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輪房價領漲的不是北上深是哪座城市
近日,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布的《全國房地產板塊輪動現象研究報告》顯示,本輪房地產周期中樓市熱度由一線城市傳至二線城市,然后近期又傳至三線城市,使得中國樓市首次出現了類似股市中的板塊輪動現象。
本輪樓市周期中房價累計增幅排名首位的并不是一線城市,而是安徽省府合肥,累計漲幅為52%。北京和廣州分別以51%和47%的漲幅位列二、三位。
合肥房價累計漲幅最大報告顯示,由于在本輪房價上漲周期中大部分城市的啟動時間為2015年5月份左右,因此以統計局公布的70城房價指數的2015年的基期值為準,截至今年8月,房價累計增幅排名首位的是合肥,漲幅為52%,北京和廣州分別以51%和47%的漲幅位列二、三位。值得注意的是,前七名被四大一線城市和屬于“樓市四小龍”的合肥、廈門和南京所占據。
前二十名中的城市大多為熱點一二線城市。其中,70城中只有2個城市房價是負增長的,分別為丹東和錦州,它們的房價累計增幅分別為-1%和-6%,由于丹東和錦州均地處東北,經濟增長較為乏力,人口流出現象也較為嚴重都成為了當地樓市萎靡不振的原因。
如果從全國七大板塊來看,華東、華南和華北的房價累計增幅排在前3名,分別為20%、19%和15%,而華中和西南分列四、五位,房價累計增幅分別為14%和7%,東北和西北的房價累計增幅則墊底,均不足5%。東北和西北由于經濟基礎較弱等原因使房價缺少支撐,而華東、華南和華北板塊則由于經濟和人口等基本面較好,因此房價有較大幅度的上漲。
一二三線城市輪動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70城房價指數可以觀察到本輪房價領漲城市的變化。本輪房價上漲周期中深圳率先啟動,然后帶動一線城市領漲全國,隨著2016年325*策的發布,一線城市房價快速上漲的態勢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以廈門和合肥為代表的樓市四小龍接過了房價領漲的大旗,隨后在2016年3季度,無錫和鄭州又取而代之,成為了全國領漲的城市,之后全國城市多點開花,武漢、長沙等熱點二線城市的房價快速上漲,在2017年2季度,更多的三線城市如北海、無錫和蚌埠等加入了樓市火爆的行列。
從房價領漲城市的變化可以看出,樓市熱度由一線城市傳至二線城市,然后近期又傳至三線城市,這也使得中國樓市首次出現了類似股市中的板塊輪動現象。2015年以來,全國樓市出現了罕見的板塊輪動現象,不同區域的市場表現嚴重分化,樓市熱度在板塊之間輪動。
目前大多數仍在輪動的區域為市場較弱且啟動時間較晚的板塊,因此,本輪周期中板塊輪動的上半場已過,進入到了下半場。根據板塊輪動理論,板塊輪動中漲得多和漲得早的板塊會更早下行,據此對未來輪跌板塊進行預測,一二三線城市會依次下跌;華北先跌,華南、華東、華中和西南隨后,東北和西北最后;東部和中部先跌,西部和東北隨后;京津冀先跌,長三角隨后,珠三角最后。
一線城市有望率先回調報告顯示,對不同城市,以最近幾個月房價開始下跌的時間為起點,截止到統計局最新公布的8月份的70城房價數據來看,北京處于領跌的位置,累計跌幅達到了3.6%,考慮到這是由房價指數計算得到的,而房價指數相對來說更加平緩,實際跌幅可能會更大。與北京毗鄰且同處京津冀的天津累計跌幅排在第二位,跌幅為2.7%,而同為樓市四小龍的廈門和合肥的累計跌幅排在三、四位,分別為2.1%和1.7%。
值得注意的是,不光是熱點一二線城市出現了降溫,三線城市中的宜昌和韶關也出現了房價下跌。總的來說,本輪樓市周期中房價上漲較快和上漲較早的城市更早出現回調,這也是板塊輪動的一大特征。
從區域的角度來看,目前三類城市中只有一線城市出現了下跌,累計跌幅為0.7%。七大板塊中華北率先出現了下跌,目前累計跌幅為0.5%,主要是受到北京和天津樓市降溫的影響。
總體來看,樓市率先啟動的區域房價已經略顯頹勢,市場熱度已經在所有板塊中進行了傳導,目前大多數仍在輪動的區域為市場較弱且啟動時間較晚的板塊。因此,本輪周期中板塊輪動的上半場已過,進入到了下半場,當所有板塊都輪動完且均出現回調,本輪房地產的牛市也就宣告結束。
2.全國城市房價哪種類型漲幅最大
本輪房價上漲,70城市大致可以分為5種類型: 1、領漲。
漲幅在50%以上,上漲啟動最早,漲幅最大,啟動之后房價指數保持高斜率上漲,深圳、上海屬于這類城市。 2、急漲。
漲幅在30%-55%,房價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15年4月-2016年2月,上漲比較溫和,漲幅較小,此時對于第1類城市大漲持觀望態度,第二階段是2016年2月開始,房價開始加速上漲,此階段漲速可以追上第1類城市,主要城市有廈門、南京、合肥、北京、杭州和廣州等。 3、跟漲。
漲幅在10%-30%,房價在2016年之前基本不動,從2016年2月份開始直接上漲,主要是位于領漲類城市周邊或者區域中心城市,上漲溢出效應十分明顯。主要城市有無錫、天津、福州、鄭州、武漢、惠州、石家莊、濟南、南昌、寧波、青島、長沙和南寧。
