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房價
影響2019年房價的因素眾多,從目前的走勢來看,調控還在持續,房價的漲幅在逐漸收窄,而有利因素在于央行降準、首套房貸利率下調等,其中對近期房價影響最大的未知因素在于*策走勢。
目前調控已實行長達兩年時間,對樓市的影響也逐漸明晰起來。2018年年尾,已經有幾個城市對樓市*策進行調整,山東菏澤取消現售,廣州、珠海緊隨其后,放寬了限價、限購的條件。
對此種行為,監管層是默認的態度,隨后召開的中央**會議只字未提房地產。但這并不意味著2019年*策開始會全面松綁。
住建局在部署明年工作時表示,“房住不炒”*策不會改變,“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是2019年工作的首要目標,并將“差別化調控”的表述改為了“分類指導”。就大方向來說,2019年的調控*策依然從嚴,只是局部房價漲幅沒那么火熱的地區*策會有所松動。
正是因城施策的特點十分明顯,哪個地方*府會放松*策我們無法預料,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事,無論地方采取哪種*策措施,都是為了“趨勢的穩定性”,通過*策保障樓市的穩定。因此,2019年房地產量價整體趨穩是大概率事件,商品房成交量相較2018年可能會有所下滑。
在整體趨穩的背景下,不同城市間分化還將加劇。
2.中國房價在兩到三年內會下跌嗎
近日,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8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價停漲的為46個,呈上升趨勢。
加之多數城市9月份至今的成交量環比下跌,房地產拐點之爭再度升溫。 業內人士認為,在庫存、資金、銷售目標三重壓力下,未來開發商唯一的選擇是更大幅度的降價,房價將會步入下降通道。
“9月份成交量低迷的原因在于,開發商降價不夠堅決。年底前,開發商要想在成交上有所起色,必須堅決降價。”
專家陳晟表示。 拐點已到來? 9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70個大中城市房價8月環比價格下降的有16個,持平的有30個,與7月份相比,環比價格下降和持平的城市增加了15個;環比價格上漲的城市中,漲幅均未超過0.4%,漲幅比7月份縮小的城市有8個。
二手住宅方面,8月份環比價格下降和持平的城市增加了9個,價格上漲的城市中,環比價格漲幅均未超過0.7%,漲幅在0.5%以內的城市有25個。 專家楊紅旭認為,這是2009年二季度以來,止漲城市數量首次超過上漲城市,具有風向標意義,可以說房地產市場拐點初現。
楊紅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調控*策不會放松,房企資金鏈、存貨不容樂觀,項目促銷力度仍然偏小,難以刺激需求入市。在庫存、資金、銷售目標三重壓力下,未來開發商唯一的選擇是更大幅度地降價,房價將會步入下降通道。”
某房地產行業協會會長向記者表示,將今年樓市的成交量與2009年、2010年相比并不能說明問題。因為2009年與2010年是樓市火爆的兩年,而今年在調控背景之下,樓市的成交量一直清淡,與之對比的應當是同樣受到*策調控影響的2008年,今年的成交量比2008年還要好一些。
2007年12月,萬科董事長王石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我承認樓市拐點確實已經出現了”。當時的背景是當年10月份,北京樓市新房和二手房的成交量出現大幅下滑。
2008年初,王石和潘石屹又在電視上針對“拐點”展開激烈辯論。王石拋出“拐點”論后,萬科的降價行動便在全國展開。
在2008年的關于“拐點”的討論中,何為拐點曾引起業界的爭論。 事實上,近年來,業內對于“拐點”的定義逐漸統一。
陳晟向記者表示:“增速持續下降就可以認定為拐點。而目前所討論的拐點是一個極值點,即由漲到跌的反轉。”
陳晟認為,按照這個定義,普通住宅的拐點已經出現,但極值點什么時候出現目前還難以判斷。 而楊紅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所提到的拐點是極值點,因為極值點更容易為普通大眾所接受。
當前,極值點已經出現。 但是,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房地產企業人士都不認為房地產行業會出現拐點。
