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房地產現狀
繼2013年和2014年連續兩年突破4萬億元后,中國官方預計2015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也將接近4萬億元。
受**委托,財*部2015年3月5日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查《關于201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新華社2015年3月5日授權發布了“關于201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摘要)”。
在該摘要“2015年收入預計和支出安排”一項中有表述為:地方*府性基金本級收入44509.51億元,下降4.7%。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39452億元,下降4.7%。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39452億元”是預計數據,而非實際情況。隨著中國房地產業的發展,國內地方*府的土地出讓收入總量也在逐年增加。
財*部2015年1月30日發布的“2014年財*收支情況”顯示,2014年1~12月累計地方*府性基金收入(本級)49996億元,比2013年增加1966億元,增長4.1%。其中,受房地產市場調整影響,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42606億元,同比增加1340億元,增長3.2%。
而2013年中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則是首次突破4萬億元,達到41250億元,比2012年增加12732億元,增長44.6%。對照2013年和2014年數據來看,雖然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維持在4萬億元的高位,但增幅已經大幅縮小。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通常由四項*府性基金收入構成,除土地出讓金收入外,還包括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收入、國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和農業土地開發資金收入。此前,地方*府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在2011年達到3.1萬億元,2012年一度降至2.8萬億元。
2.2015中國房地產行業現狀是怎樣的
一線房地產開始降溫,二三線開始升溫的現狀,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我國當前房地產市場已經發生改變,由供給端走向需求端,房地產市場整體處于供大于求的局面,但房地產市場的區域差異較大。
面對庫存越來越嚴重的房地產市場,自2014底以來,房地產調控*策越來越寬松,除了幾個一線城市外,限購普遍放開,住房貸款利率也不斷下調,而且各地方*府為了進一步刺激房地產需求,出臺真金白銀的房地產補貼*策。2016年在去庫存成為五大任務之一的背景下,調控*策應該更加寬松。包括購房按揭貸款利息抵扣個稅;首套或二套普通住房首付比例繼續下調;鼓勵農民進城買房落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這個舉措與推進新型城鎮化結合起來);放寬戶籍限制,鼓勵購房入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鼓勵常住外地人購房與鼓勵租房、擴大公租房覆蓋范圍統籌起來,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回購商品房作為棚戶區改造保障安置房或保障房;打通房企上市融資發行債券渠道;推進公積金或房貸證券化;購房稅費減免等。另外,二胎生育*策的正式出臺,近期看導致家庭成員增加,需求更大的房子,將會產生對大戶型的改善型需求,遠期看由于人口總量的增加會加大對住房的需求。
隨著房地產行業的調整,房地產企業盈利空間越來越窄,一些根植于三四線城市的中小房地產企業越來越難生存,主動轉型或者多元化經營成為趨勢。而大型房地產企業也由于房地產市場的走弱帶來風險上升,拿地更為謹慎,很多企業已退出三四線城市。一線城市由于地價繼續攀升加劇企業流動性風險,大企業聯合拿地開發成為一種新趨勢。大企業間除了資金合作外,還有經驗的分享。另外,房地產企業也在嘗試利用“互聯網+”這一國家戰略來實現轉型,但目前房地產企業的互聯網應用主要是房產信息查詢、線上銷售和資金眾籌,更高效的互聯網應用模式還在探索之中。
3.關于對房地產行業現狀訴求和建議
參考《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顯示,2015年以來,隨著一系列利好*策的出臺,樓市逐漸回暖。
據數據顯示,1-11月,30家典型企業中包含萬科、保利、恒大、華潤等15家大牌房企完成了全年業績目標的90%。但由于庫存壓力巨大,其他房企業績完成情況不甚理想。
