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買房大家最關注的就是房價問題,畢竟現在很多一線城市的房價都特別高,是很多工薪一族負擔不起的,于是不少人紛紛把目光轉向一些發展勢頭比較猛,但房價相對現在北京、深圳等城市要低一些的城市,比如成都,那現在成都房價走勢情況如何,我們了解下:
成都房價走勢2016:
房價走勢又漲有跌,這涉及的因素比較多,下面是小編在網上搜到的一些成都樓盤房價信息,對當前的成都房價走勢大家可以參考下:
買房子注意事項:
一、確定買房目標:根據自己的收入、支出等實際情況來確定適合自己的樓盤。
二、學習買房常識:房屋因為涉及金額巨大,購房是一個比較專業的行為。因此學習買房常識是必須的。
三、積累買房首付款
四、篩選買房范圍:選擇適合自己的樓盤——購房量力而行。新開盤的小戶型的優勢是戶型更合理、居住舒適性較高、未來投資回報率相對較高。
五、節省出行時間成本:購房前還應考慮出行的時間成本。因為我們不難發現,穿越城市的時間成本和交通成本正變得越來越昂貴。如果每天花費2小時在交通上,那么1月=60小時=2.5天,1年=730小時=30天,50年=36500小時=1520天=4年。提醒要買房的朋友,把握5公里生活圈,是衡量購房效益和購房質量的一個有效參數,支出的成本越小,表明所購房屋的性價比越高。這樣一來,買房后額外付出的錢也會越來越少。
六、購房費用的了解:在確定了買房的目標和范圍之后,一些購房的基本費用是一定要提前計算的,雖然這些費用表面看起來似乎不多,還有些是固定值,但是與以后的房屋總價結合起來計算的話,它們的費用還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更多買房子注意事項請點擊>>
成都房價最近走勢情況以及買房子注意事項等內容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信息請繼續關注我們。
成都房價走勢2016年預測
今年*策頻頻助陣樓市,成都的房價只能說居于平穩,不會大起大落的,但是買房肯定要保值,那就得買在比較有優勢的地方。我看成都太陽公元不錯,在建設路,電子科大南大門對面,精裝房,地段交通環境都是一流的,房價是不會跌的。
成都三環內2016年到2018年商住兩用房價走勢?
一直是上漲的趨勢,今年下半年是橫盤整理,略微下降
2017年成都房價為什么暴漲
你知道嗎,成都房價翻翻是因為新來的市長覺得這里的房價太低了,為什么呢?因為上屆*府的家底是負的,我新來沒米開火啊,這不房價就翻翻了袋子有錢了,成都市最適宜城市才好打造啊,你我這等屁民還是好好的星星苦苦打工掙錢吧,可是現在錢不好掙啊,除非去搞金融,這樣永遠都有接盤俠,唉,我都接不下去,呵呵呵
目前成都三環的房價大概多少?
現在東邊和北邊除非在五城區以外還有4000多的房價以外,在成華和金牛區里已經沒有4000左右的房價了,我到處都了解過,現在這兩個區的房價都在5000以上了,我本來是彭州人,如果還買到新都或者龍泉驛的房子,那還有什么意思呢?說白了也還不是真正的成都人。現在龍潭詩這邊的房價還相對便宜點,可以過去看看。
買不起了。。
2016房價走勢解析 幾多歡喜幾多愁
按照市場價值規律,價格都是由供需關系所決定的,那么房價本質上是由城市的產業結構、城市行*等級與人口凈流入等因素決定的。因此今天我們就看一下全國各個城市的行*等級、人口凈流入情況來看一下該城市2016年上漲的空間。
一、2016房價走勢
1. 房價上漲的城市:
(1)北上廣深一線城市
2015年12月17日,同策咨詢研究部聯合同海咨詢發布的《35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投資價值研究》報告顯示,在包括北上廣深等一線、省會及重點二線在內的35個大中城市中,供需比在1.1以下位于合理區間的城市僅有7個,占比20%其中房價最高的深圳供需比數字最小,僅有0.57.供需比低的城市,這些城市房價上漲可能性大。
以供需比為0.91的上海為例,2014年常住人口2425.68萬人,人口基數多,且處于穩定增加狀態;由于上海是整個長三角地區經濟中心,產業聚集效應明顯,因此我們預測上海未來三年的潛在需求達到了1886萬平米,在35個城市中位于前列。
(2)重點二線城市
在樣本中的重點二線城市中,成都、廈門、天津、杭州、西安、南京,供需比排名位于中上游.他們的經濟發展程度較好,基本上屬于人口導入型城市,也具備一定的投資價值。
(3)省會城市
另有福州、合肥、石家莊等三個省會省市的供需比也在這一區間。供需比位于這一區間的城市,商品住宅具備較高的投資價值。
2. 去庫存壓力大的城市:
青島、長春、蘭州、沈陽、貴陽、大連六個城市的供需比均超過3,大連供需比則達到7.18,成為樣本中供需關系失衡最嚴重的城市。這些地區房地產行業去庫存壓力大,房價的上漲壓力也大一些。
(1)重點二線城市
同樣作為重點二線城市,武漢、蘇州和重慶供需比排名卻并不理想,分別為1.96、2.03、2.03。主要原因在于這三個城市土地供給量偏大,導致其供需比上升。
(2)省會城市
東北的幾個省會城市和部分西北城市,由于供需比偏高,在城市投資價值排名中處于“墊底”的地位。如青島的供需比為3.07,長春為3.27,蘭州為3.7,沈陽為4.32,貴陽為5.33,大連則高達7.18.
