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否為大產權房很容易判斷:
1,我們所說的商品房(大產權房)是要"五證"俱全的,可以按揭,而小產權的房子不會在交易市場備案和交易的,也不可按揭貸款購買的。
2,大產權的商品房土地性質為國有出讓性質的(可以辦理出《國有土地使用證》),小產權多為集體土地性質的(辦理不出《國有土地使用證》的)。
3,大產權房是可以辦理出預售證的,而小產權房是明令禁止買賣的,更不用說沒有預售證了。
4,大產權房是可以網簽,在房管局做備案的,小產權不能在房管局做備案的。
5,大產權房是可以支持銀行按揭貸款的,小產權房是不能做銀行抵押貸款的。
二、所謂“小產權”是指在農民集體土地上建設的房屋,未繳納土地出讓金等費用,其產權證不是由國家房管部門頒發,而是由鄉*府或村*府頒發,所以叫做“鄉產權”,又叫“小產權”。
三、鄉鎮*府發證的所謂小產權房產,實際上沒有真正的產權。這種房沒有國家發的土地使用證和預售許可證,購房合同國土房管局也不會給予備案。所謂產權證也不是真正合法有效的產權證。
棟盛苑的房子怎么樣?
一是看需求。
一線城市的人口集聚能力將會持續增加,二線、三線城市的人口集聚能力放緩,甚至下降。
二是看供給。
一線城市土地緊缺,已經開發到周邊地區,而二三線大量閑置土地和房屋,多數成為鬼城。
多利寶金融平臺的官方報告曾經就對這一現象進行了詳盡的描述,個人覺得十分透徹。
可惜市場上能夠投資的標的是在太少。
如果你買房為了投資,建議還是買點其他產品。
2015年房價是漲還是跌 2015年房價走勢預測
一線城市和全國70個大中城市的走勢一致,出現了下跌,跌幅達到了0.08%。
隨后也經歷了跌幅擴大、跌幅收窄的態勢。
2011年一線城市房價下跌的特征,當時跌了8個月。
如果按這樣一個歷史邏輯看,考慮到目前一線城市成交量已經上升,那么今年跌幅也基本要沿襲2011年的走勢,要持續8個月。
如果這樣考慮,那么也基本在年度呈現跌無可跌的態勢,即出現房價上漲。
二線城市是目前救市和刺激程度最徹底的城市,主要包括限購*策放松、限貸*策放松、積極落實央行降息*策、各類刺激性的*策如補貼契稅等。
二線城市在總體上漲的過程中,以部分重點城市的漲勢最明顯,包括南京(樓盤)、杭州、鄭州(樓盤)、廈門(樓盤)、合肥(樓盤)等城市,此類城市經濟發達,過去壓抑的房價或面臨報復性反彈的可能,這個風險值得購房者警惕。
從三四線城市看,依然會面臨分化的現象。
部分經濟基礎好的城市,比如佛山(樓盤)、珠海(樓盤)、昆山(樓盤)、廊坊等城市,在限購松綁下或者各類刺激下,此類城市會在外來人口導入速度快的情況下,房價被帶動起來。
??另外一種是返鄉置業的需求,包括郴州(樓盤)(機場建設帶來利好)、金華(樓盤)(高鐵貫通帶來利好)等城市,都有房價上漲的充足理由。
而一些房價下跌的城市,依然是庫存過大、市場信心不足的城市。
最典型的就是東北部分三四線城市、西北地區部分產業導入速度慢的城市。
預測:一二線房價止跌反彈的跡象最明顯,三四線則出現分化。
部分經濟發達的三四線城市會追隨此類一二線城市,而部分經濟相對落后的城市則會有繼續下跌的可能。
2015年房價會跌嗎
2014年7月房市危機暴發 在短期內密集推出許多"有力度"的救市*策 但見效甚微 首先房市危機前許多不良征兆得到刻意"平衡" 不然早就提前暴發了 現在救市只是在維持房價 并不考慮經濟下行所帶來的連帶風險 用維護高價房的高額資本己不存在 十幾年的上漲 基本消耗了中產階層的購買力 沒有購買力支撐的商品肯定會淪為積壓商品 那么在脫離現實市場(在某個消費檔次飽和后 該商品會轉向另一個消費檔次 富有階層購買力飽和后 會轉向非富有階層銷售 正因為房產商不愿降價才導致資金鏈斷裂 才有救市) 如果救市*策沒有巨量資金去接高價盤 必下跌 中產階層基本有房剩下的低收入群體可申請廉租及經適房 現在的剛需以低收入居多 改善型的沒有土豪 所以繼續維持高價 估計沒有成交量 地產商資金鏈斷更嚴重 可能會被迫無奈向低收入群體降價 【參考】
轉載請注明出處榮觀房產網 » 萊州棟盛苑是大產權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