目前樓市部分地區蕭條、房企分化嚴重,實力強、現金流多、能抵御寒冬的企業才能生存。特別是像保利、華潤等央企,囤積了大量的現金,而且擁有強大的銷售力量,其業務也分散于世界各地,才能度過寒冬。
今年房地產銷售總體上偏冷,一線城市好于二線城市,二線城市好于三四線城市。因總體上仍然供大于求,待售房也許需要五到十年才能賣完,所以2016年情況不會有明顯的改善,可能還會繼續惡化。
目前商品房庫存巨大,有增無減。特別是全國商業庫存比住宅庫存風險大,二三四線城市土地供應過剩。
如何去化庫存與防止過剩的供應,是2016年*府主要的任務。
4.2015年下半年房地產走勢分析 是漲還是降
您好,為您找到以下文章,僅供參考。
日前宣布自6月28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同時定向降準0.5個百分點。業內人士認為,降息降準將刺激購房者繼續增加入市的積極性,特別是對供需相對緊張的一二線城市而言,預計6月房地產市場升溫態勢將延續。
以下是2015年我國房地產市場走勢具體分析。在目前經濟沒有完全回暖的情況下,降準與降息以及其他一系列刺激房地產的*策還會持續出現。
從下半年的走勢來看,特別是在本次降息降準的*策刺激下,房地產市場將延續量升價穩的態勢。購房信貸成本降低2014年9月底央行頒布“930新*”,涉及“認房不認貸”及“最低七折利率”等*策;今年3月30日央行、住建部、銀監會聯合頒布“330新*”,二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不低于40%;2014年11月22日、2015年3月1日和5月11日央行三次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2015年2月5日和4月20日兩次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
更多房地產行業分析與此同時,截至目前,已有過半省區市出臺樓市刺激新*,超過百個城市發布了不同力度的公積金松綁*策,其中北京、上海等30個城市還提及增加公積金貸款額度。有關人士表示,2015年以來,房地產市場復蘇升溫,尤其是一線城市成交量大漲,從二季度開始,價格也進入上行趨勢。
本輪降準、降息對于樓市的刺激作用也會很快顯現,一方面是刺激需求入市,推漲成交量;另一方面繼續改善預期,促房價上漲加快。當前貸款基準利率已達到歷史低位,與房貸相關的五年以上貸款利率是5.4%,當前主流銀行給予首套房的貸款利率優惠基本在9折左右,如果未來能達到85折,首套房貸實際利率僅為4.59%。
因此,經過多次降息后,購房者信貸成本大大降低,目前進入較為有利的購房時期。業內人士表示,近8個月來,信貸利率已下調4次,累積降息115個基點。
對于購房者來說,雖然本輪降息只下調25基點,影響并不大,但4次降息累積減少的購房成本已相當高。如果貸款100萬、20年還清,本輪降息后,總成本減少33924元,月供減少141元;而按自2014年11月22日降息后計算,貸款總成本共減少了15.9萬元,月供累計減少663元。
進入降息通道后,一線城市資產價值再次進入上升通道。對于購房者來說,一方面因降息而獲得購房總成本相對減少的利好,另一方面還將充分享有資產價值上升的收益,雙重利好再疊加購房首付的下調,杠桿率的提升將會放大收益,這將促進市場交易量的進一步活躍。
2015年上半年,在多輪貨幣信貸*策和房地產調控*策的松動下,北京樓市已經出現成交量的明顯提振,預計下半年北京樓市的成交量還將保持穩定增長勢頭。前期*策開始見效國家統計局6月18日發布5月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
5月份北京、上海、廣州、深圳4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普漲,4個城市環比平均分別上漲3.0%和3.8%,最高漲幅分別為6.7%和6.3%,分別比上月擴大4.9個百分點和3.9個百分點;二線城市房價整體較為穩定;大部分三線城市房價仍然下降。據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報告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主要的54個城市合計住宅簽約套數為 26.199萬套,環比上漲幅度達到8.4%,而同比漲幅更是高達20.1%。
商品房成交的回暖更直接改善各地的庫存壓力。截止到5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65666萬平方米,比4月末減少15萬平方米。
從一線城市來看,數據顯示,5月全月北京純商品住宅成交5176套,比4月上漲 39.1%,比去年5月上漲24%。截至6月25日,今年上半年北京市二手住宅網簽量為81263套,較去年同期上升89.5%;上海市商品住宅截至6月 23日共成交76.6萬方,環比下滑19.2%,同比上漲70.4%,成交均價為33974元/平方米,環比上漲8.4%,同比上漲26.4%。
