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不發脾氣的父母 觀后感
面對孩子的壞情緒,我們要分情況對待。
如果觀察到是無理取鬧,通常是因為累積的負面情緒導致,這時需要傾聽和耐心陪伴,切忌打罵。
另一種是孩子以哭鬧為武器要東西,這時需要設立界限,溫柔地堅持你的界限。
我是演說家家長怎么管理情緒
孩子不聽話,特別是學習成績上不去,毛病不改正,教育效果不大,父母著急也容易生氣發火.
這樣的父母不僅無法幫助孩子糾正自己的行為,給孩子應該怎樣做作出榜樣,而且會使孩子在生理心理上產生消極的應激狀態,血糖、血壓升高,消化受阻,意識范圍縮小,認識機能下降,言語行為紊亂,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影響。所以,要想幫助孩子改正錯誤,避免對抗,父母首先要學會控制,調節自己的情緒,把情緒始終控制在理智的監督之下。
現在先讓我們一起分享一個小故事,
倫,是麗莎家的小三,今天古怪的很,無論麗莎走到哪里,他都緊跟在麗莎身后,好幾次麗莎轉身的時候,都差點被他絆倒,麗莎心里煩透了,很想大聲指責倫讓他離她遠點,但是麗莎告訴自己不要發火,耐著性子,建議他去玩些有趣的游戲,“你想去蕩秋千嗎?”麗莎再次問他。
倫甜甜地笑著,一臉純真:“噢!媽媽,我很喜歡蕩秋千,但是,今天我最想跟著你。”說完,他繼續亦步亦趨,快樂無比地跟在媽媽身后。在第五次差點踩到他的腳之后,麗莎終于失去了耐心,以命令的口吻讓他到外面和其他小朋友玩。倫磨蹭了一會兒,還是沒有離開她。麗莎感到有些奇怪,平時,倫很討人喜歡的,今天怎么這么固執,麗莎強壓怒氣,問他為什么今天老愛跟著她,倫仰起頭看著媽媽,漂亮的藍眼睛珠閃著光芒,說:“媽媽,昨天我們老師說,天使是最好的人,小朋友都應該像天使那樣。”麗莎對倫說:“老師說得對,但你還沒有告訴我,你為什么老跟著我!”
首先,要明確地認識家長的情緒是可以控制的,情緒受思想和意識支配。父母應該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言行,這是建立好良好人際關系,促進自身發展的重要條件。
其次,要了解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少年的心理特征。處于成長過程中的孩子不可能沒有缺點、錯誤,要重在教育引導,啟發鍛煉,不能按承認的主觀意志想象要求孩子。如果家長能按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進行教育,可以減少許多親子矛盾,家長也不會經常陷入苦惱之中。
再次,要學會調控自己情緒的心理方法:
一是,冷靜三分鐘。父母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想要向孩子發火時,一定要告訴自己冷靜三分鐘,當父母情緒穩定后再去想剛才的事情就會理智多了。
二是,注意轉移法。當情緒波動時,為避免爆發,使自己有冷靜地分析和考慮問題的足夠時間和機會,可以有意識地通過轉移話題或做些別的事情來調控情緒。
三是,暗示調節法。言語是人的情緒體驗和表現的強有力的工具。就是不出聲的內部言語也有很強的暗示和調控作用。當你要發怒時,可反復用言語暗示自己“不要發怒”,即對消極情緒起到良好的調控作用。
四是,升華轉化法。將消極情緒的能量引導到對人,對己,對社會都有利的方向上去,轉化成為具有社會價值的行動。如熱愛工作,從事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可使人忘卻煩惱,給人帶來歡樂。
通過上述調控,將情緒平穩下來,再去解決孩子的問題,效果要好得多,各位家長不妨試一試。
轉載請注明出處榮觀房產網 » 家長如何做好情緒管理讀后感,如何成為不發脾氣的父母 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