定,表明國家權力歸于由公民選舉產生的議會掌握。它對于人類世界民主化進程具有重大的歷史進步作用。
(3 )嘗試:維新變法、辛亥革命,試圖建立君主立憲制和民主共和制。根本原因:民族工業發展不充分,資產階級具有軟弱性、妥協性和*治上的不成熟。
(4 )關系:經濟發展為*治建設提供基礎,*治建設又會促進經濟發展。
3. 如何評價董藩這個人
董藩,青年經濟學家、房地產專家、北京師范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土地資源管理、*府經濟管理兩個專業博士生導師,兼任民革中央委員、國家審計署特約審計員、建設部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房地產學會副會長、北京市*協委員及清華、北大、浙大、上海交大、中山大學、廈大、重慶大學等多所大學總裁班兼職教授。
2011年4月4日因“當你40歲時,沒有4千萬身價不要來見我,也別說是我學生。”的微博言論引起熱議,董藩回應說此話純屬鼓勵學生的勵志之言。
4. 中國房地產市場崩潰了會帶來怎樣的后果
首先中國*府不會讓房地產崩盤,但有可能讓房地產軟著陸。
每個國家的經濟模式是不同的,美國主要靠消費拉動,澳大利亞主要靠本國的資源拉動,中國是靠出口拉動的。當金融危機后中國的最大出口方:美國的消費能力回不到從前時,2009年中國砸下了4萬億進行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等從而拉動中國經濟。
中國地方*府的收入主要靠土地收入,也就是地方*府的收入是和房地產捆綁在一起的。而房地產的生意基本上算是空手套白狼,需要銀行的借貸為其提供金融杠桿,如果房地產崩盤,那第一個遭殃的就是銀行以及地方*府。銀行的壞賬將直線上升、地方*府將沒有什么收入來源,城市建設無從談起。如果銀行破產,不要說什么我們在銀行的錢會不會縮水的問題了,到時候就是會不會大家去擠兌的問題的。 所以一般上,中國是不會讓房地產硬著陸的。會不斷的調控,讓其處在一個相對適當的平衡點。
5. 清華大學教授房價越高城市越有吸引力是啥邏輯
2012年,從年初的以價換量到年末的提價入市,鄭州樓市穩步從寒春走向暖冬。
樓市回暖的同時,鄭州房價也呈現出上漲態勢,不少購房者對此抱怨連連。然而,清華大學客座教授曾憲斌卻拋出驚人觀點:鄭州的樓價低得丟人!《楚天都市報》如果真如他所說,房價越高,城市吸引力越大,那么像鄂爾多斯房價2萬的時候,有多少人去安居樂業?沒看到去真正居住的人,倒是看到很多投機炒房的人,也正因為投機炒房,把鄂爾多斯拉下債務危機邊緣。
清華大學教授所說的應該是房價越高,對投機炒房的吸引力也越高,跟安穩過日子的普通老百姓沒多大關系。況且,城市吸引力的大小是由城市綜合競爭力決定的。
新聞背景:2012年,從年初的以價換量到年末的提價入市,鄭州樓市穩步從寒春走向暖冬。樓市回暖的同時,鄭州房價也呈現出上漲態勢,不少購房者對此抱怨連連。
然而,清華大學客座教授曾憲斌卻拋出驚人觀點:鄭州的樓價低得丟人!曾憲斌說:評價一個城市主要看它的房價,房價越高,城市越好、越吸引人,房價越低,城市越不吸引人、越丟人。
6. 北師大教授董藩有40萬嗎
他有沒有40萬不重要,重要的是董教授說的話并沒有錯,只是我們大多數人誤解了他的意思,在這個貧富懸殊的年代,他的話的確很容易刺激廣大網民的神經,但是只要你認真地推敲他的話以及細心地了解他的工作背景,你就會發現他說的沒有錯,而是我們理解錯了。
首先,他說的話只是對他學生的要求,并沒有叫全國的大學生都要賺4000萬才能算是人生的成功。另外,要搞清楚的是董教授是經濟專家,在北師大他是房地產研究中心的主任,既然是教經濟的,一定是與商業有關,而商業上的成敗不正是以金錢來衡量的嗎??其次,要搞清楚的是我們中國的一句古話:"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但是作為一個老師不可能什么道都能傳,什么業都能授,什么惑都能解!這個世界上全才的老師可以說是不存在的,所有的老師幾乎都是專才。董教授就是一個專才,是專經濟的,尤其是房地產,所以在他的學生面前他只能傳錢道,授錢業,解錢惑,我們不要強迫所有的老師什么都會。
最后,他對他學生的要求只不過是專業上的要求并不是整個人生的要求,他不是幸福專家也不是快樂專家,對于他的學生今后的一生幸不幸福、快不快樂不關他的事。當然,他的學生中說不定有那位不走商道而走文道,成了大文豪又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也算是人生的成功,但是到頭來這關董教授屁事啊,他又沒教你文學,他又什么資格為你文學上的成功感到驕傲。
既然上了他的課卻不投生商界,這師生關系還有什么意義?所以說作為他的學生賺不到4000萬就別叫他老師一點也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