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樓市有哪些黑幕
樓市黑幕1、制造現場熱銷假象 調查:在銷售現場,開發商總是在銷售興旺的氣氛,經常會在售樓中心的房源公示欄上打出“售完”的字樣,或者在銷售業績示意圖上標識出大面積的已售單元,讓購房者覺得已經沒有多少套房屋。
銷售人員也會采取很多方法來制造熱銷氣氛,讓購房者產生緊張感,在沒考慮清楚的情況下,一沖動,就簽了合同,交了錢。 律師提醒:樓盤房源的信息可以在國土部門的網站上查詢。
同時,開發商在現場提供的銷售消息應當真實準確。 如提供虛假信息導致購房者做出與其真實意愿相背的行為。
購房者可以根據《合同法》第54條的規定來申請撤消該行為,并要求開發商賠償損失。購房者在銷售現場應保持清醒,謹慎抉擇。
樓市黑幕2、大定小定多少都收 調查:購房者只要表現出一點點購房的意向,銷售人員就會告訴你說這個戶型就只有幾套了,如果不交付定金可能就賣完了,要求客戶馬上交付定金。如果客戶說沒有帶夠定金,銷售人員就會要求客戶先交小定,然后要求客戶次日交齊大定。
如果購房者在約定的時間內未能前來,所付定金就不予退還。 律師提醒:根據《擔保法》第89條規定,給付定金的一方如果不履行合同,無權要求對方返還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則要雙倍返還定金。
因此,購房者無論繳納小定、還是大定時都應謹慎,不要輕易繳錢而陷于被動。 同時,根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4條的規定,因不可歸責于當事人雙方的事由,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未能訂立的,出賣人應當將定金返還買受人。
購房者表面上看得了便宜,實際卻有可能買到更高價格的房屋。同時自身權益也得不到任何保障。
終,購房者所希望的“優惠”不僅得不到兌現,還會付出更多的購房款。購房者應核對樓盤是否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堅決不參加任何認購行為,避免成為抬高自己房屋價格的抬轎人。
樓市黑幕3、隨意虛構贈送面積 調查:“33平方米的單身公寓‘變身’55平方米的小復式”、“買一送一”、“兩房變三房”……贈送面積成為時下部分樓盤誘人上鉤的重要營銷手段。 案例:受贈送面積吸引,李先生購買了鹽田區海濱假日雅居的一套房子,但隨后他和其他17名業主卻聯合將開發商告上了法庭。
李先生說,海濱假日雅居2007年7月開盤時,開發商深圳市鵬廣達公司與三洲田公司宣稱“贈送超大入戶花園,5。7米層高”,樣板房也儼然一個小復式。
但是,在簽合同的時候,業主們被要求在3分鐘內簽訂所有合同,并附加一份“委托書”,讓購房者委托一家叫“裕達”的公司免費填平贈送的天井面積。去年樓盤入伙時,業主們卻發現,開發商當初承諾贈送的面積并沒填平,而是一個從1樓通到19樓的天井。
而且,天井實質是開發商為減少支出土地出讓金,隱瞞ZF有關部門“偷來”的面積。 律師提醒: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發展商本來就是在追逐利潤,沒有理由平白無故贈送面積給業主。購房者在購買新房時,在開發商誘人廣告面前要頭腦清醒,簽訂合同時,一定要細看合同條款,涉及到贈送面積,要弄清楚該贈送的面積是否合法,是否與規劃相符,如果變更了規劃,是否辦理了相應的變更手續。
發展商要購房者簽訂委托書,購房者一定要仔細審閱委托書的內容是否合法,否則,贈送的面積可能是“違章搭建”,存在被拆除或者其他不利法律后果的隱患。 樓市黑幕4、無中生有引人入彀 案例:日前,南山區某樓盤5位業主將某開發商告上了法庭。
