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顯示,6月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8.2%,環比漲幅為0。全國大中城市房價同比指數自今年1月達到頂點以來,連續5個月下降,房價滯漲成為量縮之后樓市調整的另一主要信號。預計今年三季度全國大中城市房價同比指數還將進一步下跌。
大城市中,上海、杭州、深圳、廣州、武漢、重慶等地住宅成交量較5月明顯萎縮,同比下降35%-50%。在傳統5月銷售旺季過去后,6月份全國樓市成交情況進一步惡化。如果沒有明顯外部刺激,7月樓市銷量仍將維持在6月的水平。若開發商普遍采取降價促銷方式,則有望推動成交量回升。
在當前經濟環境下貨幣*策大幅放松和進一步收緊的可能性都不大。
對房企的信貸松動,并不能改變房價過高、自住需求購買力不足的現實,同時未必能扭轉大眾對于房價下跌的預期,因此對改善樓市低迷的作用有限,難以實際增強地產公司的盈利能力。因為松貸對象主要是業績優良處于良性循環運行的部分龍頭企業,而對2、3線企業的壓力仍然存在,房地產業的洗牌不可避免,部分企業可能再這次風波中消失。而以投資為目的的投資者賭*策松綁未必當前最優選擇,冒有巨大的風險,之前房地產業的龍頭萬科宣布在上海地區的樓盤一次性降低銷售價格20%,這意味這房地產業的價格聯盟體系的崩潰,為來的樓市更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投資風險加大,投資者建議回避住房類房產,而選擇穩定性比較大的商業門面地產介入。
求助:房價走勢(追加高分)
最近*府的房地產救市*策層出不窮,無論是信貸優惠*策,還是稅收優惠及財*補貼*策,尤其是二套房限制會不會“松綁”?又能不能托起高價樓市?3月3日下午4時,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做客廣州日報、大洋網、搜狐網聯合直播室,解讀2009年房地產市場走勢。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繼續收看我們繼續的兩會系列訪談,現在進入我們演播室的嘉賓是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博士,您好歡迎您。
易憲容:大家好。
房地產商若納入十大振興產業是短視的救濟*策
主持人:這次國家公布的十大振興產業房地產業沒有進入,您怎么看?
易憲容:我覺得可以,房地產不納入十大振興產業,去年年底關于房地產131號文件,其中有13條規定,是對未來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做了全面原則性的戰略指導意見,所以按照這個意見做,進去也可以。
房地產如果進入了十大振興產業規劃,進去之后內容是什么?內容是房地產開發商全國住宅商業協會所主動的,比如說如何建立房地產融資渠道,如何讓他們更多更便宜的獲得資金,買房者可以進戶口,這個規劃就有問題。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房地產規劃其實是房地產市場在比較長的時間內,發展成為公共性的*策,公共性的*策就是房地產市場要平衡,所有的房地產當事人,比如說房地產消費者,房地產開發商,還有地方*府,中央*府,銀行,還有房地產中介機構的利益關系,不能說僅僅出臺*策有利于某一個方面,某一個人不行,公共性是*策出臺之后,讓這個產業如何能更好的平衡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所以我認為進去也可以,不進也沒關系。進去之后主要看產業規劃是什么,內容是什么。這里面的問題就是,房地產開發商寄托與希望,就希望把房地產產業*策進去,成為一個短視的救濟*策,但是房地產*策是中長期的發展*策,如何來調整整個房地產,比如說房地產產業結構,如何調整產品結構,如何調整它的布局,如何調整各方面的利益關系。
易憲容:舉個例子,比如說你搞鋼鐵,就說了幾條,第一要提高鋼鐵企業淘汰標準,不好的就不能進,第二要建立有效的企業提升機制,好的留下來,差的淘汰掉,第三通過企業重組,如果房地產這樣發展,現在有6萬多家企業,而且有很多是底效益的,所以跟鋼鐵的規劃不一樣,所以進去可以,不進去也可以,關鍵是看內容。
房地產市場根本問題是泡沫不降價虧的是房產商
主持人:畢竟沒進去,我們現在討論沒進去的原因是什么?
