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房地產業財務報表需要分析哪些數據
房地產業財務報表需要分析的數據:
1.“應收賬款”項目,應根據“應收賬款”賬戶和“預收賬款”賬戶所屬明細賬戶的期末借方余額合計數,減去“壞賬準備”賬戶中有關應收賬款計提的壞賬準備期末余額后的金額填列。
2.“預付款項”項目,應根據“預付賬款”賬戶和“應付賬款”賬戶所屬明細賬戶的期末借方余額合計數,減去“壞賬準備”賬戶中有關預付款項計提的壞賬準備期末余額后的金額填列。
3.“應付賬款”項目,應根據“應付賬款”賬戶和“預付賬款”賬戶所屬明細賬戶的期末貸方余額合計數填列。
4.“預收款項”項目,應根據“預收賬款”賬戶和“應收賬款”賬戶所屬明細賬戶的期末貸方余額合計數填列。
5.“應收票據”、“應收股利”、“應收利息”、“其他應收款”項目應根據各相應賬戶的期末余額,減去“壞賬準備”賬戶中相應各項目計提的壞賬準備期末余額后的金額填列。
擴展資料:
財務報表的作用:
1、導向作用
財務報表的導向作用主要體現在績效指標的導向作用,績效指標就是為員工在工作中明確目標,指導工作。
2、約束作用
財務報表有些會明確告訴員工那些是應該做,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否與績效指標相符合,約束員工日常行為和管理規范以及工作重點和目標。
3、凝聚作用
一旦財務報表,員工就會利用各種資源,凝聚一切可利用的力量來實現和完成績效目標,可以把大家凝聚在一個共同的目標和方向。
4、競爭作用
財務報表的設定就要求員工要通過努力工作才能完成的目標,績效指標明確員工努力的方向和目標,這樣就提供了員工之間,部門之間,企業與外部之間的競爭的目標和對比標準,使員工為完成績效考核指標互相競爭。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財務報表
2. 高分求幾篇建筑企業統計分析報告,越多越好,還會有追加的
建筑房地產開發與經營企業統計分析報告改革開放以來,房地產市場變化顯著。
期間經歷了由住房分配到個人買房的市場化進程,特別是我國推行住房市場化改革以來,房地產市場價格體系開始形成,并逐步成熟。房地產行業經過20余年的快速發展已初具規模,成為經濟建設的支柱性產業之一。
易居房地產研究院、中國房產信息集團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房地產企業銷售20強合計實現銷售收入5231億元,入圍前20的企業均已突破百億大關。統計表明:2008年度排行榜中,銷售過百億的房企有12家,而2009年,過兩百億的就有12家。
數據顯示,房地產開發投資額的同比升幅逐月擴大。2009年1-11月,全國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1271億元,同比增長17.8%,增幅比1-10月提高1.2個百分點。
在新增供應方面,1-11月,全國房屋新開工面積達到9.76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5.8%。其中,11月當月的新開工面積達到1.62億平方米,較10月份環比增長98.73%。
8月份開始,新開工面積連續上升。其中,8月、9月、10月及11月新開工面積月度同比分別增長24.6%、55.4%、54.7%及194.5%。
4個月新開工面積已高于2007年同期水平。近幾年,居民的住房消費正在慢慢的向更高的階段過渡,房地產市場也在調整中迅速壯大。
而且,隨著城市框架的不斷拉大,城市人口的急劇增加及城市輻射力的增強,房地產市場空間巨大,未來發展大有可為。雖然*府不斷出臺一系列的宏觀調控*策,但未來10年中國宏觀經濟仍將有望保持穩步發展,帶動中國房地產市場穩步上升。
大致了解了房地產開發與經營行業的情況,再來了解分析下2006~2009年的相關分析。下面挑了20家上市公司2009年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及報告。