根據調研,對于部分供需比大于2.0的城市,且由于其經濟放緩人口外流加速,未來市場容量小,這樣的城市往往也面臨較大庫存壓力,風險已經累積較多,開發商和投資者都要提高警惕,該類型城市主要包括太原、呼和浩特、貴陽、蘭州、長春、沈陽、大連等。
以下為統計顯示的35個城市供需比排名,供需比越低,房價上漲的可能性越大,而供需比越高,則去庫存壓力更大,上漲的空間也較小。
二、2016各大城市人口流入規律
第一,高度集中在三大都市圈
人口流入超過100萬的13個城市,三大都市圈就占了8個,長三角有滬蘇,珠三角有廣深莞佛,渤海灣有京津。
長三角上海+蘇州+杭州+南京+寧波+無錫+常州=流入863萬人。
珠三角廣州+深圳+東莞+佛山=流入796萬人。
渤海灣北京+天津=流入684萬人。
第二,非都市圈人口,流入集中在五大樞紐城市。
流入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中,只有鄭州、成都、重慶、廈門、武漢五大城市不在三大都市圈。
其中的成都、重慶、武漢,這三大城市是近年來GDP快速增長的明星城市,分布在長江中上游的樞紐位置,既是國家規劃中成渝都市圈、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又得益于近年來沿海產業轉移的東風。意外的是鄭州和廈門。
第三,其他二三線城市,人口流入速度緩慢,甚至停滯。
35個主要城市合計流入3778萬人,其中前13個大城市就流入了2832萬人,后面的22個二線城市,則只流入了946萬人,相當于總數的25%。
事實上,這22個二線城市,基本上都是各省的省會,或者經濟中心,那么可以想象,省會以下的三四線城鎮,人口的停滯或者流失將不可避免。
三、城市產業結構影響房價
人口流入雖然重要,但并非影響房價的唯一要素。例如,近五年來東莞人口凈流入位居全國第五,佛山人口凈流入位居全國第九,但這兩個城市的房價與區域內的兩個中心城市廣州和深圳均有較大的差距。這種差距背后的因素在于產業結構不同。
一般來說,服務業強的城市,往往是因為傳統工業產業等已經逐漸外遷,整個城市的發展實力在提升。服務業發達的背后,往往是商業地產發達以及商圈繁榮的一面,此類物業對于房價的帶動作用很高。
像東莞、佛山等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為主的城市,雖然外來人口也很多,但流動性比較強,因此并沒有轉化為有效購買力。相比之下,以服務業為主的城市,聚集的高端人才更多,收入比較高,穩定性好,他們留下來落戶的機會、能力和愿望也要強很多。通俗來說就是,二產和三產的財富集中度不同。
產業結構的背后,對應的是這個城市的行*等級,在區域中所處的地位以及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的分配。因此,產業結構的背后和城市的行*等級是緊密相關的。行*級別高的城市,會帶來更優質的資源導入,對于產業導入、城市規劃方面都會更有優勢。
所以,決定未來城市房價走勢還有兩個因素:三產的發展水平和公共配套服務。行*級別高的城市,擁有的公共資源更多,很容易吸附周圍城市的資源,因此像南京,雖然GDP總量不如蘇州、無錫;廈門GDP總量不如泉州,但南京、廈門因為行*級別高、資源豐富,因此房價卻更高。
(以上回答發布于2015-12-24,當前相關購房*策請以實際為準)
轉載請注明出處榮觀房產網 » 成都房價走勢2016買房子注意事項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