某中型房企老總就向記者表示,房價不會持續下降,2008年那次房價和成交量的下跌也只是持續了幾個月。二三線城市的上漲空間仍然比較大,從長遠看,房價還是會持續上漲,因此房地產行業不存在拐點。
而商業地產開發商潘石屹在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住宅價格應該降,今年不降,兩三年以后還得降,因為保障房的影響是巨大的。 開發商以價換量 目前,“金九”前半程已過,成色明顯不足。
全國主要城市在9月前18天的成交量環比出現下降,傳統的銷售旺季“金九銀十”有褪色成“銅九鐵十”的可能性。 北京房地產交易管理網數據顯示,截至9月18日,北京樓市成交量在9月前18天再創新低,商品房住宅簽約套數為2591套,二手房住宅簽約套數為3959套,均為2009年同期以來最低。
普通商品房成交方面,與2009年同期8463套的數字相比,今年9月前18天成交量下跌幅度達到了74.4%。 而中原地產數據顯示,8月份,北京市有銷售記錄的住房項目178個,其中8個項目價格環比下降,較7月份增加了3個,166個持平,僅在通州、大興、房山、朝陽近郊區等區域出現個別項目的明顯降價行為。
如此看來,房價的松動僅是剛剛開始。 某房企銷售總監向記者表示:“從一線操盤者的角度觀察來看,雖然成交量低迷,但還是有一些項目的成交情況不錯,這些項目定價都比較合理,而且因為是新項目,很樂于大力宣傳,不像老項目降價那樣遮遮掩掩。
公司在年底會在通州有項目開盤,定價在15000元/平米左右。”15000元/平米的價格已經回到了通州2009年初的水平。
同時,庫存的壓力也是房價松動的直接原因之一。 根據鏈家地產統計,截至9月18日,商品住宅庫存達到112700套,達到兩年半以來最高值;比今年年內最低庫存高出20086套,比去年同期增長17.1%。
而9月份入市項目的成交量不足1500套,新增庫存有可能達到8000套,進入10月份,庫存量很可能超過12萬套。 然而,*策對于房地產市場的走向有著重大影響。
日前,**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微博)在某論壇上公開表示,假定明年一季度所有*策變量不變,仍維持當前的緊縮力度和經濟環境,2009年、2010年開工的房地產項目,到明年一季度竣工面積和銷售面積的缺口會達到峰值。若*策不作變化,那個時候房市應該會出現價格調整。
正如上述行業協會會長所言,雖然目前有一些跡象表明拐點的出現,但是真正確認還是要等回過頭來才能清楚地看到準確的時間,到了今年年底才能夠看出現在的拐點論是否準確。
3.您好
合同違約要退回雙倍定金,
同時按合同違約條款支付違約金,
如因房價上漲等因素導致對方損失的,
對方還有權要求支付由此而導致的損失。
記住大前提,
合同違約者不得損害未違約者的權利。
所以如果違約,
你首先要雙倍返還定金,這是定金罰則,
同時按合同違約條款支付10%房款作為違約金,
法律規定違約金數額大于20%的不予支持,
而你這合同是10%,不存在違法的事,
如果對方就此了結,那就沒問題,
如果因房價上漲導致對方同價位不能購入相同類型的房屋的話,
對方還可以訴至法院,要求賠償損失。
所以賣買房屋要謹慎,
由于房屋價值高,
一旦違約,違約的成本也很高。
4.房價過高誰是推手
有人說是中介,說現在房價這么鬧騰,罪魁禍首就是中介,并拿近期受各大媒體爆料的鏈家來佐證。我想說的是,這只不過是由于年后上海房價大漲,鏈家又恰逢此時因兩期糾紛暴露出了內部問題。而且,鏈家董事長左暉在回應上海事件也承認,我們確實有問題。但,公眾對此事件不能誤讀為:中介就是高房價的推手。當然,支撐高房價的背后少不了中介那一份力,但其作用微乎其微。
其實房價上漲的根本原因是賣方對后市的預期提高,主動提價或捂盤惜售,中介之所以背鍋原因有二:
一、中介是房屋買賣的中間人,也是主導者。中介一張嘴,就能左右樓市的漲跌。
二、中介需要收取1%到3%的傭金,房產經紀人從中抽取傭金,在利益驅動下,中介有對樓市推波助瀾的主觀動機。
下面拿深圳做個例子來說明一下,誰都知道2015年的深圳是樓市的冠*。那么按照那個邏輯,連續瘋漲16個月的深圳房價是中介一手制造的。但事實并非如此。
眾所周知,當前深圳樓市的繁榮,是靠寬松的信貸*策堆砌而成。就杠桿程度而言,樓市在購房貸款的支持下甚至高出股市,一般的首套房貸的杠桿率竟達到3倍。消費者當然要選擇買樓來使自己的資產保值增值。這也是中國宏觀經濟的形勢決定的。
如果說中介能主導中國樓市,就不存在此前連續多年行情低迷,交易慘淡和現如今三四線城市樓市萎靡不振的境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