萬科A 深振業A 沙河股份 招商地產 深深房A中糧地產 深長城 泛海建設 金融街 綠景地產珠江控股 億城股份 銀基發展 渝開發 S*ST 成功光華控股 萊茵置業 粵宏遠A 陽光股份 綿世股份數據分析一、營業收入分析表1單位(萬元) 營業收入分析營業收入平均 425689.86776標準誤差 240941.30192中位數 105496.61171眾數 #N/A標準差 1077522.25938方差 1161054219449.2峰度 17.72880偏度 4.13455區域 4886638.95415最小值 1462.36020最大值 4888101.31435求和 8513797.35528觀測數 20最大(1) 4888101.31435最小(1) 1462.36020置信度(95.0%) 504295.93953如表1可得2009年中各個證券的營業收入平均值為425689.86776萬元,可用中位數來反映現象的一般水平為105496.61171萬元。各證券可參照以分析自己的營業收入處在什么水平。
萬科A的營業收入是4888101.314349萬元,招商地產是1013770.1049萬元,金融街是623148.519574萬元,S*ST 成功是199155.34483萬元,億城股份是342169.725315萬元,泛海建設是237899.777024萬元,中糧地產是201353.95711萬元,深振業A是184923.581372萬元,陽光股份是98812.1萬元,深長城是204072.669378萬元,渝開發是98812.1萬元,陽光股份是45407.383088萬元,萊茵置業是112181.123428萬元,銀基發展是60792.46127萬元,沙河股份是69389.754917萬元,珠江控股是28510.59755萬元,綠景地產是45914.7401萬元,粵宏遠A是49621.089597萬元,深深房A是75018.220247萬元,光華控股是32092.531024萬元,綿世股份是1462.360204萬元,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各個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與平均值偏差還是幅度很大的,有的在50000萬元以下,有的在1000000萬元以上。影響其大小的可能與企業的規模,企業的貨幣資金。
企業的管理能力和營運能力等其他因素有關。營業收入選取了2009年20家上市公司的數據,分組如表2所示:表2 (萬元) 營業收入分組 上限 頻數10000以下 110000~50000 550000~100000 4100000~500000 7500000~1000000 11000000以上 2合計 20營業收入按照不等距分組分為六組,其中頻數最多的是介于100000萬元到500000萬元之間的,共有7家,合計共有20家。
直方圖如圖一,折線圖如圖二。圖一圖二從圖一、二中可以看出營業收入在10000萬元以下的有1家(綿世股份),收入在10000萬元至50000萬元的上市公司有5家(珠江控股、光華控股、渝開發、綠景地產、粵宏遠A),營業收入在50000萬元至100000萬元的上市公司有4家(銀基發展、沙河股份、深深房A、陽光股份),收入在100000萬元~500000萬元的上市公司有7家(萊茵置業、深振業A、S*ST 成功、中糧地產、深長城、泛海建設、億城股份),營業收入在500000萬元~1000000萬元的有1家(金融街),收入在1000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2家(招商地產、萬科A)。
萬科A招商地產2009年營業收入十強企業分析圖三2009年營業收入十強企業如圖三所示,其中最高的是萬科A,占了61%的比例,可見其在房地產業中是有相當強的實力。其次是招商地產占到13%的比例,其競爭實力也不可小覷。
金融街是8%,億城股份是4%,其余(泛海建筑、深長城、中糧地產、S*ST成功、深振業A、萊茵置業)均占了1%~3%的比例。二、相關回歸分析相關回歸分析選取了3家典型公司2009年的利潤總額、營。
3. 公司經營狀況報告
行業發展總體情況一年半以來,連鎖零售業的發展經歷了巨大的變化。
2008年初,連鎖經營受CPI高漲、消費旺盛等因素影響,銷售和利潤均有大幅增長。但進入第四季度,增速明顯放緩,直至持平甚至負增長。
金融危機對連鎖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帶來了難得的快速發展十幾年后的調整契機。 一.基本數據 1.2008年全年的情況《中國連鎖零售企業經營狀況分析報告(2008-2009)》根據典型企業和典型店鋪的數據撰寫。
考慮到店鋪的可比性較強,對店鋪的統計分析占有較大的篇幅。參與統計的各店都是各 企業 中經營較好的,代表了行業的領先水平。
如表一所示,各業態單店銷售增幅均有所增長,這一增長是 企業 的有機增長部分,另外通過新 開店 鋪等外延式增長,各個業態平均還有10%左右的增幅。因此,2008年,連鎖行業的銷售和店鋪均保持了20%以上的增幅。
