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圓明園西路3號院怎么樣
樓盤名稱:圓明園西路3號院
別名:農大家屬樓
樓盤位置:海淀圓明園西路3號院
建筑類型:板樓,
公交線路:公交:333路、362路、438路、476路、482路、509路、512路、562路、628路、651路、957路、968路、996路、特4路、特6路、運通108路、運通114路 地鐵:4號線
規劃信息:其占地面積為5550平方米,容積率,綠化率30%,共0棟樓,停車位充足
周邊配套:幼兒園:紅纓幼兒園 中小學:農大附中、中關村一小 大學:中國農業大學 商場:百旺商城 醫院:309醫院 郵局:農大郵局 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 其他:圓明園遺址公園 小區內部配套:健身房、洗衣店、停車位、美容美發
內部配套:安全管理:可視對講,窗磁報警,攝象監控,遠紅外,電子巡更
衛生服務:衛生費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準。)
點擊查看更多房產信息
2.誰能比較具體的跟我說一下北京和上海的房價
北京房價走勢調查:西部樓市熱度不減 北京西邊由于中關村的帶動,一直是房地產熱帶,平均房價也比其他地域略高一籌。
現在,這種熱度還在繼續向西北方向延伸。 記者來到位于海淀區圓明園西路肖家河鄉中央*校家屬院北側的一個較高檔的項目——西山庭院。
有一對夫婦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這個項目處在北五環左右,開盤的時候均價7500元,現在均價都8500元了,但肯定還有升值空間。因為地方*府是房地產市場的利益參與和分配者,其對土地收益的高度依賴決定了他們不會希望房價大幅度下跌。
從銀行的利益出發,在目前銀行信貸資金大多注入房地產市場的狀況下,房價下跌不僅會直接影響銀行信貸資金的回收,也可能導致整個金融系統的信用危機,所以他們認為房價降的可能性不大。 東南部成熟區域仍受追捧 記者以購房者的身份來到東二環內光明橋與廣渠門橋之間的華城三期的樓盤銷售處,銷售代表告訴記者樓盤是今年5月22日開盤,明年7月底交房,雖然均價8000元/平米,但是這個地方地段好,根本不愁賣,很多戶型現在只剩下僅有的幾套。
和記者同去的朋友講,他很看重這邊的房子,覺得地段的確非常好。當初新*剛出來時他也很興奮,想等待房價下調,可一直沒降。
聽說這里的小戶型賣得很好,他當即決定周末交訂金,買一套7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 記者又走訪了崇外大街與西花市大街交匯處的國瑞城,均價是12000元/平方米,最小的戶型約153平方米,最大的約367平方米。
“幾乎沒有樓盤的銷售人員態度這樣冷漠,也許是人家房子地段好,不愁賣?要不就是看我們這樣的年輕人不像能買得起他們房子的?”一個在看房的年輕人和記者說,他覺得銷售人員的態度令人匪夷所思,“但是這個地段很好,房價雖高,卻很有升值的空間。” 這里的銷售代表同樣告訴記者,新*出臺,該樓盤沒有受影響。
“因為一直賣得很好,所以我們也不愿意多費口舌。” 在沿海賽洛城,記者采訪了一位銷售代表,她說,房產新*出臺以后,現在樓盤的人氣不是特別旺。
但當記者問及是否會降價時,她很肯定告訴記者不會,“或許會漲,但不會漲很多。” 未來四年北京房地產業的發展年均增速可保持在16.3%的高位上,快于經濟總體發展速度,所以北京仍然存在房價上漲的潛在因素,應該有所警惕 自2004年以來,東部沿海主要城市房地產市場不斷升溫,房價不斷上漲,引起廣泛關注。
為了抑止地產泡沫膨脹,保持市場穩定發展,中央出臺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效果正在顯現。 我認為,房地產泡沫只是在局部城市出現,并未擴展到全國范圍,因此目前一些全局性的宏觀調控措施盡管對抑制房地產泡沫有作用,但也有一定負面效果個別地方還有可能導致普通民眾的財富縮水。
所以適當的*策取向應是針對不同區域和不同利益團體區別對待,有打擊、有扶持、有限制、有鼓勵,如此才能促成房地產行業的健康發展。 全面“出重拳”是不必要的 為了說明我的觀點,我們首先看一下全國房價走勢。
可以看一下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統計局共同發布的2003年第一季度至2005年第一季度全國和上海、北京、廣州三大城市的房屋銷售價格的變動情況。2003年,全國的季度房屋銷售價格增長基本比較穩定,四個季度的同比增長速度基本在5%左右波動;進入2004年之后增速加快,基本維持在9%至10%左右,最高在2004年第四季度同比達到了10.8%。
2005年第一季度房屋銷售價格比2003年同季上漲9.8%。 判斷房價是否過高的一個重要指標是比較其與GDP和城鎮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幅。
2003年GDP比2002年增長9.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9%;2004年GDP增長9.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7%。2004年房屋銷售價格增速與GDP基本持平,高出居民收入2個百分點,基本是合理的。
要注意的是,2004年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和商品住宅平均銷售價格兩項指標格外顯眼,分別為14.4%(漲幅比上年提高10.6個百分點)和15.2%,比GDP和居民收入增幅高許多。這說明2004年房地產行業確有增長加快跡象,但就此下結論說出現全國性的泡沫是魯莽的。
全國房價之所以上升,是結構性問題,主要是由于東部地區城市房價高漲所致,并非全國整體產生了泡沫。如果進一步對上海、北京和廣州三大代表性城市進行分析,就更能說明所謂的過熱和泡沫僅僅是在部分區域出現。
上海市的房地產泡沫嚴重,必須進行調控;而北京有一點泡沫,但并不嚴重;廣州則沒有泡沫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出重拳、“一刀切”,是不必要的。
住房需求和世博會并非上海樓市增長主因 1998年,上海住宅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只有3026元/平方米,但之后持續上漲,到了2003年達到每平方米5118元,首次超過北京成為全國房價最貴的城市,而2004年則達到6385元/平方米(采用新的統計方法),按照可比口徑比2003年增長14.6%(上海市的這些指標曾被認為低估很多,但是目前在公開渠道只能得到這樣的數據)。2003年以來,上海市房價不但增幅遠遠高于全國水平,其增長趨勢也完全與全國不合拍。
2003年以來的九個季度,北京、廣州房價增幅與全國增幅之間的相關系數分別達到0.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