4,小漲。總漲幅在0-10%,始終保持溫和上漲,漲幅小于70城平均值。
這類城市在70城中占比最大,達到55%。 5,微跌。
漲幅為負的城市。 報告統計,三大城市群的情況,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漲幅分別為19。
7%、27。 7%和43。
5%。 按照全國各區域劃分,全國七個區域,漲幅最大分別是三個城市群所在的三個區域:華南、華東和華北,平均漲幅分別為18。
4%、16。9%和13。
2%,全部跑贏平均值,華中漲幅8%排名居中,西南、西北和東北漲幅排名靠后。
3.2016中國城市最新房價排行 各地都是多少
您好,
東北
東北地區幾個三大城市的房價相差不大,均價為6984元/平。據統計,東北人均收入為43441元/年,月收入3620元,按房價最低的長春來算,每月可以買0.53平米,如果買一套普通套二90平米的房子,需要14年不吃不喝呢!
華北
華北地區各地方房價跨度相差較大,其中,渤海經濟圈的房價最高,北京首當其沖;其次中部及西部地區房價較低。據統計,北京人均收入在6500元/月,按35086元/平來算,一個月只能買0.18平,如果要買一個普通套二90平的房子,需要42年不吃不喝。
華東
華東地區土地富庶經濟發達,所以房價基本上都會比較高,即便是二三線城市也會比中西部地區的省會房價高,據統計,上海人均收入為6500元/月,按37062元/平來算,一個月只能買0.18平,如果要買一個普通套二90平房子,也需要42年不吃不喝!
華南
華南地區的房價屬階梯型分布,東部房價明顯高于西部,尤其是深圳房價乃中國大陸第一高,港澳臺地區的房價相對較高,買房需要一些特殊條件。深圳人均收入是7630元/月,按大陸第一高的深圳房價來算,一個月只能買0.17平,買一套90平的套二房子需要44年不吃不喝。
華中
華中地區城市發展水平較慢,房價較低,都在萬元以下,因居住環境良好,華中地區號稱幸福感最強。由圖可知,房價最低的貴陽是貴州的省會城市,每平米不到4500元,近相當于一個三四線城市的房價。
西北
雖然西部地區的人均收入高于中部地區,但因其自然居住環境比較惡劣,所以西部地區房價相對較低的,除了蘭州均價在7228元/平,其他地區的房價相當于普通三線城市
望采納,謝謝
4.2018年7月有幾個城市房價下跌
8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8年7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統計數據,新建商品住房環比上漲的城市有65個,下調的城市僅3個,刷新了70城房價統計數據最低記錄。
數據顯示,70 個大中城市中,三亞、濟南、昆明的房價環比上漲幅度較大,此外,煙臺、宜昌和揚州的房價環比上漲幅度接近3%。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7月房價漲幅繼續上升,相比之前7月整體房價數據繼續普漲,新建住宅環比上漲城市數量為65個,下調城市僅3個,刷新了70城房價統計數據最低記錄。
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數據,此前房價下調城市最少的時候為2016年8月,有64個城市上漲,4個城市下調;2016年4月,65個城市上漲,5個城市。分析師張波認為,從房價表現來看,7月樓市行情依然持續一定熱度,但從7月末中央**會議和8月初住建部會議透傳出的信息來看,房價在“金九銀十”大面積上漲的趨勢將會減弱,各地短期調控也將更加聚焦到對房價上漲的控制。
“從當下房地產市場走勢看,普漲局面依然存在,部分城市上漲幅度較高,預計后續調控加碼的可能性加大。”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道。
5.房價最貴10大新一線城市是哪些
TOP1天津 天津的存量住宅5月平均價為26256元/?。
天津作為四大直轄市之一,緊鄰首都北京,在行*劃分和地理位置上就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而且有一點其他城市無法與之相比的是,天津是國內唯一一個五大國家戰略疊加區的城市,其中包括濱海新區開發開放、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自貿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同時天津又是北方特殊的交通、港口、物流樞紐,可以輻射環渤海乃至三北地區。
天時、地利、人和,幾乎天津全占了,成為當之無愧的新一線城市。 回顧2016年天津房價,僅上半年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同比翻了一番,市內六區成交均價突破26000元/?,同比漲幅達20%,樓市火熱程度有目共睹。
TOP2南京 南京存量住宅5月平均價為26106元/?。按照**明確的城市規劃標準,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為特大城市,而南京是江蘇省僅有的兩個特大城市之一。