表一:2008年主要業態典型店鋪規模情況 但2008年以來,各個季度的增幅極不平均。增幅變化的基本軌跡是:2008年1季度同比增長20-30%,2季度維持在20%左右,3季度普遍滑落至10%,到4季度增幅一般維持在0-5%。
從表二中可以看到,家電、百貨業態由于商品的價值量大,人均勞效較高,其次為超市、藥店和便利店。同時,家電也是坪效最高的業態,藥店和便利店次之。
表二:2008年主要業態典型店鋪效率和效益情況(1) 在六個業態中,有四個業態的來客數增長為負,即百貨、便利店、家電、藥店,平均降幅為4.6%。 藥店的毛利率最高,為23%,其次分別為便利店和百貨。
除藥店毛利率下降、便利店毛利率持平外,其它四種業態的毛利率均有所提高。如表三所示。
表三:2008年主要業態 企業 典型店鋪效率和效益情況(2) 2.2009年一季度的情況一季度是連鎖零售業發展十多年中,最為困難的時期。從超市業態看,銷售整體同比增長7%左右,利潤增長5%左右。
百貨業態中,銷售和利潤整體同比下降5%左右,環比則上升10%左右。各個地區增長情況差異較大,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增幅最小,有的 企業 甚至為負,內地 城市 的增幅較高,有的維持在去年同期水平。
從上市公司的年報和典型企業的調查情況看,2009年3、4月份, 企業 的環比數據有所改善。 二.連鎖行業面臨的共性問題 *下降2008年一季度,CPI累計上升8%,同期食品價格上漲21.0%,拉動價格總水平上漲6.8個百分點。
而2009年一季度,CPI累計下降了0.6%,食品價格僅上漲0.5%。對零售 企業 ,特別是對連鎖超市的銷售增幅影響明顯,影響幅度超過10%。
如下圖: 2.來客數降低受收入預期、失業裁員等影響,消費者信心指數持續下降。自2006年第四季度開始,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開始從109.0的高點一路向下,去年第四季度降至77.5,為近年來最低水平,到今年一季度回升至82.5。
消費意愿降低,導致門店來客數量下降,在表三中有所統計。 從不同地區看,深圳 企業 的來客數降低最為明顯,在大型超市和超市業態也出現了來客數下降的情況。
3.成本費用提高新勞動法的實施,對勞動密集型的連鎖零售企業影響很大,2008年,企業人工成本平均有10%左右的增加,租金成本依然有提高的趨勢。盡管商業物業低迷,但連鎖 企業 簽訂的物業租賃協議一般都是五年以上的長期協議,協議到期后續簽的租金一定會比簽訂時的租金高出很多。
新物業的協議租金水平略有下降,但年度新 開店 一般占總店鋪的10%左右,因此總體上所占比重不大。 4.利潤有所下降為保持銷售的增長,維持企業的市場份額,各個業態的企業都開展了頻繁的促銷活動。
特別是在2009年春節期間,促銷力度空前。盡管維持了一定的銷售增長,但 企業 的毛利率受到很大影響。
如果采用“利潤=銷售額*毛利率-成本費用”的計算公式,那么式中各項都向不利的方向發展,保持 企業 利潤水平增長有較大壓力。 三.應對措施 1.強化成本控制。
面對危機,絕大部分企業的第一選擇是“節流”。首先是制定詳細的預算,其次,建立嚴謹的考核機制。
在幾年前,零售企業的考核大多只針對銷售額,銷售增加,收入提高。后來在考核中增加了毛利的內容,不僅關注銷售也更加重視利潤。
現在,很多 企業 增加了成本支出的考核,而且具體到柜組、個人。 部分 企業 采取扁平化管理,簡編、優化內部流程,降低溝通成本。
有的通過合并小課組、部類等,進行崗位調整。 在能耗方面,有的 企業 對門店進行節能改造,節約了20%-25%的用電成本。
2.聯合擴充實力中小連鎖企業在競爭中原本就處于弱勢,加上特殊的經濟形勢下,更難以與大型連鎖企業競爭。為應對競爭,近年出現的自愿連鎖、采購聯盟在2008年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通過共建物流中心、聯合采購、聯合談判和經營互助等方式提高 企業 競爭實力。 3.加強渠道管理渠道的控制能力,是連鎖企業規模優勢的一個重要體現。
2008年以來,企業的渠道管理明顯加強,連鎖百貨企業越來越多的單品開始集中采購,大型超市企業和家電企業大多采用統分結合的方式進行渠道管理,渠道的控制力得到強化。分散的、小規模的代理商和經銷商或者伴隨連鎖 企業 的規模擴張而成長,或者因不能。
4. 2012年房地產行業的市場分析