原因是業主們發現當初賣房的時候建設的漂亮花園到了入伙時竟然消失,地上停車場又被開發商擅自更改為綠地。 在開發商售樓廣告上,原是市*用地的樓盤南邊區域,被開發商描述成樓盤的花園:亭臺樓閣、小橋流水、露天咖啡廣場…… 多位業主向記者反映,2004年該樓盤銷售期間,他們主要是看中了該樓盤的花園環境幽美,交通便利等優勢,但到了入伙的時候,樓盤南邊的園林卻消失了。
業主們查閱規劃局的檔案后才發現,售樓書上所顯示的綠化帶原來是市*公共用地,根本不在該樓盤的建設范圍內。 律師提醒:“為了防止開發商擅改規劃導致交樓時貨不對板,業主在收樓時要仔細查看物業公共部分與規劃文件和設計圖紙是否相符。”
開發商在交樓時,都應按相關規定把樓盤的竣工驗收文件及圖紙、用地及工程規劃許可證等進行公示,業主要仔細對照實際與上述文件、圖紙要求是否相符,尤其是公共部分的規劃,譬如該案例中的地面停車場是否建有等等。 如果不符,業主暫不要收樓,可咨詢法律專業人士,根據情節嚴重程度,對開發商起訴要求退房、賠償違約金、恢復原狀,或向規劃主管部門投訴追究其行*責任。
樓市黑幕5、內部認購或VIP優惠 調查:出售VIP卡、內部認購、日進斗金……商品房銷售的噱頭令人眼花繚亂,這都是為開發商銷售房屋利益化作準備。 而對于購房人來說,內部認購由于有優惠條件,有一定的吸引力,這時就有可能掉進開發商的認購陷阱。
律師提醒:開發商在取得預售許可證之前,無論采取內部認購或變相內部認購(VIP、優惠申請)等都屬違規行為。 樓市黑幕6、樣板房被悄悄放大 調查:一些。
房產中介內幕有哪些
茶水費: “綠色通道”有價碼 去年9月10日,東莞某樓盤開盤,洋房單價每平方米1。
5萬至1。6萬,開盤就賣完了。
像這種特別火爆的盤,還真的是搶不到,怎么辦?代理一般會收茶水費,客戶交個1萬到2萬,就能提前認購。想要具體到哪個朝向、哪個樓層、哪個門號,再適當加一點錢,這個定價都是有空間、有得談的。
但代理中介大多否認“茶水費”這個提法,“這個叫‘綠色通道’,可以提前認購。需要交一些誠意金。”
不過具體價格和操作,對方一定要進入實際交易才愿意透露。 更名費: 加價五六萬算少的 還有一種“搶籌”的方式,成本更高。
就是中介先去認購一套房子,然后找到意向買家,加價最低五六萬,高的喊過十萬。 雖然房管部門制定嚴格的規定,一旦認購,業主名是不能改的。
但有一種走“撻訂”的模式,原購房者和開發商共同提出撤銷申請,審批通過后開發商和新購房者重新簽訂購房合同。 阿成表示,有朋友做過一單五萬塊更名的,后來那個房子幾個月漲了二十萬,業主也不覺得虧。
但更名有風險,周期又長,實際上就是中介參與炒房。 代理中介還有這些“坑” 吃差價 5月份,東莞的王小姐看上一套公寓房,中介答應幫忙砍價,最后叫價66萬。
她怕房價上漲,冒著大雨取了5萬元定金交上去,后來才知道中介跟賣家說的價格是65萬。她憤而找中介公司“告狀”,最后中介承諾幫她“降下”一萬的稅費,按65萬成交,另多付5000元給中介。
首付貸 首付貸雖然已被禁止,部分中介公司仍然承諾可以“搞定首付貸”。也有中介跟銀行的消費貸打包。
當地某品牌一手房平臺可以通過首付貸實現15%的首付。 按照東莞最新的1。
5萬元均價,100平方米的房子150萬,首付45萬,首付貸20萬按照5。 6%的消費貸年息計算,三年還完,每期本加息要還6488元。
再加上70%的房價貸款30年還清,等額本息每月還貸5572元,疊加起來一個月還貸接近1。2萬元。
對于很多工薪階層壓力巨大。 誠意金 東莞第一法院最近公布一個案例,東莞市民梁某為買房,與中介公司簽訂委托合同,并將2萬元作為誠意金交給中介,以確保買到中意的房子。
沒想到,看中的房子沒有到手,中介公司卻直接將2萬元扣下,拒絕返還。法院經審理認為,中介公司收下2萬元沒有法律依據,判決退還。