易憲容:第一、我們這么多年來,房地產無論在經濟還是在生活影響來看,這幾年房地產成了整個經濟生活的熱點和重點,所以這幾年一直調整一系列的*策,從05年開始,06年有國六條,08年有很多文件,每年**出臺一系列*策,從中央*府看,房地產*策出了很多,第二作為長期的規劃,是不是能夠對這個行業起到真正的振興作用。實際上房地產市場的問題根本點是發展過快,導致了房地產市場泡沫,導致了利益沖突,比如說房地產企業利用住房產品進行壟斷定價,把價格弄得很高,讓廣大消費者無法進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抓住房地產主要矛盾,高房價的狀況保持下來,那就不行。現在有人說,房地產要看銷售量要降價,通過什么辦法?市場經濟要讓你東西賣出去,主要是價格變化,不要指望*府來補助,來救,有用嗎?如果東西本來只賣50塊錢,你希望*府的*策讓別人100塊買,你也買嗎?大家肯定不會買。
易憲容:所以現在基本的問題是,房地產很多東西,很多產品,本來只值50塊錢的東西讓民眾100塊錢買,大家肯定不會買,現在要讓*府來補貼,這也不行,以前民眾會想,*府一補貼,本來50塊的東西,你補5塊錢,總共是60塊錢,就會買,實際上還虧了40塊錢。現在基本問題是如何讓房地產市場價格調整。現在很多城市比如說北京、上海,按照2001年的銷售量來講,現在的存量房可以賣2到3年了,鋼鐵企業、水泥還有其他的企業,存貨一多干什么?去年鋼鐵干什么?價格就降下來了,以前是1萬塊錢一噸,我降到6千塊了。
主持人:很多原材料都降價了。為什么房價一直降不下來?
易憲容:第一房地產企業早幾年簡單的賺到大錢,那時候容易賺錢,現在不想調到這種狀況,我現在也有錢了,財大氣粗,我就是要賣這個價,你買就買,比如說有一些北京的房子,我就要賣這個價,你不買就走。為什么?因為我腰粗了。
易憲容:他們現在一直說,如果房存量這么多,這樣就不能發展,我不賣,*府就會來救我,逼著老百姓買。
易憲容:第三、早幾年,07年的時候,賣房子很好賣,他以為這種情況還會發生,那時候不是北京買房人,到最后價格越高,他以為這種事情還會發生,他們現在想到兩個,第一*府出臺*策,而且把*策恢復到2007年,但是現在的房地產*策跟07年的基本*策不一樣,比如說利率低了,還有買房的按揭比例,這些*策都寬松了,這么好的*策,已經比2007年好了民眾為什么不來買了,其實他們一廂情愿,他們以為2007年那樣的
情景在2008年,2009年還會發生,不會這樣?2007年整個市場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第一國內房地產*策,有拉高的傾向,房地產產業要滿足自住性,這說明房地產市場,你一定要買了自己住,自己住*府可以優惠*策,優惠條件,如果你買房子投機,炒作不可以,我要限制你,但是房地產開發商從來不講,他只講房地產是自住產品,他就不講是讓居民居住條件改善結合起來,離開了這一條是沒有意義的。
易憲容:第二條根本性的就是從2007年開始,特別是2008年的時候,世界性的經濟周期出現了調整,所有的產業,所有的行業都出現了收縮,最重要表現是什么?就是整個價格全面下跌,股價下跌,房價下跌,石油下跌,整個世界所有產品,國內的東西也跌得很厲害,你房價能不跌嗎?你可以自己想不跌,但實際上你不把房價跌下來,虧的是自己。舉個例子,去年萬科年初時就降,去年我就評估過萬科要降,我說萬科的年初降價,它就是08年整個國內房地產最大的贏家。
今年房地產市場*府不能救一救就反彈
主持人:您覺得*府不需要救市,只要由市場來調節?
易憲容:去年的情況和今年的情況*府都不需要救市,我認為房地產市場不能救,一救就反彈。有人說降到什么水平?其實沒有一個統一的水平,各個地方不同,每個企業也不同,在市場經濟中,你買東西,特別是可以買降價的東西,統一時間、統一價格,我買統一的房子,不會的。如果是統一品牌,如果可以降價,你出1千塊,我出更多的,我本來700塊的本,超過這個錢我就賣,每個消費者對產品的心里價格是不一樣的,主要看買者和賣者的談判。
易憲容:房子降了買的人多了,不降房子也有人買,但是很少。但是跌到合適的價格,需求就上來了。
主持人:您覺得今年房價會降下來嗎?
易憲容:不是叫降,已經降下來了。
主持人:我們現在感覺是有一點降,但是買房人還是按兵不動,現在是不是還也下調的空間?
易憲容:很多人按兵不動。世界發生這么大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世界所有的價格都在下調,大家都知道,大家知道房子這么多,價格不降,憑什么買,這時候你把槍架在我脖子上我也不敢,我辛苦賺的一點錢不會干的。對于民眾來講,一方面知道了事情,預期改變了,還有關鍵點是講,現在*策變化多,我們現在是以消費主導市場,消費者干嗎?我們租房子,比如說我一年掙20萬,為什么不能租。
購房入戶跟憲法是有沖突是制造一種對身份的歧視
主持人:廣州現在有想多會購房入戶,您怎么看?