2009年對于我國房地產市場形勢的分析與展望 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及國內經濟回調的影響,住房銷售低迷,房價漲勢逐步回落,房地產市場進入調整階段,調整程度逐步加深。
2008下半年,作為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重點,中央及地方*府連續出臺了多項鼓勵住房消費、活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策。2009年,較高的房價將有一定下行空間,隨著房價的合理回歸,*策逐步落實,自住型需求將陸續釋放。
我國仍處在房地產市場持續發展階段 與美國等發達國家住房市場已進入成熟期不同,我國正處在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加速階段,住房水平低和需求比較旺盛,是我國住房市場快速發展的市場基礎,其中除了少數低收入群體住房需要*府提供保障性外,還有幾種類型的住房需求依靠住房市場: 一類是剛剛步入社會不久,成家立業需要住房的年輕人,包括本地離開父母獨立生活和外地進入大中城市工作的年輕人。他們需要的住房是功能設施齊全、舒適、方便,小戶型、價格適中,可以承受得起的住房。
一類是已經購買房改房,生活水平提高,希望以小換大改善居住條件的人群。這兩部分人具有一定收入和經濟能力,借助銀行貸款,可以購買普通住宅,他們是社會的基本群體,占大多數,也是住房市場自住型的基本需求群體。
還有一類是投資型需求。改革開放使中國人民財富有了較大增長,需要有保值增值的渠道和工具,一部分人選擇了住房市場。
購置住宅不是為了自己居住和使用,而是為了出租獲利或住宅漲價后出售獲利,是通過購房實現手中的貨幣增值。 此輪房地產市場調整是市場經濟內在規律的作用 從2007年年末開始,住房市場形勢急轉直下進入調整期,其根本原因是市場內在規律對房地產行業幾年高速增長積累的矛盾和問題進行自我強制調整的結果。
2004年以來,在我國經濟較快增長,居民收入不斷提高,對房地產市場預期向好的基礎上,投資型住房消費大量入市,不斷推高房價以獲利;開發商大量高價拍地,以獲取更高的回報,推高了住房的成本;自住型消費者在“買漲不買落”的心理驅使下,集親戚朋友之力提前購房,透支了部分基礎消費需求。幾種因素疊加,埋下了隱患,導致了目前住房市場需求減少、調整期的到來。
第一,大量投資者進入,市場需求過旺,使房價快速上漲,脫離了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加之市場供應的中小戶型、中低價位的住房偏少,將普通消費需求擠出了市場。 第二,房地產市場過快發展、房價過高引起了國家連續實施房地產調控*策,隨著宏觀調控的累積效應發揮作用,尤其是對第二套住房貸款*策的調控,一些投資性和投機性資金撤出住房市場。
第三,今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愈演愈烈,中國經濟向下調整,消費者收入預期及對房價預期發生變化,觀望氣氛濃厚,加劇了市場調整的程度。 雖然房地產市場的調整短期內對經濟穩定增長帶來了較大影響,但此次調整是對前幾年房地產業過快增長和房價虛高的修正。
將使過高的房價逐步向合理水平回歸;使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更加合理。這次調整是我國房地產業自1998年市場化改革以來,經歷的真正市場周期性調整,得到市場的錘煉和洗禮的房地產業將更具競爭力。
房地產市場只有充分調整到位,才具備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 影響2009年房地產市場走勢的因素分析 1.影響住房消費者預期變化的因素分析 2008年在國內外經濟下行、前期國家偏緊的房地產調控*策影響下,消費者預期比較悲觀,持幣觀望。
隨著國家宏觀調控*策的調整,消費者預期將逐漸發生變化,在觀望中尋找機會。一是國家已經將支持房地產業穩定發展作為保增長的重點產業,并連續出臺一系列鼓勵住房消費的*策,從*策層面上給予消費者信心。
二是我國連續出臺強力度的刺激經濟的措施,力爭2009年經濟增長保持在8%以上,在就業和居民收入增長方面基本穩定了預期。三是由于我國人多地少,目前仍然處在經濟較快增長階段。
從較長時間看,住房價格仍然是穩步上升的趨勢。近期房價下行是對前期房價過高的修正,而且國家連續出臺多項鼓勵住房消費*策,一旦房價調整到位,將會出現反彈。