行家說法 信息不對稱買家最吃虧 “跟中介相關的投訴,大部分是由于信息不對稱,這種情況買家最吃虧。”東莞市房地產協會負責人說,隨著行情向好,跟房地產相關的糾紛也呈上升趨勢。
買房是大事要謹慎,一定要找正規中介,錢該不該花三思而后行,千萬別被個別人的三言兩語就忽悠走了!。
樓市的黑幕有哪些
1。
大家購房所付的保險費其實是可以打八五折的,不要在售樓處買保單,外面的保險公司都可以為你打折。 2。
開盤絕對沒有好房子,好的房子全部被保留,然后每個月推出幾套,但單價升得很快,要么就是你有關系,我們才給你好的房子。 3。
廣告沒有一個是真的,千萬別相信其中的外立面顏色,很多造出來比畫的難看多了。 4。
售樓員會用許多方法來逼你買房,讓你無時無刻感到緊張,這時你千萬要冷靜。要自己看中才買。
5。別以為高層中的九到十一樓不錯,那你大錯了,這些樓層正好是揚灰層,臟空氣到這個高度就會停頓,我們是不會告訴你們的。
6。別對景觀抱太大希望,樹和草是在交房前一個月從外地買來直接插土進去的,所以能多多存活就不錯了。
7。別以為面磚的外墻是好的,其實面磚漏水比涂料漏水的幾率大多了,在國外都是用的高級涂料,沒人用面磚當外墻。
8。別以為實測面積是對的,其實測繪局都被我們買通的,少你一個平米你也看不出來,但是國家就只承認他的測繪報告。
。 9。
綠化率,容積率大多都是與實際不相符的,千萬別相信我們,我們只是聽工程部隨便說說的,能對八成就不錯了。 10。
漏水和外立面的材料根本沒關系,你們要關心的是樁有多深,因為新房漏水大多是因為房屋沉降過大,造成外墻裂縫才漏水的。
房地產交易中黑幕都有哪些呀
黑幕一 合同約定巧設玄關
此次調查,25%的消費者認為開發商簽訂合同留伏筆,甚至公然違約。商品房買賣合同是消費者與房地產開發企業在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的基礎上就買賣商品房達成的協議和約定,是消費者和開發商之間法律關系的最主要依據,然而,商品房開發銷售商往往會在購房合同上巧設玄關,甚至公然違背合同。具體招數表現為:(1)惡意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在國家建設部、國家工商行*管理總局監制的統一商品房買賣合同示范文本中,開發銷售商故意對有些條款不填寫,如土地面積、規劃用途、土地使用年限、施工許可證、商品房銷售許可證等有關細節都不填,使消費者誤以為該企業手續齊全,埋下了因此產生糾紛的許多隱患。有的銷售商甚至連房價、總房款的大寫金額都刻意空著,為自己以后篡改房價埋伏筆。(2)無不可抗力,卻一再延長交房時間,合同中卻只簽工程竣工時間,對交房時間閉口不提,致使消費者權益受損無法得到賠償。
黑幕二 延期交房強詞奪理
令人吃驚的是,此次在對5000多名消費者的調查中,竟然有70%的消費者都反映開發商延期交房,并且,開發商對自己的違約亂找“臺階”,拒不承擔違約賠償。(1)夸大不可抗力開脫責任。眾所周知,按照《合同法》規定,不可抗力是指戰爭、地震、水災、火災等自然災害,然而延期交房發生后,所謂的資金沒有到位、氣候不正常、*策調整等都成了開發銷售商的“不可抗力”(有的還寫進了購房合同),并且藉此拒絕承擔違約責任。(2)過低的違約金是開發商延期交房的又一個主要“臺階”,大部分開發商和消費者合同中約定的逾期交房違約金是萬分之一至萬分之二,如此低的違約金還不能彌補消費者購方按揭貸款的利息,至于消費者因延期交房所帶來的其他經濟損失更無法得到保障。(3)按照規范的商品房買賣合同文本,“出賣人逾期交房的違約責任”中開發商逾期90天不交房消費者可以無條件選擇退房,開發商無條件退還購房款并賠償銀行利息,然而,開發商在合同中對此條卻是閉而不談。
黑幕三 “五證”不全,產權證難辦