易憲容:購房入戶,這樣是讓房價水平不降下來,按道理一個戶口是表明在一個地方的身份,身份能用錢買嗎,決定了你小孩子上學,決定了受教育,如果這個東西也賣錢,就出現了幾個問題,第一,這跟我們現代文明是有沖突的,現在文明社會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你沒有比我高,沒有比我低,你可以工資比高,但是社會地位不會比我高。如果我有20萬,我買不起廣州的房子,但是你有20萬你可以買,實際上我可以進廣州的戶口,現在你進去了我不能進,這就是一種歧視,通過這種方式是制造一種對身份的歧視。
易憲容:第二、這跟憲法是有沖突的,這一住以后,還會帶來整個社會一系列的問題,什么問題?造成社會的沖突矛盾,你進了廣州市,如果這個城市是通過這種形式,把生活水平底的人限制在外,這時候就會出現這些人的短缺,制造了社會的沖突與矛盾,所以用買房來入戶,過去在計劃經濟體制有一點用,但是這個是建立在錯誤的前提下,我不贊成。
主持人:很多人還是很支持這樣的做法,現在整個房地產業回暖了,您覺得現在是短暫還是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易憲容:看到是短暫性的,那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人,覺得戶口對我有一點樣,所以他支持,沒有關系,每個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這個問題,我剛剛講得很清楚,一個好的公共*策不是誰支持就可以,而是讓所有人參與一起討論利益關系,這才是是否合理,有這種*策不一定是對的,如果你把剛才說的買房入戶,整個社會投票真正的投票率多高呢?現在住房的銷售比過去低了,但是價格都有了深度的下降,在這樣的情況下需求逐漸有了,可以說每一個地方房價調整深度和幅度越大,這個地方房地產市場會在這一次的困境中早一點走出來。
主持人:怎么促使房地產有合理的價格?
易憲容:*府一定要給房地產市場有一個明確信號,房地產目前存在的問題,是由于房價過高導致的結果,房地產市場整個購買的對象發生了變化,消費者成為主導之后,*府不能救,值得靠自己調整,如果*府這么做,這樣就會好很多。
主持人:如果房地產市場自由發展,比如說現在降價了,很多人買,買的人越來越多,又可以升。
易憲容:沒關系啊
主持人:老百姓什么時候找到自己買得起的房子?
易憲容: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如果是以消費者主導,肯定是供求關系決定的,現在是供大于求,價格肯定會下降。
現在中國的房價走勢是怎么樣的?
你好!房價的走勢總體來說似乎下降! 一是與國家的宏觀調控*策有關,房地產屬于國家限制類行業,開發商取得銀行貸款的難度逐步加大; 二是大家目前的觀望意愿十分強烈,大家唯恐在較高的價位買到房屋,除非特殊原因一般都在觀望。 綜合上述兩點,開發商不好取得銀行資金支持、買房者又遲遲不愿購房,開發商的資金鏈就要出現問題, 這樣,開發商只好忍痛割愛,通過降價的方式取得資金回籠。 所以,在今后的一段時期內,房價應以降價為主題。 上述。只是本人的一點淺見,不知當否? 順祝中秋快樂 !!
問三線城市(地級市)的房價走勢如何?
全國各地的趨勢都差不多是小幅度降低.3線城市如果當地漲幅不大可能會維持價格不變,但是大趨勢可能還是會影響到地區的價格下降. 最新數據顯示,6月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8.2%,環比漲幅為0。全國大中城市房價同比指數自今年1月達到頂點以來,連續5個月下降,房價滯漲成為量縮之后樓市調整的另一主要信號。預計今年三季度全國大中城市房價同比指數還將進一步下跌。大城市中,上海、杭州、深圳、廣州、武漢、重慶等地住宅成交量較5月明顯萎縮,同比下降35%-50%。在傳統5月銷售旺季過去后,6月份全國樓市成交情況進一步惡化。如果沒有明顯外部刺激,7月樓市銷量仍將維持在6月的水平。若開發商普遍采取降價促銷方式,則有望推動成交量回升。在當前經濟環境下貨幣*策大幅放松和進一步收緊的可能性都不大。對房企的信貸松動,并不能改變房價過高、自住需求購買力不足的現實,同時未必能扭轉大眾對于房價下跌的預期,因此對改善樓市低迷的作用有限,難以實際增強地產公司的盈利能力。因為松貸對象主要是業績優良處于良性循環運行的部分龍頭企業,而對2、3線企業的壓力仍然存在,房地產業的洗牌不可避免,部分企業可能再這次風波中消失。而以投資為目的的投資者賭*策松綁未必當前最優選擇,冒有巨大的風險,之前房地產業的龍頭萬科宣布在上海地區的樓盤一次性降低銷售價格20%,這意味這房地產業的價格聯盟體系的崩潰,為來的樓市更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投資風險加大,價格震蕩走低很難避免(除非有*策松綁)投資者建議回避住房類房產,而選擇穩定性比較大的商業門面地產介入。以上純屬個人觀點請謹慎采納朋友。
求采納
房價真的降了嗎?
