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遵義市紅花崗區沙河小區簡介
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 本報記者 閻志江 “叮鈴鈴、叮鈴鈴……”日前的一天,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北京路街道*工委*員志愿者安全護送隊夜間值班室的電話鈴聲響起。
“你好,這里是社區夜間安全護送崗……請稍等,我們馬上到達您所在位置護送您回家。”一次安全的護送,讓居民享受到了平安的滋味。
開展安全護送活動只是紅花崗區在服務型*組織創建中的一個舉措。紅花崗區在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活動中,深入推進“四民社區”創建活動:筑牢“安民”之基,培育“便民”之源,鋪設“樂民”之道,打造“康民”之所,給當地居民帶來了舒適和安康。
目前,通過大力開展平安小區建設,全區已創“平安小區”220個,安全文明小區、院落309個。全區街道社區刑事發案率比上年同期下降8%,街面發案率下降68%,其中“兩搶一盜”案件下降71.2%,群眾安全感普遍提高。
在北京路街道環城路社區居委會,有這樣一個小院,院內大小房間分設著“愛心藥房”、“愛心糧油副食品配送點”、“郵*代辦所”、“便民工具百寶屋”、健身室,雖然地方狹小、條件簡陋,但是讓很多居民,特別是困難居民倍感溫馨。這是社區服務型*組織創建的一個縮影,映射出了“小事不出社區,難事不出街道,好事辦在家門口,溫暖送到人心頭”的和諧社區景象。
紅花崗區在街道設立了*員服務中心、在社區設立*員服務站,服務站下設立服務點,并整合轄區資源建立了家*服務中心、計衛整合室、社區電子圖書室、郵*代辦所、便民工具屋等10多類、50多項服務項目,服務覆蓋全區80%的地區,初步建成了縱橫銜接、門類齊全、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的扁平化*員服務網絡。 紅花崗區還將服務型*組織的創建融入到“樂民”社區建設中,加強了社區文體設施建設。
目前,全區48個社區已建圖書室43個、多功能文化活動室42個、遠教室50個、室內外健身場所68個,安裝健身器材91套280件,興辦市民學校45個、有效利用文體休閑廣場40個、轄區單位體育活動場55個,成立文體隊伍56支841人。 在中華路街道楊家巷社區,社區居委會與社區衛生服務站針對轄區殘疾人困難戶派發了“愛心診療卡”,每張卡上有居委會提供的100元醫療救助金,持卡人到社區衛生服務站看病就醫,只需要記賬簽單,最后由社區衛生服務站憑持卡人簽單的記賬本到社區居委會進行結賬。
目前轄區已有21戶困難殘疾人領到了“愛心診療卡”。 紅花崗區投入6700多萬元,對城區442條小街小巷道路進行硬環境整治,綠化面積6000多平方米,改造翻修排污溝2.83萬米,改建公廁33座。
目前,全區小街小巷原來臟亂差現象煥然一新,城市居民的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