因此,部分自住型消費者開始關注房市,而理智的投資型消費者也在觀察抄底的機會。 2.國家一系列調控*策影響分析 2008年下半年,國家連續五次降低貸款利息,五年以上的貸款利息降低1.89個百分點;為了鼓勵住房消費,將購買普通住房的貸款優惠利率由基準利率的0.85倍下調到0.7倍,使利用按揭貸款購房者節約了較大的利息費用。
據銀行計算,按等額本息還款方式的按揭貸款,以上兩項因素使月還款額節約18%左右。10月份,財*部、稅務局決定購買90平米以下的普通住房契稅減按1%收取,使購房成本降低了2%以上。
同時,對個人購買和出售住房暫免印花稅,出售住房暫免征收土地增值稅,對出售普通住房給予營業稅的優惠,降低了二手房的交易成本。 3.住房的市場價格走勢分析 2004年以來,尤其是2007年,我國住房價格較快上漲,一定程度偏離了居民的承受能力(見表),使得住房市場量縮、價落。
經過一年的調整,房價僅回落到2007年末的水平,2007年價格虛高的水分并沒有。
5. 房地產行業分析
第一,商品房商品數額的快速增長,銷售價的增加高于銷售一面積的增長說明房地產業的發展繁榮。
第二、開發和*府角度整體沒有穩定的增長,東部地區的銷售量自全國規模最大,但是有一些省市開發 第三,房屋銷售價格持續上升,雖然第三季度上漲緩慢但仍然在上漲;有些地方上漲的速度很很快, 第四、施工面積和新開發面積上漲,明后兩年的房地產情況不樂觀, 第五,住房保障*策, 第六、個人按揭貸款增加,占全國新增貸款4%,當前我們需要關注的問題是,大戶型的要消費的成交來占,投機增多,二季度以后出現不正常的狀況,尤其是東部省份投機比重增加。成交房銷售明顯加快,但新建指標下降。
銷售同本增長比較快,但土地開發面積下降快,商品房的控制看,全國商品房面積比08年減少,9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銷售比較好,也是房價抬高的一個原因;**制定了住房營業稅的正面實現,有利的一點是對投機性的控制,二手房交易量減少,整個新增的供應量不足的情況下的對明年的房地產供給產生問題像東部一些省份,平衡供求關系;不同城市的高低價影響比較大,今年以來,北京,上海,重慶的蘇州等房價高,高的總價和單價不斷出現,全國地三季度的土地成交量達到新高,全國十個重點城市中,地價均升高。高地價的出現對以后的房地產會產生影響。
盡管住房營業稅的實現對供求關系有所控制但作作用自多方面的影響上,有待考察。從前年看,今年供應量穩定增加,二手房銷售量有所增長,新房不明顯。
今后房地產的發展,今年的房地產*策拉動,拉動的作用很大,但是成熟的房地產應該是按照自己的經濟規律來辦事,最近召開的中央經濟會議,明確了“保增長為主”的*策,同時自改善民生發揮更大的作用。房地產的發展一定與城鎮化的進程協調發展,城鎮化作為明年擴大內需的主題,尤其是重要成為*策適當放寬,將對房地產產生重大影響。
大城市要堅持以公交為主,汽車還是拉動經濟的重要方面,但比較大的城市一定要發展以公交為主,把城鎮化作為載體增長統籌發展汽車和房地產的協調發展。從長遠來看房地產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建國初期蓋的房子,已經開始重新改造,包括上海,武漢這是一個很大的需求,在建造中要主張實事求是做到資源的原則,統一改造,建設小城鎮,環境整治好,像深圳的廣安區解決了當地老百姓和打工人員的住房問題。城鎮化的速度快速,將來非住宅地產兩加大,辦公樓的建設方面多了一點,但銷售并不是很理想。
城鎮化的過程中,怎么樣幫助流動的農民工的問題?我們國家的流動人口數量很大,多數打工人員都是留在城市的,他們買房的需求量更大,2020年以前房地產前景是大的,東部地區城鎮化的程度高,需求量不高,中西部地區會高一些。今年東部城市的房地產開發低于中西部地區,新增的房地產占比在減少,現在大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同時存在著兩個問題,市區的房價提高,郊區的房子賣不出去,近期內不能實現有效的供給,要解決這些問題要實現家庭汽車。