同時,廣州新房成交量已連續4個月上漲,5月已高達9313套,創近5年同期最高值,5月份廣州全市簽約二手房4259套,同比大增121%。“統計數據的普遍轉好,表明前期一系列的*策開始見效,市場預期發生轉變,購房者信心有所恢復。”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從整體簽約情況來看,一線城市漲幅最明顯。從中原地產各城市分公司的反饋情況來看,5月份無論是帶看量還是簽約量均有明顯增加。
專家認為,一二線城市房價環比同比數據出現全面轉正,標志著從2014年開始的樓市調整在一二線城市已經基本結束。值得注意的是,樓市銷售額率先上漲,而銷售面積漲幅并不同步,這主要是因為一二線城市房價相對較高,但三四線城市依然未明顯好轉。
對于一二線城市而言,2015年市場走勢將明顯趨好,從長遠看,一二線城市不太可能支撐全國房地產市場全面上漲。下半年料延續量升價穩對于未來房地產市場的走勢,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在降息降準等*策刺激之下,一線城市樓市房價步入上漲通道,甚至下半年會再次步入“買漲不買跌”的行情;二線城市將加速去庫存的進程,存銷比開始普遍降低,15個月以下去化周期的城市房價穩中有升,比如合肥、南京、南昌、蘇州、石家莊等城市,而15個月以上的城市樓市還有去庫存壓力,但。
5.2015年房地產銷售市場前景怎么樣
2015年1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 房地產市場新常態特征明顯
過去的近10年中,房地產市場經歷了飛速發展的階段,商品房建設量增長迅速,樓市價格不斷攀升。盡管這期間也有短期調整,但下行不久后又會再次進入上行通道。進入2014年至今,樓市出現整體下行態勢。盡管對樓市未來走勢依然眾說紛紜,“黃金時代”已經基本結束的認識贏得了絕大多數人的認可,房地產市場步入新常態。
樓市新常態的第一個表現即是樓市降溫,價格企穩。國家統計局17日發布了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與去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 城市中,新建商品房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9個,上漲的城市僅有廈門1個。同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廈門上漲0.8%,最低為杭州下降10.5%。通過梳理發現,沈陽、青島、長沙、包頭、丹東、泉州、韶關、桂林是過去一年中房價下降較多的城市。
供求是決定價格的根本因素,由于供不應求,過去幾年樓市“一天一價”的火爆場面時有出現。經歷過去幾年快速發展后,我國住房供需總體趨于平衡,因此,樓市進入調整期并逐步趨于平穩。
不過,房地產市場在“黃金時代”過后還有“白銀時代”。我國城鎮化進程仍在加快推進,對商品住房的需求仍然很大。房地產產業鏈條長,對經濟的帶動作用明顯,因此,仍需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樓市新常態的第二個表現是分化,一線城市、熱門城市與三四線城市分化將更加明顯。當前,一線城市房 價初步呈現止跌回穩態勢,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綜合平均連續兩個月微漲,二手住宅價格環比綜合平均連續4個月微漲;二線城市房價環比綜合平均仍然下降,但降幅已緩慢收窄;三線城市房價繼續下降,且降幅略有擴大。
具體而言,1月份,在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房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4個,上漲的城市有深圳和贛州2個,持平的城市有上海、南京、南昌及廣州4個。在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深圳0.3%,最低為泉州下降1.7%。新房價格環比下降較多的集中在三線城市,如包頭下降1.3%,丹東下降 1.6%。包括4個一線城市在內的一些熱點城市公共資源豐富,土地相對稀缺,每年仍有大量人口涌入,因而樓市供應總體偏緊,未來將呈現平穩微漲態勢。而在一些三四線城市,由于人口相對較少,目前庫存高企,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去庫存”將是主要目標,房價整體將現下行態勢。
樓市新常態的另一個表現是保障房與房地產市場的銜接。當前,一些城市庫存高企,同時,保障性住房特別是棚戶區改造仍需要大量房源。應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的貨幣化安置,組織居民自住購買,或者由*府購買安置住房進行安置。同時,指導督促商品住房較多的城市出臺支持措施,將商品房轉化為安置房,促進棚改與利用存量房的有效銜接,也可以推進通過長期租賃購買中小戶型商品房等方式籌集公租房房源。
樓市新常態還有一個表現,即企業面臨變化和整合。
隨著房地產市場的變化,房地產企業經營難度加大,中小型房企有可能面臨難以為繼甚至關門倒閉的狀況。大型房企將采取多元化轉型措施,除了將眼光瞄準海外,有的還關注養老地產,或謀劃向“服務商”轉型,或涉足互聯網等。
轉載請注明出處榮觀房產網 » 2015年房地產市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