今年以來,以北京“3·17”*策為起點,從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到南京、杭州、廈門等熱點二線城市,再到環京、環滬周邊區域,新一輪范圍更廣、力度更嚴的調控席卷全國。
從國家統計局數據看,上半年房地產價格調控成效進一步顯現,樓市分化態勢依然明顯。
一線城市房價穩中回落。截至今年6月,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同比平均漲幅均連續9個月回落。6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平均分別下降0.1%和0.2%。其中,北京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下降1.1%,深圳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漲幅收窄至2.7%。
截至6月,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平均漲幅連續7個月回落,二手住宅價格同比平均漲幅連續5個月回落,過熱局面得到一定遏制。6月份,盡管杭州等個別熱點城市價格環比略有上漲,但總體看投機需求得到遏制。
同時,非自有資金不能拿地、現房銷售、自持面積要求、限房價競地價等措施限制了參與競拍房企的對象,房地產企業拿地沖動相較以往減弱。記者調查發現,盡管大部分房企仍然看好一二線城市土地市場,但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呈現緩中趨穩走勢。
部分三四線城市,發現一些地方的房價有回溫態勢。國家統計局數據也反映出部分三四線城市的地價和房價出現上漲。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廖俊平指出,近年來,越來越多大城市的人口回流到原流出地,相當一部分回流到了三四線城市。據統計,部分三四線城市的回流農民工購房占比超過當地商品住房交易量的50%,有的縣城甚至超過70%,自然推動了房價上漲。
房價變動時刻牽動著購房者的神經。剛過去的6月,由于無力承擔40萬元一個的車位與六成的首付款,擁有剛性需求的白領小馮,與看中的一套位于杭州市西湖區之江板塊的新房擦肩而過。
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房地產市場監管處處長壽歡林說,個別房地產開發商采取高價綁定車位、將新房通過二手市場轉讓等手段提價,被*策“壓下去”的差價落到了像小馮這樣的購房者身上。
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劉洪玉說,調控樓市既要用短期見效快的方法去“堵”,也要用面向中長期的措施去“疏”,做到遠近兼顧、疏堵結合。
現在這個價格降也降不到哪里去了吧。
房價長期走向趨勢的研判
1、城市之間房價差距將更大
*府一直想在城鎮化過程中,實現大中小城市的均衡發展。但由于公共資源無法均衡配置,發展機遇更多地集中在首都、直轄市、省會城市和特區,所以城市發展中的“馬太效應”將日益明顯。
過去5年里,中國形成了三大三小6個人口增長中心,“三大”是北京、上海和深圳,以及其周邊城市;“三小”是鄭州、長沙和“廈門+泉州”。資金增量上,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南京成為明星城市。上述這些地方,其房價將獲得人和錢的雙重支撐。
2、大城市房屋日益資產化
一線城市,以及10個左右的強二線城市,其中心區的物業將日益資產化,而且投資人將全球化、全國化。中小城市,特別是人口流失城市,房屋將回歸居住、辦公、商業等原始屬性。對于多數中國人來說,房子最令人痛苦的時代過去了。絕大多數城市的95后,他們的青春將不再受到住房的擠壓,這是房地產(專題閱讀)泡沫帶給我們的最大福利。
3、小戶型將機械化
在大城市中心區,機械化的小戶型將崛起。20來平米的小公寓,將演變成一架精密的儀器,通過折疊、打開,創造出豐富的生活場景。開發商,越來越像客機、游輪的生產商。
4、逆城市化很難出現
很多國家在充分城市化之后,會出現逆城市化。也就是城里人到農村買地,建別墅。未來10到20年,中國很難出現這種局面。因為中國人多,耕地少,土地國家所有。此外,公共資源的不均衡分配,也讓去農村居住的人,生活不方便、不安全。
5、大城市很難“去中心化”