房地產發展的另一各大問題是怎么樣處理好支柱產業和民生問題?客觀商來說,房地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是相當大的,2001年以來房地產的開發占城鎮的20%以上,房地產的銷售額占全國小消費額的4:10;房地產的稅收在08年占全國地方稅收的9.4%占地方稅收29.7%總額9600億元,目前社會上地方地產的爭論比較多,意見比較不一致的問題有房價,宏觀調控不標準,怎樣回歸住房房價問題解決起來問題困難,**頒布的專門文件中確定的房價問題!穩定房價,老百姓關注的是房屋的質量,房地產價格客觀的因素首先和土地有關系,客觀上變成比較單一的,土地價格的不斷攀升但不應該影響周邊的房;國家財**策和水稅收*策都與房價有關系,另外一個因素,房價與老百姓的收入也有關系明年開始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房價的合理性如何成為量的規定?房地產的宏觀調控問題,2003年**發布的關于房地產宏觀調控的目標是總量基本平衡,價格基本合理,但到現在實施情況不理想,房地產由于開發后期*策的滯后效應;房地產的不動產不能調換的;由于房地產既有的屬性又有消費的屬性,房地產要真正地達到總體基本平行,結構基本合理是難得。 自主產業問題,是房地產業客觀存在的問題,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們國家沒有太大了影響主要是我國實行住房改善措施,對于自主產業的問題沒有必要過多的爭論,關鍵住房問題和回歸老百姓的最基本的屬性,住的問題,國家支持自助行的住房,住房回歸到居住的基本導向。
擴大出口銷售,我們國家的經濟增加主要靠擴大努去的支撐,重頭就是房地產,就國家目前情況來看,住房,教育、汽車,旅游是消費的主導,但四者中住房是重頭戲,可以達成產業鏈,企業合理定價可以提高銷售量,是否能達到預期的設想不能確定。 增加房地產的有效控制,前幾年,*府房地產的規模大,需求比較旺盛的情況下面,供應段收緊了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房價越調越高;規范二手房,比較發達的東部地區,今年二手房占整個交易量的50%,老百姓富有的程度越來越高,二手房轉讓要始終。
6. 中國房地產資金來源狀況分析報告
當前,房地產投資過快增長和房地產價格的大幅度上漲,已經發展成為影響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不健康因素,因此,加強對房地產市場調控成為宏觀調控的一項主要任務。
為掌握房地產投資資金來源狀況,我們對2001年年初以來房地產投資的資金來源及變化情況進行了專題調查分析。 基本情況 長期以來,我國房地產直接融資渠道狹窄。
據統計,2002年年初以來,國內房地產企業只有61家實現上市融資,融資總額僅為80億元左右。房地產企業債券自2000年以后再未發行,原有的少量債券也已兌付。
國家預算內資金每年也僅有10多億元。 2003年后,隨著國家宏觀調控對房地產信貸規模的控制,房地產貸款增長趨緩,房地產企業開始尋求新的融資途徑,如機構投資者開始參與房地產投資,房地產基金開始運作,信托資金開始進入房地產業,海外融資也發展較快。
目前,由于房地產基金剛剛起步,投資房地產的信托資金不足300億元,房地產業直接融資比例不超過2%,因此,我國房地產投資資金仍然主要是銀行貸款,而以投資和投機為目的的社會資金及海外熱錢近兩年也成為推動房地產投資快速增長的重要資金來源。 國內銀行貸款占比情況 從國內外情況看,房地產投資資金來源中,銀行貸款一般占到60%左右,這是房地產業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
在我國,房地產業的銀行貸款主要表現為土地儲備貸款、房地產開發貸款和銷售環節的住房按揭貸款,開發商的自籌資金和工程墊款也大多間接來自銀行貸款。 具體表現為: 國內銀行直接貸款占比明顯下降。
直接貸款表現為房地產開發貸款和個人購房貸款。2001~2003年,房地產開發貸款在房地產投資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0%左右的水平;以個人按揭貸款為主的購房貸款平穩發展,在房地產投資中的比重由25%升至28。
3%。2004年,由于國家對房地產用地和貸款實行控制,同時,個人消費信貸不良率開始上升,商業銀行提高住房消費貸款發放標準,房地產貸款增長趨緩,房地產開發貸款和購房貸款在房地產投資中的比重均有所下降,分別為16。
6%和24。3%。
今年第一季度,由于上年儲備項目較多,房地產貸款投入有所增加,房地產開發貸款在房地產投資中的比重達到19%,而取消住房按揭貸款優惠利率*策對房地產消費貸款影響較大,購房貸款占房地產投資資金的比重下降到17。 3%。
房地產開發貸款與購房貸款合計占房地產投資資金的比重,2001~2004年分別為43。6%、48。
1%、49。4%、40。
9%,今年3月末為36。3%。