產權是每一個購房人必須首先考慮的問題,然而,在所有被調查的購房消費者中竟然有20%的人反映自己沒能及時辦理房產證。究其原因,一是開發商〃五證〃不全,有的開發商根本就沒有取得土地的使用權限,根本就不具備房地產開發資格,銷售的商品房當然也就辦不了房產證;還有很多開發商是邊開發、邊銷售、邊協調關系辦證,房子賣完了,有關手續卻還沒有審辦下來。二是根據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用于開發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期限是70年,可有的開發企業,由于不愿意繳納和逃避土地出讓金,這樣,開發的房產不僅不能辦理產權證,而且還會給消費者以后的居住和上市交易留下無窮后患。
黑幕四 “牛皮”吹破天,承諾成空文
虛假宣傳、亂吹“牛皮”可以說是目前房地產界“功利營銷”的通病。此次調查中,45%的消費者反映開發商的宣傳難以兌現。許多開發商認為,反正自己的樓書和宣傳廣告的內容也沒有寫進合同,于是為了達到促銷目的在這里大吹“牛皮”,夸大美化居住環境,打造虛假水景概念、綠化概念、花園概念、交通概念,這些都是開發商司空見慣的伎倆。
黑幕五 面積縮水、漲水,消費者一頭霧水
房屋面積是房子的量化指標,與購房款直接相關,然而,開發商往往會在商品房面積上大做文章,調查中,15%的消費者對此不滿意。(1)面積縮水。模糊不清的公攤面積使消費者商品房的實際面積大大縮水,有些開發商甚至將小區內的會所、車庫、地下室也算進了公攤面積之列,而這些強加給業主的所謂公攤面積卻又被開發商二次銷售,從中漁利。(2)面積漲水。部分開發商交房時的實際面積要比購房合同中的面積大,嚴重者面積“超標”30%多,據此要求消費者補齊房款(否則不交房),其實國家有明確規定,面積漲水超過3%部分消費者可以無償擁有。(3)許多開發商在和消費者簽訂購房合同時都故意不將公攤面積寫入合同或補充條款,致使消費者遭受了欺詐也是糊里糊涂。
黑幕六 房產質量,消費者心中永遠的痛
調查中,25%的消費者對開發商的房產質量頗有微詞,并且售后維修存在著嚴重的拖沓現象。
黑幕七 強制指定物業,業主受氣
調查中發現,漯河市幾乎90%的小區物業管理都是開發商自己組織的,業主對此無從選擇,只能被強制接受;同時,物業管理費由物業公司單方制定,繁瑣的規章、公約一旦違背,就遭遇停水、停電、停氣。重收費、輕管理是小區物業的通病。對強加給自己的物業管理模式,23%的調查對象表示不滿意。
房產銷售到底有哪些內幕
針對問題的詳細描述。
房源就那么多,但是地產中介卻有好幾家,幾十個人都盯著。 1)你可能是在樓市很火的時候出來看房的,有時候房子剛掛出來賣,價格跟市場差不多就賣出去了,甚至業主反水漲價,逼著買家加價買,沒辦法,樓市好的時候賣家說了算。
2)樓市沒那么好,中介只是想讓你有緊張感,讓你下決心買房。 很多時候買房很看運氣,有的人看了n多房子,戶型價格什么的都熟爛了,都能做中介了,可還是買不到房子。
有的人,剛出來看房,什么都還沒弄懂,卻買到了性價比不錯的房子。 我還是建議樓市不好的時候出來買房比較好,一來給自己做決策的時間充裕,二來是買方市場,能談價的空間大,特別是比較需要錢而賣房的業主,都很誠心,但不要想著多占便宜,價格差不多就得了。
最后一個小建議,不要把短期的房價盯得太死,特別是一線城市,如果房子是買來住的,不要計較太多。針對題主的題目,我轉個之前發的帖子吧,文章比較長,可能對買房的幫助不大,但是至少了解下,少走一些坑。
以前剛畢業做過一段時間中介,我知道大家對中介沒好感,但無所謂啦。我寫點東西讓大家了解下,前面是他們的日常工作,后面是一些內幕和丑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