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詩經》的文學常識
來自文化藝術類芝麻團 推薦于 2017-10-31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11篇,又稱《詩三百》。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共收錄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305首,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其中“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 詩經封面
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陜西、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齊、楚、韓、趙、魏、秦),叫“十五國風”,有160篇,是《詩經》中的核心內容。“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雅”是正聲雅樂,即貴族享宴或諸侯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詩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頌”是祭祀樂歌,分“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是“五經”之一。《詩經》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詩經》表現手法上分為賦、比、興。與風、雅、頌合稱“六義”。 《詩經》多以四言為主。 《詩經》共收集了311篇詩歌(又稱詩三百),其中6篇為笙詩,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現存305篇(既有標題又有文辭的)。到了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大量樂譜失傳,僅存的歌詞則編入《詩經》。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這些詩當初都是配樂而歌的歌詞,保留著古代詩歌、音樂、舞蹈相結合的形式,但在長期的流傳中,樂譜和舞蹈失傳,就只剩下詩歌了。
《詩經》中記載的愛情故事是否為愛情文學的鼻祖?
《詩經》記載的愛情故事是愛情文化的鼻祖。千年來,她真摯的文字打動著萬萬千千少男少女的心。
我們說到了《詩經》,那么其中《關雎》是肯定要說到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各大影視劇中這句話也是頻繁出現,在男女之間訴說愛情的時候,這句話也是必不可少。
他經常出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昌滲,歷經千年我們也不曾忘記,說到它似乎心情就會變好,似乎橘迅孝就想起那段甜蜜的愛情。所以說《詩經》是的愛情故事,是愛情文學的鼻祖,是我們即使在現代也是必不可缺的愛情指南。
而且《關雎》地位很不一般,它是《詩經》的第一篇,大家開始讀《詩經》的時候,便會看到這一段詩句,它會給我們一個美的幻想,一個愛情的模樣。
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那個時候古代人的對愛情,對婚姻的看法。其實到現在也是值得學習的。愛情不是一時的快樂,而是為了更好的適應婚姻。也映照了現代的那句話,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都是耍流氓。
而且我們也得知道作為愛情的雙方,我們也需要圓稿擁有良好的品德。才能配得上對方,才能互相吸引愛上對方。不僅如此,愛情應該是雙方的意愿,不是一方的強求或者是一方都不愿。即使成或者不成,多應該文質彬彬,都應該有著自己的禮節。
作為《詩經》的愛情故事,它堪稱愛情文學的鼻祖。
轉載請注明出處榮觀房產網 » 詩經中的文學故事,有關《詩經》的文學常識