房地產市場中的銀行直接貸款占比2003年年初以來呈現明顯下降趨勢。 房地產企業部分自籌資金間接來自銀行貸款。
房地產企業自籌資金比例逐年提高,由2001年的24。1%上升到2004年末的27。
4%,到今年3月末,已達到30。1%,提高了6個百分點。
多年來,房地產企業自有資金不足,為了達到國家對房地產項目自有資金比例的要求,不惜采用各種變通的方式套取銀行貸款來充當自有資金,特別是近兩年房地產項目資本金比例要求提高到35%,房地產企業更是通過關聯企業貸款、挪用已開工項目資金、向省外企業借款以及銷售回款再投資等方法來拼湊自有資金。 根據調查資料推算,2004年年初以來,房地產企業自籌資金中銀行貸款占房地產投資資金的比重由過去的8%左右上升到目前的9%左右。
房地產企業應付款主要是銀行貸款。房地產企業的應付款主要是房地產開發企業拖欠施工單位工程款和供貨商的材料款等。
調查中發現,房地產企業拖欠工程款和材料款屬于業內慣例,而被拖欠的款項主要是施工單位和供貨商通過各種途徑獲取的銀行貸款。 因而,房地產企業應付款的60%實際來自銀行貸款。
由于企業信用環境不斷改善,房地產企業應付款占房地產投資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趨勢,應付款中的銀行貸款占房地產投資資金的比重也相應下降,由2001年的約9%下降到2004年的約6%,今年第一季度為7。5%。
社會資金積極參與房地產投資 社會資金主要包括:以直接投資入股的形式參與房地產開發,成為房地產開發商自有資金的一部分;以購房款形式轉化為房地產開發資金;被房地產企業以高利籌集進入房地產市場。具體表現為: 股權性融資部分——現階段,房地產企業的自有資金中財*和主管部門撥款已寥寥無幾,主要為企業投資人最初投入的資金和開發過程中積累的利潤,以及股權性融資。
房地產開發企業多為民營企業,其注冊資本和利潤積累較少,自有資金主要為股權性融資。2001年年初以來,房地產投資資金中自有資金占比逐漸提高,特別是2004年年初以來,房地產企業自有資金占比大幅度提升,由2003年的13。
5%提高到2004年的15%,今年第一季度比2004年又提高了1。 9個百分點,達到16。
9%。據調查,近兩年房地產企業新增自有資金主要是以投資為目的的社會資金。
目前房地產企業股權性融資占房地產投資資金的比重為15。2%,比2001年提高了4。
8個百分點。 現金購房部分——房地產企業“定金及預收款”中的銀行貸款所占比近兩年明顯下降,意味著大量購房者主要以現金買房,炒房動機明顯。
由于部分城市的商業銀行未開辦轉按揭業務或不允許外地人貸。
7. 誰有關于某個具體的企業財務分析方面的報告
夏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分析報告 一、簡介 (一)公司背景 夏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原名“廈門夏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7月25日更名為現在“夏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由“廈新電子”變更為“夏新電子”。
夏新公司是經廈門市人民*府廈府(1997)057號文、廈門市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廈體改(1996)080號文批準,在對廈新電子有限公司進行部分改組的基礎上,由廈新電子有限公司、中國電子租賃有限公司、中國電子國際貿易公司、廈門電子器材公司、廈門電子儀器廠、成都廣播電視設備(集團)公司等六個股東共同作為發起人,1997年4月24日,經中國證監會(1997)176號文批準,以向社會公眾募股方式設立。 1997年5月23日,取得廈門市工商行*管理局核發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
注冊資本原為人民幣18800萬元,1999年度實施配股及送轉增股后注冊資本已變更為35820萬元;2003年度實施每10股送2股方案后注冊資本增至42984萬元。公司現有總股本42984萬股,其中:國家股1468。
8萬股,境內法人股24235。2萬股,境內上市的人民幣流通股17280萬股。
公司法定代表人:柳學宏。主要經營聲像電子產品、通訊電子產品、辦公自動化產品及其他機械電子產品的開發與制造等。
