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房地產是拉動GDP的功臣
轉一篇文章 但愿對你有所啟發 據上海市統計局統計,2008年上半年,上海的GDP增幅為10。
3%,低于全國10。4%的平均水平。
這個多年來少有的現象,立即引起各方人士的高度關注。有專家表示,以往房地產是拉動上海GDP上揚的功臣,今年卻拖了GDP的后腿。
有關數據似乎證實了這種說法:今年上半年上海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和住房投資的增長速度,分別僅為3。8%和3。
2%,而同期全國的增速則分別是33。5%和36。
6%。由于房地產投資占上海固定投資總額35%以上,房地產投資一旦下滑,對固定投資總額影響非常大。
再加上今年上海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才2。3%,在全國位居末位,而全國同期增長幅度達26。
8%。 與過往“高投資、高增長”的模式形成了一種對照,上半年盡管投資乏力,但上海的GDP增速仍然保持了相對高位,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甚微。
這說明,說房地產市場調整,拖了上海GDP的后腿,并不準確和屬實;真正的解讀應該是,房地產業尤其住房房地產業在上海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正在減弱,房地產投資對上海GDP的拉動作用減小了。 對此我們不應該感到驚訝。
2007年上海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GDP為66367元,約折合9500美元。 從國際經驗上來看,這也基本到了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中重要性會出現持續下降的階段。
國際學者Burns-Grebler在1970年提出一個著名的“住房投資與GDP之比會隨著人均GDP增長而會呈現倒U型”的假說。世界銀行1993對眾多國家的跨國別研究也證實這種假說。
一般說來,當人均收入低于1000美元時,住房還不能成為重要的大眾消費品,住房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微弱,與GDP之比為2%左右;當人均收入超過一定水平,進入中等收入水平(1000-5000美元),普通大眾對住房的改善需求快速增加,住房產業的重要性大大增長,住房投資與GDP之比會達到8%左右;當進入發達水平時,住房已經高度普及,住房產業也不再具有很強的拉動作用,同時經濟發展階段也超越了投資拉動型,住房投資與GDP之比又會跌到3%-5%的水平。 以與我國國情近似、被國際上認為是最近一個成功晉級發達國家俱樂部的韓國為例,1970-1987年,韓國住房投資與GDP之比只有4。
9%,1988-1996年上升為7。4%,1997-2005年再次下降到5%。
從上海的實際情況來看,按照2008年上半年的數字,上海住房投資與GDP之比為6。 2%。
跟歷史時期相比,1999年上海的住房投資與GDP之比為8。2%,之后逐年上升,2000年增加到8。
8%,2002年為10。3%,2004年達到頂峰12。
1%,當年上海人均GDP為55307元,約合7000美元。之后開始逆轉,出現逐年下降的趨勢,2005年為10。
1%,2006年為8%,2007年為6。97%。
根據國際經驗,上海住房投資與GDP之比還會繼續下降,直到3%-5%水平左右才會穩定。而住房投資乃至整個房地產投資占總社會固定投資的比重也會隨著經濟發展程度提高而出現逐步下降趨勢。
大多數發達國家目前住房投資占總投資比重穩定在20%左右。 房地產業應該不應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這個話題在上世紀80年代和1998年房改時都有過大爭論,近兩年又重新成為業內辯論焦點。
在歷史上,我國對居民住宅事業投資拖欠嚴重,嚴重落后于經濟發展全局。1998年房改之后,中國房地產業的興旺繁榮,無論是作為對歷史欠賬的補償,還是在進入人均GDP1000美元后,作為人們大幅度改善住房需求的反映,都是合情合理的。
問題是,房地產業持續火爆了多年,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了過多的資源,已到了該降降溫的時候了。1998年以來上海的房地產投資吸引了總投資40%以上,不可避免對很多其他產業形成了擠壓和替代,直接影響到上海的產業結構升級。
房地產降溫的數據表明,上海已經具備了讓房地產不再成為GDP發動機的時機了。 從市場潛力看,1999-2007年上海累計銷售商品住宅新房面積高達1。
9967億平方米,約合200多萬套新增住房,而上海當前常住人口也不過500萬戶左右,如果一戶購買一套新房,意味著40%的人在過去9年更換了新居,即使考慮有囤房和投機因素,也至少有20%-30%的家庭更換過新房。 實際上,1998年以來上海戶籍人口人均住房面積基本保持每年增加1平方米的速度,2007年末上海戶籍人均居住面積為16。
5平方米,而目前人均GDP1。97萬美元的韓國全國人均住房面積也只有23平方米,日本人均則為31平方米,莫斯科則只有20平方米。
如果再像前幾年那樣大量新增住房投資,就要冒相當大的市場風險。 根據上海統計局資料,到2007年底,上海共有居住房屋總面積4。
33億平方米,由于其中大量是舊公房,戶型面積比較小,可按平均70或80平方米一套來估算,那么現有住房存量低估也有560萬套,高值在600萬套左右。 而2007年末上海戶籍人口1359萬,常住人口1858萬,即使按后者來算約600萬家庭,那么也基本能達到100%的住房普及率(住房套數與家庭人數之比),或者相當于每1000名居民擁有住房330套左右,這個水平雖然低于歐美發達國家的每1千人400-500套的水平,但高于目前韓國每千人282套的標準,接近香港每千人358。
2.中國靠房地產拉動的GDP有什么意義
工資是房地產倒逼的結果。
生產成本飆升,土地,用工,通脹,,。總金額多了,實際都是水泥塊,其他消費必須縮減。
消費結構惡性失衡,導致最大問題是生產成本飆升,出口優勢逐步下降,生產力被扼制。
大豆,糧食,肉類,石油,天然氣,芯片,剛需進口花費
機電產生,電器,電子,服紡,外匯即收入來源
這些收入怕是最終會隕落,匯率再一貶。人力是可以附加在產品出口,但是你已經不是出口人力產生,非人力部分受到外貶內通脹的影響成本,匯率貶了還是沒辦法出口,成本依然高。
3.中國每年房地產能拉動多少GDP
房地產GDP不包括在建筑,大樓有一個專門的項目核算。房地產業GDP是采取地方,拿錢,出售。以下是房地產對gdp的大概影響