南京作為中國四大古都之一,被國家列為十大重點旅游城市,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南京市接待旅游者總數達到1。 02億人次,能承接億次以上游客的,是有著亞洲第一大火車站和亞洲第一大高鐵站之稱的南京南站,也是華東地區最大的交通樞紐站。
更重要的是,**批復的南京江北新區成為中國第13個、江蘇首個國家級戰略新區,南京正式進入了“國際化大都市”的發展模式。 一跟“國際化”沾上邊,level立馬升了好幾級,新一線城市的名號不是蓋的。
2016年南京二手房銷售情況反超新房,僅成交量就同比前一年上漲61。45%,相當于2014年和2015年南京賣出的二手房總和還多。
跟天津比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TOP3杭州 杭州存量住宅5月平均價為23960元/?,位列第三。
去年的全球G20峰會讓大家重新認識了杭州,杭州不僅是歷史文化名城,還是創業創新之城,這里與互聯網相關的大數據、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等產業發展極快,信息經濟對杭州的GDP貢獻率已經超過了50%。要說杭州是一座互聯網城市,一點兒也不為過。
這也使得杭州經濟在2016年上半年以10。 8%的增速領跑全國。
記得有段時間,有人評價說杭州將成為第五個一線城市,這么看房價貴的也挺有底氣的。 TOP4武漢 武漢存量住宅5月平均價為15908元/?。
武漢站穩新一線城市,離不開城市交通樞紐的建設,未來5年武漢還將完成每年至少開通2條線的任務,到2020年,通車里程將達到400公里。 30分鐘可到新城區、1小時至周邊地市、2-3小時可達周邊省會城市。
從地鐵通車,到高架建立,再到天河機場的站臺修成……一連串的設施接連落成,武漢越來越國際化。武漢的房地產機制處在一個相對穩健的水平,咬咬牙,說不定還能買套性價比不錯的房子。
TOP5蘇州 蘇州存量住宅5月平均價為15748元/?。 蘇州同南京一樣,是江蘇省唯一的兩個的特大城市之一。
盡管在國際知名度上,蘇州沒有G20后時代的杭州那般風光,但作為非省會城市,2016年蘇州的GDP超過杭州近40%;在江蘇省的范圍內,蘇州也是穩坐龍頭老大的位置。蘇州一直是個低調的前行者。
經濟上,蘇州被叫“蘇老五”好多年,GDP僅次于北上廣深,近些年才被津、渝超越。 就在去年,蘇州還入選魅力中國十大城市第七名,中外城市人才吸引力第20。
在老大哥上海的“關照下”,蘇州新一線城市的地位不可撼動。 TOP6青島 青島存量住宅5月平均價為15520元/?。
青島擁有一個國家級新區??西海岸新區,其經濟總量排在浦東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之后,位列眾多新區第三位。 隨著地鐵修筑不斷完善,膠東國際機場、一汽大眾項目、青島環球金融中心、中德產業園。
不難看出這個城市正在創造更多機會和可能性給年輕人,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年輕人留在這座極具活力的城市。 TOP7合肥 合肥存量住宅5月平均價為14340元/?。
合肥作為安徽的省會,在最新的長三角城市群規劃中,定位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現代制造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按照規劃,包括合肥、南京、杭州在內,將會在上海的帶動下,在科技進步、制度創新、產業升級、綠色發展等領域,努力建設成有國際化水平的城市。
又是“國際化”,有上海罩著,合肥的住房吸引力不容小覷。 TOP8鄭州 鄭州存量住宅5月平均價為13856元/?。
鄭州的崛起,得益于它的城市樞紐,去年10月,鄭徐高鐵開通,這意味著鄭州通過高鐵聯通了河南、安徽、江蘇3個省份,盤活了中原地區與長三角城市群。 如今,鄭州能通過高鐵直接抵達129個城市,是全國高鐵直達城市數量排名第6位的城市。
交通的四通八達,也打通了鄭州的經濟命脈,加強了與各地區的人才、技術等資源交流,從城市樞紐性的角度看,鄭州房價上漲也是可以理解的。 TOP9寧波 寧波存量住宅5月平均價為13373元/?。
寧波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商業繁榮的城市,從甬商到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這里從來都與商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這也是寧波被納入上海大都市圈的一個重要文化原因。
另外,2016年寧波成為繼杭州之后浙江省第二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有上海這個老大哥的關照,寧波這下發達了。
TOP10東莞 東莞存量住宅5月平均價為12492元/?。去年,華為的終端。
轉載請注明出處榮觀房產網 » 2016年5月房價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