公司從以家用電子產品的生產型企業成功地轉型到以通信終端產品生產為主的企業,目前手機產品占主營業務收入的80%以上,成為國內主要的手機制造商之一。 (二)國內及國際未來經濟展望 十六大報告對于中國未來20年的戰略規劃是,我國將全面進入小康社會。
未來20年,中國經濟將再翻一番,對于中國本土的公司來說,這將是一個爆發式的發展過程,一批國際經濟巨人將成長起來。過去20年,在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同時,一批中國本土公司已經成長起來了,尤其在家電、手機、服裝等行業,中國本土公司已經出手國際牌了;未來20年,一定會有一批中國人的跨國公司活躍在全球市場上。
未來國際經濟方面,世界經濟總體呈現走強態勢。預計在未來5年內,世界經濟的年均增長率將高于20世紀90年代,可望達到3.5-4%;發達國家依然將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導,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繼續高于發達國家。
科技進步的突飛猛進,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全球產業結構的大調整,特別是信息技術繼續釋放潛力及網絡經濟的高速擴張,以及各國經濟合作和協調加強等積極因素,將繼續為世界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的基礎。 (三)行業綜觀及重要議題 目前,我國擁有全球手機近1/3產量和約1/5的銷售市場, 是全球最重要的手機生產銷售中心。
國產手機市場占有率到2003年已達60%以上,行業銷售冠*也由摩托羅拉,諾基亞這樣的國際巨頭變成波導、TCL、夏新等本土企業。 國產品牌手機終于打破了洋品牌在中國市場長達十年的壟斷格局。
在不久前結束的"中國市場產品質量用戶滿意度調查"中, 國產品牌以絕對優勢選票超過眾多洋品牌。 這表明國產品牌手機正逐漸占據市場競爭的制高點,成為國內手機市場的主導力量。
國內手機廠商在努力開拓國內市場的同時,進一步加大開拓國際市場力度, 他們紛紛在國外開設辦事機構,加大產品出口量。 這些努力使得去年1-10月國產品牌手機出口占國內銷售比例由上年的2%上升到6%。
但是隨著競爭的加劇,國內手機廠商存在的問題也日益凸現,突出表現在產品毛利率日益降低,巨額庫存及渠道費用日益成為各大手機廠商盈利的瓶頸。同時技術上的劣勢亦難以對抗日趨激烈的國際品牌的競爭。
可以說,國產品牌手機的發展已進入一個新時期,即從規模擴張階段轉向提高質量和技術水平階段。
國產品牌應該利用國內已經形成的從芯片,整機設計到組裝制造,從散件到整機的完整移動通信產業鏈,通過加強國內采購配套, 降低成本,減少不確定性風險,加快自身發展;要上國產品牌手機大量出口的臺階,改變目前國產品牌手機出口較少的現狀, 在國外廣闊的市場上尋找發展的機會;同時, 國產品牌還應加強核心技術的研制開發, 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增強國際競爭力。 此外,在國內外激烈的競爭下,手機業步入微利時代,不少國內生產廠家紛紛實施產品轉型戰略,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能否成功實施轉型戰略計劃,亦成為國內眾多手機制造商未來能否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在這方面夏新公司已確立了以3C(通訊、IT、家電)融合為核心、相關多元化發展的戰略方向,已成功向市場推出筆記本電腦、液晶電視等產品,并計劃投巨資進*汽車業,未來機遇和挑戰并存。 二、公司分析 (一)公司業績分析 從2003年的年報來看,公司全年實現凈利6。
14億元,每股收益高達1。43元,凈資產收益率達41。
98%,一躍成為上市公司中的明星,同行業中的矯矯者。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1。
94%(達68。17億元),其中手機(含小靈通)收入占總收入達87。
5%(達5。96億元),同比增長61%。
而在2001年,夏新電子的手機收入僅占總收入的16。66%(1。
65億元)。隨著產品結構的調整和手機產銷規模的增大,公司營業收入的毛利率也從2001年的17。
55%提高到34%,每股收益也從。
轉載請注明出處榮觀房產網 » 房地產上市公司2013年經營數據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