一般,對GDP的學者的貢獻可言性房地產是指為拉動房地產開發,工程機械制造商,水泥,建筑鋼材等一系列銀行利息的收入。因為房地產是最下游的行業,直接賣給消費者。
中國南京樓市前三季度經濟數據的推動了GDP增長數據17.3%,房地產行業成為第三高增長率的行業。 1-3季度,房地產在南京業增加值18.862十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8.6%,比去年同期。。
石家莊三季度GDP同比增長11.2%,房地產將承擔很大的責任
“中國經濟已經企穩向好,但經濟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尚未根本解決。”統計部門專家表示,結構調整主要是為了避免盲目建設和重復建設,而業務是其主角。前三季度的51.669十億人民幣的房地產投資
中國在
天津GDP增長16.3%,前三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50.252十億人民幣,工業投資快速增長的優勢。其中,機械設備制造,石油化工,生物醫藥,環保,汽車等行業對全市工業投資145.83十億人民幣,投資增幅超過50%。
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在大連房地產第三產業的13%作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第三產業,房地產,金融服務,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的貢獻份額分別增加了9.6,5.8,3.7和0.5個百分點擴大;運輸等服務,以降低的貢獻份額,降低5.5和3.8個百分點,分別。鄭州
9%的GDP增速,前三季度建筑業和房地產業的速度比其他行業
中國
此外,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的增長,增速比其他行業高出顯著。前三季度,28.4%建筑的增長速度;房地產銷售火爆,線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4%;存款金融機構632.6十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3%;貸款469.4十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8.6%。
4.房地產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有哪些
1、發展房地產業可以拉動內需,據不完全的統計,現在的房地產業的發展,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每年可以拉動GDP2%左右。
2、房地產業的鏈長,可以帶動家用電器、耐用品、住宅裝修、家具、包括建材等一系列產業的發展。
3、在實現城鎮化的過程中,房地產業起著重要的作用,每年將近一千萬農民進城需要解決衣食住行,住就需要房地產業解決。
4、房地產業和金融業合并在一起,被稱為經濟發展的溫度計,看房地產業就可以看出經濟發展的情況,所以它的重要性,對房地產業的發展,對金融業的發展重要性是無可比的。
所以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房地產是一個綜合的較為復雜的概念,從實物現象看,它是由建筑物與土地共同構成。
土地可以分為未開發的土地和已開發的土地,建筑物依附土地而存在,與土地結合在一起。建筑物是指人工建筑而成的產物,包括房屋和構筑物兩大類。
對于房地產的概念,應該從兩個方面來理解:房地產既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物質形態,同時也是一項法律權利。
5.房地產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
1、發展房地產業可以拉動內需,據不完全的統計,現在的房地產業的發展,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每年可以拉動GDP2%左右。
2、房地產業的鏈長,可以帶動家用電器、耐用品、住宅裝修、家具、包括建材等一系列產業的發展。 3、在實現城鎮化的過程中,房地產業起著重要的作用,每年將近一千萬農民進城需要解決衣食住行,住就需要房地產業解決。
4、房地產業和金融業合并在一起,被稱為經濟發展的溫度計,看房地產業就可以看出經濟發展的情況,所以它的重要性,對房地產業的發展,對金融業的發展重要性是無可比的。 所以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房地產是一個綜合的較為復雜的概念,從實物現象看,它是由建筑物與土地共同構成。 土地可以分為未開發的土地和已開發的土地,建筑物依附土地而存在,與土地結合在一起。
建筑物是指人工建筑而成的產物,包括房屋和構筑物兩大類。 對于房地產的概念,應該從兩個方面來理解:房地產既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物質形態,同時也是一項法律權利。
6.房地產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
1、發展房地產業可以拉動內需,據不完全的統計,現在的房地產業的發展,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每年可以拉動GDP2%左右。
2、房地產業的鏈長,可以帶動家用電器、耐用品、住宅裝修、家具、包括建材等一系列產業的發展。
3、在實現城鎮化的過程中,房地產業起著重要的作用,每年將近一千萬農民進城需要解決衣食住行,住就需要房地產業解決。
4、房地產業和金融業合并在一起,被稱為經濟發展的溫度計,看房地產業就可以看出經濟發展的情況,所以它的重要性,對房地產業的發展,對金融業的發展重要性是無可比的。
所以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房地產是一個綜合的較為復雜的概念,從實物現象看,它是由建筑物與土地共同構成。
土地可以分為未開發的土地和已開發的土地,建筑物依附土地而存在,與土地結合在一起。建筑物是指人工建筑而成的產物,包括房屋和構筑物兩大類。
對于房地產的概念,應該從兩個方面來理解:房地產既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物質形態,同時也是一項法律權利。
轉載請注明出處榮觀房產網 » 房地產如何拉動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