歐美絕大多數城市,都出現了去中心化的趨勢。目前中國特大城市無不面臨交通、環境的壓力,讓一個城市擁有多中心成為很多人的夢想。但中國的國情是人均耕地少,土地國有化。國家正在劃定大城市的邊界,防止無限制侵占土地。加上公共資源不能均衡分配,所以去中心區難度極大。相反,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正讓交通發生新的變局:如果北京這樣的城市,有150萬輛出租車和專車,私人就沒有必要擁有汽車。這樣,城市的交通死結就被打開了,去中心化意義就不大了。
6、商鋪面臨價值重估
商鋪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提袋消費”(服裝、鞋帽、家電等)日益被網購取代,支撐商鋪價值的只剩下“體驗式消費”(餐飲、電影、培訓、溜冰場)。傳統商業旺區的街鋪,可能是最危險的資產,因為單價太高。此外是人口流失城市的郊區、新區的綜合體。“一鋪養三代”越來越困難,“三代養一鋪”的悲劇隨時發生。
7、寫字樓跟住宅價格將長期倒掛
在一線城市,一直存在一種現象:同樣地段、同樣檔次的住宅和寫字樓(含商務公寓),住宅更貴。為什么?原因有三:第一,商業物業基本上沒有學位,不能落戶口;第二,商業物業土地使用年限短;第三,管理費水電價格高,一般不能通煤氣。
網絡時代,在家辦公、分散辦公、郊區辦公正在成為時尚,寫字樓的“剛需色彩”不足。一個人在辦公室,可能只需要3平米就夠用了,但對住宅面積的需求是多多益善。未來這種現象將持續,投資房地產還是要首選大城市中心區的住宅。當然,如果你希望現金流充裕,就是要投資好的寫字樓。
8、房產稅會出臺,但對市場影響不大
由于絕大多數城市房地產出現了拐點,為了穩增長,國家不太可能出臺嚴厲的房產稅。房產稅是地方*府的稅源,將來肯定會因地制宜,稅率各不相同,減免*策也不相同。一線城市的房產稅率肯定會最高。整體而言,房產稅對房價影響不大。
9、計劃生育*策將逐步調整,但對樓市影響不大
全面放開二胎,已經沒有任何懸念,只是時間問題。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寬松的人口*策。否則,中國在幾十年之后,將面臨嚴峻的人口危機(過度老齡化,勞動力不足)。這對樓市構成長期利好,但作用可能沒有想象的大,因為生兒育女的成本越來越高,年輕人在生育上的積極性在下降,這也是全世界的趨勢。早晚有一天會有地方*府宣布:多生一個孩子,獎勵半套房子。
10、大城市的房價:漲漲漲!
中國的城市模式完全不同于美國。我們是摞起來的城市,密度高,人口高度集中。這種趨勢一旦形成,很難改變。你讓中國人過“買個牙刷也要開車10分鐘”的生活,是不可能的。所以,有人口增量的城市,房價很難回落。加上人民幣貨幣供應量長期偏高,所以房價只能不斷上漲。
以美元計價,中國大城市的房價或許會在未來幾年出現波動、反復,甚至下跌。但以人民幣計價,房價的大趨勢是不斷上漲。換句話說,這里面有很大的因素是貨幣貶值。
11、房地產企業將大量消亡、轉型
2014年2月,我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2014:開發商的“逃命年”》。逃亡的路線包括:逃離三四線城市、逃出郊區、逃離高債務、逃向多元化、逃往海外。現在看來,都應驗了。未來10年,這種趨勢將延續下去,大量中小房企將被收購,轉型,或者死亡。最終,國內也許只剩下一百來家大房企,而且是多元化發展的。大量的人員,將離開這個行業另謀出路。
12、“互聯化+房地產”泡沫將破
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新一波網絡熱,如今在中國和美國同時達到了頂點。隨著美元加息臨近,美國股市大調整已經開始。在中國,IPO注冊制改革因股災已經不可避免地被延后,讓過去兩年里瘋狂的PE、VC投資,面臨著退出困境。2016年很可能是“互聯網+”一次全面的退潮。沒有盈利模式的“互聯網+房地產”企業,將有一批死于“彈盡糧絕”。但互聯網對房地產的重塑,卻不會停止。
由于房地產在國民經濟中的特殊地位,房價的變動很容易引起經濟形勢的變動,專家通過分析北京房價10年走勢得出以上預測結果,當然。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真實性還有待時間的檢驗,不過,通過北京房價目前的情況來看,2016年房價走勢應以下行為主,或許2016年北京房價暴跌,給觀望樓市已久的購房者創造出最佳時機。
轉載請注明出處榮觀房產網 » 近兩年中國的房價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